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新质生产力
搜索文档
科技强农粮满仓
经济日报· 2025-11-04 07:07
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 - 以良田、良种、良机、良法为核心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速构建,推动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同步提高 [1] 良田提质 -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科技创新支撑粮食丰收的坚实基础,建成后亩均粮食产能提升约10% [1] - 运用遥感监测、物联网等现代化手段动态评估土壤状况,为科学种植提供精准依据 [1] - 因地制宜改良土壤,盐碱地推进排盐工程与生物改良,东北黑土区推广保护性耕作,南方红黄壤地区主攻酸化治理与地力培肥 [1] 良种攻关 - 全国农田良种覆盖率已超96%,其中95%以上为自主选育 [2] - 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种源基本实现自主可控 [2] - 依托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等前沿技术,培育推广了一批高产、优质、抗病、耐逆、适应性广的新品种 [2] 良机融合 - 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超11亿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突破75% [3] - 全国配备北斗终端的农机设备达220万台,植保无人机保有量超25万架 [3] - 农机装备向低碳化、清洁化方向迈进,通过提升排放标准、淘汰老旧机械、试点电动农机等措施探索减污降碳路径 [3] 良法集成 - 通过绿色高质高效行动覆盖上千个粮食主产县,集成推广区域性、标准化技术模式 [4] - 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集成模式,将科研知识转化为生产方案,推动农业生产向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升级 [4] 未来发展重点 - 系统推进农业全链条创新,促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协同发力 [4] - 聚焦生物育种、智慧农田等关键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4] - 加快培育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增强农业内生发展动力 [4]
中国人民银行松原市分行为增产技术推广注入金融活水
金融时报· 2025-09-11 14:13
政策与战略方向 - 中共吉林省委提出聚焦科技兴农,总结推广“水肥一体化+密植”等增产技术,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 [1] - 中国人民银行松原市分行开展金融助推“水肥一体化”技术落地专项行动,创新金融支持模式以注入金融活水 [1] 信贷支持模式 - 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抵押物缺失难题,创新“现代农业主体+信贷”模式,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承贷主体,由县委组织部提供50万元乡村振兴基金作为保证金 [2] - 授信额度根据土地入社托管面积科学浮动,有效打破融资壁垒 [2] - 设立合作社再贷款额度10000万元,并落实财政贴息政策,使支持“水肥一体化”种植的贷款利率最低降至3.85% [2] 保险保障机制 - 引导农业经营主体投保“玉米种植完全成本保险”或“商业性玉米收入保险”以应对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 [3] - 玉米种植完全成本险保险金额约1.12万元/公顷,保费约900元/公顷 [3] - 商业性玉米收入险保险金额约2万元至2.4万元/公顷,保费区间在1000元至1700元/公顷 [3] - 保险机制为经营主体稳定预期收益,其保费支出成为还款来源与增信凭证,有助于提升信用等级 [3] 期货风险对冲 - 中信期货等机构在吉林省开展“期货+保险”农业风险综合管理试点,将玉米期货工具融入收入保险产品设计 [4] - 2024年因玉米价格下跌,项目价格端赔付金额达99万元,赔付率高达227.86% [4] - 项目累计投入60万元乡村振兴资金,带动农户839户,为9000余吨玉米提供价格及减产风险保障 [4] - 项目成功推动“水肥一体化”技术规模化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农户抗灾能力 [4] 金融工具综合应用 - 金融机构通过“现代农业主体+”系列模式,结合信贷、保险、期货等工具,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 [2][3][4] - 金融支持旨在破解融资瓶颈、保障成本收益、规避价格风险,共同助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与可持续发展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