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icon
搜索文档
不断增厚“绿色家底”还需持续发力
经济日报· 2025-09-12 14:08
当前,我国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仍面临诸多严峻挑战。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违法违规占用林地时有发 生,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偏低、林业产业规模较小等问题突出。部分地区森林资源过度开发,森林生 态系统功能退化,森林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仍存在矛盾。增绿就是增优势,新征程上,不断增 厚"绿色家底"还需持续发力。 优化资源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立健全森林资源规划体系,界定重点生态功能区,如水源涵养 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等,对保护区实施严格的保护政策,保障自然生态功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科学 规划林木种植结构和品种布局,合理布局商品林,引进适宜树种、推广高效栽培技术,推进林业产业多 元化发展。推进区域合作机制,加强跨区域协作,促进信息共享、技术交流,实施跨区域生态保护项 目,实现森林资源优势互补和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区域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和稳定性。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集水库、粮库、钱库、碳库于一体的大宝库,是人类生存的根基。国家 发展改革委公布的数据显示,5年来,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以上,新增森林面积相当于1个陕西省,占 全球新增绿化面积的四分之一,我国"增绿"全球最多。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和利用,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 ...
矿坑“长出”城市公园(家乡的山水能生金)
人民日报· 2025-08-18 06:01
生态修复工程 - 采用精细施工方式 局部削坡4万立方米 加固稳定崖壁结构为主 避免大面积修整 [2] - 使用锚杆加固围岩 灌浆回填水泥浆和化学浆液 提高岩体整体强度和稳定性 [2] - 清运渣土15万立方米 土石方挖填12万立方米 宕口区域平均抬高1.5米 改善土壤板结问题 [2] 水生态治理系统 - 建设宕口底部湖体 生态草沟 雨水花园 人工湿地及生态滞留池等设施 [3] - 通过源头 路径 末端三管齐下方式 实现全链条闭环水治理 [3] - 构建完整的水源涵养和水体自然净化系统 兼具景观美化功能 [3] 生物多样性恢复 - 利用碎石和枯叶堆砌草垛 填充含本土植物种子的土壤 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所 [5] - 公园内已观测到多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5] 商业开发与运营 - 定位为开放共享市民公园 结合科教娱乐 温泉体验及亲子活动等商业配套 [6] - 引入餐厅 咖啡厅 书店等业态 建造矿野拾趣无动力乐园 大凹剧场和露营基地 [6] - 拒绝需加装外力构件的攀岩项目 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选择生态环境友好型商业项目 [7] 经济效益与社会贡献 - 2019年开园以来累计接待游客600余万人次 [7] - 无动力乐园 卡丁车 伴山营地及餐饮等消费项目2024年总营收约1600万元 [7] - 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 [7] 文化教育功能 - 成为江宁区十大研学基地之一 提供地质运动和化石形成等科普教育 [8] - 通过旧砖窑厂改造书店 锈钢板天空廊道等设计保留工业化历史印记 [8] - 带动当地居民返乡创业 促进区域经济活力 [8]
海州“点绿成金”释放发展新动能
新华日报· 2025-05-26 16:47
生态修复与文旅融合 - 连云港市海州区通过生态修复工程将废弃矿山、黑臭河道、煤灰滩涂转化为文旅热点,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1] - 刘志洲山体育公园投入2.2亿元进行生态修复,覆土60万立方米,栽植苗木8万余株,植被覆盖率超90%,从废弃采石场变为城市"天然氧吧" [2] - 盐河巷通过河道清淤、生态护坡等工程,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Ⅲ类,打造夜间消费集聚区,2024年游客量突破360万人次,营收达2.7亿元,夜间经济占比70% [4] - 月牙岛湿地公园从粉煤灰滩涂修复为251种鸟类栖息地,吸引日均千余名游客,周边民宿、餐饮年均增长率达30% [5][6] 产业转型与消费升级 - 刘志洲山体育公园举办全国风筝精英赛、全民健身嘉年华等10余场品牌活动,成为赛事经济标杆 [3] - 盐河巷依托千年盐运河文化形成"河岸赏景、古巷就餐、河内游船"的夜间文旅闭环,带动逾千人就业 [4] - 月牙岛湿地公园通过观鸟平台、生态步道等设施,吸引摄影爱好者和游客,周边农家乐旺季日均营业额突破万元 [6] 文化赋能与品牌建设 - 刘志洲山体育公园挖掘宋金战场遗址、汉代石刻等文化元素融入设计,获评全省盘活存量资产典型案例,凤屏湖入选水利部幸福河湖名录 [2] - 盐河巷结合非遗展演、3D水幕电影等打造"十佳夜市"品牌,形成文旅消费新地标 [4] - 月牙岛湿地公园以珍稀鸟类观测为特色,成为生态旅游示范项目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