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业循环经济
搜索文档
从“无用渣”到“高端料”——糖业循环经济“蔗”里掘金闯新路
新华社· 2025-09-10 14:24
行业技术升级 - 蔗渣通过独特工艺制备成生物质多孔碳材料 具备发达孔隙结构可吸附电离子储存电荷 成为超级电容器电极理想材料 [1] - 超级电容器在轨道交通 风力发电 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应用日益广泛 市场对快充快放储能设备需求持续增长 [1] - 崇左蔗渣综合利用率达100% 利用路径从造纸升级至生物质发电 再跃升至高端超级电容材料制造 [1] 产业链延伸拓展 - 云南耿马县甘蔗种植面积达40万亩 依托产业基础打造覆盖种植与加工的全产业链 摆脱粗放加工模式 [2] - 蔗渣通过粉碎 成型 烘干等自动化工艺转化为可降解餐盒和包装材料 产品拓展至医学用品与宠物猫砂领域 [2] - 糖蜜被加工成高活性干酵母和酵母抽提物 年消耗量近25万吨 产品远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循环经济产值 - 糖蜜作为朗姆酒酿造重要原料 年需求达30万吨 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5亿元 [3] - 崇左糖蜜年产量约60万吨 其中46万吨用于生产酵母及抽提物 需从临近地区调运补充需求 [3] - 2024年崇左糖业循环经济产值达54亿元 同比增长62.15% 占蔗糖全产业链综合产值13.99% [3]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一根甘蔗“两头甜”——把地方特色产业做优做强之一
新华社· 2025-07-22 18:55
广西蔗糖产业发展现状 - 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1135万亩、同比增加11万亩,食糖产量646.5万吨、同比增加28.36万吨 [3] - 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和食糖产量连续34个榨季位居全国第一,占全国食糖产量的三分之二 [3] - 来宾市甘蔗种植面积逾200万亩,牵系着约50万蔗农的生计 [2] 机械化与技术创新 - 大型甘蔗收割机一天能收割180吨至200吨甘蔗,相当于180个人工的工作量 [2] - 植保无人机作业效率大幅提升,一上午能喷几百亩,抵得上百十号劳力 [1] - 物联网、卫星遥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入甘蔗生产各环节 [3] 产业链延伸与附加值提升 - 来宾东糖集团投入逾2亿元改造升级制糖生产线,提升数智化水平 [4] - 广西蔗渣、糖蜜、滤泥利用率达100%,实现全链条循环利用 [6] - 云南耿马县蔗渣"变身"可降解餐饮具,蔗糖产业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 [5] - 海南儋州将甘蔗尾梢加工成饲料,实现"农牧双赢" [5] 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 - 成功研发甘蔗植物水新品,为产业延链补链开辟新赛道 [6] - 广东农垦糖蔗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实现"育繁推"一体化、"种管收"一体化、"农工贸"一体化 [5] 政策支持与发展方向 - 强调要把广西蔗糖这一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做大,为保障国家糖业安全、促进蔗农增收致富发挥更大作用 [2] - 提出要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要求,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4]
“糖经济”涌现新动能
消费日报网· 2025-03-31 11:18
公司核心创新与战略 - 公司通过“跨界创新”推出“植物水”新品,该产品源自甘蔗中70%的水分,具有0糖0卡0添加的特点[1] - 公司致力于“一根甘蔗吃干榨尽”的产业链建设,形成了糖、纸、肥、酒及甘蔗多元高值化综合利用等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3] - 公司战略聚焦“传统产业新兴化”,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模式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4] 公司市场地位与运营 - 2023年公司食糖销量近300万吨,食糖贸易量位居全国第二,市场网络覆盖全国主要消费区域[2] - 公司旗下广西凤糖鹿寨纸业公司漂白蔗渣浆产能近6万吨风干浆,蔗渣利用率达到100%[3] - 糖厂季节性生产(每年12月至次年4月),但纸厂因有稳定的蔗渣供应和仓储可实现全年生产[2] 技术与研发突破 - “植物水”产品背后是十多年的技术攻关,包括开发糖用陶瓷膜和“多级膜并行联产甘蔗植物水技术”[2] - 公司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开展“产学研用”一体化,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4] - 公司建立健全甘蔗新品种筛选跟踪评价标准化体系,优化品种结构以降低减产风险并增加蔗农收入[3] 行业影响与定位 - 广西作为全国最大的糖料种植基地和食糖主产区,其糖料蔗种植面积和食糖产量连续多年占全国60%左右[1] - 蔗渣浆作为再生植物纤维,适合作为纸模餐具原料,能减少木浆用量并保护森林资源[3] - 行业正加快培育糖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动资源高效利用、废弃物减量化与资源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