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细胞凋亡
icon
搜索文档
亚盛医药背水一战换来的第二条命
新财富· 2025-11-24 16:05
公司发展里程碑 - 公司于2003年在美国由三位科学家创立,专注于细胞凋亡通路等前沿抗癌靶点研发[9] - 2009年因核心产品AT-101临床失败及全球金融危机,公司濒临破产,创始团队以零对价接手上海团队及管线,成立亚盛医药[10][12] - 2015年获得9600万元A轮融资,2016年获得5亿元B轮融资,2018年获得10亿元C轮融资,投后估值达约40亿元[16] - 2019年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募资约4.2亿港元,成为首批登陆港股的小分子创新药企之一[2][21] - 2025年1月在纳斯达克上市,募资约1.26亿美元,成为首家“先港后美”双重上市的中国生物医药企业[2][36] 核心产品与商业化进展 - 第三代BCR-ABL抑制剂耐立克(奥雷巴替尼)是中国首个、全球第二个获批的同类产品,针对T315I突变[23] - 耐立克2023年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后加速放量,202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达2.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3%,占公司总收入九成以上[6][23] - Bcl-2抑制剂利生妥(APG-2575)于2025年7月获批上市,成为中国首个国产原研Bcl-2抑制剂、全球第二个同类产品,具备Best-in-class潜力[6][31] - 2024年与武田制药达成合作,总金额高达13亿美元,授予耐立克除大中华区外的全球权益,交易包括1亿美元选择权金、最高12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及12%–19%的销售分成[5][26] 研发管线与技术平台 - 公司形成两条清晰研发主线:TKI方向(覆盖BCR-ABL、FAK、ALK、ROS1等靶点)和细胞凋亡通路方向(覆盖Bcl-2、MDM2等靶点)[17][18] - 核心在研产品包括MDM2-p53抑制剂APG-115、FAK/ALK/ROS1抑制剂APG-2449、EED抑制剂APG-5918、Bcl-2/Bcl-xL双靶点抑制剂APG-1252等[34] - 截至2025年,公司累计获得478项授权专利(其中342项来自海外),4个核心产品获得16项FDA孤儿药资格及多项快速通道资格[34] 财务与运营状况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收入为2.34亿元人民币,现金储备超过30亿元人民币[41] - 公司在全球同步推进40余项临床试验,拥有约700人的国际化团队,覆盖研发至商业化全链条[41] - 与武田、默沙东、阿斯利康、辉瑞等跨国药企及信达生物等国内企业建立合作网络,并与多家全球顶尖学术机构合作[41] 未来增长驱动因素 - 耐立克在中国市场的渗透速度及武田推动下的全球市场拓展前景[43] - 利生妥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等适应症中的差异化放量及Best-in-class竞争力[43] - APG-115、APG-1252、APG-2449和APG-5918等后续管线复制“耐立克+利生妥”成功模式的潜力[43] - 双重上市后资本开支、临床投入与商业化收入之间的平衡能力[44]
特定基因突变或让人类比黑猩猩更易患癌
科技日报· 2025-07-09 07:49
癌症研究突破 -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团队发现人类免疫蛋白Fas配体(FasL)的基因突变可能增加人类患癌风险,而黑猩猩等近亲因未携带该突变更不易患癌 [1] - 该研究发表于《自然·通讯》,揭示FasL在实体瘤微环境中会被纤溶酶切割失活,导致免疫系统抗癌功能失效 [1] - 这一机制解释了CAR-T疗法对血癌有效但对实体瘤(如三阴性乳腺癌、肠癌、卵巢癌)效果有限的原因,因实体瘤依赖纤溶酶扩散而血癌不依赖 [1] 治疗新策略 - 阻断纤溶酶或保护FasL可重新激活免疫系统的抗癌能力,为开发新型联合疗法(如纤溶酶抑制剂+现有疗法)提供理论依据 [2] - 人类因FasL突变可能获得脑容量增大的进化优势,但同时也付出更高癌症发病率的代价,这一发现为从灵长类近亲中寻找抗癌线索提供方向 [2] 行业影响 - 研究为攻克三阴性乳腺癌等难治性实体瘤开辟新路径,可能推动靶向纤溶酶/FasL通路的药物研发热潮 [1][2] - 成果将促进免疫疗法(如CAR-T)在实体瘤领域的优化升级,未来或通过联合用药突破当前疗效瓶颈 [1][2]
施一公团队发表最新Scienc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6-27 07:31
细胞凋亡与BAX蛋白研究 - 细胞凋亡对所有后生动物至关重要,BCL-2家族蛋白BAX调节线粒体通透性,在正常细胞中以单体形式存在于细胞质中,其C端螺旋α9占据由螺旋α3-α5形成的疏水凹槽 [1] - 在细胞凋亡过程中,BAX被tBID等仅含BH3结构域的蛋白激活并转移到线粒体外膜,与膜结合后经历激活步骤,包括α1螺旋解离、闩锁与核心区域分离以及核心区域二聚化,形成活化BAX低聚物使线粒体外膜通透性增加 [1] - 活化BAX寡聚体呈现大小各异且形状不规则的形态,包括弧形、线状和环状,但尚未有关于其原子结构的报道,形成孔道所需BAX分子数量及寡聚体灵活性分子基础仍不清楚 [1] 施一公团队研究成果 - 清华大学/西湖大学施一公院士团队在Science发表题为"Structural basis of BAX pore formation"的研究论文,揭示了BAX各种寡聚体的组装原理及其介导线粒体外膜通透性的结构基础 [2][3] - 研究团队通过纯化重组人BAX蛋白并基于脂质体的细胞色素c释放实验确认其膜通透活性,为结构研究奠定基础 [5] - 在人胚肾293F细胞中过表达BAX蛋白,提取并纯化活化BAX寡聚体用于单颗粒冷冻电子显微镜分析 [6] BAX寡聚体结构发现 - 研究确定BAX二聚体是其各种寡聚形式的基本重复结构单元,3.2埃分辨率的冷冻电镜结构揭示了二聚体内部及之间的相互作用 [7] - 通过突出的α9对将重复单元端到端堆叠形成线形、弧形、多边形和环形,研究团队对16、20、24和28个BAX单体组成的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和七边形进行了结构表征 [7] - BAX亚基间界面的错义突变会损害孔道形成并削弱促凋亡功能,研究阐明了活化BAX寡聚体如何使线粒体外膜通透化及多种形态的组装机制 [7][9]
一种小分子可精准阻断细胞凋亡
快讯· 2025-05-20 06:04
医学研究突破 - 澳大利亚沃尔特和伊丽莎.霍尔医学研究所科学家发现一种小分子能够选择性抑制细胞凋亡 [1] - 该发现为治疗帕金森病和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开辟新途径 [1] - 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