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建造

搜索文档
聚焦精益建造 中建六局携工程建造“黑科技”亮相2025年服贸会
中国经济网· 2025-09-13 10:15
中建六局方面表示,未来将继续以数智化转型为引领,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在建筑服务领域持续深耕, 以更坚定的信心和务实的行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网记者 佟明彪)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中建六局参展的重要亮点。在服贸会现场,围绕精益建造、绿色 建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大领域,展示了一系列具有行业突破性的技术成果,彰显企业科技创新的硬核 实力。 在精益建造领域,应用全球首创"水平二次转体"建造技术的龙岩大桥成为展会焦点。该项目是世界首次 采用水平二次转体施工技术的非对称独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创9项世界纪录,获得中国钢结构金 奖,应用的复杂岩溶区超大吨位二次转体斜拉桥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从符合人体工学的空间设计,到绿色环保的新型建材应用,再到全周期的居住服务保障……在2025年中 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上,中建六局携众多工程建造"黑科技"亮相,重点展现企 业在建筑施工领域的前沿成果与综合创新实力。 如今,住房品质提升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建六局基于中国建筑"好房子"营造体系,发布"好房 子"企业建造标准,创新推出「C-LIFE」好房子系统解决方案,打造"匠造、舒适、创 ...
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建设取得新进展
中国经济网· 2025-05-27 16:21
项目建设进展 - 中铁十局二公司承建的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1标青岛制梁场通过山东省省级生产许可认证 标志着该梁场正式具备规模化 批量化生产高质量箱梁的能力 [1] - 认证审查中专家组认为青岛制梁场施工现场规划合理 生产设施设备齐全 智能化程度高 人员配置和物资材料充足 一线施工人员熟练掌握操作规程 各道工序施工规范 箱梁产品质量合格 [1] 技术创新与生产管理 - 青岛制梁场项目团队坚持精益建造理念 通过标准化管理与技术创新推动箱梁高质量生产 构建标准化作业流程 严控箱梁预制工序 [1] - 采用装配式临建设施实现绿色施工 引进数字拌合站 焊接机器人及"迈思系统"等先进设施设备 集成全周期信息化智控系统 对箱梁从原材料采购到存储运输进行立体化智能管控 [1] - 上述措施有效保障箱梁品质稳定 同时提升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1] 项目战略意义 - 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之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和沿海通道的连接线 [2] -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青岛北上南下快速通道 进一步完善我国高速铁路网络 提升青岛铁路交通枢纽地位 增强铁路运输便捷性和通达性 [2]
通过认证!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1标青岛制梁场进入批量生产阶段
齐鲁晚报· 2025-05-27 09:39
项目进展 - 中铁十局二公司承建的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1标青岛制梁场通过山东省生产许可认证专家组核查,正式进入规模化、批量化生产阶段 [1] - 该突破为潍宿高铁项目按计划推进提供保障 [1] 梁场规模与产能 - 青岛制梁场占地174.6亩,承担全线711孔箱梁预制及架设任务 [3] - 场内规划制梁台座10个、存梁台座54个,设计月产梁最高达60榀,存梁能力106榀 [3] - 负责正线全长31.841公里的预制梁施工 [3] 技术与质量管理 - 项目团队采用"精益建造"理念,通过标准化管理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 [5] - 引入数字拌合站、焊接机器人及"迈思系统"等智能设备,搭建全流程信息化智控平台 [5] - 实现从原料采购到成品检验的全程智能化管理,保障品质稳定并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5] 认证审查细节 - 专家组检查内容包括成品梁尺寸精度、外观质量、原材料试验、机械设备运行状况 [7] - 审核内业资料与技术文件,评估工艺方案可行性,考核安全文明生产落实情况 [7] 审查结果 - 专家组认为梁场施工现场规划合理,生产设施设备齐全,智能化程度高 [9] - 人员配置和物资材料充足,施工规范,箱梁产品质量合格,具备批量生产能力 [9] 项目战略意义 - 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中京沪高铁辅助通道与沿海通道的连接线 [11] - 计划2028年6月底建成通车,将打通青岛北上南下快速通道,强化青岛铁路枢纽地位 [11] - 提升全国高铁网络通达性,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11]
宁波新建海洋站项目首根嵌岩灌注桩顺利浇筑完成
中国能源网· 2025-05-22 14:49
项目进展 - 中交三航局新建海洋站项目水工部分首根嵌岩灌注桩顺利浇筑完成,标志着项目施工迈出实质性步伐 [1] - 项目位于宁波市甬江口西侧,需穿越复杂地质区域,包括近岸侧海堤扭王块区域、薄覆盖层区域、天然岩岸等,地质条件复杂 [3] - 采用临时钢栈桥结合"陆上施工法",有效破解嵌岩桩施工、上部结构施工及钢便桥施工的多重地理限制 [3] 工程技术 - 工程核心桩基包含4根直径1300毫米与1根直径1400毫米的嵌岩灌注桩,设计深度均穿透高强岩层 [3] - 配套建设直径9米双层观测平台、31米跨径钢便桥及海洋观测楼 [3] - 采用大孔径冲击钻头平整岩面,并通过回填块石工艺修正岩层界面,确保桩基嵌入精度 [3] - 建立钢护筒动态储备机制,精准调控成孔速度,有效防范卡锤等施工风险 [3] 施工管理 - 实施"全程旁站监督 + 工序协同作战"模式,施工管理人员全程盯控成桩全流程,技术团队与作业班组高效联动 [4] - 安全员、质检员同步开展隐患排查与质量验收,确保首桩施工各环节处于严密受控状态 [4] - 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落实质量管控体系,实现安全质量双受控 [3] - 实施全流程环保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施工活动对海岸带生态环境的影响 [3] 项目意义 -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集海洋环境监测、数据采集、科研支持于一体的综合性观测系统 [4] - 项目的实施是中交三航局在海洋工程领域施工能力的集中展现 [4] - 将为沿海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示范与工程样本,助力区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