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蛋白粉
icon
搜索文档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产业先行促发展 多点开花结硕果
新华网· 2025-09-18 18:25
在蓝莓棚室中,大同区大同镇党委副书记郑福新说:"这栋大棚种植的蓝莓是采用珍珠岩、草炭、椰糠栽培,数字化自动滴灌技术,一共920 株,今年是第一年,预计每株采果2斤左右,两年后能达到3斤,高产时能采6斤果,每年在元旦左右成熟,上市价格在150元/斤,效益极其可观。" "这7栋大棚是今年大同镇新建棚室项目的主力军。总投资500万元,总面积达20000平方米,单栋温室占地面积2.5亩,具备高强度支撑性能与优 异的保温隔热效果。"郑福新说。据了解,目前棚室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冬季达成投产条件。项目投产后,将充分挖掘区位优势,与航天果蔬 科技示范园区构建"资源共享、技术共研、市场共拓"的产业互助模式,全力推动区域棚室果蔬产业向高效化、优质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以民生为基,以实效为要。大庆市大同区还着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把民生大事放在突出位置,推动养老、住房等民生项目落地见效,让发展 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群众。 大同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主要是安置无子女的特困老人,与大庆市第六医院合作,起居、娱乐、餐饮功能齐全,致力于打造15分钟养老生 活圈。大同区民政局救助中心主任刘宗春介绍:"这个项目规划配置288张护理床位,充 ...
保健食品抽检合格率超99%
人民日报· 2025-09-16 06:47
保健食品抽检不合格率连续5年低于0.6%——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公布的数据给消费者吃下"定 心丸"。据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以来,通过严格监管、压实责任、严厉打击和科普 宣传等多项举措,保健食品市场秩序显著规范,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升。 保健食品就是保健品吗? 中国消费者协会秘书长王振宇向记者解释,"保健品"与保健食品有很大区别。"保健品"涵盖的范围非常 广泛,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是消费者对声称具有功能或者功效的食品、用品的俗称。比如,宣称"保 健酒""增高粉""瘦身咖啡"的食品,宣传具有特定保健作用的床垫、理疗仪、饮水机等日用消费品等都 属于"保健品"范畴。 "而保健食品是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依法注册或者备案的特殊食品,具有明确的法律定位,可以声称明 确的保健功能,其他食品则不得声称保健功能。"王振宇说。 自2020年4月以来,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多方开展了为期5年的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市场监管 总局特殊食品司司长刘松涛表示,市场监管总局始终坚持"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强化全过程风险 防控,严把保健食品安全、功效、质量关。 在准入环节,对保健食品实行严格的注册与备案管理,科学评价质 ...
Armani公司或出售;Zara持续关闭小型店铺;Tod’s集团CEO将卸
搜狐财经· 2025-09-14 20:44
投资动态 - 美国能量饮料公司Nutrabolt投资1.1亿元增持Bloom Nutrition股份 [1][4] - Bloom Nutrition创立于2019年 以有机绿色超级食物粉、蛋白粉、胶原蛋白肽及超级莓果产品为主 在社交媒体有较高知名度 [2] - Nutrabolt通过此次投资扩大能量饮料领域影响力 Bloom Nutrition获得战略增长资本以提升生产能力、产品创新及企业内部能力 [2] 出售动态 - 意大利设计师Giorgio Armani遗嘱规定 其同名基金会管理时尚集团 初始15%股份可在遗嘱生效后12至18个月内出售给LVMH、EssilorLuxottica或欧莱雅等同等地位奢侈品公司 [6] - 若LVMH等公司五年内未完成收购 阿玛尼集团可能考虑八年内上市 [6] - 开云集团与卡塔尔投资基金Mayhoola修订华伦天奴股东协议 股权结构在2028年前保持不变 开云集团2023年以17亿欧元收购华伦天奴30%股份 收购剩余70%股份的期权从2028年推迟至2029年 [9] - 星巴克中国业务出售进入最后阶段 博裕资本、凯雷集团、EQT与红杉中国列为最终候选方 交易估值约50亿美元 预计10月底前敲定 [10][12] - 星巴克CEO表示中国门店数量将从8000家增至2万甚至3万家 [12] 品牌动态 - Inditex集团2025年上半年收入184亿欧元同比增长5.1% 净利润28亿欧元小幅上升0.8% [15] - Zara持续关闭小型门店 转向更大更高端的零售空间 预计总零售楼面面积增加约5% 通过门店自动化库存流程优化全渠道体验 [15] - if椰子水母公司IFBH计划在美国和澳大利亚扩张市场份额 预留2600万美元用于收购健康饮品、植物基零食和蛋白替代产品生产商 [17][18] - 华熙生物旗下润熙泉品牌已从淘宝、天猫及抖音渠道下架 该品牌以胶原蛋白为核心原料 主打玻尿酸与冻龄元胶原蛋白协同技术 [21] 人事动态 - Tod's集团美洲区首席执行官Roberto Lorenzini卸任 其于2012年加入并负责Tod's、Roger Vivier和Fay品牌运营 [23] - 百植萃CEO孙晖于9月9日离职 其于2018年担任品牌顾问 2019年出任CEO 橘宜集团于2024年6月收购百植萃 [24][26] - 汉堡王中国任命范军为首席运营官 其在百胜中国工作超三十年 李佳担任首席信息官 拥有16年餐饮零售行业经验 覆盖丝芙兰、星巴克等品牌 [28]
2024全球消费趋势白皮书
搜狐财经· 2025-09-10 21:37
美国消费市场概况 - 美国是全球最大零售消费市场 2023年零售额占全球24% [1][5] - 个人消费支出稳定增长 2019年达20.66万亿美元 [7][8] - 消费信心持续回升 2024年1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达79 较前期飙升13% [9][10] - 通胀控制良好 2023年12月通胀率为3.4% 较去年同期降低近50% [11][12] 电商市场发展 - 线上购物用户规模持续扩大 2023年达2.55亿人 占总人口75% [1][22] - 预计2028年在线购物人数达3.16亿 较2019年增长67.3% 年均增长率5.9% [18][22] - 社交电商快速发展 2024年预计用户1.1亿 占互联网用户42% [1][22] - 社交电商人均消费金额2023-2027年预计实现翻倍增长 [21][22] 市场竞争格局 - 电商平台卖家数量超过2000万 亚马逊/沃尔玛年新增卖家约70万 [24] - 中国卖家占比显著提升 2021年头部平台新卖家75%来自中国 [24] - 中国卖家GMV份额持续增长 2022年达2010亿美元 占平台总GMV26% [24] - 跨境商家面临利润压力 2022年部分卖家利润下滑20-50% [26][27] 2024年消费趋势 - 需求场景多元化 家庭生活/户外活动/运动生活等慢生活场景激发消费需求 [1][33][40] - 购物触点多元化 消费者追求便捷丰富/产品服务/探索分享等复合体验 [78][84][86] - 消费层次多元化 消费者注重情绪价值 57.9%用户愿为理想生活方式支付溢价 [29][125][126] - 潮流迭代多元化 本土圈层文化影响力提升 [29][41][45] - 营销节点多元化 大小营销时机需合理把握 [29][84] 品类机会分析 - 电商品类分布差异化 生活家居占电商零售额21%达2421亿美元 [36] - 健康个护/宠物用品/珠宝配饰/家具家居等高成长机会赛道 [37][38] - 消费者对生活方式/时尚/快消/3C品类保持中高价位心智 接受度达18-35% [129] - 牙齿美白市场年复合增长率5.5% 产后护理/智能科技产品需求增长 [130] TikTok平台价值 - 提供营销经营一体化解决方案 助力商家把握本土商机 [1][30] - 用户创作内容(UGC)/达人专业内容(PGC)/品牌官方内容(BGC)多视角传播 [34][59][62] - 内容+货架双驱动模式 实现从探索到购买的全链路覆盖 [90][95][96] - 开环/闭环生态协同 支持跨平台流量转化与线下联动 [96][98][107]
汤臣倍健的中年危机:攻不下直播间,守不住药店,失守于经销商
华夏时报· 2025-09-04 21:49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双下滑 面临品牌老化 渠道优势消退 营销效率下降等多重挑战 转型压力显著[2][5][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5.32亿元 同比下降23.43% 已连续九个季度下滑[7]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7.37亿元 同比下降17.34% 扣非净利润6.93亿元 降幅16.59%[7] - 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7.3% 归母净利润暴跌62.62% 为多年最严重业绩下滑[7] - 2025年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1.44% 但被专家解读为通过强力压缩成本实现的短期利润修复[10] 销售费用与效率 - 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12.33亿元 同比下降32.33% 但销售费用率仍高达34.90%[5][11] - 2024年销售费用30.31亿元 同比缩减21.45% 销售费用率攀升至44.33%的历史新高[4][11] - 2023年销售费用38.59亿元 同比增长21.77% 但同期营业收入增幅仅19.66% 单位营销投入回报减弱[4] - 2024年市场推广费和广告费分别同比下降37.47%和31.85% 2025年上半年广告费同比下降超50%[7] 渠道表现 - 2024年线上线下渠道收入分别为33.63亿元和34.18亿元 同比下滑25.35%和29.79%[16] - 2025年上半年线上线下渠道收入分别为16.84亿元和17.98亿元 较上年同期下滑13.78%和31.63%[16] - 经销商数量从2021年的1070家锐减至2025年上半年的640家 2024年一年内减少200家[17] - 传统药店渠道因医保政策收紧禁止使用个人账户支付保健类消费而受到冲击[16] 品牌与产品表现 - 主力品牌2025年上半年收入大幅下滑:"汤臣倍健"主品牌下降28.32% "健力多"跌30.35% "lifespace"国内产品下滑34.43%[17] - 关节护理大单品"健力多"收入从2022年超10亿元规模跌至2025年上半年的4.11亿元[17] - 终端价格体系混乱 同一产品折扣力度不一 反映品牌溢价能力持续衰减[18] - 直播间核心产品仍为蛋白粉、钙片和复合维生素等传统"经典老三样"[18] 研发投入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仅为3039.34万元 同比骤降56.45% 不足销售费用的零头[13] - 大幅缩减研发投入可能削弱品牌长期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13] 消费者与市场竞争 - 品牌呈现明显代际认知差异 深受中老年群体青睐但难以吸引年轻消费者[3][15][16] - 年轻消费者更偏好Swisse斯维诗、诺特兰德等新锐品牌[3][4] - 面临线上新锐品牌及跨境品牌的激烈竞争和低价内卷[14][18] - 专家指出公司渠道护城河正在决堤 未来1-2年是"渠道改革+产品迭代"的生死窗口[18]
华创证券:功能性食品加速渗透 掘金行业重塑中的新机
智通财经网· 2025-09-02 10:00
行业驱动因素 - 经济发展带动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 催化保健需求加速阶段[2] - 老龄化趋势推动日常主动保健需求提升 功能食品重度消费人群扩容[2] - Z世代"悦己型养生"消费习惯持续放大 驱动功能性食品全年龄段渗透[2] - 功能性食品行业近五年维持6.3%复合增长率 明显高于同期社零及其他基础消费品类[1][2] 消费需求变化 - 保健与悦己需求结合 消费场景向休闲化拓宽[3] - 消费群体从传统中老年扩展至女性/青少年/婴童/宠物等全年龄段[1][3] - 细分功效拓展至美丽健康(抗衰) 压力管理(助眠)等新领域[3] - 新产品形态包括功能软糖 口服液及饮料等休闲类新剂型[3] - 产品创新呈现果味 花香等新风味及定制化便携小包装[3] 渠道变革趋势 - 线上渠道占比过去十年翻数倍增长 当前占比已过半[4] - 抖音等内容电商与跨境电商发展迅猛[1][4] - 私域模式提供个性化服务强化消费者忠诚度 典型如Lemon Box 麦吉丽 营养工厂[4] - 线下新零售业态如山姆 盒马复用渠道流量推出自有品牌[4] - 行业从直销主导经连锁药店崛起转向线上化与多元化变革[4] 行业竞争格局 - 呈现龙头与长尾并存二元现象[1][5] - 传统C端龙头企业综合实力突出但增长潜力有限[5] - 需求垂类化细分趋势突出 细分功效扩容孕育新锐品牌发展机会[5] - 精准定位细分功效与细分客群成为C端品牌崛起关键[5] 供应链变革方向 - B端客户呈现两分化管理特征[5] - 传统大B客户要求强研发 高标准供应链及非标定制化服务(CDMO)[5] - 新锐小B客户需求聚焦小单快反 低成本及柔性生产能力[5] - 大型B端企业需建立需求洞察和反向选品能力占领行业制高点[5] 投资标的推荐 - C端推荐H&H国际(01112) 婴幼儿奶粉行业筑底 Swisse保健品驱动成长 宠物保健品前瞻布局突出[6] - 关注若羽臣(003010) 自有保健品品牌斐萃定位抗衰垂类细分[6] - 关注汤臣倍健(300146)经营调整[6] - B端推荐仙乐健康(300791) 全球化布局完善且经营反转 加码新锐渠道[7] - 关注百合股份(603102)[7]
《科学营养大咖说》栏目倡议“每天一杯优质高蛋白,为健康打底”
齐鲁晚报· 2025-08-27 11:12
行业背景与现状 -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实施推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和国民健康水平提升 蛋白质作为核心营养元素健康作用日益受重视[1] - 国民膳食营养整体状况改善明显 但蛋白质摄入仍面临量不够质不优的双重挑战[3] - 存在蛋白质摄入不足风险的成年居民占45% 65岁以上老年人蛋白质摄入不足比例达76.6%[3] 蛋白质营养重要性 -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 维持免疫力的基石 支撑生长发育和延缓肌肉衰减的关键营养素[3] - 蛋白质量质双缺可能导致免疫低下 贫血 精力不足 肌肉减少 记忆力衰退等健康问题[3] 科学摄入解决方案 - 建议成人每日摄入蛋白质60克-72克满足日常营养需求[5] - 每天优质蛋白摄入应占总蛋白摄入50%以上 动植物蛋白搭配营养价值更高[6] - 针对银发族 上班族 减重人群 健身人群四大群体分别给出优质高蛋白科学摄入解决方案[5] 蛋白质补充方式 - 受工作忙碌 饮食不规律或身体机能下降等因素影响 仅靠日常饮食难摄入足够蛋白质[6] - 在专业指导下可通过蛋白质补充剂如蛋白粉或蛋白饮保证优质蛋白充足摄入[6] 行业倡议与科普活动 - 发起"每天一杯优质高蛋白 为健康打底"倡议 聚焦如何吃对补够优质高蛋白关键议题[6] - 携手百名权威专家学者和营养师在全国开展百场科学营养科普活动[6] - 通过线上直播和线下大讲堂打造立体科普新模式 打通营养科普最后一公里[6]
汤臣倍健蒸发400亿:年轻人不怕老,不怕死,只怕穷?
凤凰网财经· 2025-08-20 20:27
保健品行业现状 - 中国保健品市场已发展近40年,围绕"怕老、怕死、怕丑"的需求持续存在,行业具备长期发展基础 [2][32] - 2025年上半年保健食品市场销售额604.1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睡眠管理类产品增速达53.1% [32] - 行业呈现年轻化趋势,90后消费辅酶Q10占比30%,95后人均购买3种保健品,05后血糖监测产品消费增长85% [15] 汤臣倍健业绩表现 - 2025上半年营收35.32亿元(同比-23.43%),净利润7.37亿元(同比-17.34%)[3] - 2024全年营收68.38亿元(同比-27.3%),净利润6.53亿元(同比-62.62%),创上市最大跌幅 [9] - 市值从巅峰600亿跌至209亿,蒸发近400亿 [9] - 旗下品牌全线下跌:主品牌收入18.88亿元(-28.32%),健力多4.11亿元(-30.35%),lifespace国内1.38亿元(-34.43%)[8] 汤臣倍健问题分析 - 渠道依赖传统药店,2020年医保新规排除保健品后经销商数量从937家减至597家 [10] - 营销转型滞后,2024年广告费减少31.85%,市场推广费下降37.47% [11] - 新品开发不力,线上渠道收入16.84亿元(-13.78%),仍以"老三样"产品为主 [12][17] - 2018年推出的年轻子品牌"Yep"和收购的Life-Space未能打开市场,导致15.71亿元商誉减值 [18] 新兴品牌成功案例 - 诺特兰德通过9.9元维生素+中小达人推广,抖音月销过亿 [16] - 五个女博士胶原蛋白肽产品搜索量增长200%,女性口服美容市场销量第一 [16] - 万益蓝益生菌4年内成为中国市场销售额第一 [16] - Swisse通过零食化产品形态(微泡片、软糖等)占据电商销量榜首 [16] 行业发展历史 - 1988年娃哈哈营养液三年销售过亿,开创保健品先河 [21] - 太阳神1993年销售额13亿,市占率63% [22] - 太太口服液1995年销售额1.6亿,中华鳖精年销5亿 [26][28] - 三株口服液1996年销售额达80亿 [29] - 1996年《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出台后行业经历调整 [31]
梅花生物(600873) - 梅花生物关于2025年半年度经营数据公告
2025-08-19 19:46
业绩总结 - 公司2025年半年度总营业收入为1228045.06万元[1] - 鲜味剂本期营业收入为356622.56万元[1] - 饲料氨基酸本期营业收入为565978.16万元[1] - 医药氨基酸本期营业收入为24734.04万元[1] - 大原料副产品本期营业收入为188930.22万元[1] - 其他产品本期营业收入为91780.08万元[1] 销售模式营收 - 直销模式本期营业收入为692795.61万元[1] - 代销模式本期营业收入为535249.45万元[1] 地区营收 - 国内地区本期营业收入为851705.20万元[1] - 国外地区本期营业收入为376339.86万元[1]
千万公益金撬动低碳生活:安利的碳中和实践图谱
中国经济网· 2025-08-19 15:15
公司碳中和战略 - 投入1000万元公益金发起个人碳中和倡导行动并采用你行动我捐钱配捐机制 [1] - 制定2030年建成首家零碳工厂及2038年实现企业全面碳中和的路线图 [10] - 通过覆盖种植研发生产流通消费的全链条系统方案实现运营全周期减碳 [10][12] 消费者端减碳举措 - 依托个人碳账本小程序记录12项低碳行为并量化减碳量 [5] - 用户21天累计80KG减碳量可获得证书并触发200元配捐投向海洋固碳项目 [7] - 数十万社群成员对绿色生态关注度达68.3%较普通民众高15.2个百分点 [8] 社群传播效应 - 近20万营销人员创建数十万大健康社群带动千万消费者践行低碳行为 [9] - 社群成员平均影响6.8个家庭改变消费习惯形成涟漪式绿色传播链 [9] - 社群成员参与垃圾分类(82%)和低碳出行(76%)比例领先普通群体14-17个百分点 [8] 全链条减碳实践 - 原料端采用50多个认证农场实施有机种植降低农业碳排放 [10] - 生产端应用AI神农系统减少物料消耗并推进资源循环利用 [10] - 流通端采用降解率达70-80%的环保包装及氢能源零碳运输 [10] 产品碳中和进展 - 2023年蛋白粉全线产品实现碳中和 [10] - 2025年传统本草系列13款产品将获碳中和认证 [10] - 消费端通过零碳产品与社群推广引导绿色生活方式转型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