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改变

搜索文档
秋老虎反扑 你的情绪要稳住
北京青年报· 2025-08-18 10:59
季节性情感障碍的成因 - 人体生物节律系统与自然环境变化相互适应 当光照等外界因素改变时 会出现情绪和睡眠调节异常 [1] - 高温高湿度天气阻碍汗液蒸发 使体感温度升高3℃至5℃ 自主神经需加倍工作维持体温平衡 加重身体负担并诱发心悸烦闷 [1] - 高温限制外出活动 阻断正常社交和户外运动 导致压抑情绪无法及时宣泄 可能发展为抑郁状态 [1] 季节性情感障碍的症状特征 - 症状与普通抑郁症类似 包括情绪低落 快感缺乏 无助无望 精力体力下降 烦躁焦虑 [2] - 生物节律紊乱更明显 表现为睡眠觉醒模式异常 如黑白颠倒或嗜睡 [2] - 主观能量不足感突出 白天活动量显著减少 疲乏感明显 [2] - 具有高复发特性 需专业评估治疗以缓解症状并减少复发风险 [2] 情绪调节干预措施 - 光疗是季节性情感障碍的优势疗法 [3] - 可通过抗抑郁药物 认知行为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等多途径干预 [3] - 日常建议增加自然光暴露 规律有氧运动 避免睡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 保持作息规律 [3]
中国人为何越减越胖,减肥一生却陷入“越减越重”困局?
GLP1减重宝典· 2025-07-05 17:51
肥胖现状与定义 - 国际上衡量胖瘦最常用标准是BMI指数 计算方法为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 BMI在18.5-23.9为正常 超过24为超重 28以上为肥胖 30及以上为中重度肥胖[4] - 2016年《柳叶刀》数据显示全球肥胖人数首次超过体重偏轻人群 中国肥胖总人数跃居全球第一 超过美国[5][11] - 中国成年人肥胖率已超过50% 儿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率接近20%[5] 肥胖成因分析 - 40%-70%肥胖与遗传因素有关 包括基因遗传和生活方式"传承"[11] - 现代社会食物供应充足但体力消耗减少 "多吃少动"成为主因[11] - 社会环境变化如外卖便利 汽车普及导致活动量减少[11] - 生理心理因素如夜宵综合征和情绪性进食[12] - 中国肥胖呈现地域差异 北方比南方胖 西北比东部更易发胖 女性重度肥胖比例高于男性[14] 肥胖健康风险 - 腰围过快增长需警惕腹型肥胖 男性超过90厘米 女性超过85厘米即属腹型肥胖[15] - 肥胖直接或间接诱发200多种疾病 与17种癌症密切相关[15] - 脂肪堆积导致冠心病 高血压 高尿酸血症 胰岛素抵抗引发糖尿病[17] - 脂肪在口咽部引发呼吸暂停综合征 在膝关节造成骨关节炎 在肝脏形成脂肪肝[17] 科学减重方法 - 医学减重理念将肥胖作为疾病 通过筛查 评估 诊断 治疗和监测等流程进行科学管理[20] - 改变生活方式是减重基础 需从四点入手:保证充足睡眠 每天称体重 保持规律作息 减少盐油糖摄入[21][22] - "吃动平衡"是核心理念 饮食控制占80%作用 运动占20%[23] - 主食选择应多吃杂豆 全谷物 薯类等粗粮 提供持久饱腹感[25] - 推荐高纤维 高蛋白食物如生菜 西兰花 鸡蛋 富含钾的"排水食物"如菠菜 冬瓜[26] - 应远离添加糖和精制糖 代糖饮料可能增加胰岛素抵抗和食欲[27] 减重实践建议 - 饥饿分为胃肠型饥饿和心理性饥饿 需对症处理[29] - 运动建议每次30-40分钟有氧加20分钟力量训练 可拆分进行[32] - 减重需长期坚持 防止反弹 应梳理不健康习惯 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