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培促生长素

搜索文档
安科生物(300009) - 300009安科生物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23
2025-07-23 21:12
会议基本信息 - 投资者关系活动类别为电话会议,时间是2025年7月15日 - 7月22日,参与单位众多,包括建信基金、富安达等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执行总裁姚建平先生等多位公司高层 [2] 公司经营情况及战略 - 2025年公司整体经营目标是实现恢复性增长,加强学术推广提升生长激素水针销售占比,新患数量有所恢复,开发更多适应症并推动长效生长激素临床进度,“AK2017注射液”已完成II期临床试验入组,III期方案讨论会已召开 [3] - 推进干扰素喷雾剂和吸入剂型临床试验,开发栓剂和凝胶剂型,“AK1008项目”开展II期临床试验,“AK1012项目”开展I期临床试验 [3] - 2025年“安赛汀”销售呈上升趋势,加快产能建设并开展学术推广 [3] - 中成药板块自去年12月恢复生产后挖掘中药贴膏市场潜力,优化销售政策 [3] - 多肽板块加强市场分析定位,争取集采中标企业原料药市场,未来重点发展创新多肽药物 [3] - 化药板块有多个产品支撑收益稳定,安科恒益推进MAH项目合作 [3] - 公司计划剥离法医相关业务,转型新业务 [3] 生长激素竞争格局 - 有5家企业生产销售短效生长激素,2家企业拥有长效生长激素,维昇药业预计2025年下半年获批长效生长激素 [4] - 市场竞争激烈但价格体系稳定,新增长效制剂可能影响市场格局,隆培促生长素预计定位高端市场 [4] 创新药研发管线 自主研发 - “HuA21注射液”完成Ib/II期临床受试者入组,III期临床试验方案讨论会已召开 [4] - “AK2024注射液”拿到临床批件,可抑制HER2阳性肿瘤细胞增殖,与曲妥珠单抗有协同药效 [4] - “HK010注射液”完成I期临床剂量爬坡工作,准备联合用药的IND申请 [4] - “AK1008项目”开展II期临床试验,“AK1012项目”开展I期临床试验 [3][4] 对外合作 - 与阿法纳公司共同研发的“AFN0328注射液”开展I期临床试验,布局mRNA药物新赛道 [5] - 参股的博生吉公司的“UTAA09注射液”获CDE默示许可,还有双靶点通用CAR - T在研,研究In vivo CAR - T准备启动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 [5] - 参股的元宋生物公司的“重组L - IFN腺病毒注射液”获CDE临床试验默示许可,开展I - IIa期临床试验 [5] - 与郑颂国团队合作开发“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疗法相关产品”,开展相关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 [6] 合作意义 - 与维昇药业合作负责隆培促生长素市场推广,补齐长效生长激素短板,实现全剂型覆盖,未来计划针对内分泌其他产品商业化合作 [7] - 与宝济药业达成全国独家代理协议,获得“SJ02”,助力抢占辅助生殖市场先机,丰富产品矩阵,提升行业影响力 [7][8] 商务拓展与出海计划 - “HuA21注射液”完成Ib/II期临床受试者入组,待有中期数据后计划开展战略合作、许可交易等事宜 [8] - 公司建设符合FDA、欧盟认证的生产线,与国外经销商和代理商沟通,根据试验数据结果规划对外合作 [8]
维昇药业-B(02561)携手安科生物 加速长效生长激素中国商业化进程
智通财经网· 2025-07-15 10:24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维昇药业与安科生物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授权安科生物在中国境内特定区域内排他性独家推广隆培促生长素产品 [1] - 双方将共同推动隆培促生长素在中国市场的普及,并探讨其他目标产品的合作,包括本地化生产和商业化推广 [1] - 安科生物拥有30多年生物制药经验和20余年生长激素临床推广团队,成熟的销售网络将助力维昇迅速打通商业化路径 [1] 隆培促生长素产品 - 隆培促生长素是一款新型长效生长激素,用于治疗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PGHD),已在欧美获批上市 [1] - 该产品预计2025年内在中国获批,计划2028年实现本地化商业生产 [1] - 隆培促生长素具备优越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有望重新定义生长激素市场格局 [2] 双方合作意义 - 合作将完善安科生物在生长激素方面的布局,实现全剂型覆盖 [1] - 维昇药业可依托安科生物的销售网络与全国儿科生长发育门诊,加速商业化进程 [2] - 双方在产品层面实现优势互补,研发力与渠道力深度协同,加速隆培促生长素在中国市场的推广 [2] 公司战略方向 - 儿童生长发育领域是安科生物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 [2] - 维昇药业深耕内分泌疾病创新疗法,此次合作将增强安科生物在儿童生长发育领域及创新药的商业化布局 [2] - 双方将在创新研发与商业化布局方面紧密合作,尽早惠及患者群体 [2]
维昇药业的独立性与生长激素困局
36氪· 2025-06-13 07:15
港股创新药板块表现 - 2025年港股创新药板块五个月内翻倍个股超20家 [1] - 2025年港股累计融资773亿港元 同比骤升720% 破发率创多年新低至28.6% 28家新股平均涨幅超20% [1] 维昇药业市场表现 - 维昇药业2025年3月上市后股价大跌30% 市值蒸发超20亿港元 [1] - IPO估值较2021年B轮融资估值低近20% [1] - 当前市值50多亿港元 [10] 公司财务与运营状况 - 近四年营收均为0 五年累计亏损达13亿元 [3] - 截至2024年末账上现金仅剩2亿元 预计仅能支撑约一年时间 [5] - 员工人数从2022年110人缩减至最新52人 [10] 产品管线与技术 - 核心产品隆培促生长素已完成三期临床 2024年3月上市申请获受理 预计2025年获批 [2] - 另有两款在研产品帕罗培特立帕肽(三期临床)和那韦培肽(二期临床) [3] - 隆培促生长素采用TransCon技术 年化生长速率10.66厘米/年 低于竞品金赛增的13.41厘米/年 [8] 行业竞争格局 - 长春高新旗下金赛增2024年收入约100亿元(70亿元粉针及短效水针+30亿元长效水针) [11] - 同期申报上市的竞品包括诺和诺德帕西生长素和特宝生物怡培生长激素 [11] - 全球长效生长激素赛道已有8款在研/上市产品 中国大陆市场有5款处于二期及以上阶段 [12] 集采风险与市场影响 - 2022年广东联盟短效生长激素集采中金赛药业粉针降价52.5% [13] - 长春高新2024年净利润骤降43% 2025年一季度继续下降45% 股价暴跌80% [13] - 长效生长激素未来纳入集采可能性较高 将压缩企业利润空间 [13]
特宝生物长效生长激素在国内获批 长春高新十年垄断格局被打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9 22:19
产品获批上市 - 特宝生物申报的怡培生长激素注射液(商品名:益佩生)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该产品为长效生长激素 可实现每周给药一次 适用于治疗3岁及以上儿童的生长激素缺乏症所致生长缓慢 [2] - 益佩生是公司自主研发的长效生长激素 采用40kD Y型分支聚乙二醇进行单分子修饰 通过优化非N-末端位点为主的修饰组分提高生物学比活性 延长半衰期 在保证疗效的同时降低给药剂量 [3] - 与短效剂型每日给药相比 益佩生每周给药一次 降低用药频次 缓解患者身心负担 提高用药依从性 [3] 市场竞争格局 - 在长效生长激素赛道 长春高新旗下金赛药业此前是唯一生产销售方 益佩生获批将打破其长达十年的垄断格局 [2] - 金赛药业的长效生长激素产品"金赛增"2014年获批 为全球首个长效生长激素 此后十年保持垄断地位 [3] - 除特宝生物外 维昇药业的隆培促生长素和诺和诺德的帕西生长素等产品也已完成申报 [4] 行业市场空间 -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我国4至15岁人群矮小症患病率约3% 现存发病人数约640万 但接受正规治疗比例较低 [3] - 民生证券研报指出 长效生长激素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促进产品获批适应证扩展 提升产品市场份额 [4]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年特宝生物实现营业收入28.17亿元 同比增长34.13% 归母净利润8.28亿元 同比增长49.00% [6] - 公司已上市五个产品 其中派格宾2024年实现营收24.47亿元 占营收比重超八成 [6] - 长效生长激素是公司押注的下一个业绩增长点 益佩生获批将进一步完善产品矩阵 增强满足不同患者需求的能力 [6] 竞争对手情况 - 2024年金赛药业实现收入106.71亿元 同比降低3.73% 归母净利润26.78亿元 同比降低40.67% [3] - 金赛药业在品牌、技术、剂型、临床等方面具有优势 其长效产品已通过IV期临床研究并显示良好安全有效性 [4]
三家顶级投行一致推荐,维昇药业-B(2561.HK)为何能够获资本共识?
格隆汇· 2025-05-28 08:00
机构评级与市场关注 - 维昇药业近一个月获得Morgan Stanley、Jefferies和中信证券三家机构"增持"及"买入"评级,目标价分别为80港元、82港元和82港元 [1][2] - 三家机构均采用DCF模型进行估值,中信证券测算公司合理股权价值为93.53亿港元,Jefferies和Morgan Stanley分别给出82港元和80港元目标价,较现价47港元有显著溢价 [3] - 机构预测公司核心产品上市后最快于2028年突破10亿人民币销售额,并持续快速增长 [3] 估值支撑逻辑 - 公司估值核心支撑来自全球领先的产品竞争力与高确定性的商业变现路径 [5] - 核心产品隆培促生长素是全球唯一优效于生长激素日制剂的长效生长激素,已获国家药监局受理上市申请,预计2025年下半年获批 [8] - 商业策略分三阶段:短期借力合作伙伴Ascendis Pharma快速导入市场,中期与药明生物合作实现本土化生产,长期自建生产基地形成完整商业闭环 [8] 产品竞争优势 - 隆培促生长素具备四大壁垒:头对头优效临床数据、安全性相当、每周一次给药方案提升依从性、常温储存6个月突破冷链限制 [8] - 帕罗培特立帕肽是国内首个进入III期临床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治疗药物,覆盖约40万潜在患者,填补市场空白 [10] - 那韦培肽针对软骨发育不全儿童,国内尚无同类药物,已进入2期临床,受益于罕见病政策支持 [10][11] 行业与市场潜力 - 内分泌赛道长期被跨国药企垄断,公司凭借差异化战略打开突破口 [2] - 国内罕见病市场潜力巨大,两款管线产品均布局蓝海领域,政策支持加速研发 [11] - 资本市场对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估值逻辑转变,更关注管线潜力与长期成长性 [13]
港交所IPO制度改革双赢 维昇药业执行董事兼CEO卢安邦:港交所与未盈利创新药企业契合度更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6 13:55
港交所IPO制度改革成效 - 港交所2018年推出"18A""18C"规则,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和特专科技企业上市,实现重大制度突破 [2] - 截至当前已有71家生物科技公司通过"18A"上市,3家特专科技公司通过"18C"上市,另有18家"18A"申请在处理中 [2][3][4] - 改革推动港股IPO市场在2025年重回全球募资额第一宝座 [2] 维昇药业上市案例 - 公司2025年3月21日通过"18A"上市,成为年内首家依此规则上市的创新药企,募资7.83亿港元 [3][4] - 专注内分泌治疗领域,核心产品隆培促生长素预计2025年下半年国内获批,另有两款产品处于研发阶段 [4] - 选择港股因其国际化平台能提升公司曝光度,为业务拓展奠定基础 [3] 行业影响与企业反馈 - 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成为制度改革直接受益者,"18A"规则显著降低研发密集型企业上市门槛 [4] - 港交所2025年推出"科企专线",允许特专科技及生物科技公司保密提交申请,进一步优化上市流程 [5] - 企业期待港交所持续细化行业支持政策,构建更具活力的创新企业资本生态 [1][5] 市场趋势 - 2025年港股生物医药市场呈现回暖趋势,长期向好预期增强 [3] - 维昇药业以"生长发育第一股"定位成为创新药赴港上市标杆案例 [3]
维昇药业(02561)路演纪要:创新验证技术支撑 产品管线商业化确定性增强
智通财经网· 2025-05-06 15:41
生长激素市场概况 - 中国生长激素市场规模超百亿 其中2/3由私立医院及诊所覆盖 1/3由公立医院覆盖 医保报销比例极低 [1] - 2023年长效生长激素销售额达29亿元 占市场总销售额25% 是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 [2] - 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300亿元 长效制剂将占据主导地位 [2] - 行业集中度高 全国仅数千名儿科内分泌医生可处方生长激素 [2][6] 产品技术优势 - 隆培促生长素采用暂时链接PEG技术 分子量保持22kDa 与天然生长激素一致 能有效渗透骨骺板 [4][5] - 临床试验显示其疗效优于日制剂 患者身高百分位数从P5提升至P36 最长治疗案例达6年 [12][15] - 保存优势显著:2-8°C可保存5年 常温保存半年 优于行业标准(2年保存期) [3][13] - 美国FDA和欧盟已获批 中国处于审批阶段 预计2025H2上市 [3][18] 竞争格局 - 长效生长激素研发壁垒极高 国际30+个项目失败 欧美尚未有PEG化产品获批 [3] - 金赛药业占据80%市场份额 但主要依赖1998/2005年获批的短效产品 [6] - 诺和诺德、天境生物竞品尚未获批 公司产品是唯一头对头试验优效的长效制剂 [3][12] 商业化策略 - 定位自费市场 不参与医保谈判 保留定价权 参考现有长效产品年治疗费12万元 [1][19] - 已与和睦家医院、上药达成战略合作 2025Q3完成销售团队布局 [6][20] - 目标覆盖10万患者 即可形成百亿规模 当前治疗患者约30-50万人 [7][16] 其他核心管线 - 那韦培肽:国内首个儿童软骨发育不全疗法 目标5万患者 年销售潜力数亿元 [8] - 帕罗培特立帕肽:首个甲状旁腺素缺乏症激素替代疗法 目标患者40万人 [9] 临床医生观点 - 三大核心优势:安全性(与日制剂相当)、有效性(III期优效)、便捷性(周制剂) [11][12] - 漏针率显著低于日制剂 家长支付意愿强 与产品高端定位匹配 [13][16] - 适应症可扩展至特发性矮小等疾病 最小适用年龄1岁(11.5kg) [14]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2月第2周):影像云索引打通医疗数据共享-20250319
世纪证券· 2025-02-17 08:4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2 月 5 日 - 2 月 14 日)医药生物指数收涨 6.02%,跑赢 Wind 全 A(5.3%)和沪深 300(3.19%),AI + 医药方向持续走强,测序和大模型为最强方向 [2][7] - 医保局推出医保影像云索引,打通医疗数据共享,未来海量医疗数据脱敏后有望赋能医学研究和医药研发,打开医疗产业新空间 [2] - 中国创新药企依托高素质、低成本人才等优势,用更低成本创造相同甚至更好创新成果,正加速进入欧美主流市场,重塑全球医药创新格局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周度回顾 - 本周医药生物指数收涨 6.02%,跑赢 Wind 全 A 和沪深 300,AI + 医药方向持续走强,测序和大模型为最强方向 [2][7] - 从板块看,医院(14.31%)、医疗设备(12.54%)和医疗研发外包(10.57%)走势强势,中药(2.65%)、化学制剂(2.38%)和血液制品(0.57%)走势疲弱 [2][7] - 从个股看,涨幅前三为华大智造(75.25%)、迪安诊断(73.59%)和美年健康(49.08%),跌幅前三为*ST 大药(-13.87%)、贝达药业(-9.69%)和海泰新光(-7.73%) [2] 行业要闻及重点公司公告 行业重要事件 报告未提及行业重要事件相关内容 行业要闻 - 2 月 10 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医保影像云索引”,推动医疗机构间影像信息共享,减少患者重复检查负担,提升医疗服务效率 [11] - 2 月 9 日,医保局回应集采药品疗效问题,强调需科学评价,下一步将多方面保障集采药品质量 [11] - 2 月 14 日,凌腾医药卡妥索单抗上市许可申请获欧洲委员会批准,用于治疗恶性腹水 [11] - 2 月 11 日,安科生物拟超 2 亿元基石投资维昇药业,维昇药业有多款核心产品和候选药物 [11][12] 公司公告 - 金域医学 2 月 13 日开发出呼吸道病毒感染风险预测模型,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 [13][15] - 2 月 11 日,礼来与 OliX Pharmaceuticals、AdvanCell 分别达成合作协议,扩展相关领域布局 [14] - 2 月 11 日,Firefly Neuroscience 加入英伟达 connect 计划,专注神经系统和精神疾病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14] - 2 月 9 日,华尔街日报认为中国创新药企正加速进入欧美主流市场 [14] - 2 月 6 日,复宏汉霖将在研达雷妥尤单抗生物类似药 HLX15 授权给 Dr. Reddy's,获 1.316 亿美元 [14] - 信立泰 2 月 13 日创新小分子药物 SAL0140 片临床试验申请获受理 [16] - 智翔金泰 2 月 13 日启动 GR1802 注射液慢性自发性荨麻疹适应症 III 期临床试验 [16] - 海南海药 2 月 13 日全资子公司创新药氟非尼酮胶囊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 [16] - 富士莱 2 月 13 日原料药硫辛酸获得欧洲 CEP 证书 [16] - 九安医疗 2 月 12 日小米投资转让 iHealth Inc.20%股权,公司持股增至 100% [16] - 圣湘生物 2 月 12 日数智测序系统接入 DeepSeek,应用于病原测序解决方案 [16] - 亚辉龙 2 月 11 日收到两款医疗器械注册证 [16] - 神州细胞 2 月 11 日收到菲诺利单抗注射液《药品注册证书》,用于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16][17] - 维康药业 2 月 10 日产品血塞通分散片中选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带量采购 [18] - 诺泰生物 2 月 10 日多条原料药生产线通过检查 [18] - 康希诺 2 月 7 日婴幼儿用吸附无细胞百(组分)白破联合疫苗纳入优先审评品种 [18] - 迪哲医药 2 月 7 日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获中国证监会同意注册批复 [18] - 康泰生物 2 月 7 日两款肠道病毒灭活疫苗获国家药监局批准进行临床试验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