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听报告看成就,“当好龙头”冲上热搜
长江日报· 2025-07-07 10:38
武汉市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凝聚发展力量 听报告看成就,"当好龙头"冲上热搜 实干彰显担当,创新激发活力。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今年,武汉市创新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形 式,大力开展"建设支点 当好龙头"系列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打造10+10+10+1000的宣教体系,通过10场主题报告会、10场实地探 访、10期"支点建设最前线"深度访谈和1000场基层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为武汉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在 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凝聚共识和力量。 5月16日活动启动以来,全市"建设支点 当好龙头"的宣传氛围高潮迭起,先后举办形势政策宣传教育集中展示活动、"推动科技创新和 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专场报告会;走进武昌区昙华林、市水务局百里长江画廊青山段建设现场以及华工科技、普宙科技等高新企业开展实地 探访活动。 全市各级围绕"建设支点 当好龙头"主题,结合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团日、现场研学、文化活动,截至目前,已经开展形式多样 的基层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活动逾700场,推动"支点建设"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乡村,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群众对支点建设的 知晓率和 ...
我市与省产研院签署全面深化合作协议
南京日报· 2025-07-03 10:10
市领导陆卫东、蒋敏,省产研院副院长郜军参加。 周红波对省产研院长期以来给予南京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说,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融合上打头阵,是习近平总书记寄予江苏的殷切期望。作为我省推动产业科技创新的"排头兵",省产研 院在长期改革探索实践中创造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化成果,对南京更好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 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以此次签约为契机全面深化院地合作,共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共建创新转 化服务平台,共筑产业创新发展生态,共促区域开放创新合作,扎实推动合作具体化、项目化,加快构 建从创新策源、成果转化到产业落地的创新服务体系,携手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 刘庆围绕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高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提出意 见建议。他表示,南京是全省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主阵 地,省产研院将与南京市密切合作,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围绕研发平台建设、重 大项目培育、创新人才培养、创投基金共建等开展探索试点,更好培育新质生产力、催生发展新动能。 7月2日,市政府与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签署全面深化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调查研究 凝聚共识)
人民日报· 2025-07-03 08:31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产业是国民经济基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关系新质生产力发展, 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 业创新融合发展。 近日,受中共中央委托,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常务副主席秦博勇率调研组就"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 新融合 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赴北京、浙江开展调研,并召开专题座谈会。 深入一线调研,了解问题情况 调研组一行赴杭州、宁波,实地考察西湖大学、之江实验室、强脑科技、灵伴科技、宇树科技等高校、 科研院所和企业,了解激发创新活力、促进创新协同、集聚创新资源等方面的情况,听取相关政策建 议。 "在现场,亲眼看到了智能机器狗做后空翻的动作。"在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展厅,人形机器人和智能 机器狗产品,凭借超强的互动功能吸引了调研组成员。 宇树科技企业负责人说,企业凭借显著优势积累了包括能力壁垒、品牌壁垒和规模壁垒在内的全方位壁 垒,构建了高性能机器人行业的竞争分水岭。期待政府进一步结合实际需求,突出需求牵引科技创新任 务,推动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协同发展。 "人工智能不能因为缺失算力而缺席太空",在之江实验室,这句标语指引着平 ...
张国清在湖北调研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等工作
新华财经· 2025-07-03 07:33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近日在湖北调研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等工作。他强 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 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因地制宜发展 新质生产力,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近期,一些地方遭受强降雨。张国清强调,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强监测预警和巡 查排险,盯紧基层末梢,提高响应速度,提前果断转移受威胁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1日至2日,张国清先后到航空设备、新材料、机械装备、新能源电池等制造业企业调研,详细了解研发 创新、生产经营、行业发展等情况。他强调,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持续促进数字 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巩固制造业发展的良好态势和全球竞争力。要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升级, 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推动设备升级、工艺优化、管理创新,提高 全要素生产率。要强化科技赋能,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以智能制造为重点,加快培育行业垂直模 型,让人工智能通过制造业广泛应用转化为新质生产力。要强化要素保障, ...
全力推进未来储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太行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在保定揭牌成立
新华财经· 2025-07-01 12:55
研究院成立与定位 - 太行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6月30日在河北保定揭牌成立 聚焦固态电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构筑产学研用生态群[1] - 研究院由保定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团队合作共建 布局氧化物和聚合物复合固态电池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产业集群[1] - 采用"1+3+N"建设模式 包括1个研究院总部 3个平台(检验检测 研发试验 技术孵化) 及N个分中心 目标打造国家级固态电池技术中心[1] - 目前已推动33项合作共建成果 涵盖央企共建 区域共建 产业共建 场景共建四个方面[1] 产业生态布局 - 保定构建"1+1+2+N"固态电池产业生态 包括1个研究院 1条中试线 2个生产基地 N个应用场景 形成全产业闭环路径[2] - 中固时代固态电池中试线已开工 预计10月投产 为全省首条 未来量产规模达2GWh[2] - 科力远10GWh储能设备基地进入量产阶段 一期年产能2GWh[2] - 应用场景覆盖储能电站 新能源汽车 低空飞行器等多个领域[2] 城市产业基础 - 保定拥有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两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 - 已构建"风光氢储输"完整产业链条 正在打造"中国电谷"升级版[2] 未来发展规划 - 电源侧聚焦新能源发电配储 电网侧聚焦独立储能电站 用户侧聚焦工商业储能和动力电池应用[2] - 计划打造千亿规模"动储一体化"电池产业集群[2]
许昆林到苏州大学讲授思政课以扎根江苏报效祖国实际行动书写青春之歌
新华日报· 2025-07-01 07:28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江苏将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作为核心任务 要求"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 [2] - 江苏具备产业基础坚实 科教资源丰富 营商环境优良 市场规模巨大等优势 为科技与产业融合提供良好条件 [2] - 通过搭建平台载体 实施技术攻关 完善体制机制等措施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培育原创力策源力 打造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2] -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与开辟新兴产业赛道并重 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 - 放大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改革效应 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 创新联合体 概念验证中心 中试基地等 支撑科技产业融合 [2] 高校科研与人才培养 - 苏州大学在科研创新 人才培养 名城名校融合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需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 建设国际一流大学 [3] - 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聚焦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需求 深耕关键领域 取得科研成果 [3] - 强调青年学子需以专业知识 能力本领跟上时代 扎根江苏报效祖国 [3] - 政府将优化就业创业环境 为毕业生提供全周期成长支持 [3] 经济发展态势 - 江苏有效应对外部冲击 稳住经济基本盘 高质量发展保持向新向好态势 发挥经济大省作用 [1]
天津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工作方案(2025—2027年)
机器人圈· 2025-06-27 18:05
天津市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方案 核心目标 - 到2027年实现"两创融合"显著成效:产生100项以上重大科技成果,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600亿元,全市科创基金规模达2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超1万亿元 [5] - 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培育生物制造、脑机交互等未来产业集聚 [5] 科技供给强化 - 改革科研评价机制:应用类科技项目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企业专家占比不低于60%的项目验收标准 [7] - 推广"揭榜挂帅"模式:企业牵头产学研项目,市级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原则上由企业主导 [7] - 试点企业主导验收机制:企业出资超50%的项目可主导验收流程 [7] 科技成果转化 - 推行"先使用后付费"模式:每年转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不少于500项,灵活采用收益分成等机制 [7] - 搭建全链条服务平台:2027年前新增20家概念验证中心、20家中试平台、30家检验检测平台 [7] - 京津冀协同对接:每年引进100项中科院成果,实施"千团千企融合创新计划"推动千个团队与企业对接 [8] 企业创新培育 - 梯度培育体系:2027年目标为40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8] - 研发投入激励: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显著提升,市属国有工业企业研发强度达3% [8][9] - 产学研联合体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大型科研仪器向中小企业开放 [8] 载体平台建设 - 天开高教科创园:打造北京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推动南开、天大科技园升级国家试点 [8] - 京津冀协同载体:强化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等平台,推动"京津研发、区域转化" [9] - 产业技术平台:建设开放式协同创新平台,采用会员制服务中小企业技术需求 [9] 生态体系优化 - 科技金融联动:构建"天使+创投+产业+并购"投资体系,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 [10] - 人才机制创新:每年选派800-1000名科技特派员,扩大技术转移专业硕士培养规模 [10] - 应用场景驱动:每年发布100项技术创新场景清单,包括无人驾驶、具身智能等领域 [10] 机器人行业动态 技术发展 - 具身智能成为焦点:院士及专家探讨微纳感知、人形机器人智能发展挑战 [13] - 仿生技术突破:松鼠仿生机器人解决复杂地形跨越问题 [13] 市场表现 - 上市公司分化:2024年75家机器人企业年报显示业绩承压,部分企业领跑港股赛道 [13] - 量产趋势:人形机器人价格战爆发,产业重构加速 [13] 国际进展 - 创新应用:螳螂虾仿真机器人、3D打印软体机器人手等新型装置涌现 [13] - 前沿研究:折纸制造厘米级四足机器人、昆虫级变形机器人技术突破 [13]
多维数据传递经济运行积极信号 工业高质量发展活力显现
央视网· 2025-06-27 15:29
工业企业效益 - 前五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达27204.3亿元 同比下降1.1% [1] - 工业企业营业收入54.76万亿元 同比增长2.7% [1] - 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7.2% 其中电子、电气机械、通用设备行业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 [3] 高端制造业表现 - "三航"产业带动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行业利润同比增长56% [5] - 飞机制造行业利润增长120.7% 航天器及运载火箭制造增长28.6% 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增长85% [5] - 智能、绿色、高品质产品市场需求释放带动相关企业利润提升 [7] 外贸数据 - 5月份贸促系统签发各类证书63.94万份 同比增长12.51% [8] - 优惠原产地证书签证金额与份数双增长 反映外贸企业韧性 [10] 基础设施建设 - 三级及以上航道达1.6万公里 较2012年增长62% [10] - 内河亿吨大港达23个 是2012年的2.3倍 [12] - 内河货运量49.5亿吨 是2012年的2.2倍 [12] 文化产业发展 - 2024年全国文化产业营业收入191423亿元 同比增长7.1% [13] - 文化产业利润总额17737亿元 同比增长7.9% [13]
郭元强在市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强调,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打造全国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
长江日报· 2025-06-26 20:39
会议传达学习了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精神。市政协副主席刘丹平作主题发言,10位市政协常委作专题发言,3位市政 协常委、委员与有关单位负责人互动交流。认真听取发言后,郭元强说,政协委员紧紧围绕本次协商主题,深入调查研究,问题找得 准、对策建议实,充分体现了服务中心大局的责任担当,相关部门要加强研究,做好吸纳转化工作。 郭元强指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武汉的殷殷嘱托,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是武汉转 型发展的迫切需要。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抢抓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全力 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 取得新成效。要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在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科技成果评价、人才发展、科技金融等方面持续深入改革探索, 不断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深入实施"种苗工程",大力培育引进科技领军企业、研发型企业、科技型 中小企业,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让产业链和创新链无缝对接。要建强平台载体,推动武创院等新型 ...
政策高频 | 2025陆家嘴论坛召开(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赵伟宏观探索· 2025-06-24 22:17
关注、加星,第一时间接收推送! 文 | 赵伟、贾东旭、侯倩楠 联系人 | 侯倩楠 报告正文 2.政策高频:2025陆家嘴论坛召开 2.1 国务院总理李强:把科技创新和产业需求有效结合 6月16日至18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到江苏进行调研考察。李强总理指出工程机械行业高端化、智能化、 绿色化发展是大势所趋;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积极运用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等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要聚合行业资源,搭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企业优势互补、相互赋能;要把科技创新和产业需求 有效结合,推进重大原始创新和技术突破,加快产业化落地和市场应用推广。 6月17日至18日,何立峰副总理在山东调研外经贸工作。他表示,希望广大企业敢于直面问题,善于迎 难而上、应变求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继续专注主业,深耕国际市场,不断推动产品、技术和业态创新升 级,主动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时地方政府商务等相关 部门要勇于担当尽责,深入一线及时了解实情,千方百计帮助外经贸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诉求,加强支持服务 保障。 2.2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关于全球金融治理的若干思考 6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