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安全
icon
搜索文档
国门生物安全学术交流会在青召开,产学研共筑国家生物安全防线
齐鲁晚报网· 2025-06-30 14:15
大会概况 - 2025国门生物安全学术交流会暨第七期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能力提升专项培训于6月25日—28日在青岛举行 [1] - 大会由中国进出境生物安全研究会、中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协会联合主办,盈康一生旗下海医汇与海尔生物医疗共同承办 [1] - 会议以"共研数智'新'趋势筑牢国门生物安全屏障"为主题,汇聚了来自海关、疾控中心、医疗健康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 [2] 会议核心议题 - 国门生物安全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生物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4] - 全球人员往来和货物贸易日益频繁,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跨境传播风险持续存在 [4] - 需要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构建监测、预警、处置全链条的防控体系,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4] 行业观点 - 中国进出境生物安全研究会副会长孟杨强调数智化浪潮下需技术赋能口岸,提升一线海关战斗力 [4] - 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会长王新提出要强化科技赋能,推动智慧检验检疫技术应用 [6] - 中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协会会长张立指出会议是落实筑牢国家生物安全屏障的具体行动 [6] 产学研合作 - "海关科创菁英领航计划"正式启动,聚焦海关公共卫生领域青年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 [6]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万方浩建议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生物入侵防控工作 [8]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媒生物首席专家刘起勇介绍了国家"三位一体"的监测网络 [8] 技术创新与应用 -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院长姜世金从生物武器角度探讨生物安全,呼吁加强检测工作 [10] - 中国质量检验检测科学研究院卫检所所长胡孔新介绍了输入性病原微生物监测生物样本库的规模现状 [10] -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转化医学中心教授戴蒙强调样本库的发展依赖认证、运营和基础建设支撑 [10] 未来展望 - 行业将进一步加深产学研融合共创,推动生物安全相关领域协同发展 [12] - 各方思想的碰撞与经验的分享为生物安全领域搭建起高效的交流平台 [12]
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三、四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办法
仪器信息网· 2025-06-12 14:53
政策发布背景 - 国家卫健委于2025年4月21日发布修订后的《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审批管理办法》(第14号令),自2025年7月1日起施行 [3][4] 管理办法框架 - 文件共四章二十五条,涵盖总则、实验活动审批、管理与监督三大板块 [2] - 第一章总则明确立法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5][6] - 适用范围限定为三级、四级实验室从事《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目录》规定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 [6] 审批分级管理 - 四级实验室及三级实验室从事第一类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需国务院卫健委审批 [7][8] - 三级实验室从事第二类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由省级卫健委审批并报国务院备案 [7] - 对我国未发现或已消灭的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实行国务院卫健委特批制度 [8] 实验室资质要求 - 申请单位需提交实验室认可证书、生物安全培训证书、风险评估报告等6类材料 [9][10] - 实验活动必须符合检测检验、科研、教学等法定目的,且实验室级别需与活动风险匹配 [9] - 关键设施、人员或管理体系发生实质变化时需重新报批 [14] 审批流程优化 - 常规审批流程设置5个工作日的材料核对期和10个工作日的决定期 [10][11]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可简化程序临时指定实验室 [12] - 支持通过电子数据交换等数字化方式提交申请 [12] 跨部门协作机制 -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发现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需转运至合规实验室 [14] - 科研项目涉及实验活动的需同步向审批部门报备立项结果 [12][13] - 动物实验需在符合生物安全标准的实验室开展并单独报批 [14]
侵华日军细菌战添新证:《抗战时期细菌战与防疫战文献集》出版
新华社· 2025-06-10 16:23
文献集出版背景 - 南京大学联合海内外学者历时8年整理编纂11卷《抗战时期细菌战与防疫战文献集》[1] - 文献集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1] - 依托国家社科基金抗日战争研究专项工程、国家出版基金等多项国家级支持[4] 文献集内容结构 - 分为史料丛编和调研报告两部分[3] - 立足对日本在华细菌战核心部队、重要事件及关键问题进行史实还原[3] - 总字数约360万字[4] 史料来源与价值 - 收录中、日、俄、美等多国档案馆、图书馆馆藏资料[3] - 首次曝光大量一手日方史料,包括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日本防卫省防卫研究所等机构收藏的档案[3] - 完整披露荣字1644部队在南京等地从事人体实验的暴行[3] - 收录冈字9420部队相关史料,揭露其在东南亚从事细菌武器研制的内幕[3] - 涵盖台湾岛内机构所藏国民政府防疫档案[3] - 包含俄安全局新解密档案等俄文史料[3] - 收录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档案馆藏有关日本战争罪行的档案[3] 学术意义 - 形成"加害—受害—第三方见证"的完整证据链条[4] - 对日本右翼势力否认细菌战的言论构成直接反驳[4] - 为构建中国抗战史学自主话语体系提供扎实基础[4] - 体现中国学界在战争罪行实证研究领域的积极探索[4] - 跨档案、跨国界的史料整理模式可为全球战争记忆与历史正义研究提供范式参考[4] 研究团队 - 汇聚中、日、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23位学者[4] - 50余名高校学生参与档案整理[4] - 课题组及首席专家为南京大学教授张宪文[4]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内塞: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我们不会放松任何关于生物安全的规定。
快讯· 2025-06-06 06:47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内塞: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我们不会放松任何关于生物安全的规定。 ...
晓鸣股份(300967) - 300967晓鸣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28
2025-05-28 18:29
行业与市场情况 - 我国蛋鸡产业呈“小规模、大群体”特点,供应分散,价格控制能力低,利润波动大;居民消费品质化倾向明显,品牌化产品获市场认可,规模化、品牌化蛋鸡企业凸显 [2][3][20] - 2025 年预计在产祖代蛋鸡存栏低位回升,进口品种在产父母代存栏量趋增;家庭消费仍占主流但占比或微降,餐饮/食品厂采购是消费增长点,鲜鸡蛋销量平稳且季节性波动 [21][22] - 蛋鸡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加速,产能南移趋势明显,打破“北蛋南运”格局,智能化设备克服南方养殖制约,降低物流成本和运输损耗 [22] - 产业链数智化发展加速,需复合型人才;加工行业空间广阔,新型蛋制品迎来发展契机;蛋品消费需求升级,品质与品牌并重,非笼养鸡蛋市场增长空间大 [21][22][23] 公司经营与发展战略 - 公司积极推动产业链协作,倡导“标准成本、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生态发展逻辑,从关注价格转向价值,建立共创和共享共担机制 [3] - 未来秉承整体发展战略,致力于打造生物安全第一品牌,实施“四轮创新驱动战略”,做强主业,完善生物安全体系,实施绿色低碳养殖,强化 ESG 管理 [7] - 保持营业收入、产品销售数量、市场占有率适度增长,关注盈利能力建设,强化生物安全、企业治理、资本市场管理和种鸡体系质量 [11] 公司业务与产品情况 - 公司市场占有率超 20%,规模和品牌溢价优势显著;目前订单充裕,产能利用率维持较高水平 [5][18] - 投资设立子公司拓展食品及农副产品业务;预混料、食品业务处于尝试推广阶段,暂未遇障碍,消费者认可待验证 [3][10] - 主营业务及产品结构未明显变化,研发团队以应用型技术研发为主,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遵循“研发 - 中试 - 市场”闭环体系 [20][6] 公司管理与运营体系 - 建立完整生物安全防控体系,经历四个阶段升级,未来构建生物安全 5.0 体系,保障安全生产 [4][5] - 拥有 ISO 22000、HACCP 等食品安全质量体系认证,以生物安全、动物福利为产品特色,提升消费者信任度 [7] - 制定完善采购制度和内控体系,通过信息化平台采购,饲料原料关注行情,药品疫苗集中采购,玉米本地采购 [23] - 销售实行事业部管控,分直销和经销商模式,2024 年直销占比 73.61%,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仅 10.36%,客户群体未集中 [29] 公司技术与创新情况 - 截止 2024 年末拥有有效专利 37 项,科技成果登记 7 项,多数已转化应用,坚持“研发 - 中试 - 市场”体系缩短转化周期 [6] - 生产引入智能设备实现精准调控和劳动力替代,强化设备管理,故障率不影响生产稳定性 [20] 公司人才与培训情况 - 通过人才培养和引进策略使员工技能结构匹配技术升级需求,2024 年开展内部培训 1731 场、2591 课时、涉及 33571 人次,外派培训 13 场、涉及 43 人次,关键岗位人员稳定 [27] 公司面临的风险与应对 - 动物疫病防控纳入日常运营核心,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并不断升级,应对疫病风险 [4][5][13] - 气候异常影响养殖周期和出栏率,应纳入风险评估,公司加大设施投入保障鸡群生存和生产环境 [17] - 地方养殖标准差异未构成实质性壁垒,公司推进标准化管理体系落地 [16] 公司未来投入与目标 - 未来投入聚焦强化生物安全、企业治理、资本市场管理和种鸡体系质量,通过“四轮创新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11] - 加速低碳技术产业化应用,实施养殖场节能改造,力争实现单位产值碳排放强度降低 0.5%的减排目标 [24]
俄称愿与美国就生物安全问题展开接触
快讯· 2025-05-15 19:40
俄罗斯外交部表态 - 俄罗斯愿与美国就生物安全问题展开接触 [1] - 针对欧盟新一轮制裁 俄罗斯将采取精准有分寸的反制措施 [1] - 俄外长拉夫罗夫对亚美尼亚的访问正在筹备中 [1]
能源金句丨习近平关于国家能源安全重要论述
国家能源局· 2025-05-09 16:12
国家能源安全与科技合作 - 国家将构筑国际基础研究合作平台 牵头实施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 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 [1] - 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力度将加大 重点围绕气候变化 能源安全 生物安全 外层空间利用等全球问题展开联合科研 [1] - 深化中外联合科研是推动能源安全领域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路径 [1] 能源领域国际合作方向 - 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被列为全球性科研合作优先领域 中外联合科研将在此方向拓展深化 [1] - 基础研究国际合作将聚焦大科学工程 通过跨国科技计划整合资源提升能源安全技术水平 [1]
海尔生物(688139):非存储新产业维持高增长,海外业务重回稳健增长
华创证券· 2025-05-06 15:3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结合公司25年一季报业绩,维持盈利预测不变,预计25 - 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4.4、5.4、6.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0.6%、+23.1%、+18.3%,对应PE分别为23、19和16倍,根据DCF模型测算,给予公司整体估值133亿元,对应目标价约42元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指标 - 2024 - 2027E营业总收入分别为22.84亿、26.30亿、30.61亿、34.6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0.1%、15.2%、16.4%、13.2% [3] - 2024 - 2027E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7亿、4.42亿、5.44亿、6.4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 9.7%、20.6%、23.1%、18.3% [3] - 2024 - 2027E每股盈利分别为1.15、1.39、1.71、2.02元,市盈率分别为28、23、19、16倍,市净率分别为2.3、2.2、2.0、1.9倍 [3] 业务情况 - 低温存储业务降幅逐季收窄,非存储新产业维持高增长,25Q1非存储新产业收入占比44%,同比增长13.92%、环比增长27.35%;生命科学板块收入3.54亿元,同比增长1.06%、环比增长53.28%,医疗创新板块收入3.32亿元,同比下降0.61%、环比增长24.26% [7] - 国内业务体现韧性,海外业务重归稳健增长,25Q1国内收入4.82亿元,同比 - 3.35%、环比 + 54.98%;海外收入2.04亿元,同比 + 9.88%、环比 + 8.99% [7] 费用与净利率 - 25Q1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3.07%、6.97%、11.68%,同比分别 + 1.35pct、+ 0.99pct、+ 0.43pct,环比分别 - 2.60pct、- 2.50pct、- 4.78pct [7] - 25Q1净利率为16.87%,同比 - 3.78pct,环比 + 4.48pct,同比下降因持续战略投入,环比上升因业务结构升级和降本增效 [7]
【新华财经调查】从亏损4亿元到盈利近7亿元,神农集团如何打赢翻身仗?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4-30 16:32
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5.84亿元,同比增长43.51% [1] - 2024年归母净利润6.87亿元,上年同期亏损4.01亿元 [1]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2.29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1] - 连续5个季度扣非后净利润大幅改善 [1] 饲料业务 - 建成投产6个饲料生产基地,在建1个,年产能超150万吨 [2] - 2024年饲料销售60.05万吨,其中外销6.89万吨,内销53.16万吨 [2] - 新建石林饲料生产基地年设计产能18万吨,专注预混饲料和教保料生产 [3] - 产业链一体化模式优化成本,应对玉米、豆粕价格上涨 [3] - 引入SAP系统提升饲料业务数字化管理效率 [4] 养殖业务 - 2024年畜牧养殖营收37.98亿元,同比增长81.34%,占总营收68.02% [5] - 生猪业务综合毛利率23.42%,同比增加20.81个百分点 [5] - 2024年生猪销售量227.15万头,同比增长49.40% [5] - 2024年底运营29个自养猪厂,存栏母猪约12.1万头 [6] - 养殖完全成本约12元/公斤,低于行业可比公司 [6] - 2025年计划养殖规模扩大至320万头-350万头,2027年达500万头以上 [7] - 三项费用摊销从2023年1.2元/公斤降至2024年1元出头,2025年预计0.7-0.8元 [7] 屠宰及食品加工 - 2024年屠宰及食品加工营收14.73亿元,同比增长19.6%,占总营收26.38% [8] - 建成2个现代化屠宰基地,设计产能共计250万头 [9] - 食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平抑猪周期波动,提升产品附加值 [8] - 全产业链闭环实现食品安全全流程可追溯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