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一体化
搜索文档
中国石油吉林销售公司:首销水溶性化肥喜迎丰收粮满仓
搜狐财经· 2025-10-31 19:45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石油吉林销售公司通过提供定制化水肥一体化技术和服务 在吉林省德惠市的试验田实现玉米亩产增加10%以上及土地综合效益显著提升 展示了公司在推动农业现代化方面的成功实践和增长潜力 [1][3][8] 农业技术应用与成效 - 试验田采用“2行玉米+2行大豆”的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及浅埋滴灌技术 使化肥利用率提升30% 土地产出效益显著提高 [3] - 使用中国石油水溶性化肥的试验田产量显著高于传统种植模式 玉米亩产增加10%以上 并实现一亩地多收400多斤大豆 [1][3][5] - 公司通过前期测土配方和后期分次精准施肥 确保养分供给与作物需求完美匹配 [6] 公司服务与市场拓展 - 中国石油吉林销售公司依托覆盖吉林省95%以上乡镇的674座乡村加油站和89座农业农村服务站 为全省水肥一体化推广提供专业服务 [8] - 公司技术人员在作物关键生长阶段提供频繁的现场专业支持 包括定制专属水肥配方和详细农事指导 [6] - 显著的增产效果引发广泛关注 今年8月至10月公司组织了多场现场观摩会 吸引松原、四平等地3000余名种植大户参与 [8] 行业影响与农户反馈 - 水肥一体化技术被认定为未来种植趋势 其长期收益远超投入成本 土地利用率得到提高 [3][8] - 观摩会上农户反响积极 争相咨询来年化肥订购价格与售后服务细节 试验田负责人计划明年全部使用公司化肥并带动乡亲共同增收 [8]
心连心集团:高效肥为全球农业贡献中国方案
中国化工报· 2025-10-28 10:41
公司国际化进展 - 公司在国际肥料协会2025亚太区会议上广受用户欢迎,并正式成为IFACCG成员,标志着国际化进程再次加速 [1] - 公司面向亚太地区展示“好产品+好技术+好服务”的营销模式,向海外客户推介中国方案 [1] - 公司在泰国建立水肥一体化榴莲示范园,并在老挝、马来西亚、韩国、越南等国推广绿色高效化肥产品 [7] 高效产品研发与成效 - 公司联合国内外顶尖科研力量,聚焦氮肥利用率提升,推出腐植酸、控失肥、包膜尿素、聚能网等高效肥产品 [2] - 公司承担国家“十四五”科研项目,系列高效尿素产品在施肥减量6%至20%情况下可实现作物不减产,同等施肥量下可增产10%左右 [2] - 在河北曲周县项目示范中,公司正养元复合肥、黑力旺3.0尿素等产品与有机肥搭配使用,使小麦、玉米增产17%至24% [2] - 在河南新乡“面源污染”项目玉米测产中,“水触膜3.0”示范田减肥15%基础上增产8.2%,“超控士”示范田减肥15%基础上增产10.5% [2] 水肥一体化技术突破 - 公司在新疆地区形成“液体肥直供+智能调控施肥”水肥一体化模式,覆盖面积超过60万亩,实现节水15%至20%,帮助农户平均增产3%至5% [3] - 2023至2024年,公司在河南玉米示范田实现每亩增产50千克 [3] - 2024年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河南新乡、焦作、南阳等区域推广达5万余亩,示范田块小麦每亩增产110千克以上,花生增产70千克以上 [3] - 水肥一体化核心技术在于精准配方、精准用量、精准时间三个精准 [4] 农业服务模式创新 - 公司创新“两大一分共服务”模式,即依托大数据、面向大农户,以分公司为单元建设农业服务中心和配肥站,整合服务资源 [5] - 公司在全国建设100余家高效农业服务中心、200余家配肥站,组织上千人服务队伍,构建八大服务体系 [6] - 在河南温县,测土配方施肥方案使玉米增产10%,并提升作物品质 [6] - 在湖南汨罗,公司联合当地服务商为大农户提供全流程服务,助力早稻增收50%以上 [6] - 在广西武鸣,公司采用综合解决方案使试验田块甘蔗亩产增产80%左右 [6]
沉陷区变“良田”、秋播“有备而种” 广袤田野绘就生机勃勃“丰”景图
央视网· 2025-10-16 16:51
安徽淮南采煤沉陷区生态农业 - 在采煤沉陷区积水区域成功发展浮床水稻种植并迎来收获 将不利地形转化为生产性农田[1][3] - 通过优化浮床种植细节和调整基质配方比例 从源头解决水体溶解导致的肥力流失问题以保障肥力[5] - 采用稻鱼共生模式实现一水两用 水面种植水稻提高产量和质量 水下养殖鱼类 同时净化水体并促进生态治理与渔业发展协同[7] 湖北安陆秋播生产支持 - 当地在57万亩农田开展秋播工作 通过提前备足种子肥料并将新农机开到地头保障播种顺利进行[8] - 孛畈镇为农户免费发放4000亩油菜种子和超过100吨肥料的秋播套餐 确保农资供应[8] - 使用液压翻转犁等新农机进行深耕和细整 改善土壤板结问题 为油菜播种创造松软适宜的土壤条件[10] 湖南耒阳油茶产业升级 - 125万亩油茶林迎来丰收 寒露籽系列品种率先采摘 开启为期两个多月的产销旺季[11] - 种植大户通过选用优良品种和科学抚育等技术手段提升油茶产量[11] - 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以应对极端天气 将油茶亩产从200斤显著提升至最高800斤 破解传统种植的产量瓶颈[13]
行走江河看中国|陕西省内“南水北调”背后,有水才有经济
中国新闻网· 2025-10-14 10:28
引汉济渭黄地沟配水枢纽。受访者供图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民眼中,这项综合施工难度堪称世界性的难题和挑战。 行走江河看中国|陕西省内"南水北调"背后,有水才有经济 中新网陕西10月14日电(记者 刘星晨 林勐男 孙静波 王海波)善治秦者先治水,古往今来,这是三秦人已 然达成的共识。地区发展以水为媒,伴水而生。 在历史长河中,关中和陕北地区面临着严重的缺水问题。引汉济渭工程便是在该种契机下诞生。 没水到随时有水 1995年,西安爆发大规模水荒,居民只得采用瓶罐这种原始储水方式存备天然水源。"抢救西安",刻不 容缓。 陕西省水资源"夏汛冬枯、北缺南丰",时空分布并不均衡:秦岭以北的黄河流域,面积占全省的 63.3%,水资源量仅占全省的29%。 引汉济渭,顾名思义,通过秦岭以南汉江的丰富水资源解决渭河流域关中地区缺水问题。引汉济渭工 程,一场陕西省内围绕母亲河的"南水北调"。 而摆在引汉济渭工程面前的是此前未曾突破过的难关。在调水工程和输配水工程中,从底部穿越秦岭的 输水隧洞,工程建设期间频繁遭遇地质难题。隧洞内常年温度超过40℃,相对湿度接近90%。岩石抗压 强度高达316兆帕,施工设备刀头如同在高耐磨钢板上掘进… ...
智慧种植保高产
经济日报· 2025-10-12 06:14
核心观点 - 安徽农垦集团夹沟农场公司通过应用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 实现亩均产量700公斤以上 较传统种植增幅达25%左右 展示了以良田 良种 良机 良技 良法为核心的智慧种植模式对提升粮食单产的有效性 [1][2][3] 种植技术与效率提升 - 水肥一体化技术使水肥利用率从传统种植的不足40%提升至80%以上 通过滴灌直达根系和智能设备精准运筹实现 [2] - 采用种 肥 滴灌一体机进行播种 一天最高能种200亩 相比人工铺滴灌带效率大幅提升 [2] - 应用北斗导航气吸式播种机实现智能化精量播种 无人机巡田实现精准靶向施策并减少人工投入 [2] 农田管理与品种选择 - 针对不同地块施行一地一策 通过深耕松土 秸秆还田 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和保水保肥能力 为水肥一体化技术奠定基础 [1] - 选择根系发达 耐水肥 抗逆性强的玉米品种 经多年试验能精准匹配水肥供给节奏 密植下保持茎秆粗壮 穗大粒满 [2] - 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 实现旱能灌 涝能排 为玉米生长打造宜居环境 [1] 生产管理与监管体系 - 构建职工协管员 生产区管理员 公司领导3级监管体系 通过无人机与人工结合实现全流程 全周期巡田 [3] - 根据玉米生长规律精准调配水肥 苗期少肥控水促扎根 拔节期增氮促茎秆 灌浆期增磷钾促籽粒饱满 基地进行了4次追肥 [2] - 发动职工参与待熟玉米看管 基地生产积极性与主动性空前高涨 [3]
中国人民银行松原市分行为增产技术推广注入金融活水
金融时报· 2025-09-11 14:13
政策与战略方向 - 中共吉林省委提出聚焦科技兴农,总结推广“水肥一体化+密植”等增产技术,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 [1] - 中国人民银行松原市分行开展金融助推“水肥一体化”技术落地专项行动,创新金融支持模式以注入金融活水 [1] 信贷支持模式 - 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抵押物缺失难题,创新“现代农业主体+信贷”模式,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承贷主体,由县委组织部提供50万元乡村振兴基金作为保证金 [2] - 授信额度根据土地入社托管面积科学浮动,有效打破融资壁垒 [2] - 设立合作社再贷款额度10000万元,并落实财政贴息政策,使支持“水肥一体化”种植的贷款利率最低降至3.85% [2] 保险保障机制 - 引导农业经营主体投保“玉米种植完全成本保险”或“商业性玉米收入保险”以应对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 [3] - 玉米种植完全成本险保险金额约1.12万元/公顷,保费约900元/公顷 [3] - 商业性玉米收入险保险金额约2万元至2.4万元/公顷,保费区间在1000元至1700元/公顷 [3] - 保险机制为经营主体稳定预期收益,其保费支出成为还款来源与增信凭证,有助于提升信用等级 [3] 期货风险对冲 - 中信期货等机构在吉林省开展“期货+保险”农业风险综合管理试点,将玉米期货工具融入收入保险产品设计 [4] - 2024年因玉米价格下跌,项目价格端赔付金额达99万元,赔付率高达227.86% [4] - 项目累计投入60万元乡村振兴资金,带动农户839户,为9000余吨玉米提供价格及减产风险保障 [4] - 项目成功推动“水肥一体化”技术规模化应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农户抗灾能力 [4] 金融工具综合应用 - 金融机构通过“现代农业主体+”系列模式,结合信贷、保险、期货等工具,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 [2][3][4] - 金融支持旨在破解融资瓶颈、保障成本收益、规避价格风险,共同助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与可持续发展 [2][3][4]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全国深入推广应用 农垦系统应用面积达2500万亩左右
人民日报· 2025-08-22 06:05
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现状 - 水肥一体化技术从农垦系统发端并逐步推广至全国,目前已成为提升粮油作物单产的关键技术 [1] - 农垦系统应用面积达250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850万亩,并带动地方应用约700万亩 [1] - 已形成涵盖玉米、小麦、大豆、油菜等作物的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 [1] 技术模式创新成果 - 活动期间发布26项集成创新技术模式,覆盖前期规划、工程建设、系统运维等全环节 [1] - 吉林农垦和大兴安岭农垦的大豆水肥一体化模式采用微灌施肥、无人机航拍建模等技术,实现亩均增产20%、增收150元以上 [1] 未来推广计划 - 农业农村部将聚焦重点作物和关键环节扩大技术应用范围,推动粮油单产提升 [2] - 农垦系统将优化工程设计、分作物选择施用方式,并加强垦区与科研院所合作 [2] - 通过"农垦社会化服务+地方"行动,以设施共建、技术输出等方式带动周边地区技术应用 [2]
河南多地全力抗旱保秋粮 让农作物“吃饱喝足”
新华社· 2025-08-19 23:09
农业抗旱措施 - 河南省秋作物进入灌浆期 水肥需求量大 全力组织抗旱浇灌提升水肥利用率[1] - 林州市秋作物种植面积达67.4万亩 通过渠水和机井灌溉缓解旱情 目前长势整体较好[1] - 卫辉市农技部门70多名科技人员指导农户采取滴灌、喷灌、渠灌等方式实现"能浇尽浇"[2] 技术应用与设备投入 - 卫辉市采购移动智控水肥一体机1400余台 精准滴灌覆盖面积达10万亩 实现移动智能控制灌溉施肥[2] - 水肥一体化设备降低施肥难度 便于农作物吸收 显著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 减少劳动量和劳动强度[2] - 林州市下里街村通过渠道、机井浇灌500多亩玉米 乡镇政府开展沟渠连通工作实现沟渠畅通[1] 区域实施效果 - 林州市姚村镇下里街村洹河河道水质清澈 玉米郁郁葱葱长势喜人 村民正进行浇灌作业[1] - 卫辉市种粮大户李道贵使用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管理400多亩玉米 结合无人机喷防措施长势良好[2] - 河南省农业农村部门分区分类抓好田间管理 目标实现无旱地块增产、受旱地块稳产、重旱地块少减产[3]
“保险+期货”入选夏季达沃斯白皮书推介案例
期货日报网· 2025-07-11 02:35
保险+期货模式创新 - "保险+期货"作为中国特色金融业务模式创新,被世界经济论坛白皮书列为示范性案例,为全球农业风险管理提供中国经验 [1] - 嘉吉公司与世界粮食计划署合作发起"松原农业风险综合管理试点项目",通过"保险+期货"模式为农户构建风险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结合的生产模式 [1] - 该项目具有可复制性和市场导向性,入选白皮书成为全球农业风险管理参考方案 [1] 项目成效数据 - 三年间"保险+期货"累计为农户赔付超150万元,户均赔付达物化成本保险的5.5倍,完全成本保险的3.9倍 [2] - 2024年保险面积达13347亩,赔付总额103.63万元,平均每户理赔3714元 [2] - 水肥一体化技术使农户2023年增产10.8%,2024年增产7.96%,节水率最高达30.7%,肥料用量减少20%以上 [3] 模式发展历程 - "保险+期货"模式创设于2015年,是期货公司与保险公司合作化解农产品价格风险的金融创新 [4] - 十年来累计为20余个农产品提供超2000亿元风险保障,惠及农户700多万户次 [4] - 2024年12月中国期货业协会发布首份行业规范性文件,推动模式进入规范化运行阶段 [4] 国际影响力 - "保险+期货"模式从国内实践扩展至境外市场关注,成为具有全球参考价值的中国特色期货业务模式 [5]
宁夏枸杞、新疆白杏进入成熟采摘期 小水果大产业 助果农增收致富
央视网· 2025-06-15 17:28
宁夏枸杞产业 - 宁夏头茬枸杞已成熟并开始大规模采摘,头茬枸杞历经三个月冬日休眠和三个月春日滋养孕育而成[1] - 位于贺兰山脚下的1500亩枸杞园鲜果产量可达30万公斤[1] - 头茬枸杞具有皮薄、肉厚、汁多、籽少、味美、营养足的特点,被称为"超级水果"[7] - 鲜枸杞采用冷藏快运方式,可实现24-48小时内全国送达,保持新鲜度[7] - 宁夏枸杞加工产品达10大类120余种,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26亿元[9] 枸杞种植技术 - 采用"以虫治虫"的生物防治方法,使用蚜茧蜂控制蚜虫,1只蚜茧蜂可控制100多只蚜虫[2][4] - 生物防治技术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实现生态种植,提高枸杞质量安全[4] - 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精准灌溉与施肥,提高水肥利用率[5] 新疆白杏产业 - 新疆轮台县8万余亩白杏迎来采收季,当地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白杏种植[10][12] - 当地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将白杏销往全国各地,助力果农增收[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