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非遗

搜索文档
“三轮驱动”构建四川非遗创新生态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09 07:19
四川非遗持续"破圈",其背后是制度的托举。比如2025年出台的《成都市促进蜀锦蜀绣高水平保护高质 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确提出支持人工智能设计服务,对年度服务收入达50万元以上的高校、企 业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奖励。这一政策突破了传统非遗保护的模式,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纳入产 业扶持体系。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 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决定》提出,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发展主题文 化游和深度研学游、科普游,高标准开展研学旅游基地品质提升试点工作。 6月20日晚,在九寨沟演艺中心内,数字火塘火光摇曳,藏袍、羌服随舞步翻飞,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 目藏族民歌(川西藏族山歌)穿透夜色。游客举着手机,争相定格这非遗与全息投影、人工智能互动交 织的奇妙场景。来自山西大同的游客尤江感叹:"以前只觉得九寨沟的山水美,这次演出让我对九寨沟 有了新认识。"这场名为"天下九寨"的演出,让非遗借助动态捕捉、AI等科技焕发新活力。 近年来,通过科技、制度、人才"三轮驱动",四川构建起一个生机勃勃的非遗创新生态,让沉淀千年的 文化瑰宝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
创新金融“活水”滴灌非遗匠心
中国经济网· 2025-06-20 17:28
非遗节概况 -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部主办,兴业银行成都分行官方赞助,主题为"增进交流互鉴 激发传承活力 共享美好生活" [1] - 非遗节全面展现中国和国际社会履约实践和成果,彰显"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理念和文化多样性 [1] - 非遗节是非遗领域重点品牌性节庆活动之一,是展示保护成果、促进交流的重要平台 [3] 非遗节亮点 - 本届非遗节聚焦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全国近600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参展参演 [3] - 着重突出科技赋能,推出30余项体验装置,通过游戏、VR数字展览、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创新成果 [3] - 联动促进非遗消费,开展非遗品牌IP授权展示、推介和交易,深化非遗与知名品牌合作 [3] - 首次设立"主宾国+主宾城市"机制,来自60余个国家和地区近400位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等参与 [6] 兴业银行参与情况 - 兴业银行成都分行在"非遗焕新彩 IP创未来"国际非遗品牌IP授权活动上创新发布个人经营贷(非遗传承人专属)产品 [5] - 该产品特别面向国家级/省级/市级及区县官方认定的非遗传承人或主办企业,提供最高1000万元的流动资金支持 [5] - 成都分行与8家非遗技艺认定企业达成首批意向性合作协议 [5][6] - 打造产品绿色审批通道,客户经理全程上门服务,仅需3个工作日便可实现贷款申请到放款的全流程办理 [6]
科技为非遗保护装上“智慧大脑”
齐鲁晚报· 2025-06-15 16:33
喀什土陶非遗保护与创新发展 核心观点 - 喀什土陶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入选) 是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载体 曾远销中亚和西亚地区[1] - 当地公安部门通过"科技+法治"双轮驱动 构建"智慧安防+联合执法"体系 显著提升非遗保护成效[1][2][3] 科技赋能非遗保护 - 部署智能感知设备和大数据平台 形成"地面+空中"立体防控体系 实现旅游旺季警力精准投放[1] - 建成"智慧喀什古城"安防平台 通过数据分析预判治安形势 优化警力资源配置[1] - 运用视频追踪等技术阻断被盗文物流失渠道 强化物流寄递行业管控[2] 法治保障机制 - 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 文旅/市场监管/公安等多方协同打击制假售假行为[2] - 对故意损毁和假冒土陶行为"零容忍" 2023年摧毁多个制假售假网络[2] - 常态化巡查市场及作坊 近三年涉非遗案件破案率提升40%[2] 文旅融合服务 - 公安民辅警兼具"安全员"和"文化导游"双重角色 年均为游客提供超5万次咨询服务[3] - 节假日全员上岗保障 设置24小时临时执勤点 2023年游客满意度达98%[3] - 定期开展作坊安全培训 累计组织消防演练200余场次 消除安全隐患300余处[3] 传承环境优化 - 建立矛盾纠纷调解机制 成功化解传承人土地/商业纠纷150余起[2][3] - 非遗传承人数量同比增长25% 土陶作坊数量恢复至历史峰值80%[3] - 2023年土陶产业营收突破1.2亿元 带动就业超2000人[1][3]
第九届非遗节汇聚近600个非遗代表性项目,科技赋能成亮点
中国青年报· 2025-05-28 23:56
非遗节概况 -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成都开幕,主题为"增进交流互鉴 激发传承活力 共享美好生活" [1] - 活动汇聚全球近600个非遗代表性项目,通过科技赋能和国际交流展现非遗创新活力 [1] - 开幕式上呈现峨眉武术、太极表演、陕北说书跨界街舞等节目,100位非遗代表穿过巨幅蜀锦形成的非遗大道 [1] - 51支国内外队伍参与巡游表演,包括川江号子、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意大利旗舞、泰国民族舞、四川清音、川剧等 [1] 科技赋能非遗 - 科技赋能非遗专题展成为亮点,运用AI、AR等前沿科技重新定义非遗展示方式 [3] - 《趣构成纹》展项通过算法让宋锦、缂丝等传统纹样重生,观众可生成专属纹样 [3] - 《数字蜀面》利用AR技术让观众化身舞台主角,体验"一瞬千面"的东方魔幻 [3] - 《织影万象》用沉浸式光影重现蜀锦织造的古韵今声 [3] - 现场首发《二十四节气》手游、《有趣的甲骨文》VR艺术展等三大项目 [3] - "数练太极"智能系统通过动态捕捉技术,让传统武术化身可交互的数字导师 [3] 活动体系与跨界合作 - 构建"3+3+N"活动体系,"创意生活"国际非遗品牌IP授权交易活动开设国际展区 [3] - 西班牙西甲联赛、古巴纺织工艺等近百个非遗IP跨界参展 [3] - 全省183个区县的288个社区同步开展非遗惠民活动 [3] - 成都主会场举办国际非遗美食周,汇聚8个世界美食之都特色美食与70余项饮食类非遗 [3] - 传统医药推广周通过义诊等形式展现非遗当代价值 [3] 传播与影响力 - 四川非遗宣传推广大使李子柒等网络红人到场,助力非遗传播破圈 [4] - 活动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共同主办,持续至6月3日 [4] - 紧扣"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理念,为非遗注入新时代活力 [4]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首次设立“主宾国+主宾城市”
新华网· 2025-05-22 09:30
非遗节活动规模与参与方 -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首次设立"主宾国+主宾城市"机制,邀请马来西亚作为主宾国,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尔、马来西亚槟城、泰国清迈、意大利巴里作为主宾城市 [1] - 活动将吸引来自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位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驻华使节参与 [1] - 本届非遗节共有近600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参展参演,全面展示全国非遗保护成果 [2] 科技赋能非遗创新 - 设置科技赋能非遗专题板块,16家研究机构和科技企业依托桑蚕丝织技艺、西游传说等非遗项目推出30余项可参与、可互动的科技体验装置 [2] - 通过游戏、VR数字展览、短视频等多种形式拓展非遗呈现方式、展示创新成果 [2] 非遗品牌商业化运作 - 将再次举办非遗品牌IP授权交易活动,搭建非遗品牌创新转化平台 [2] - 活动将牵手非遗传承人、创新企业、设计师、艺术家、品牌机构等,促进非遗与市场对接 [2] - 与十余家头部企业合作举办"抖音非遗嘉年华""2025携程全球合作伙伴大会"等活动 [2] - 深化与行业组织合作,共同举办传统医药推广周、国际非遗美食周等活动 [2] 活动主办方与时间 -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共同主办 [2] - 活动将于5月28日至6月3日举办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