深空探测

搜索文档
山海砺志建新功
人民日报· 2025-08-09 06:01
专家们甫抵北戴河,暖意便悄然环抱。"党和国家安排休养,把人才放在心上,这份心意太厚重了。这 里环境优美、服务贴心。与各领域顶尖专家朝夕相处、深入交流,这是难得的宝贵机会。"北京大学博 雅讲席教授钱乘旦说。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人才是第一资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才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关键位置,作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 略的重要部署,在很多场合以不同的方式礼敬人才,引领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暑期的北戴河,阳光跃动在蓝绸缎般的海面上。 8月1日至7日,受党中央、国务院邀请,60位来自各个领域的优秀专家人才,暂别实验室的精密仪器、 工厂的轰鸣产线和书斋的浩繁卷帙,相聚于这片美丽的海滨,享受一段精心安排的休养时光。 邀请优秀专家人才暑期到北戴河休假,是党和国家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性安排。今年休假活动的主 题是"建功新时代"。 几天来,专家们沐浴在党和国家的深切关怀与温暖中,倍感振奋,矢志在各自岗位上勇攀高峰、再立新 功,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智慧和力量。 殷殷关怀似海深 8月3日,受习近平总书记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在北戴河看望暑期休假专 家,代表 ...
人类月球日 月球建家园还有多远?
央视网· 2025-07-21 00:19
月球科研站建设进展 - 我国首台月壤打砖机研制成功 利用聚光太阳能将月壤熔融成型制成月壤砖 尺寸达10厘米×10厘米×5厘米 密度和强度与地面红砖相当 [3][5] - 月壤砖具有强度高 原位资源利用率高等特点 可满足月球科研站交通道路和建筑物建造需求 [7][9] - 深空探测实验室牵头月球"就地取材盖房子"和从月壤提取水冰等项目 该实验室由国家航天局 安徽省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建 2022年6月运行 [13] 月球通信网络建设 - 天都一号 天都二号卫星成功发射 完成高可靠传输与路由新技术验证 为构建月球及深空互联网探路 [10][12] - 卫星将为未来月球通导遥系统建设提供关键技术验证 支撑月球科研站和鹊桥通导遥综合系统建设 [10][12] 未来深空探测技术 - 正在论证月基磁悬浮抛射系统 探索用高效技术手段在月球表面收集氦-3并运回地球 [17][18] - 展示1:1未来亚轨道飞行器模型 计划2028年投入使用 [14][16] 国际合作情况 - 国家航天局已与17个国家签署国际月球科研站政府间合作协议 [20] - 深空探测实验室与60余个国际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 牵头成立国际深空探测学会 [20]
深空探测实验室产出一系列颇具未来感的创新成果 月球上修路盖房子,可以就地取材?(探一线)
人民日报· 2025-07-12 06:11
月球资源利用技术 - 月壤3D打印系统可利用聚光太阳能将月壤高温熔融制成月壤砖,并打印任意形状的构件,满足月球建筑需求[1] - 技术采用"反射聚光—光纤束传能—粉末床熔覆成型"路线,攻克了月球极端环境下的能量捕获传输与成型难题[1] - 群针式月壤水冰热提取系统实现从月壤原位提取水,通过螺旋钻针加热含冰月壤并冷凝收集水汽[2] 月球资源开发价值 - 月球极区蕴藏大量水冰资源,可转化为饮用水、氧气及氢氧燃料,降低地球运输成本[2] - 月壤建材与水冰提取技术将支持月球基地建设、能源供给等长期驻留需求[1][2] 深空探测实验室进展 - 实验室聚焦深空技术、科学、资源、安全四大领域,布局12个技术方向[3] - 已开展月球探测、行星探测等工程立项论证及预研,推动科学、工程、技术融合[3] 行业战略意义 - 月球就地取材技术将拓展人类生存空间,支撑深空探测任务[3] - 深空探测活动通过资源利用革新生产方式,推动宇宙认知边界[3]
“升级”月球车 00后大学生提出月球跳跃探测方案
中国青年报· 2025-06-23 11:05
探月工程创新技术 - 西北工业大学00后大学生团队提出月球跳跃探测方案 旨在解决传统月球车在复杂地形下的探测效率问题 [1] - 方案针对月球南极松软月壤、非结构化地形等挑战 提出赋予探测器"飞跃"能力的创新构想 [1] - 团队研制出刚柔耦合气动爬/跳软体机器人 采用双稳态设计和压缩气体动力源 显著提升系统可靠性 [3] 技术实现突破 - 探测器通过驱动软体执行器实现爬跳运动切换 无需复杂电机结构 适应月球低重力环境 [3] - 采用气动驱动方式规避传统电机在真空环境下的散热难题 [3] - 经过上百次迭代优化 解决从"跳不起"到"跳不稳"等技术难题 实现模拟月面连续稳定跳跃 [3] 集群探测系统设计 - 提出子母式异构探测集群方案 包含大型母车和多个气动软体子体机器人 [5] - 母车负责能源补给和数据中继 子体机器人执行复杂区域勘探任务 形成"大小结合 远近协同"的探测体系 [5] - 该设计理念为未来月球科研站建设和运营提供新的技术可能性 [5] 团队背景与成果 - 团队由西工大多专业学生组成 受学校三航底蕴和总师育人文化熏陶 [1] - 项目获得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5] - 团队持续深耕深空探测领域 致力于将创新构想转化为工程可行技术 [5]
探访深空探测实验室:三载奋斗 筑梦星河
环球网资讯· 2025-06-09 21:42
深空探测实验室的成立与发展 - 深空探测实验室由国家航天局、安徽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方共建,旨在打造国家实验室核心战略力量和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 [1] - 实验室在三年内完成从机构组建到科研攻关的跨越式发展,成为支撑安徽省空天信息产业的重要力量 [1][3] - 实验室拥有自主决定科研方向、经费使用、人才标准等权限,开创了全新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和人才激励机制 [4] 科研创新与技术突破 - 实验室自主研发月壤原位3D打印系统,可能搭载嫦娥八号任务验证,为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铺路 [3] - 国内首台群针式月壤水冰热提取系统原理样机实现每小时提取10克-50克水冰,功耗仅150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 实验室联合国内9家科研单位发布火星生命痕迹探寻成果,初步提出天问三号任务86个预选着陆区 [6] - 实验室与中国科大联合论证中国首个火星样品实验室,并开展月基新物理粒子搜寻等前沿研究 [6] 产业布局与协同发展 - 实验室谋划培育深空能源、太空旅游等十大深空战略性新质产业方向,吸引一批商业航天公司和项目落户安徽 [3] - 牵头成立深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打造安徽省空天信息顶尖孵化器,推动产业基金落地合肥 [3] - 与同济大学共建"天都-同济大学联合实验室",月面机器人技术将用于月球科研站建设 [6] 人才聚集与国际合作 - 实验室聚集7名两院院士、10余名工程总师和首席科学家,以及50余名核心骨干人员,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6] - 实验室国际合作楼将作为国际深空探测学会总部,已与64个国际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 [8] - 创办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承办国际月球科研站开发者会议,推动全球合作与协同发展 [8]
在一场关于人类航天极限的“三国杀”中,中国开始主导节奏
观察者网· 2025-05-29 08:33
中国航天深空探测进展 - 天问二号执行中国首次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标志着深空探测能力重大跃升,任务包含小天体交会与附着采样、高速高焓再入、深空长期自主飞控三大核心难点 [4][6] - 目标小行星2016 HO₃直径仅约50米,探测器需以每秒约2米极低速度精确接近,采样难度远超火星着陆 [6] - 返回舱将以每秒12.1公里速度再入地球大气层,超过第二宇宙速度,需承受极端高焓环境,采用全新球锥体构型和梯度放热材料 [8] - 任务后续将飞往主带彗星311P,开展长达七年的深空探测,考验长期任务管理与系统鲁棒性 [10] 国际小行星采样任务对比 - 日本隼鸟二号在1.5亿美元预算下实现撞击、采样和多点着陆,成功采集小行星"龙宫"样本并返回,展现极高技术精度 [13] - 美国"奥西里斯-REx"任务总成本达12亿美元,样本量高达250克,但体系成本高昂制约延续能力 [14] - 中国天问二号综合日本精细执行力与美国任务延展性,依托国家级工程平台实现系统集成与工程稳定性 [16] 航天技术体系竞争格局 - 日本隼鸟二号技术细节无可挑剔但受限于战略规划与财政保障,难以持续升级 [19] - 美国航天体系成熟但成本高昂,任务延续能力受财政现实制约 [19] - 中国采用结构递进路径,从天问一号"三合一"到天问二号双星挑战,构建可自我迭代的能力平台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