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监管
搜索文档
资产管理信托迎精细化监管
中国证券报· 2025-11-04 04:11
监管框架完善 -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资产管理信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从业务定位、运营管理、风险防控等维度全面规范资产管理信托 [1] - 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标志着信托业监管进入“精细化”阶段,是信托业“1+N”监管体系的关键一环 [1] - 监管框架自2018年资管新规、2023年信托三分类、2024年1月《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信托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持续完善,此次征求意见稿进一步补全监管链条 [1] 业务边界与核心规定 - 明确资产管理信托的私募资管本质,要求面向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发行,投资者人数不超过200人 [2] - 彻底打破刚性兑付,强调“卖者尽责、买者自负;卖者失责、依法赔偿”,禁止信托公司以任何形式承诺保本保收益 [2] - 严禁开展通道类业务,要求信托公司承担主动管理责任 [2] - 严禁资金池业务,强制信托产品单独核算、净值化管理,明确非标资产投资需匹配期限 [2] 行业面临的挑战 - 征求意见稿对非标资产投资进行严格限制且未设置过渡期,可能导致融资类信托占比下降,依赖非标业务的信托公司短期业务规模承压 [2][3] - 信托行业长期以非标债权为主,投研体系与标品信托、FOF/MOM等业务需求存在明显差距 [3] - 投资者对信托产品存在“类存款”的心理预期,需引导其理解净值波动和长期投资理念 [3] 能力建设要求 - 信托公司需提升两大能力:搭建覆盖宏观策略、行业研究、资产配置的完整投研体系,以及重构中后台运营以实现每日估值等净值化管理功能 [3] - 中后台运营重构对IT基础设施及运营团队是前所未有的考验 [3] 未来发展方向与机遇 - 标品信托有望成为核心战场,监管规范为标品业务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3] - 信托公司可依托制度灵活性开发“家族信托+资产配置”、“保险资金委托”等特色产品,实现差异化竞争 [4] - 资产证券化领域(如REITs、ABN、供应链ABS)因信托的破产隔离功能而具备天然潜力 [4] - 服务信托(如家族信托、慈善信托、资产服务信托)成为另一增长极,符合“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源定位,是中小信托公司的突围方向 [4] - 金融监管总局将业务整改进展纳入分类监管依据,督促信托公司压降存量业务,行业长期需转型为专业投资管理机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4]
为城市烟火气注入更多合规动力
消费日报网· 2025-08-06 10:52
政策调整核心内容 - 北京市新修订的《食品经营许可审查细则》取消餐饮服务经营场所面积不得低于6平方米的硬性要求[1] - 针对简单制售和自制饮品制售允许依据操作流程简化设备设施和专门区域审查[1] - 新规更贴合奶茶店、甜品店等小微企业和新兴餐饮业态的经营特点[1] 行业现状与影响 - 全国奶茶饮品门店总数达42.6万家,近一年新开店11.8万家[2] - 新兴餐饮业态如奶茶、咖啡、现制甜品、轻食简餐在高校、写字楼、社区等高密度区域快速崛起[2] - 过去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制约了小微餐饮的合法成长,新规有助于将其纳入可追溯、可监管体系[2] 监管理念转变 - 食品安全监管重心从"场地面积"转向"操作流程""清洗消毒""冷链环节"等环节性要素[3] - 监管方式从"统一门槛"向"定制监管模型+分级风险管理"转型[4] - 数字监管手段如厨房视频可视、冷链温控传感器、扫码追溯体系日益成熟[4] 市场参与方受益 - 创业者可合规起步,降低运营成本,避免隐性营业和挂靠第三方证照[3] - 平台企业能将更多门店纳入数字化监管体系,提升商户可视化率[3] - 消费者将获得更安全的食品消费环境[3] 政策示范意义 - 北京新规作为全国政策样本,平衡食品安全与市场活力释放[4] - 制度设计为城市烟火气注入合规动力,激活社区经济和灵活就业[2][4] - 监管精细化、柔性化趋势回应市场呼声,顺应业态演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