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管理体系
搜索文档
观车 · 论势 || 商用车企业是时候丢掉“旧思维”了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10 09:24
国七排放标准双轨管理模式 - 中国机动车国七排放标准将从传统单点管控模式转向“单车型排放限制”与“企业平均排放强度”并行的双轨管理模式 [1] - 此制度创新是机动车污染防治从“单车治理”向“系统管控”的战略跃迁,或将彻底重塑商用车行业竞争格局 [1] - 此前6次标准迭代均以设定单车排放上限为核心,而双轨制旨在解决企业产品结构失衡问题,通过刚性约束倒逼行业技术升级与产品结构转型 [1] 对企业技术及产品策略的影响 - “单车型排放限制”继续提升单车尾气管控门槛,要求车企在发动机燃烧效率优化、尾气后处理系统升级等核心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2] - “企业平均排放强度”的引入为企业增设第二重约束,要求其确保每款车型独立达标的同时控制全系产品排放总量 [2] - 政策迫使燃油车占比较高的企业加快布局纯电动、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车型,以拉低整体平均排放强度,将新能源转型从“可选动作”变为“核心任务” [2][4] - 企业需从“单品思维”转向“组合思维”,通过高低搭配实现企业平均排放达标,并构建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管理体系 [4] 对产业链各环节的影响 - 上游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如为燃油车配套的发动机、变速器及后处理供应商,若不能及时突破技术瓶颈开发更高效产品,或将面临淘汰风险 [3] - 中游整车制造环节的企业分化趋势将加剧,技术领先、转型迅速的企业将成为行业主导力量 [3] - 下游销售端需精准规划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的销售比例,通过捆绑销售、让利推广新能源车型等策略确保全年平均排放达标 [3] - 下游服务端需同步提升新能源车型的维修保养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全面服务 [3] 潜在市场反应与成本挑战 - 排放技术升级导致企业研发投入增加和生产成本上升,可能面临利润压缩、研发投入受限的困境 [4] - 若将成本压力完全转嫁给消费者,动辄数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价格涨幅可能超出运输从业者承受能力,影响市场需求 [4] - 价格门槛抬高可能导致高端新能源商用车成为少数大型物流企业专属品,而中小运输业主转向二手车市场 [5] - 二手车市场可能因老旧高排放车型集中涌入出现交易乱象,甚至催生非法改装、排放造假等灰色产业链 [5] 政策落地配套需求 - 新标准落地需配套体系协同推进,包括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通过税收优惠、研发补贴等方式降低企业转型压力 [5] - 需进一步完善二手车流通标准,防止高排放车辆简单流向监管薄弱地区,并强化跨部门协同监管 [5] - 应利用远程监控、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升监管效能,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博弈使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5]
三板斧”推进节能减碳 | 大家谈 如何当好“碳路先锋
中国化工报· 2025-09-12 11:41
加快产能转型 - 重点推进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 以示范化带动产业化并逐步推进与氢能相结合的CCUS项目 [1] - 着力发展氢能产业 持续加大风光制氢 海水制氢和PSA技术提纯生产蓝氢等项目建设力度 [1] - 大力实施石化装置余热余压深度利用工程 如蒸汽能量深度回收 避免能量浪费 [1] 实施流程再造 - 通过原料替代 工艺革新 能源重构 副产物循环及数字化赋能实现碳排放与能耗系统性下降 [2] - 在装置生产源头重视低碳原料替代并进行适配性改造 在生产过程中用高效低耗工艺替代传统工艺 通过装置互联 物流互通 能量互供减少浪费 [2] - 用先进设备替代陈旧设备 重点抓好蒸汽产出设施替代 用生物质锅炉 核能供汽 绿电制汽等绿汽替代传统燃煤燃气锅炉 [2] 完善碳排放管理体系 - 实行石化装置生产全生命周期碳核算与交易管理制度 形成量化碳排放 管理碳排放 通过市场机制激励减排的完整体系 [2] - 从原油开采 运输 炼制 化工合成 产品运输 用户使用到报废处理的全过程明确核算对象 进行量化考核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