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品信托

搜索文档
信托业半年考:业绩现分化 转型定“输赢”
上海证券报· 2025-07-27 21:57
信托业半年考:业绩现分化 转型定"输赢" ◎记者 马嘉悦 信托公司上半年业绩陆续出炉。截至7月24日,共计53家信托公司披露了2025年上半年未经审计的财务 数据。从业绩表现来看,4家信托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在10亿元以上,4家信托公司净利润为负。业内人士 表示,在传统业务风险逐步化解、本源业务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中,分化将是信托业长期的"主题 词"。 信托上半年业绩分化 近日,陕国投A公告称,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3.67亿元,同比减少2.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 利润7.26亿元,同比增加5.74%。截至上半年末,总资产为267.9亿元,较年初增长超5%。 国网英大近期公告称,上半年英大信托实现营业总收入19.41亿元,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达14.44亿 元,实现利润总额17.9亿元,实现净利润13.62亿元。相较2024年半年度未经审计母公司财务报表来看, 今年上半年英大信托的营业收入、净利润等主要指标均实现正增长。 有人欢喜有人忧,部分信托公司上半年业绩欠佳。 电投产融公告显示,截至上半年末,百瑞信托资产总额为121.38亿元,净利润为-0.25亿元。这是百瑞信 托首次出现亏损。 另外,五矿信托上 ...
信托半年报业绩冰火两重天:英大、江苏信托净利润超13亿元,华澳信托营收为负
华夏时报· 2025-07-18 18:20
行业业绩分化 - 2025年上半年中信信托(合并)营业收入位列第一达29.16亿元,英大信托和华鑫信托分别以19.41亿元和16.34亿元分列第二、三位 [1][2] - 行业营收分布:9家公司超10亿元,15家在5-10亿元之间,23家在1-5亿元之间 [2] - 华澳信托营业收入为负(-0.26亿元),百瑞信托和五矿信托净利润分别亏损0.25亿元和2亿元 [1][4] 头部公司表现 - 英大信托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9.41亿元,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4.44亿元(行业第一),净利润13.62亿元 [2] - 江苏信托营收同比增长7.8%至16.06亿元,但净利润同比下降10.4%至13.98亿元 [3] - 华能信托以14.49亿元投资收益位列行业第一,其房地产类资产占比仅1.19% [1][4] 收入结构分析 -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前三:英大信托14.44亿元、中信信托10.13亿元、华鑫信托9.64亿元 [3] - 仅2家公司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超10亿元,9家在5-10亿元之间,31家在1-5亿元之间 [3] - 投资收益超10亿元的公司包括华能信托、中信信托及江苏信托 [3] 转型成效 - 标品信托资产规模持续增长,华润信托、华能贵诚信托等布局较早的公司相关业务收入占比显著提升 [6] - 中信信托中标规模超1500亿元的破产重整服务信托项目 [6] - 家族信托业务规模稳步增长,为高净值客户提供多元化财富管理方案 [7] 行业趋势 - 未来格局将呈现"强者恒强、特色者生存",重点赛道包括资产服务信托、标品投资和风险化解 [8] - 需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加强投研体系建设和数字化转型 [8] - 监管政策推动"三分类"业务转型,配套制度将陆续出台以规范发展 [8] - 科技创新成为关键,需通过信托科技提升竞争力 [9]
信托半年报“冷热”:头部机构净利润超13亿 百瑞信托等4家机构亏损
经济观察报· 2025-07-17 23:04
行业整体表现 - 信托行业收入分化明显,部分公司业绩亮眼,个别机构出现业绩"跳水" [1][3] - 截至7月15日,67家信托机构中已有52家披露2025年上半年未经审计财务数据 [2] - 分化成为信托行业上半年业绩的主基调 [4] 营业收入情况 - 中信信托(合并)以29.16亿元营业收入位列行业第一,英大信托(19.41亿元)和华鑫信托(16.34亿元)分列第二、三位 [3] - 9家信托公司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15家在5-10亿元之间,23家在1-5亿元之间 [3] - 6家信托机构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其中华澳信托为-2550.41万元 [5] 净利润表现 - 中信信托(合并)、江苏信托、英大信托净利润位列前三,分别为15.67亿元、13.98亿元、13.61亿元 [6] - 10家信托机构净利润超过5亿元 [7] - 11家信托机构利润总额不足1亿元,百瑞信托、兴业信托、五矿信托和华澳信托4家公司出现亏损 [8] 央国企背景机构表现 - 中信信托、英大信托和华鑫信托营收及信托业务收入处于行业前三,均具有央企股东背景 [10] - 江苏信托、华润信托、上海信托和华能信托营业收入分别为16.06亿元、13.00亿元、11.15亿元、10.84亿元 [11] - 中信信托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4.31%,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长14.30% [11] - 英大信托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9.18%,净利润同比增长24.42% [13] 业绩下滑机构情况 - 百瑞信托2025年上半年利润总额-0.33亿元,净利润-0.25亿元,为近年首次亏损 [18] - 兴业信托上半年亏损1.46亿元 [19] - 华澳信托上半年亏损6.23亿元,较2024年同期亏损9356.14万元进一步加大 [20] 行业转型动态 - 头部信托探索服务信托,如中信信托中标金科股份与重庆金科破产重整服务信托,受托规模预计超过1500亿元 [24] - 中信信托创新推出"银行+保险+信托+产业"四位一体信托养老服务业务 [25] - 华宝信托布局特殊资产业务,为困境企业制定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25] - 信托公司需根据股东背景及资源禀赋差异化转型发展,主动管理能力强的公司可加大净值化资产管理业务,服务能力强的公司可开展资产服务信托 [25] - 建议加快出台资产服务信托各类型业务细则,信托公司应从战略重构入手调整内部制度、部门架构等 [26]
《生态跃迁》摘录 | 标品信托规模大幅增长,还能延续吗?
华宝财富魔方· 2025-06-12 19:30
标品信托规模增长驱动因素 - 2024年6月末标品信托总规模较年初大幅增加1.78万亿元,占信托资产规模总增加额的57.68%,增长主要源于行业转型加速、债券市场表现及产品灵活性优势 [1] - 银行理财资金通过标品信托进行收益平滑操作,包括利用信托准备金/管理费调节收益、期限/信用错配、私募债收盘价估值降低波动等,形成双赢合作模式 [2] - 2024年债券市场环境下,信托公司借助城投债投资经验,通过信用下沉+拉长久期策略实现高于市场平均的收益率,吸引低风险偏好资金流入 [13][14] 监管政策变化与风险 - 2024年6月监管部门下发《信托与理财合作管理通知》,重点整改四大问题:违规收益平滑、理财产品间风险资产交易、低评级债券嵌套投资、不当估值方法 [3] - 监管措施旨在消除"变相资金池"操作,防范流动性风险,拉平资管机构竞争起跑线,包括禁止信托为理财提供收盘价估值服务等穿透式监管 [9][10] - 历史背景显示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后因投研能力不足转向弱流动性资产,2022年赎回潮暴露风险,当前监管旨在避免风险隐匿行为 [8] 业务模式可持续性挑战 - 借道增长模式依赖通道费收入,缺乏内生增长动能,可能因监管收紧导致规模收缩,且市场波动时易传导流动性风险至信托公司 [7] - 2025年城投债信用利差处于历史低位,信用下沉策略超额收益获取难度加大,业绩驱动规模增长的可持续性面临考验 [15] - 长期发展需提升主动投研能力,转向多元资产配置,否则难以维持2024年的高收益表现 [15] 行业转型方向 - 部分信托公司依托非标时期城投资源,快速布局固收类标品信托,形成"标债池"业务协同优势 [13] - 未来需通过极致投资管理能力降低客户追涨杀跌效应,回归长期价值投资本源 [7] - 税收政策差异(如公募基金增值税/所得税优惠)可能成为下一步监管平衡的焦点,影响各类资管机构竞争格局 [11]
《生态跃迁》摘录 | 标品信托规模大幅增长,还能延续吗?
华宝财富魔方· 2025-06-12 19:30
标品信托规模增长驱动因素 - 2024年6月末标品信托总规模较年初大幅增加1.78万亿元,占信托资产规模总增加额的57.68%,增长主要源于行业转型加速、债券市场表现及产品灵活性优势 [1] - 银行理财资金通过标品信托进行收益平滑操作,包括利用信托准备金调节收益、期限信用错配、私募债收盘价估值等技术手段降低净值波动,形成规模扩张动力 [2] - 无风险收益率下行背景下,银行理财对低波动策略需求上升,与信托公司合作实现双赢:理财获得稳健收益,信托赚取通道费并扩大规模 [2] 监管整改对"借道"模式的影响 - 监管部门下发《信托与理财合作管理通知》,重点排查四大违规行为:收益平滑调节、理财产品间风险资产交易、现金管理类理财违规投资低评级债券/嵌套存款、不当估值方法 [3] - 整改措施将显著收缩信托与理财合作规模,短期加剧信托公司转型压力,但长期有助于行业回归主动管理能力建设 [7] - 监管意图清除制度套利死角,包括禁止理财绕道保险资管投资协议存款、限制信托提供收盘价估值服务等,推动资管机构公平竞争 [9][10] 业绩驱动型增长逻辑及挑战 - 部分信托公司依托非标业务积累的城投债投资经验,通过信用下沉+拉长久期策略在2024年取得高于市场平均的收益率,吸引资金流入 [13][14] - 2024年城投债信用利差快速收窄(尤其化债重点区域高收益债),但当前利差处于历史低位,2025年通过信用下沉获取超额收益难度大幅提升 [14][15] - 未来信托公司需提升多元资产配置能力以维持业绩,否则规模增长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15] 投资者视角的风险再分配问题 - 收益平滑机制导致"拿得住"的投资者可能被动承担更多损失,违背资管新规净值管理要求 [4][5] - 不同理财产品间风险资产交易可能掩盖实际风险,最终由承接方投资者承担本应属于上一产品的损失 [5] - 低评级债券投资和估值失真导致产品风险与投资者风险等级错配,可能引发超预期损失 [6] 行业转型方向 - 信托公司需从通道业务转向主动投研能力建设,通过财富管理服务降低客户追涨杀跌行为,实现长期价值 [7] - 未来可能通过平衡公募基金税收优势与信托/银行理财投资范围优势,构建更公平的资管竞争环境 [11] - 部分公司已在固收类标品信托布局,需探索债券类资产利差下降背景下的新业务机会 [14][15]
人事变动持续 信托业发力本源业务
上海证券报· 2025-05-26 02:14
信托业转型进展 - 行业平均管理信托资产规模达4755.32亿元 同比增长26.64% [2] - 44家公司信托资产规模实现增长 仅13家下降 [2] - 资产服务信托 标品信托等本源业务成为增长主力军 [1] 业务发展情况 - 平安信托资产管理规模达9930亿元 同比增长49.88% [2] - 证券投资类信托业务规模超5900亿元 同比增长84% [2] - 本源业务发展明显加快 资产服务信托 资产管理信托等业务发展迅速 [2] 行业人事变动 - 今年以来超过10家信托公司发生高管变更 [3] - 新帅大多具备银行 券商等金融行业长期从业经验 [3] - 高管变更反映行业加速转型趋势 [3] 经营业绩表现 - 行业平均营业收入11.09亿元 同比下降16.5% [4] - 行业平均利润5.54亿元 同比下降29.05% [4] - 规模增长不增利因本源业务仍处探索期 费率较低 [4] 未来发展方向 - 需提升主动管理能力 培育差异化优势 [4] - 应结合股东背景 提供差异化服务 [4] - 需吸纳专业人才 提升团队综合实力 [6] - 依托股东背景挖掘企业需求 探索本源业务创新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