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
搜索文档
陕西自贸试验区结出高水平开放硕果
陕西日报· 2025-10-23 08:35
口岸营商环境与陆港建设 - 实施“先查验后装运”监管模式,使跨境电商货物查验免去重新掏箱步骤,节省成本并提高发运效率[1] - 通过“跨境出口统一版+西安综保区跨境电商出口辅助系统”优化监管流程,截至今年9月监管跨境电商商品货值9.34亿元[1] - “先入区、后检测”模式用于进境粮食,大幅缩短滞港时间并节省仓储费用,1月至9月有3000吨乌兹别克斯坦绿豆通过中欧班列(西安)进境[2] 通关效率与企业成本 - 快速监管模式使公司超过四分之一的货物通关,每个集装箱为跨境电商出口企业节省成本3800余元,通关时间缩减4至5小时[2] - 打造西安港智慧通关系统实现智能核验通关,“铁路运输舱单归并”创新做法在全国复制推广[2] - 制度创新成果显著,40项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162项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1]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 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为抓手,实施科技创新“五力”新模式,推动科创成果、企业和产业在自贸试验区落地[3] - 通过科技经纪人提供全流程服务,包括协助初创企业选择研发场地、对接市场寻找下游客户[4] - 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和成果转化平台激发科技成果转化力,推动省市级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校企协同创新平台涌现[4] 贸易成效与经济贡献 - 截至今年4月,陕西自贸试验区累计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28万亿元[5] - 以不足全省1/1700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省70%的进出口贸易额[5] - 自贸试验区正从“立柱架梁、夯实基础”走向“全面推进、提质跃升”,未来将探索更高水平开放和更大力度改革[5]
榆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擘画煤化工产业新图景
中国化工报· 2025-09-29 11:03
产业发展现状 - 榆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化生产装置密集 多个大型在建项目如火如荼进行 包括国能榆林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 陕煤榆林化学1500万吨/年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二期工程 榆能精细化工100万吨/年高端化学品新材料 佰嘉瑞120万吨/年甲醛及其下游深加工项目 [1] - 开发区已累计落地项目125个 完成投资超过1000亿元 [8] - 清水工业园作为核心区 已形成大规模产能 包括年产甲醇180万吨 乙二醇260万吨 乙醇50万吨 聚乙烯30万吨 聚丙烯30万吨等 [8] 产业体系与战略规划 - 构建"2+4+N"现代煤化工产业体系 即2个千亿级项目 4个百亿级项目以及一批民营企业投资的精细化工项目 [4] - 产业发展坚持高端化 多元化 低碳化主线 重点布局高端化工新材料 精细化学品 可降解材料 新能源和煤基特种燃料方向 [6] - 提出"1344"战略目标 建设国内一流创新创业产业园 实现实验器 孵化器和加速器3个功能 坚持绿色 智慧 共享 科技4个理念 采用一体化运营等4种运营模式 [16] 重点项目与产能规模 - 陕煤榆林化学规划建设全球最大煤化工项目 1500万吨/年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项目 一期180万吨/年乙二醇装置已于2022年11月投产 二期工程总投资约1760亿元 将生产4大领域30多种终端产品 [7] - 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建成5万吨/年聚乙醇酸可降解材料示范项目 实现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PGA工业生产零突破 [7] - 陕西榆能精细化工材料有限公司100万吨/年高端化学品新材料项目总投资103.15亿元 [9] - 榆林佰嘉瑞精细化工材料有限公司建设120万吨/年甲醛及下游项目 [9] 产业链延伸与协同 - 已形成煤—甲醇—烯烃及下游 煤—乙二醇—新材料 煤—乙醇 煤—煤焦油—芳烃及下游 煤—煤焦油加氢—特种油品等多条产业链 [8] - 通过"以商招商"吸引下游深加工项目 例如高化学株式会社在榆林经开区注册成立外资总部企业 并合资建设国内最大50万吨/年碳酸二甲酯生产基地 一期10万吨/年装置已于2024年10月产出合格产品 [11] - 陕西清水银泉煤业在建2×6万吨/年三聚氰胺项目 主产品供给佰嘉瑞作为原料 每年可消耗副产工业杂盐30多万吨 [13] 创新平台与科技企业培育 - 总投资约22亿元建设创新创业产业园 规划占地面积1209亩 分三期建设 目前一期和二期一阶段已建成 拥有标准化厂房29个 建筑面积达16万平米 [16] - 产业园已引入落地12个项目 涵盖实验 服务 新材料 装备制造等领域 二期已确定9个项目入园 [17] - 出台政策支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 梯次培育科技型企业 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 [15] - 榆林天盛缘玻璃纤维科技有限公司是榆林市唯一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其产品玻璃纤维棉出口量占国内行业出口总量47% [12] 招商引资与营商环境 - 创新开展产业链以商招商 吸引专精特新项目落地 [10] - 在近期博览会上签约5个项目 总投资额达62.85亿元 涉及精细化工 氢能 复合管材等领域 [20] - 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推进企业投资项目"告知承诺+并联审批+事中事后监管"改革试点 实行"红蓝章"预审批制度缩短开工周期 新入园项目全部采取"标准地"制度实现"拿地即开工" [21]
科创融合驱动区域协同发展 ——来自陕西西咸新区的调查
经济日报· 2025-06-06 06:08
西咸新区发展概况 - 西咸新区是全国第7个国家级新区,承担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区域协同发展重任,探索"科技赋能—创新驱动"路径 [1]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941.2亿元同比增长5.4%,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900亿元同比增长11.6%,市场主体总量超85万户,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450家 [1] - 形成"创新策源地、协同示范区、生态宜居城"发展格局,打造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 [1][2] 科技创新体系 - 构建"一中心一平台一公司"创新架构,建立20余家共性研发平台和30余家创新联合体,累计引入高校院所研发机构50余家 [2] - 首创"三池一机制"(人才池/资金池/项目池+对接机制),引进高层次人才359名,组建104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 [11][12] - 科技经纪人队伍服务项目超2000个,促成技术交易额200亿元,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4970家 [13] 科技成果转化 - 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推动高校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超千家高校科研人员创办企业半数落地西咸 [3] - 拓瑞考新材料项目4个月完成从实验室到产业化,锐磁电子填补国内高导宽温镍锌技术空白并获1000万元投资 [3] - 建立"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载体,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入驻608家科创企业 [4] 区域协同发展 - 推动"西安研发—西咸转化—咸阳配套"模式,2024年承接两地溢出项目32个,区域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15% [7] - 建成43条互联互通道路(31条已通车),地铁1号线三期日均客流20万人次,形成"30分钟交通圈" [9] - 氢能产业形成完整产业链,吸引上海协氢等企业,建成西北首条风冷堆燃料电池全自动生产线 [8] 产业生态建设 - 隆基绿能带动30余家配套企业形成千亿级光伏产业集群 [8] - 设立112亿元科技金融体系,春种基金投资212家企业孵化出氢易能源等估值翻10倍企业 [13] - 硬科技基金投资企业突破可控核聚变、碲锌镉晶体等关键技术 [13] 创新服务机制 - 建立秦创原法治综合保障中心,处理涉企法律纠纷200余起,技术合同交易额640亿元 [5] - 铜川飞地孵化器入驻18家高校成果转化企业,与9家院所达成合作 [5][6] - "e起创"孵化服务体系提供"一对一"服务,埃恩束能获800平方米办公场地支持 [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