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性共存
搜索文档
突发特讯!商务部向全球通告:中美将于10月24日至27日举行经贸磋商,引发全球高度关注
搜狐财经· 2025-10-23 19:54
会谈背景与规格 - 中美经贸团队将于10月24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新一轮面对面磋商,中方由何立峰副总理率团,美方代表为财政部长贝森特与贸易代表格里尔 [1] - 此次对话受到全球资本市场密切关注,远非例行公事 [1] 地缘战略与时间选择 - 选择马来西亚作为会谈地点具有战略意义,该国既是“一带一路”关键节点,也与美国保持传统友好,第三方中立平台有助于营造平衡的谈判氛围 [3] - 会谈时间点临近美国大选关键期,同时在中国发布三季度经济数据之后,精心设计的时间窗口使磋商承载了超出常规的重要性 [3] 谈判核心议题 - 谈判已超越传统关税议题,深层博弈焦点在于数字贸易规则、新能源标准、人工智能伦理等未来经济主导权领域 [5] - 美方核心需求在于为其半导体、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品打通海外市场,特别是中国这样规模的应用场景和市场容量 [5] - 中方关注重点除解除关税壁垒外,更在于技术准入与标准制定的话语权 [5] 团队构成与谈判层级 - 中方由经济政策核心操盘手何立峰副总理亲自带队,表明对话定位远超部门层级 [5] - 美方由财长与贸易代表共同主导,显示出跨部门的综合考量,高规格配置预示谈判将触及结构性难题 [5] 全球影响与行业关联 - 谈判结果将重塑区域产业链布局,直接影响越南的电子厂、泰国的汽车零件车间、印尼的纺织基地等东南亚制造业命运 [7] - 欧盟密切关注谈判进展,其结果将直接影响欧美未来的技术标准协调与市场准入谈判 [7] 市场预期与战略意义 - 资本市场对会谈期待热切但谨慎,亚洲股市在消息公布后反应温和,反映出对2019年跌宕起伏谈判历程的记忆 [9] - 对中国而言,此次磋商是展示其“主动开放”战略的舞台,通过主动设置议题可证明中国是新型全球化的贡献者 [9] - 对美国而言,这是检验其“竞争性共存”理念的试金石,需在遏制中国高科技发展与维持必要经济合作间取得平衡 [11] - 无论结果如何,对话已表明完全“脱钩”不现实,竞争中共存、摩擦中合作将成为中美经济关系新常态 [11]
被中国暴揍后,美国风向变了,称中美关系良好,可能放弃加征关税
搜狐财经· 2025-10-18 09:58
中美贸易博弈态势转变 -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公开表示100%的关税不一定要发生并对中美局势缓和持乐观态度标志着美方强硬姿态的戏剧性转变 [3] - 博弈天平回摆中美关系正从一方主导的施压-回应模式转向基于实力原则的长期动态平衡 [3] - 中方在稀土超硬材料锂电池等关键领域的坚决反制精准打击了美国高科技产业与军工生产的命脉 [5] 中方策略与反制措施 - 中国在稀土精炼环节的主导地位使其成为无法迅速替代的战略资源对美方构成不对称打击 [5] - 中方策略清晰坚定不主动寻求对抗但敢于直面竞争不拒绝对话合作但坚守核心利益 [13] - 中方依据自身节奏选择最有利的领域和时机进行反制表现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定力与智慧 [13] 市场反应与经济依存 - 华尔街对贸易战升级剧烈反应导致美股暴跌市值单日蒸发数万亿美元 [5] - 金融市场验证贸易战没有赢家的经济学常识美方加征关税的代价大部分由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 [7] - 中美经济的深度捆绑为双方博弈划定了无形的边界美方对全面脱钩的巨大成本有清醒认知 [5] 未来关系前景推演 - 可能出现阶段性妥协与脆弱平衡美方部分取消打压措施中方暂缓部分反制但难以解决结构性矛盾 [8][9] - 竞争性共存的斗而不破状态可能成为未来十年新常态双方在关键科技领域竞争在部分议题达成共识 [11] - 双方可能围绕贸易技术标准规则制定权展开长期竞争世界或形成两套部分重叠分离的经济技术体系 [11]
白宫摊牌,特朗普开始怕了,美国电话打到北京,中方只同意了一件事
搜狐财经· 2025-05-27 10:09
中美贸易战动态 - 美国商务部长承认关税战对美国企业造成冲击 白宫官员对关税影响感到"害怕" [1] - 中美双方近期同步降低加征关税幅度 美国对华商品关税从145%降至30% 中国对美商品关税从125%降至10% [1] - 美国物价因关税政策出现飞速上涨 引发民众强烈不满 [1] 中美谈判策略演变 - 中方明确表态不寄希望于单次谈判解决问题 强调通过斗争赢得尊重 [3] - 中美副外长级通话同意继续保持沟通 显示谈判模式转向更具对抗性的新阶段 [3] - 特朗普政府90天谈判策略失败 访华请求未获回应 [5] 美国对华技术封锁 - 美方在谈判破裂后48小时内连发三道威胁 包括追加高额关税 禁止华为昇腾芯片 芬太尼管控施压 [5] - 美国扩大对华技术管制范围 涉及起重机和电池材料关税 AI芯片出口禁令 [5] - 中国凭借完整产业链和内需市场 有效抵御美国技术封锁 [5] 中美实力对比变化 - 美国面临结构性困境 产业优势削弱 国际话语权下降 军事威慑效力降低 [5] - 贸易战暴露美国战略焦虑 "美国优先"政策与全球化趋势脱节 [5] - 中国等新兴国家经济快速追赶 削弱美国霸权基础 [5] 贸易战阶段性影响 - 美国资本回流和制造业回流目标未能实现 国际影响力持续下降 [7] - 欧洲盟友对美信任度降低 围堵中国战略遭遇阻力 [7] - 中美关系可能进入"竞争性共存"新阶段 冲突烈度有望保持可控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