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标品信托
icon
搜索文档
8月份资产管理信托发行数量与规模同比双增
证券日报· 2025-09-11 00:51
资产管理信托市场整体表现 - 8月份资产管理信托发行数量2654款环比增长4.12%同比增长25.79% 发行规模1327.59亿元环比增长1.87%同比增长37.67% [1] - 成立市场产品数量2265款环比微降1.31%同比增长13.83% 成立规模716.66亿元环比下降7.74%同比增长14.92% [1] 标品信托市场动态 - 标品信托发行1506款环比增1.01% 披露发行规模环比增长8.96% [1] - 固收类产品发行数量环比下降9.11% 混合类产品发行数量环比上升89.29% 权益类产品发行数量环比上升75.51% [1] - 标品信托成立数量环比下降4.75% 但披露成立规模环比增加23.71% [3] - 权益市场财富效应导致高净值客户资金分流 债券投资类信托募集承压 [3] 非标信托市场变化 - 非标产品披露成立规模环比下降20.11% [2] - 金融类非标产品成立规模环比减少51.57亿元 基础产业类产品成立规模环比减少84.81亿元 [2] - 房地产和工商企业类非标产品成立规模实现小幅增长 [2] - 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量断崖式下滑 银行正常类资产转让趋于停滞 [2] 行业转型与发展趋势 - 银行不良贷款ABS发行提速 融资成本可低至2%以下 银行倾向通过标准化方式转让信贷资产 [2] - 标品信托是资管新规下信托公司向资产管理转型的重要抓手 可引导资金通过资本市场支持直接融资 [3] - 标品信托推动行业净值化转型 其净值化管理、高流动性和透明度契合多元化理财需求 [3]
标品信托:以提升专业能力增后劲
金融时报· 2025-09-05 11:09
行业整体发展态势 - 标品信托业务持续增长 2024年7月发行1491款 环比增加141款 涨幅10.44% [1] - 2023年三分类新规成为标品信托发展重要节点 推动行业转型 [1] - 非标信托业务规模在信托资产总规模中占比下降 但仍为部分公司业务组成部分 [2] 公司业务实践 - 中诚信托标品信托规模达8665.80亿元 较年初增长61.79% [1] - 中粮信托标品资管业务规模1260亿元 较年初增长19% [1] - 建元信托加快标品转型 完善现金管理类/固定收益类/混合类/权益类多元产品线 [1] - 金谷信托提升财富营销水平与管理能力 完善标品产品体系 [2] - 昆仑信托召开标品条线工作会议 交流展业思路 [2] 监管政策影响 - 三分类新规明确信托业务边界 禁止以私募基金形式开展资管业务 禁止通道业务和资金池业务 [2] - 新规延续资管新规精神 从源头堵住非标老路 倒逼信托公司发展符合监管导向的资产管理业务 [2] - 资产管理业务更强调主动管理 资产配置倾向组合投资策略 [2] 行业竞争格局 - 转型较早的信托公司已形成先发优势 行业分化加速 [3] - 头部公司与专业特色公司胜出 资本实力雄厚/主动管理能力强/转型快的公司更能适应新规 [3] - 部分中小型公司可能因转型困难被淘汰或兼并重组 [3] - 头部机构依靠投研/科技/生态优势巩固地位 中小机构需通过差异化定位和跨界合作寻找生存空间 [3] 战略定位转型 - 57家披露年报信托公司中仅12家未直接提及标品信托 主动提及率79% 显示战略地位重要 [1] - 标品信托投资债券/股票等标准化资产 有利于引导社会资金投向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 [1] - 行业需从类信贷中介向真正资产管理机构转变 成功转型者将成为连接实体经济与居民财富的核心枢纽 [3] - 发展前景取决于专业能力提升 需在严监管背景下找到新的可持续盈利增长点 [3]
2024年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 标品信托逐渐成主流
金融时报· 2025-08-22 09:34
行业转型趋势 - 信托行业加速向标品信托转型 标品信托正逐渐成为主流[1] - 2023年《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印发 成为标品信托发展重要政策节点[1] - 2024年4月国务院提出鼓励信托资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 提升权益类投资规模[1] - 在政策支持 业务转型和市场潜力推动下 信托业务向全面投资化 服务化转型[1]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7月标品信托发行1491款 环比增加141款 涨幅10.44%[1] - 截至2024年末资金信托投向证券市场占比46.17% 成为最大占比领域[2] - 投向股票和基金资金数额1.12万亿元 占资金信托5.04%[2] - 证券投资类信托市场规模连续两年保持超50%增长 2024年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2] - 山东信托标准化业务信托资产规模1085.12亿元 增幅46%[5] - 中原信托标品规模450亿元 同比增长70%[5] 产品表现与收益 - 2025年7月标品信托整体平均收益率1.33%[2] - 股票策略产品平均收益率3.89% 遥遥领先债券策略[2] - 排名前10机构中有7家股票策略产品月平均收益率均在3%以上 较上月明显增加[2] - 受益权益市场持续上扬 股票策略信托产品收益表现保持领先[3] - 股票策略信托产品风格相对保守 收益表现不如同类型公募基金 但业绩回撤相对小[3] 业务发展重点 - 标准化固定收益类信托是各家公司的发力重点[4] - 截至2024年末投向债券类信托规模9.15万亿元 占全部信托规模比重41.13%[4] - 标准化的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符合资管新规要求 市场空间广阔 波动较小[4] - 57家披露年报信托公司中 主动提及标品信托率达79%[5] - 上海国际信托建设全收益曲线产品矩阵 主动管理标品信托规模持续增加[5] - 中原信托纯债类产品形成按日/周/月/季/年开放的全产品线[5] 战略方向与能力建设 - 华润信托确立证券投资服务 标品资管等六大业务方向[6] - 标品系统建设与数字化转型成为标品信托竞争关键[6] - 中建投信托制定标品信托全流程操作风险识别清单[6] - 中原信托构建投前 投中和投后全流程数字化管理能力和数字化标品业务风控体系[6] - 标品信托具有合规性强 投诉率低的巨大优势 某信托公司2024年非标信托投诉122件 标品信托投诉仅3件[4][6] - 标品信托需突破投研能力 系统建设 同业竞争等瓶颈[6]
非标信托迎登记新规 业界期待监管细则出台
证券时报· 2025-08-20 02:57
新规执行要求 - 中国信登要求资产管理信托产品自2025年9月1日起执行组合投资新规 不得开展实质为单一融资方提供融资的信托业务 [1] - 新规主要影响非标类资产管理信托 要求信托公司落实组合投资以实现风险分散化 [1] 行业影响与反应 - 非标信托组合投资要求促进信托公司回归资产管理本源 提升专业投资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1] - 信托公司对组合投资具体要求存在疑惑 期待监管部门明确细则 目前处于观望状态 [1][3] - 主动管理信托业务受影响程度可控 行业正从融资类业务向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及公益慈善信托转型 [3] 业务实践现状 - 多家信托公司自主发行的资产管理信托产品已实施组合投资 [4] - 标品信托自然开展组合投资 非标信托已有多种组合尝试 包括不同非标实体项目组合及非标与标品资产组合 [4] - 组合投资对信托公司管理要求更高 需处理项目起始终止时间不一致、信评差异及建仓期管理等挑战 [4] 政策背景与预期 - 监管部门2023年已明确资产管理信托原则上应以组合投资方式分散风险 并将完善配套制度 [2] - 金融监管总局2025年计划修订《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并制定《资产管理信托管理办法》 [2] - 行业密切关注制度发布 期待新规出台以对齐执行标准 [3]
入市步伐加快 7月标品信托成立显著回暖
上海证券报· 2025-08-18 07:59
信托行业动态 - 结构性行情下信托资金入市步伐加快 [1] - 7月标品信托成立数量环比增长超17% [1] - 债券投资类及股票投资类信托产品成立数量环比显著增长 [1] 信托公司策略调整 - 多家头部信托公司发力"固收+"策略 [1] - 积极增配可转债、REITs等含权资产 [1] 资本市场展望 - 无风险收益率下行推动机构资金加速入市 [1] - 资本市场结构性机会持续涌现 [1] - 权益资产成为资产配置必选项 [1]
入市步伐加快 七月标品信托成立显著回暖
上海证券报· 2025-08-17 21:36
信托市场动态 - 7月标品信托成立数量达2295款 环比增长10.5% [2] - 标品信托成立规模为776.82亿元 环比下降6.88% [2] 标品信托结构变化 - 债券投资类标品信托成立1142只 环比增长15.59% [2] - 股票投资类标品信托成立55只 环比增长19.57% [2] - 标品信托成立数量环比增加195款 涨幅达17.55% [2] 资产配置策略转型 - 头部信托公司重点发力"固收+"产品 增配REITs及可转债等含权资产 [3] - 债券市场进入震荡期 "固收+"产品成为风险承受能力较强投资者的关注方向 [3] - 权益资产走强推动信托机构将产品重心从固收转向"固收+"策略 [3] 政策与市场环境 - 央行持续净投放流动性 为股债市场提供充裕流动性支撑 [2] - 《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鼓励信托资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 [4] - 资本市场改革深化与监管制度完善 增强机构对市场前景的信心 [4] 行业长期趋势 - 房地产投资挤出效应显现 推动信托资金向证券市场转移 [5] - 居民财富管理需求指数级增长 信托入市步伐加快成为中长期趋势 [4][5] - 上海信托与华宝信托等机构表示将加大资金投向资本市场的力度 [4]
7月资管信托规模下降 政信项目收益回升支撑非标产品收益回暖
国际金融报· 2025-08-12 23:45
资产管理信托市场概况 - 7月资产管理信托发行数量环比下降13.85%,已披露发行规模环比下降23.97% [1] - 成立市场呈现数量显著上升(未披露具体百分比)、规模明显下降趋势 [1] - 非标金融类产品成立规模减少83.09亿元,基础产业类产品成立规模增加72.46亿元(环比增长近30%) [1][4] 标品信托表现 - 标品信托发行1491款,环比增加141款(+10.44%),但已披露发行规模环比下降1.53% [2] - 成立数量环比增加195款(+17.55%),已披露成立规模环比微降0.09% [2] - TOF类信托成立数量达481款(环比+121款,+33.62%),成立规模85.61亿元(环比+16.90%) [2] 产品业绩基准 - 固收类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2.89%(环比+0.03个百分点),混合类产品3.78%(环比-0.49个百分点) [3] - 固收类基准趋稳,债市收益率短期上行;混合类基准下行因长期利率走低及底层资产收益逼近历史低位 [3] 非标信托结构变化 - 非标金融类产品成立规模环比下降30%,主因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供给下滑 [4][5] - 工商企业类产品成立规模环比下降近70%,与制造业PMI跌至49.3%及企业融资需求减弱相关 [5] - 基础产业类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5.32%(环比+0.06个百分点),政信业务向中西部扩张 [4][5][6] 货币政策与市场影响 - 7月货币政策宽松预期退潮,资金利率中枢抬升,非标信托平均收益率回升至5.18%(环比+0.11个百分点) [5][6] - 中西部地区政信项目增加(如陕西、湖南),推升政信项目平均预期收益 [6]
7月资管信托规模下降,政信项目收益回升支撑非标产品收益回暖
国际金融报· 2025-08-12 20:55
资产管理信托市场总体表现 - 7月资产管理信托发行数量环比微降 发行规模环比下降23.97% [1] - 成立市场呈现数量显著上升但规模明显下降趋势 [1] - 非标产品发行数量环比下降13.85% 已披露发行规模环比下降23.97% [1] 标品信托表现 - 7月标品信托发行1491款 环比增加141款涨幅10.44% 已披露发行规模环比下降1.53% [3] - 标品信托成立数量环比增加195款涨幅17.55% 已披露成立规模环比下降0.09% [3] - TOF类信托成立数量达481款 环比增加121款涨幅33.62% 成立规模85.61亿元环比增长16.90% [3] - 资本市场行情向好推动标品信托发行和成立数量增长 [3] 非标信托表现 - 非标成立市场数量微增2.38% 成立规模环比下降9.30% [6] - 非标金融类产品成立规模减少83.09亿元 基础产业类产品成立规模增加72.46亿元 [1][6] - 工商企业类产品成立规模环比下降近七成 [7] - 非标信托平均预期收益率5.18% 环比上升0.11个百分点 [7] 基础产业类信托 - 基础产业类成立规模环比增长近三成 重回首位 [6] - 高资质地区稳定贡献和中西部地区大幅增长形成双向支撑 [1][6] - 平均预期收益率5.32% 环比上升0.06个百分点 [7] - 中西部地区重大基建项目开工推升资金需求 [6] 产品业绩表现 - 固收类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2.89% 环比微升0.03个百分点 [4] - 混合类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3.78% 环比下降0.49个百分点 [4] - 债市收益率短期上行 业绩比较基准持续下调趋势收敛 [4] - 市场利率持续下行削弱产品票息收益支撑 [4] 政策与市场环境影响 - 信贷资产收益权转让业务影响非标金融类产品规模 [1][7] - 银行业半年度考核削弱信贷收益权转让业务紧迫性 [7] - 货币政策宽松预期退潮 资金利率中枢抬升 [8] - 化债政策引导政信业务集中于高资质区域 [6]
上半年业绩稳中承压 信托业加快布局转型创新
新华网· 2025-08-12 14:19
行业整体业绩表现 - 2022年上半年56家信托公司营业收入总额575.44亿元 其中信托业务收入373.58亿元同比减少13.86% 固有业务收入201.87亿元同比减少15.21% [2] - 多数信托公司净利润增长放缓 部分出现负增长 江苏国际信托净利润11.24亿元和营业收入13.28亿元 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34亿元和1.28亿元 [2] - 平安信托营业收入达116.79亿元突破百亿元 建信信托营收62.88亿元同比增长16% 中信信托等5家公司营收均超20亿元 [2] 信托业务收入分化 - 中信信托、光大信托、五矿信托等上半年信托业务收入均超20亿元 但同比有所下降 [3] - 建信信托信托业务收入14.29亿元同比增长10.38% 英大信托12.39亿元同比增长2.06亿元 国投泰康信托同比增幅达52.89% [3] - 融资类与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压缩导致收入趋窄 资本市场波动致固有业务收入表现平平 [3] 战略转型方向 - 多家信托公司将标品信托和家族信托作为战略转型重点 上海信托强调构建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双循环格局 中海信托布局家族信托与标品池业务 [4] - 7月标品信托产品发行1031只环比上升13.07% 发行规模736.53亿元环比增长23.39% 成为集合信托市场主要增长支撑 [4] - 家族信托存续规模截至2021年末达3494.81亿元 2022年6月新增规模超百亿元环比增长逾60% [5] 转型创新发展趋势 - 信托公司逐步回归业务本源 以标品资产管理业务为主 家族信托与服务信托成为新发展着力点 [7] - 资产管理与财富管理业务或成未来重点方向 但尚未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 需提升技术架构与投研能力 [7] - 公益慈善信托需挖掘创造稳定现金流的商业模式 对产品设计能力与资源配置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7]
受益于权益市场行情向好 7月份标品信托发行数量显著增长
证券日报· 2025-08-11 01:15
资产管理信托市场整体表现 - 7月份资产管理信托发行数量2549款环比下降1.13% 发行规模1303.18亿元环比下降16.35% [1] - 成立市场产品数量2295款环比增长10.50% 成立规模776.82亿元环比下降6.88% [1] - 非标产品发行规模环比下降23.97% 成立规模环比下降9.30% [1][2] 标品信托与非标产品分化特征 - 标品信托发行数量1491款环比增长10.44% 成立数量环比增长17.55% [1][2] - 非标金融类产品成立规模减少83.09亿元 基础产业类产品成立规模增加72.46亿元环比增长近30% [2] - TOF类信托成立数量481款环比增长33.62% 成立规模85.61亿元环比增长16.90% [2] 标品信托发展的驱动因素 - 资本市场行情向好推动标品信托发行与成立数量连续增长 [1][2] - 股票投资类和债券投资类信托成立数量显著增长 [2] - 标品信托透明度高、流动性强 可满足多元化投资需求 [3] 行业转型与标品信托战略意义 - 发展标品信托是信托业回归本源的核心路径 有助于降低非标业务依赖 [3] - 标品信托通过标准化资产投资可引导资金支持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 [3] - 标品信托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来源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