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长激素
icon
搜索文档
安科生物一款抗HER2创新药获批临床 公司:将优先推进该药物在乳腺癌和胃癌的探索研究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4 22:37
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特宝生物的怡培生长激素注射液于2024年5月获批,打破长春高新在长效生长激素领域长达十年的垄断 [1] - 长春高新与安科生物作为"生长激素双雄"正积极寻求转型突破以应对市场竞争加剧 [1] 安科生物新产品进展 - AK2024注射液临床试验获国家药监局批准,将在HER2阳性晚期实体瘤中开展临床试验,公告后股价一度涨近8% [1] - AK2024是一种新型抗HER2单克隆抗体,通过阻断HER2二聚化和抑制PI3K/Akt、Ras/Raf/MAPK信号通路协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1] - AK2024作用机制为"两步封锁、协同打击":阻断HER2蛋白结合并抑制肿瘤信号通路 [2] - 临床前研究显示AK2024联合曲妥珠单抗的抗肿瘤活性显著高于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方案 [2] - 优先推进乳腺癌和胃癌的临床试验,纳入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实体瘤患者 [2] 公司战略与业务布局 - 已启动产品出海计划,正在推进中,未来将公告合作进展 [1] - 肿瘤治疗是重点领域,10年前开始布局抗肿瘤赛道 [4] - 注射用曲妥珠单抗(安赛汀)是首个抗体药物产品,2025年销售预计大幅增长 [4] - 多个肿瘤治疗产品在临床试验中,HuA21注射液联合曲妥珠处于II期临床 [4] - 布局自身免疫疾病领域,预计2026-2027年有产品可申报IND [4] 财务表现与业绩分析 - 2024年营收25.36亿元(同比-11.51%),归母净利润7.07亿元(同比-16.56%) [3] - 2025年Q1营收6.29亿元(同比-4.17%),归母净利润2.09亿元(同比-4.02%) [3] - 业绩下滑主因生物制品、中成药等主要业务收入下降及新产品市场推广费用增加 [3] - 生长激素产品销售良好,曲妥珠单抗销售呈上升趋势 [4] 核心产品与研发管线 - 短效生长激素"安苏萌"是营收支柱 [2] - 母公司专注基因工程药品和生物检测试剂,子公司覆盖中成药、化学药、多肽药物等领域 [2] - 肿瘤治疗领域后续有多款产品在非注册临床试验阶段 [4]
维昇药业的独立性与生长激素困局
36氪· 2025-06-13 07:15
港股创新药板块表现 - 2025年港股创新药板块五个月内翻倍个股超20家 [1] - 2025年港股累计融资773亿港元 同比骤升720% 破发率创多年新低至28.6% 28家新股平均涨幅超20% [1] 维昇药业市场表现 - 维昇药业2025年3月上市后股价大跌30% 市值蒸发超20亿港元 [1] - IPO估值较2021年B轮融资估值低近20% [1] - 当前市值50多亿港元 [10] 公司财务与运营状况 - 近四年营收均为0 五年累计亏损达13亿元 [3] - 截至2024年末账上现金仅剩2亿元 预计仅能支撑约一年时间 [5] - 员工人数从2022年110人缩减至最新52人 [10] 产品管线与技术 - 核心产品隆培促生长素已完成三期临床 2024年3月上市申请获受理 预计2025年获批 [2] - 另有两款在研产品帕罗培特立帕肽(三期临床)和那韦培肽(二期临床) [3] - 隆培促生长素采用TransCon技术 年化生长速率10.66厘米/年 低于竞品金赛增的13.41厘米/年 [8] 行业竞争格局 - 长春高新旗下金赛增2024年收入约100亿元(70亿元粉针及短效水针+30亿元长效水针) [11] - 同期申报上市的竞品包括诺和诺德帕西生长素和特宝生物怡培生长激素 [11] - 全球长效生长激素赛道已有8款在研/上市产品 中国大陆市场有5款处于二期及以上阶段 [12] 集采风险与市场影响 - 2022年广东联盟短效生长激素集采中金赛药业粉针降价52.5% [13] - 长春高新2024年净利润骤降43% 2025年一季度继续下降45% 股价暴跌80% [13] - 长效生长激素未来纳入集采可能性较高 将压缩企业利润空间 [13]
孩子矮是因为“晚长”?儿童长个最快的季节,先戳破五个长个谣言
贝壳财经· 2025-05-19 18:36
儿童身高增长的科学认知与误区澄清 遗传因素与身高关系 - 遗传对身高的影响存在"回归均值"现象,高个子父母的孩子可能比父母矮,矮个子父母的孩子可能突破遗传限制 [2] - 欧美人身高遗传影响约80%,亚洲人为65%(±12.2%)[2] - 后天因素(营养、睡眠、运动、心理等)构成影响身高的复杂生态系统 [2] 关于"晚长"的医学真相 - 真正的"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发生率仅2.0%-2.5%,且需父母有明确晚发育史 [3] - 晚长儿童最终身高多处于父母目标身高下限,很少超越父母身高 [3] - 成年身高的75%在青春期前完成,无论早长晚长 [3] 矮小症的界定标准 - 矮小症定义为身高低于同种族/性别/年龄儿童标准曲线第3百分位或-2SD [4] - 建议通过专业小程序查询身高状态,符合标准需立即就医 [4] - 需持续监测年生长速度,绘制生长曲线图(每3-6个月测量)[4][9] 骨龄检测的科学解读 - 单次骨龄检测不能预测未来身高,骨骼发育受多重因素影响 [5] - 亚洲儿童3-6岁骨龄通常比实际年龄落后1-2岁,青春期启动后可能突然增长1-2岁 [5] - 需专业医生结合性发育、生长速度、父母身高等综合判断 [5] 生长激素的使用限制 - 生长激素属处方药,需严格遵循适应证并由专业医生开具 [6] - 对非生长激素缺乏儿童效果有限,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不良反应风险 [7][8] 促进儿童身高增长的科学方法 监测与评估 - 从出生起定期记录身高体重数据,绘制生长曲线图 [9] - 发现生长曲线持续低于标准或呈现下降趋势需及时就医 [4][14] 健康环境营造 - 营养:遵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减少精加工食品和饮料摄入 [10] - 睡眠:学龄前儿童需10-13小时,中小学生需8-10小时且22点前入睡 [11] - 运动:每日6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结合有氧与抗阻训练 [12] - 心理:避免身高攀比,营造积极家庭氛围 [13] 医疗干预原则 - 发现异常需及时进行骨龄、生长激素等基础检查 [14] - 个性化干预方案需由儿童内分泌专科制定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