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学治污
icon
搜索文档
以高水平监测更好服务“三个治污”
中国环境报· 2025-09-02 10:03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 也是支撑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力量 在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新形势下 需要更加坚持精准治污 科学治污 依法治污 以提高污染防治的针对性 科学性和有效性[1] 提升监测数据质量 - 着力提高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以支撑精准治污 近年来中国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已有明显提升[1] - 积极推动生态环境监测行业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的普及和应用 完善对监测机构内部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追溯能力[1] - 推动统一联网 统一抽查 统一监管 为实现对监测机构监测活动进行全要素 全方位 全过程的常态化动态监管打下基础[1] -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当更加注重深化监测数据应用 提升监测数据对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支撑能力[1] - 监测技术人员需要转型 从过去主要关注监测数据质量转向监测数据质量与监测数据应用并重 更加注重监测数据的深度挖掘和深化应用[1] 监测体系数智化转型 - 大力加快监测体系数智化转型以引领科学治污 数智化转型是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2] - 应按照《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有关要求 加速推进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 进一步推动现代化监测体系建设[2] - 依托人工智能 监测信息云平台 感知技术等推进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装备信息化 有效提高智能化监测运行效率[2] - 加速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监测技术装备研发和应用 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的自动化 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2] - 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构建全面覆盖生态质量 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的高水平生态环境智慧监测体系[2] - 加快推进由污染源现状监测向污染物排放精准溯源监测的转变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预报预警水平和污染成因分析能力[2] - 充分应用大数据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 建立与生态环境管理工作深度融合的业务化信息系统[2] - 推动实现生态环境灵活感知 提前预警 综合研判 智慧决策 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监测在科学治污中的引领能力[2] 法律法规基础建设 - 不断夯实法律法规基础以服务依法治污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法律法规的坚实保障[3] - 应尽快明确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的法律效力 目前国家层面仅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自动监测数据可直接用于行政执法[3] - 加快推进非现场执法 提升自动监测数据在排污单位排污监管中的效能[3] - 社会监测机构是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重要监测力量 从业人员众多且承担了大量服务于生态环境管理的委托监测任务[3] - 应尽快通过法律法规明确社会监测机构产生的监测数据在生态环境执法中的作用 切实发挥好社会监测力量在生态环境管理中的支撑作用[3]
信长星在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调研时指出聚焦前沿领域 强化科技支撑 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新华日报· 2025-08-27 07:21
调研核心观点 - 省委书记信长星调研南京环科所,强调其需聚焦前沿领域,强化科技支撑,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作出更大贡献 [1] - 希望环科所勇攀科技高峰,在攻坚生态治理难题上取得新突破,积极支持美丽江苏建设 [3] - 政府将为环科所发展搭建更好平台、提供更好条件,携手服务美丽中国建设 [3] 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 - 信长星详细了解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地下水生态保护等研究成果及应用情况 [1] - 指出打好净土保卫战的关键是加强源头防控,希望环科所针对不同行业领域拿出高水平技术方案 [1] - 希望推进土壤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和生态治理修复,实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 [1] 新污染物研究 - 信长星在新污染物暴露评估与生态效应实验室察看仪器设备,询问科研进展 [1] - 勉励科研人员加大前沿技术攻关,探究新污染物的生成机制、监测手段、溯源路径和治理措施 [1] 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 - 南京环科所研发的生物多样性智慧监测体系涵盖多个生物类群,使用蝴蝶智能监测仪、鸟类鸣声记录仪等设备 [2] - 信长星观看长江生物多样性监测系统演示,江豚种群数量稳步增长被视为长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有力印证 [2] - 强调需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构建覆盖陆海、统筹地空的智慧监测网络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2] 未来发展方向与支持 - 调研座谈围绕太湖综合治理、湿地保护、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等话题进行 [3] - 希望环科所加强重点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技术攻关,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3] - 希望环科所拓展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和应用场景,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3] - 希望环科所创新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等机制,造就更多环保领域高素质人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