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贸易规则
icon
搜索文档
突发特讯!商务部向全球通告:中美将于10月24日至27日举行经贸磋商,引发全球高度关注
搜狐财经· 2025-10-23 19:54
会谈背景与规格 - 中美经贸团队将于10月24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新一轮面对面磋商,中方由何立峰副总理率团,美方代表为财政部长贝森特与贸易代表格里尔 [1] - 此次对话受到全球资本市场密切关注,远非例行公事 [1] 地缘战略与时间选择 - 选择马来西亚作为会谈地点具有战略意义,该国既是“一带一路”关键节点,也与美国保持传统友好,第三方中立平台有助于营造平衡的谈判氛围 [3] - 会谈时间点临近美国大选关键期,同时在中国发布三季度经济数据之后,精心设计的时间窗口使磋商承载了超出常规的重要性 [3] 谈判核心议题 - 谈判已超越传统关税议题,深层博弈焦点在于数字贸易规则、新能源标准、人工智能伦理等未来经济主导权领域 [5] - 美方核心需求在于为其半导体、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品打通海外市场,特别是中国这样规模的应用场景和市场容量 [5] - 中方关注重点除解除关税壁垒外,更在于技术准入与标准制定的话语权 [5] 团队构成与谈判层级 - 中方由经济政策核心操盘手何立峰副总理亲自带队,表明对话定位远超部门层级 [5] - 美方由财长与贸易代表共同主导,显示出跨部门的综合考量,高规格配置预示谈判将触及结构性难题 [5] 全球影响与行业关联 - 谈判结果将重塑区域产业链布局,直接影响越南的电子厂、泰国的汽车零件车间、印尼的纺织基地等东南亚制造业命运 [7] - 欧盟密切关注谈判进展,其结果将直接影响欧美未来的技术标准协调与市场准入谈判 [7] 市场预期与战略意义 - 资本市场对会谈期待热切但谨慎,亚洲股市在消息公布后反应温和,反映出对2019年跌宕起伏谈判历程的记忆 [9] - 对中国而言,此次磋商是展示其“主动开放”战略的舞台,通过主动设置议题可证明中国是新型全球化的贡献者 [9] - 对美国而言,这是检验其“竞争性共存”理念的试金石,需在遏制中国高科技发展与维持必要经济合作间取得平衡 [11] - 无论结果如何,对话已表明完全“脱钩”不现实,竞争中共存、摩擦中合作将成为中美经济关系新常态 [11]
WTO首个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在京试行,中国开放迈向“引领规则实施”
第一财经· 2025-09-13 15:11
协定背景与意义 - 中国是首个试行《电子商务协定》的世贸组织成员,标志着从引领规则制定迈向引领规则实施[1] - 《电子商务协定》是世贸组织框架下达成的首个全球性数字贸易规则,由包括中国、欧盟、澳大利亚在内的71个成员于2024年12月确认达成[3] - 协定涵盖数字便利、数字开放、数字信任、数字包容4大支柱,纳入了电子交易框架、电子认证和签名、无纸贸易等主要规则,并在建立电子传输免征关税长效机制、便利电子支付等规则上实现突破[3] 试点实施与目标 - 北京作为全国唯一试点城市,将率先试行《电子商务协定》,承担探索路径和积累经验的任务[1][4] - 试点将在贸易流程数字化、数据治理和跨境数据流动等领域率先开展实践,旨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4] - 试点的推进将帮助行业更深入理解协定的实施要求和潜在挑战,为未来在全球数字贸易规则的谈判和治理中争取更大主动性奠定基础[4] 工作方案核心措施 - 商务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支持北京市率先试行世贸组织〈电子商务协定〉工作方案》,包括五部分共41条具体措施[5] - 措施第一部分聚焦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旨在提升贸易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5] - 措施第二部分致力于完善数据治理体系,旨在构建规范、高效、安全的数据要素市场[5] - 措施亮点包括推动电子提单、电子发票等应用以提升通关效率,以及完善跨境数据治理如绿色通道、数据登记制度和国际互认机制[5] 行业影响与机遇 - 协定落地将有助于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和企业运营效率,为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等新业态发展创造更稳定的制度环境[1] - 推动电子提单、电子发票等应用对跨境电商和供应链企业意义重大[5] - 电信业务的开放与互联互通能够改善网络基础设施条件,为数字贸易创造更好的底层环境[5] - 《工作方案》系统化对标高水平数字贸易国际规则,务实推动数字贸易治理现代化,并有助于扩大数字贸易国际合作机遇[5][6]
北京率先试行WTO《电子商务协定》 服务贸易包容发展成国际规则新热点
证券时报网· 2025-09-12 11:54
政策与规则创新 - 商务部等五部门发布支持北京市率先试行世贸组织《电子商务协定》工作方案 旨在推动全球首个数字贸易规则在中国尽快落地 [1] - 北京作为全国唯一试点将率先试行《电子商务协定》 目标是在2024年底前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经验 [1] - 世贸组织副总干事强调该协定在北京实施将向国际社会展现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 并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 [1] 行业趋势与挑战 - 全球服务贸易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发展的重要引擎 [2] - 数字技术强力赋能服务贸易 但数字鸿沟、贸易保护、供应链重构加剧了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与不均衡性 [2] - 数字化对全球服务贸易包容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促进包容发展已成为新的国际规则热点 [2] 发展建议与倡议 - 报告提出从八个方面推动全球服务贸易包容发展 包括加强全球数字基础设施、支持发展中国家培育新业态、提升公平参与能力等 [3] - 服贸联盟发布《促进全球服务贸易包容发展倡议2025》 旨在共同推动服务贸易的机会平等、利益共享和可持续发展 [3] - 倡议提出各方将共同致力于倡导包容发展、完善相关规则、支持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等六项具体行动 [3]
北京将率先试行世贸组织《电子商务协定》
中国新闻网· 2025-09-11 19:59
核心观点 - 中国商务部发布工作方案,支持北京市率先试行世界贸易组织《电子商务协定》[1] - 北京作为全国唯一试点城市,将率先试行该协定[1] - 这是2024年世贸组织达成的首个全球性数字贸易规则在中国落地的重要部署[1] 协定背景与意义 - 该协定是2024年世界贸易组织达成的首个全球性数字贸易规则[1] - 中国是首个实行该协定的世贸组织成员[1] - 此举将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的制度创新能力和开放引领力[1] - 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1] 北京试点作用 - 北京市将通过先行先试为全国探索新规则[1] - 试点旨在打造新优势并积累宝贵经验[1] - 向国际社会展现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1] - 为完善全球数字经济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 发布背景 - 工作方案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发布[1] - 在2025全球服务贸易企业家峰会上正式发布该方案[1] - 方案由商务部会同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共同制定实施[1]
国务院发布相关《通知》 复制推广77条“上海经验” 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证券时报· 2025-07-04 02:50
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型开放试点措施 - 国务院发布通知明确向全国或其他自贸试验区复制推广77条试点措施 涵盖服务贸易 货物贸易 数字贸易 知识产权保护等七个领域 [1] - 34条措施复制推广至其他自贸试验区 包括加强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场景创新 优化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等 [1] - 43条措施复制推广至全国 包括推进电子支付跨境应用 实施数据安全管理认证制度等 [1]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经验 - 上海自贸试验区形成一批具有较高含金量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 此次推广旨在释放制度创新红利 [2] - "率先实施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和"推进政府采购领域改革"为重点部署领域 各涉及15条具体措施 [2] - 数字贸易规则多数试点措施将推广至全国 包括研究完善数字身份认证制度 建立人工智能技术治理框架等 [2] 服务贸易与金融领域措施 - 服务贸易领域推广措施包括支持引进境外电子支付机构 允许金融机构跨境传输日常经营数据等 [3] - 金融风险防控方面将加强对跨境收支业务数据的采集检测 通过"沙盒监管"等机制确保风险隔离 [3] 政策背景与目标 - 2023年11月国务院印发方案支持上海自贸试验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打造制度型开放示范区 [1] - 复制推广工作旨在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深层次改革和高质量发展 [2]
国务院最新通知!事关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措施
证券时报· 2025-07-03 20:13
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 - 国务院发布通知要求复制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试点经验,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1][2][5] - 重点推进金融科技、数字人民币、跨境资金管理、数据跨境流动等领域的制度创新 [9][10][21] - 优化国际中转集拼、进口商品标签管理、口岸通关等货物贸易便利化措施 [10][11][12] 金融领域开放措施 - 深化金融科技国际合作,便利金融机构开展跨境资产管理业务,支持数字人民币在贸易领域应用场景探索 [9] - 优化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完善资金池安排,推进再保险国际化进程 [9] - 探索资产支持证券、融资租赁资产跨境转让业务,鼓励电子支付系统国际标准应用 [9][10] 数字贸易与数据跨境流动 - 在国家数据安全框架下,允许金融机构向境外传输日常经营所需数据,同时保障重要数据安全 [6][21] - 推动电子提单、电子仓单等电子票据应用,参考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示范法 [23] - 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优化审评审批程序 [24] 知识产权保护强化 - 完善商标注册公告分类标准,加强地理标志保护,打击虚假产地标识行为 [36][37][38] - 规范商业规模使用侵权标签包装的行为,加大电影作品盗版行政执法力度 [41][42] - 健全商业秘密保护制度,打击计算机系统窃密等严重侵权行为 [43] 政府采购改革 - 明确政府采购公开竞争原则,规范单一来源采购适用情形及流程 [45][46] - 要求采购文件保存至少15年,建立独立审查机制处理供应商投诉 [54][55] - 推动电子化采购平台建设,提升透明度,支持中小企业参与 [57][58] 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 - 允许保税燃料油混兑调和,支持氢能核心技术攻关及制氢加氢一体站建设 [61] - 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在长江禁渔区执行十年禁渔规定 [62] - 推广绿色债券及ESG指数,鼓励环境产品和服务进出口 [71] 监管体系优化 - 实施智慧劳动监察,强化三方协调机制,保障劳动者权益 [59][60][67] - 健全国企信息披露制度,规范混合所有制企业治理模式 [63][66] - 建立风险评估预警机制,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分类监管 [72][73]
对外开放蓝皮书:强化“两区”平台效应 北京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中国经营报· 2025-07-01 00:03
北京市对外开放发展 - 北京市立足"四个中心"战略定位,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合规治理、促进金融业等关键服务业扩大开放、提升文化国际影响力、深化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国际合作 [1] - 北京市"两区"建设在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推动由"边境开放"向"境内开放"过渡 [1] 对外开放蓝皮书 - 《对外开放蓝皮书:北京对外开放发展报告(2024)》是我国首部聚焦对外开放领域的系列蓝皮书,已成为学界、政界、业界研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参考 [1] 数字经济与服务业开放建议 - 北京市应注重数字技术应用、数据治理、数字要素跨境流动等国际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的对接,探索建立符合国际通行标准的生产、认证、监管体系 [2] - 在《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引领下,积极探索电信、金融、文化、健康医疗等限制性服务业规则对接 [2] 知识产权与经贸规则对接 - 应继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加大行政执法监管力度和对市场主体的司法保护力度,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意愿 [2] - 强化"两区"在对接高标准区域性经贸协定中的"试验田"作用,围绕CPTPP中的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国有企业条款等内容开展规则探索 [2]
“自贸方案”助力开放 上海自贸试验区80条措施已基本落地
快讯· 2025-06-20 13:55
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成果 - 2023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开展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试点 80条试点措施已基本落地 [1] - 试点形成一批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 为制度型开放提供"自贸方案" [1] 货物贸易便利化措施 - 实施"预先报备 提前审核 车到即过 箱到即拆"通关模式 [1] - 吸引马士基设立国际中转集拼中心 中转货物靠港到出运时间缩短50% [1] 数字贸易规则创新 - 发布实施数据出境负面清单 聚焦再保险 国际航运 商贸3个行业领域 [1] - 促进数据高效便利安全跨境流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