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学启蒙
icon
搜索文档
我们能不能登上月球?高新区青少年对话科学家
搜狐网· 2025-09-26 17:44
活动概述 - 活动名称为“我的科学之路”科学家互动对话,于9月25日下午在重庆科学城高桥学校举行 [1] - 活动由重庆高新区科协、高新区创新服务中心、高新区老科协联合主办,旨在从科学家个人成长视角出发激发中学生思考 [2] - 活动面向7年级和8年级学生,是高桥学校校长阮奇致欢迎词后进行的重点活动 [5][17] 科学家主题演讲 - 重庆大学特聘研究员谢磊博士以“科学探索的乐趣”为题,通过纳米磁流体科技艺术装置视频吸引关注,分享从中小学到博士科研的关键节点 [9] -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隆艳艳博士从“健康第一”角度科学阐释癌症成因与预防策略,强调终身学习重要性并分享临床科研案例 [12] - 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谢更新院长以“科学与未来生活”为主题,讲述人类在月球成功培育第一片绿叶的重大突破,解读深空探测科技改变未来 [12] 学生互动与科学家回应 - 学生通过填写“我向科学家的提问卡”提出关于生命科学、宇宙奥秘及学业生活的疑问 [5] - 学生提问涉及登月机会、乐观心态对癌症康复作用及如何进行深度思考等思辨性问题 [13] - 谢更新回应中国即将在2029年实现载人登月,隆艳艳肯定积极心态对康复促进作用,谢磊指出归纳总结是从碎片信息提炼知识体系的关键 [16] 活动成果与影响 - 活动尾声谢更新院长将最新科普著作赠送给高桥学校,三位科学家为学生送上深情寄语 [16] - 作为2025年重庆高新区全国科普月暨第五届西部科学城科技节重点活动,构建起连接现在与未来、梦想与实践的桥梁 [17] - 活动实现从“知识普及”迈向“能力启迪”,完成科学精神广泛传播与青年创新意识深度唤醒 [17]
机器人参与迎新!深圳南山新学校开学,带来科学启蒙第一课
南方都市报· 2025-09-01 17:25
学校开办与招生情况 - 南山区2025年秋季学期新增4所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 包括南二外前海创新教育集团前湾学校 南二外前海创新教育集团妈湾学校 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高新小学 南山实验教育集团明远学校 [1] 科技教育应用 - 明远学校开学首日使用人形机器人和机器狗迎接新生 学生可体验与机器人握手互动 [3] - 学校引入机器人旨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科技温度 将AI和机器人作为科学启蒙课程的一部分 [3] - 人形机器人"明小远"在开学典礼参与互动 校方强调机器人无法替代人类情感和创造力 [3] 教育理念与培养目标 - 明远学校校名"明远"寓意从智慧到未来的成长过程 校训为"明德惟馨 知行见远" [5] - 学校培养学生成为品德高尚 热爱祖国 具有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的新时代少年 [3][5] - 对学生提出三点期望:心怀明德做温暖的人 勇于知行做探索者 目光见远做创造者 [5] 教育资源与优势 - 明远学校为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 获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全方位赋能 包括师资配置 课程体系建设 教育管理等 [7] - 学校师资由集团骨干精英 南山区交流骨干及优秀教师构成 [7] - 地理位置毗邻深圳大学 南山博物馆 图书馆及文体中心 具备多元教育资源和广阔视野 [7] 学校特色与设施 - 南山外国语学校高新小学为华南首座"近零能耗"设计学校 提供24个教学班1080个学位 [9] - 南二外前海创新教育集团前湾学校为九年一贯制学校 由香港团队打造深港主题空间 配备屋顶光伏系统 中央空调 区域集中供冷及50米恒温游泳池 [9] - 妈湾学校同为九年一贯制学校 配备25米恒温游泳池等标杆设施 [9] 家长反馈与社会期待 - 家长对学校硬件条件和师资团队表示满意 特别认可师资力量雄厚 [10] - 家长期待孩子通过学习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并能对自身未来有良好交代 [10] - 家长支持电脑随机分班制度 认为该安排体现教育公平 [10]
从稚童送“芯片”说起(金台随笔)
人民日报· 2025-08-07 06:49
科学启蒙教育行业趋势 - 行业观察到在义务教育阶段加强芯片教育的趋势,例如重庆江津区启动“少年科学院”雏鹰计划训练营,小学组活动包括拆解电子设备和用显微镜观察芯片[1] - 行业实践包括将教学光刻机直接搬进中学教室,如浙江绍兴越城区的皋埠中学推出《芯动少年》课程,并邀请高校学者和研究人员授课[1] - 国家政策层面,去年底修订施行的科学技术普及法明确了中小学校的科学教育责任,并提出学前教育机构应加强科学启蒙教育[3] 科学启蒙产品市场现状 - 市场上儿童科学实验套装产品琳琅满目,但多数产品停留在“好玩”层面,对科学原理进行通俗讲解的产品相对较少[2] - 以科普为旗号的立体书、翻翻书、洞洞书等产品,也多停留在现象描绘和现实陈述层面,深入讲解原理的童书数量占比较少[2] - 行业认识到科学启蒙产品不仅需要“好玩”以激发好奇心,更需要“能懂”以满足求知欲,从而为青少年打牢科学素养根基[2] 科学教育实施模式 - 课堂教育受限于时长和学科,无法包揽全部启蒙职责,许多内容已“推了窗”“叩了门”,需要家庭教育及时跟进以提升效果[2] - 专业人士在科学启蒙中具有关键作用,例如在研学活动中由老师讲解铁矿石冶炼等知识,家长也通过知识点手册参与学习[2] - 科学启蒙需要因势利导,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以培养未来的科学人才[3]
德国科普大师携“科学魔法”空降沈阳 点燃师生科创梦想
中国新闻网· 2025-05-21 21:44
科普教育活动 - 德国科普作家约阿希姆·黑克尔在沈阳市铁西区应昌街小学举办"奇妙实验点亮科学"主题科学实验秀,通过沉浸式互动让科学原理变得生动有趣 [1][2] - 活动围绕"感官探索""物质奥秘""生命密码""自然奇观"四大主题展开,包括骨传导实验、人体电池导电实验、人造雪实验等标志性互动项目 [2] - 活动中展示了生物电信号识别技术应用,学生通过肌电传感臂环控制机械手完成动作,体现"人机共生"未来科技场景 [5] 教育创新模式 - 采用"提问-实验-解密"互动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科学问题,激发探索欲望,内向学生也积极参与互动环节 [5] - 学校表示将在科学课融入更多趣味科普内容,鼓励家校联合探索科学奥秘,推动教学方式创新 [7] 区域科创发展 - 活动是铁西区"科创文化进校园"系列之一,体现该区从"工业摇篮"向"科创高地"转型的战略方向 [7] - 铁西区依托工业文化底蕴发展科创教育生态,旨在培养本土科技人才反哺区域创新发展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