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人北上养老
icon
搜索文档
10万港人北上养老进行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23:33
文章核心观点 - 港人北上养老呈现"井喷"式发展趋势,主要驱动力包括香港本地养老资源紧张、内地养老的高性价比以及政策支持 [1][4][7] - 已有近10万名香港长者定居广东,较过去10年增长超40% [1][4] - 市场已出现专门整合香港长者资源并向内地养老机构推荐客户的中介角色 [1] 港人北上养老的规模与趋势 - 截至2024年,已有近10万名65岁或以上香港长者定居广东,较过去10年增长超40% [1][4] - 香港65岁或以上人口占比达23.9%,银发老年人口已超170万 [4] - 深圳市宝安区悦华年颐养中心院长透露,今年6月以来已接待6批香港考察团体 [1] - 香港特区政府推测到2050年每3名港人中约有1名老人,北上养老人群规模将呈快速增长态势 [14] 北上养老的驱动因素 - 香港养老资源有限,2020年3月全港养老床位约7.6万个,约3.9万人轮候政府资助床位,平均等候时间超过两年 [4] - 深圳养老费用显著低于香港,一对香港夫妻在深圳每月养老费用约2万元,仅为香港同等环境费用5万元的一半 [7] - 入住广东省内养老机构审批周期仅需一个月,远快于香港的半年到一年轮候时间 [4] - 养老选择的核心是"适配性",包括充足护理、宽敞空间、贴合需求的服务以及子女探望便利等 [8] 政策支持与市场发展 - 香港社会福利署2014年启动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试验,2020年转为常态化政策 [5] - 截至2025年3月,参与计划的养老机构有15家,覆盖6个内地城市;今年10月起将增至24家机构,覆盖8个城市 [7] - 香港特区政府宣布自10月1日起资助1000名领取综援的长者参与"粤舍试验计划",每人可获5000元资助 [2] - 长者医疗券适用范围扩大,大湾区共有21间指定医疗机构接受医疗券,实现9个内地城市全覆盖 [10] 跨境养老面临的挑战 - 跨境医疗是最大痛点,香港长者没有内地医保,就医需回香港,急性病就医尚无绿色通道 [10] - 香港看病数据与内地不互通,过往病历、检查结果等信息难以共享,影响诊疗精准度 [12] - 两地医疗体系标准存在显著差异,包括诊断标准、药品供应和治疗体系均不相同 [13] - 文化习惯与饮食差异影响养老体验,香港长者偏爱港式特色食品且希望服务人员会说粤语 [14]
21特写|10万港人北上养老进行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21:32
行业趋势与规模 - 港人北上养老呈现“井喷”式发展趋势,市场参与主体已敏锐捕捉到商机并催生专门的中介角色[1] - 截至2024年已有近10万名香港长者定居广东,较过去10年增长超40%[1] - 香港65岁或以上人口占比达23.9%,银发老年人口已超170万,到2050年每3名港人中约有1名老人[3][9] 政策支持与推动 - 香港特区政府持续推动长者融入大湾区养老,例如资助1000名领取综援的长者参与“粤舍试验计划”,每人可获5000元资助[2] - “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已从试验转为常态化政策,参与的内地养老机构将从2025年3月的15家增至24家,覆盖城市从6个增至8个[4] - 特区政府提出将分担参与计划的长者在国家基本医疗保障政策下须自付的部分医疗开支[8] 市场需求驱动因素 - 香港本地养老资源紧张,2020年3月全港养老床位约7.6万个,约3.9万人轮候政府资助床位,平均等候时间超过两年[4] - 入住香港院舍服务计划机构需排队半年到一年,而入住广东省内相关机构仅需一个月审批周期[3] - 广东地区养老性价比高,在深圳夫妻二人每月养老费用约2万元,仅为香港同等环境费用5万元的一半[5] 服务与设施现状 - 跨境养老选择的核心是“适配性”,包括充足护理、宽敞空间、贴合需求的服务以及子女探望便利等[5] - 部分内地养老机构提供一房一厅房型,配备电视机、洗衣机等设施[5] - 香港长者对服务有特定需求,如希望服务人员会说粤语,并提供港式特色餐饮[8] 现存挑战与痛点 - 跨境医疗是最大痛点,香港长者没有内地医保,就医需回香港,且急性病转诊回港尚无绿色通道[7] - 两地医疗体系标准存在显著差异,包括诊断标准、药品供应和治疗体系,影响内地就医意愿[8] - 医疗数据互通不畅,过往病历、检查结果等信息难以共享,影响诊疗精准度[7] 解决方案与未来展望 - 香港特区政府通过发放长者医疗券鼓励跨境长者就地就医,大湾区现有21间指定医疗机构接受医疗券[7] - 未来五年香港长者北上养老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养老服务选择,北上养老人群规模将呈快速增长态势[9] - 承接香港长者养老的大湾区城市覆盖范围将继续扩大[9]
10万港人北上养老进行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3 21:23
港人北上养老趋势与市场机遇 - 港人北上养老呈现“井喷”式发展趋势,市场参与者已敏锐捕捉到商机并催生专门的中介角色整合长者资源并向内地机构推荐客户[2] - 截至2024年已有近10万名香港长者定居广东,较过去10年增长超40%[3] - 深圳市宝安区悦华年颐养中心院长透露,自今年6月以来已接待6批香港考察团体[3] 北上养老的核心驱动因素 - 香港养老资源紧张,2020年3月全港约3.9万人轮候政府资助养老床位,平均等候时间超过两年,而入住广东省内养老机构审批周期仅需一个月[5] - 性价比优势显著,香港夫妻在港同等环境养老院月支出约5万元,在深圳仅需2万元,费用减半且可由退休金覆盖[8] - 选择核心是“适配性”而非“地域”,包括充足护理、宽敞空间、贴合需求的服务以及子女探望便利等[8] 政策支持与基础设施完善 - “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覆盖范围延伸至大湾区内地城市,参与机构从2025年3月的15家增至今年10月的24家,覆盖城市从6个增至8个[6] - 香港特区政府推出新政,自10月1日起资助1000名领取综援的长者参与“粤舍试验计划”,每人可获5000元资助[3] - 长者医疗券适用范围扩大,今年8月深圳市可用机构扩至6家覆盖7个服务点,大湾区共有21间指定医疗机构实现9个内地城市全覆盖[11] 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 跨境医疗是最大痛点,香港长者无内地医保,急性病就医需返回香港且尚无绿色通道,流程繁琐[10] - 医疗数据互通不畅,过往病历与检查结果难以共享,影响诊疗精准度与效率[13] - 文化习惯与饮食差异存在,部分长者偏好港式特色食品而内地机构供应相对有限,服务人员粤语能力也是考量因素[13] 未来市场前景与规模预测 - 香港人口老龄化加剧,2024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23.9%,银发老年人口超170万,到2050年每3名港人中约有1名老人[5][14] - 叠加政策深化,未来五年北上养老可能成为新的主流选择,人群规模将快速增长,承接城市覆盖范围将继续扩大[14]
近10万名香港老人定居广东,港资养老机构加速“北上”布局
搜狐财经· 2025-10-10 18:07
港人北上养老趋势 - 截至2024年年中,65岁及以上选择在广东省定居的香港老人数量较过去十年增长40%以上[1] - 截至2024年,已有近10万名65岁及以上香港老人选择在广东省定居[6] - 广州、佛山、中山等大湾区内地城市成为香港市民的主要养老目的地[1] 行业布局与商业模式 - 港资养老服务企业正加快在内地的布局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北上养老需求[4] - 部分香港企业选择直接在内地开设养老设施,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3] - 行业出现创新商业模式,例如在中山的港资养老公寓整合医疗、商业与休闲服务,打破封闭式传统[3] 企业合作与扩张 - 香港上市企业旗下子公司在广东佛山拥有9家养老机构[4] - 企业通过与香港机构开展1+1合作模式进行扩张[4] - 除直接投资外,行业也通过“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与内地公立养老机构合作[3]
多重优势吸引港人“北上养老” 市场需求旺盛养老机构加速“北上”布局
央视网· 2025-10-10 14:46
港人北上养老趋势 - 截至2024年年中,65岁及以上选择在广东省定居的香港老人数量较过去10年增长40%以上 [1] - 截至2024年年中,已有近10万名65岁及以上香港老人选择在广东省定居 [17] - 广州、佛山、中山等大湾区内地城市成为香港市民的主要养老目的地 [1] 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 - 该计划由香港社会福利署推出,旨在缓解香港本地养老院的轮候压力,院舍食宿、护理及基本医疗费用均由香港特区政府承担 [7][11] - 自2025年10月1日起,该计划新增9家认可服务机构,参与计划的养老机构总数增至24家,分布于大湾区8个内地城市 [11] - 该计划实现一年内两次扩容,大幅缩短了香港老人的轮候时间 [10][11] - 申请成为认可服务机构需是广东省民政厅评选的四星或以上级别且具备至少两年营运记录的养老机构 [11] 港资养老机构市场布局 - 面对日益增长的港人北上养老需求,港资养老服务企业纷纷加快在内地的布局 [12] - 部分香港企业选择直接在内地开设养老设施,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例如在中山的港资养老公寓整合了医疗、商业与休闲服务 [14][17] -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是推动港资企业北上布局的根本动力 [17]
从“三不”到“真香”,香港银发族正掀起大湾区养老热
第一财经· 2025-09-12 18:22
香港老龄化挑战与养老资源缺口 - 香港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不断攀升 每7人中有一位65岁以上长者 2039年占比将超过30% [2] - 香港安老资源供不应求 公立安老院资源紧张 平均排队等候时间2-3年 需满足身体状况和家庭资产等条件 [2][3] - 私立安老院价格昂贵 红磡某安老院需购买公寓130万港元/间 不足10平方米 水电餐饮另收费 [3] 北上养老趋势与规模 - 截至2024年有近10万名65岁或以上香港老人选择定居广东省 比过去10年间激增40.5% [1] - 2024年近800名香港长者参观体验木棉人家 预计2025年参观人数不低于2000人 [4] - 泰康之家·鹏园养老社区已有近60位香港长者入住 占比近10% [10] 内地养老优势与政策支持 - 内地养老资源性价比高 阑尾切除手术在香港需过万港元 在内地仅两三千元人民币 [8] - 香港推出广东计划为移居广东的合资格居民每月提供现金津贴 高龄津贴1640港元及长者生活津贴4250港元 [5] - 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参与机构增至15家 分布于广州深圳佛山中山江门肇庆等地 [5] - 中山市对港澳服务提供者兴办养老机构在市场准入土地供应税费减免等方面与内地机构同等待遇 [6] 跨境医疗解决方案 - 香港医疗券计划扩大适用范围至大湾区九市21个服务点 每年额度2000港元 累积上限8000港元 [7] - 内地居住半年以上可申请居民医保 享受同等医疗报销待遇 [8] - 金融机构提供跨境医疗直通车服务 包括跨境转诊远程会诊药品直送等 [9] 金融机构创新养老模式 - 中国太平推出木棉人家养老社区 与大湾区医疗机构合作提供跨境医疗服务 [9] - 广发银行打造0元入住内地社区模式 产品分红直接支付养老社区费用 [10] - 广发银行数字康养平台增加VR实景功能 提供跨境病历翻译和三甲医院预约服务 [10] - 太平人寿将香港本地保险产品与中国太平养老社区相结合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