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天问一号
icon
搜索文档
巡天再启程 问道向苍穹——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行星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侯增谦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05 11:18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进展 - 天问二号探测器于5月29日成功发射,将执行小行星2016HO3采样及主带彗星311P探测任务[2] - 天问二号任务分为两个阶段:2025-2027年完成小行星伴飞观测采样返回,2028-2035年开展主带彗星观测[5] - 小行星2016HO3是地球准卫星,可能保留太阳系原始信息;彗星311P具有独特物质构成和轨道特征[5] 天问系列任务规划 - 天问三号计划2028年发射,2031年返回火星样品,包括表层和2米深钻取采样,样品不少于500克[6] - 天问四号计划2030年发射,开展木星及木卫四环绕探测,研究其空间结构和演化史[6] - 天问一号已实现火星环绕、着陆与巡视三大目标,祝融号传回大量科学数据[4] 火星科学研究重点 - 天问三号以火星宜居环境演化和潜在生命痕迹探寻为首要目标[8] - 研究聚焦三大主题:生命痕迹探寻、宜居环境演变、地质构造与演化[9][10] - 火星早期环境与地球相似,曾存在液态水和磁场,现大气压不足地球1%[9] 火星采样技术挑战 - 着陆点选择需兼顾科学价值与工程可行性,计划2026年底确定3个备选点[12] - 采用地球"成矿预测"方法,结合AI技术评估着陆区地质、气候、水活动等条件[13] - 采样策略与美国不同,空间范围有限,需精准定位高价值区域[12] 深空探测长远规划 - 后续计划包括金星探测、海卫一探测和火星科研站建设[14] - 行星宜居性研究与地外生命探寻将成为长期科学主线[14] - 比较行星学研究有助于理解地球宜居性形成与演化[15]
在一场关于人类航天极限的“三国杀”中,中国开始主导节奏
观察者网· 2025-05-29 08:33
中国航天深空探测进展 - 天问二号执行中国首次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标志着深空探测能力重大跃升,任务包含小天体交会与附着采样、高速高焓再入、深空长期自主飞控三大核心难点 [4][6] - 目标小行星2016 HO₃直径仅约50米,探测器需以每秒约2米极低速度精确接近,采样难度远超火星着陆 [6] - 返回舱将以每秒12.1公里速度再入地球大气层,超过第二宇宙速度,需承受极端高焓环境,采用全新球锥体构型和梯度放热材料 [8] - 任务后续将飞往主带彗星311P,开展长达七年的深空探测,考验长期任务管理与系统鲁棒性 [10] 国际小行星采样任务对比 - 日本隼鸟二号在1.5亿美元预算下实现撞击、采样和多点着陆,成功采集小行星"龙宫"样本并返回,展现极高技术精度 [13] - 美国"奥西里斯-REx"任务总成本达12亿美元,样本量高达250克,但体系成本高昂制约延续能力 [14] - 中国天问二号综合日本精细执行力与美国任务延展性,依托国家级工程平台实现系统集成与工程稳定性 [16] 航天技术体系竞争格局 - 日本隼鸟二号技术细节无可挑剔但受限于战略规划与财政保障,难以持续升级 [19] - 美国航天体系成熟但成本高昂,任务延续能力受财政现实制约 [19] - 中国采用结构递进路径,从天问一号"三合一"到天问二号双星挑战,构建可自我迭代的能力平台 [19]
以包容合作、共同发展谱写时代新乐章(国际论坛)
人民日报· 2025-05-19 06:02
大湾区国际疫苗创新中心 - 由法国和中国联合建设的国际化疫苗创新平台,在知识科普、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开展合作 [2] - 采用无人机快速配送疫苗至偏远山区,智慧无人疫苗接种舱为机器人接种提供可能 [2] - 体现法中两国政府和企业长期互信、共同愿景的合作成果 [2] 中国科技与基建发展 - 中国建成世界最大高速铁路网,运营里程达4.8万公里 [2] - 科技领域取得突破,包括"天问一号"探测器登陆火星和东方超环装置运行破千秒 [2] - 中国发展为全球提供不同于西方主导的另一种可能路径 [2] 中国市场与经济贡献 - 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和超4亿中等收入群体,是充满活力的超大规模市场 [3] - 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3] - 中国与欧盟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投资涵盖新能源、汽车、机械设备等领域 [3] 法中第三方市场合作 - 法国是最早与中国建立第三方市场政府间合作机制的国家 [3] - 2015年以来两国在非洲、中东欧推进多个项目,2022年签署第四轮示范项目清单 [3] - 合作项目涵盖基础设施建设、环保、新能源等领域,总金额超17亿美元 [3]
从“羲和号”到AI心理测评 新中国“光学摇篮”展示前沿成果
环球网资讯· 2025-05-17 16:22
前沿技术成果展示 - "羲和号"卫星、"天问一号"相机、"鹊桥二号"极紫外相机、双飞翼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等前沿技术成果向公众开放参观 [1]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下属企业展示"特殊视觉检查仪""激光打标机""LED护眼灯""快照式成像光谱仪""AI心理测评仪器"等交互性成果 [3] - AI心理测评仪可在一分钟内测得多项心理、生理指标 [3] 长春光机所背景与活动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始建于1952年 是新中国第一个光学专业研究机构 被誉为"光学的摇篮" [3] - 开放特种发光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空间光学系统在轨制造与集成重点实验室 展示在轨组装单镜体等太空技术 [3] - 通过焰色反应、伯努利原理、静电飞花等实验进行科普 志愿者以"哪吒"形象演绎科学原理 [3] 科普与科学文化推广 - 研究员举办多场科普报告 旨在传播科技基因 [4] - 活动目标为激发青少年科学研究兴趣 培养科学精神与文化 [4]
“追星就追科学家”走进乌鲁木齐 学者鼓励青少年“仰望星空”
环球网资讯· 2025-04-29 21:43
科普教育活动 - 全国性科普教育项目"追星就追科学家"走进乌鲁木齐市,邀请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葛健为700名青少年进行系外行星探索的科普讲座 [3] - 活动由未来论坛、科大讯飞、奇点未来基金会联合主办,通过科学家与青少年对话的形式开展科普教育 [3] - 2021-2024年间,该项目已邀请十余位知名高校学者开展讲座,累计超过2万名青少年参与 [5] 中国航天科技发展 -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迅速,"天问一号"实现了人类到火星"绕、落、巡"三件事一起完成的壮举 [3] - 中国正在推进"地球2.0"卫星计划,旨在寻找更多类似地球的系外行星,葛健是该计划的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家 [3] 系外行星研究 - 人类已发现5000多颗系外行星,这些行星在大小、温度、环境等方面表现出极大多样性 [4] - 寻找适合生命存在的行星条件十分苛刻,需要设计实验方案和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4] - 研究团队通过自行设计、建设天文台等努力,将荒地改造成可运行的天文观测设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