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结构

搜索文档
大类资产的趋势与反内卷 - 低波动率之后大类资产方向如何选择
2025-07-07 08:51
摘要 全球经济或触底反弹,欧洲和亚洲(特别是中国)可能成为亮点。美国 经济增速预计放缓至 1.5%,通胀受关税影响短期上升,美联储或降息, 美元走弱,利好非美市场。 欧洲各国积极财政政策,德国军费大幅增加,市场对德国经济增长预期 上调。资金从美国流向欧洲,表明投资者对欧洲经济前景乐观。 美国与欧盟贸易谈判进展缓慢,但预计最终将达成妥协。欧洲能源成本 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对经济产生积极影响,但市场尚未充分预期。 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如韩国、中国)宏观表现超预期。中国出口拉动、 高端制造业升级、消费结构转型显现成效,经济增速超预期。 美元指数走弱对非美资产形成利好,预计 2025 年下半年非美权益市场 表现较好。全球国债市场表现分化,美国及部分拉美和亚洲国家长债表 现较好。 黄金价格受地缘政治影响短期难以突破前高,但长期来看,美元储备地 位削弱,多元储备体系形成,黄金仍具上涨潜力。铜价受库存转移和市 场情绪影响波动,短期或持续上涨,但中期高位难以维持。 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工业企业利润与 PPI 背离,上市公司 ROE 与 PPI 背 离,贸易顺差与社融背离,汇率与利率、中美利差背离等现象,都反映 了新的宏观背景带来 ...
中枢筑牢,行情反复
华泰期货· 2025-07-04 15:07
中枢筑牢,行情反复 华泰期货研究院 2025年07月04日 蔡劭立 F3063489 Z0014617 联系人: 朱思谋 F03142856 — 量价和政策信号— 2 【量价观察】美元兑人民币期权隐含波动率下行 ◆3个月的美元兑人民币期权隐含波动率曲线显示出人民币的升值趋势,Put端波动率显著高于Call端。 ◆ 美元兑人民币期权波动率回落,市场对美元兑人民币未来波动性的预期减弱。 美元兑人民币期权隐含波动率 Delta为5的美元兑人民币3个月期权隐含波动率 数据来源: 3 Bloomberg Wind 华泰期货研究院 3 4 5 6 7 3M 2025/07/02 3M 2025/06/27 3M 2025/03/28 0 2 4 6 8 10 12 2023-04 2023-10 2024-04 2024-10 2025-04 【量价观察】期限结构 20250701(%) 20250624(%) 20250603(%) 0.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一月 三月 六月 一年 本周新交所美元兑人民币期货升贴水(-) 本周银行远期升贴水(-) 本周美中利差 0. ...
外企、外商、外资回流中国 市场磁吸力挡不住
证券时报· 2025-07-02 08:44
中国市场磁吸效应 - 中国市场呈现显著"磁吸效应",外籍人员日均超7000人涌入深圳华强北采购电子产品[1][17] - 外资机构加速布局中国,恒生指数年内涨幅超20%领跑全球主要市场[1][24] - 1-5月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4万家,同比增长10.4%,超半数德资企业计划两年内增资[12] 制造业外资动态 -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投产4个月,年产1万台Megapack储能系统,单台储能规模3.9兆瓦时,已出口数百台至欧洲及大洋洲[3][4] - 特斯拉在上海临港投资40亿元建设吉瓦时级电网侧储能电站,一期300兆瓦时预计年内投运[6] - 德国汉高收购苏州博克工厂,优化产线生产施华蔻等品牌,打造亚洲战略基石[6][9][10] 金融业外资布局 - 美国汉斯集团、淡马锡在华设立私募股权子公司,友邦人寿等获批筹建保险资管公司[11] - 法巴证券、安盛环球再保险等外资金融机构3月在上海集体开业[11] - 橡树资本在沪设立5只QDLP基金,投资中国股票、债权及不动产领域[11] 香港外资枢纽作用 - 港股恒生指数累涨超20%,宁德时代上市吸引科威特投资局、瑞银等基石投资者[23][24] - 债券通"北向通"4月成交额破万亿人民币,前4月外资经港购入内地债券达3.74万亿人民币[25] - 中东资本转向结构性合作,通过合资公司参与中国科技与基建项目[25][26] 供应链与创新优势 - 华强外商采购聚焦高性价比智能产品,并依托供应链定制化生产[18] - 西门子称中国占全球工业产值30%,是其全球创新"训练场"[14] - 特斯拉强调中国为储能与车端核心市场,将坚定深耕[13] 政策与便利化措施 - 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实施后,一季度免签入境外国人占比达71.3%[19][20] - 北京、上海为外籍商务人士提供5年多次签证及180天停留期[20] - 跨境商旅订单量较2019年增长97%,新增外企来华目的地170个[19]
外资加速流入香港市场 从财务投资转向深度合作型投资
证券时报· 2025-07-02 02:10
香港作为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桥梁 - 香港凭借独特的"中国特质"和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成为全球资本竞相涌入的热土 [1] - 香港中环核心地段高端酒店与餐厅预订紧俏反映外资活动频繁 [1] - 外资机构投资者在香港市场的身影显著增多 [1] 中国资产吸引力增强 - 摩根大通报告显示大部分国际投资者认同中国互联网及资讯科技股具备投资价值 [1] - DeepSeek的推出增强全球投资者对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信心 [1] - 互联网、IT及新能源汽车等板块受到外资青睐 [1] 港股市场表现强劲 - 宁德时代港股上市首日股价暴涨且基石投资阵容包括科威特投资局、瑞银等顶级机构 [2] - 外资对配置中国资产的信心强劲改善港股估值和流动性 [2] - 2025年以来港股恒生指数累升超20%领先全球主要市场 [2] 外资流向与结构变化 - 4月债券通"北向通"成交额达10089亿元人民币创今年新高 [3] - 前4个月外资经香港购入内地债券资产规模达37399亿元人民币 [3] - 自2024年9月开始较多欧美长期资金流入香港寻求避险 [3] 中东资本加速布局 - 中东资本通过香港市场参与结构性合作和项目型投资 [4] - 港交所已将沙特交易所、阿布扎比证券交易所等纳入认可名单 [3] - 中东资金倾向于与中国企业设立合资公司建设数字与物流基础设施 [3] 消费板块与新股市场展望 - 港股消费板块表现亮眼部分龙头消费股股息率较高 [2] -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预测香港新股集资额在1000亿至1600亿港元之间 [2] - 消费板块具备估值洼地和高股息优势符合外资稳定收益需求 [2]
王振扬:宽松基调延续,债市或迎配置窗口?
搜狐财经· 2025-06-30 09:49
十年国债市场分析 - 十年国债定价受政策利率和经济周期两大因子影响 [1] - 当前广谱利率下行背景下固收类资产受益 十年期国债在绝对收益和波动性之间取得平衡 [1] - 经济结构转型周期中需求阶段性偏弱 政策层维持较高流动性呵护预期 2025年已实施一次降息和一次降准 [1] - 货币政策宽松确定性较高 债券类资产尤其是十年国债在三季度机会大于风险 [1] 十年国债ETF产品特征 - 十年国债ETF(511260)为市场唯一跟踪上证十年国债指数的产品 指数成分主要为7-10年期国债 [2] - 政府债券信用等级高 违约风险极低 持仓透明无风格偏移风险 [2] - 产品支持T+0交易机制 [2]
懂行人预测中国未来5年楼市走向,出现这3种结果,或大概率是对的
搜狐财经· 2025-06-29 13:06
中国房地产市场未来走势分析 核心观点 - 未来五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巨大,房价持续上涨可能性微乎其微,行业洗牌和经济结构调整将是主要特征 [8] 供求关系 - 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高达6483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1%,住宅待售面积增幅达19.7%,市场呈现明显供过于求 [1] - 在建面积和新开工面积较2021年高峰期大幅减少,但更有利于缓解楼市库存压力而非导致供应紧张 [1] - 新房和二手房市场均处于供过于求局面,且刚需和改善性购房需求持续减弱,这一局面将长期维持 [1] 居民收入影响 - 一线城市家庭年收入约15万元,购买600-700万住房需不吃不喝40年以上 [2] - 二三线城市家庭年收入约10万元,购买150万以上住房需不吃不喝至少15年 [2] - 房价长期走势必须与居民收入相匹配,回归理性是大概率事件 [2] 政策调控影响 - 政府救市政策如"限跌令"可在短期内托底楼市,但无法扭转长期下行趋势 [4] 未来五年三大趋势 1. **房价下行趋势难以逆转** - 中国房价持续上涨20余年,当前市场积压风险(如房企债务违约、烂尾楼)难以在一年内消化 [5] - 未来五年房价"稳中有降"可能性极大 [5] 2. **开发商面临大洗牌** - 恒大、碧桂园等大型房企债务违约和烂尾楼事件暴露行业高风险 [8] - 盲目扩张、高负债房企将面临兼并重组或破产倒闭,控制负债率和谨慎投资成为主旋律 [8] 3. **经济摆脱房地产依赖** - 中国经济将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结构,降低对房地产行业的依赖性 [6]
刚刚!央行,重磅定调!加力实施增量政策!
券商中国· 2025-06-27 20:29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 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动能由"不强"改为"减弱",贸易壁垒增多 [2] - 国内面临需求不足、风险隐患较多、物价持续低位运行等挑战 [2] - 经济内生动能或存在较大修复空间,全年可能呈现前高后低走势 [3] 货币政策调整方向 - 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提高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2] - 灵活把握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调整 [2][3] - 强化央行政策利率引导,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传导机制,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4] - 防范资金空转,关注长期收益率变化 [4]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 二季度全面下调各项结构性政策工具利率,包括支农支小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科技创新再贷款等 [5] - 推出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增加科技创新和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 [5] - 用好用足存量政策,加力实施增量政策,充分释放政策效应 [6] 重点领域支持政策 - 加力支持科技创新、提振消费,做好"两重""两新"等重点领域融资支持 [2][7] - 用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探索常态化制度安排 [7] - 未来货币政策需更多采用结构性工具,支持扩内需、挖掘新动能,助力经济结构转型 [8] 房地产市场政策 - 从"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改为"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2] - 加大存量商品房和存量土地盘活力度 [2] 外汇市场政策 - 不再提及"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但继续强调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4] -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4]
加力实施增量政策!央行最新发声
证券时报· 2025-06-27 19:50
外部经济环境分析 - 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 世界经济增长动能由"不强"改为"减弱" 贸易壁垒增多 [1] - 国内面临需求不足 风险隐患较多 新增"物价持续低位运行"挑战 [1] 货币政策调整方向 - 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 提高前瞻性 针对性 有效性 灵活把握政策实施力度和节奏 [1][3] - 强化央行政策利率引导 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传导机制 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 [3] - 关注长期收益率变化 防范资金空转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稳定 [3] 重点领域支持政策 - 加力支持科技创新 提振消费 做好"两重""两新"等重点领域融资支持 [1][8] - 用好证券 基金 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 探索常态化制度安排 [8]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全面下调 包括支农支小再贷款等长期性工具和碳减排支持工具等阶段性工具 [6] 房地产市场政策 - 从"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改为"持续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1] - 加大存量商品房和存量土地盘活力度 [1] 债券市场改革 - 完善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和做市商考核 加强投资者利率风险管理 优化债券市场结构及制度安排 [4] - 促进债券市场功能增强 为利率市场化推进和货币政策调控转型提供支撑 [4] 政策实施重点 - 用好用足存量政策 加力实施增量政策 充分释放政策效应 [6] - 扩大内需 稳定预期 激发活力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6] - 未来货币政策需更多采用结构性工具 支持扩内需 挖掘新动能 助力经济结构转型 [8]
美国第一季度经济萎缩0.5%,关税进口激增拖累经济
搜狐财经· 2025-06-27 13:06
那么为什么美国经济会在2025年第一季度出现这样的萎缩?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关税政策是主要原因之 一。特朗普政府实施的"美国优先"贸易政策,通过加征关税来试图保护本土制造业,但这项政策在实际 操作中,导致了进口商品价格的上升,使美国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此情况进口商品的价格上涨使得美 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受到压缩,从而导致消费支出的下滑。同时关税政策让全球供应链发生了剧烈变化, 许多企业不得不寻求其他来源的商品和材料,这进一步推高了通胀水平。虽然特朗普政府的目标是通过 加税来激励国内制造业复兴,但实际效果却将负担转嫁给了美国消费者和企业,导致经济的整体增速放 缓。 除了关税政策,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美国经济与 世界其他经济体的联系愈加紧密。无论是美国的出口市场,还是进口来源地,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都会 对美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近期,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加大,尤其是中国、欧盟等主要经济体的增 速放缓,已直接影响到美国的出口增长。虽然美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但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 的背景下,其出口增幅已经显得微不足道。更为严重的是,随着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增加,许多美国企 ...
发电量和工业增加值“脱节”,或源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新浪财经· 2025-06-27 11:34
工业增加值与发电量增速背离现象 - 1-5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但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累计同比仅增长0.3%,两者走势明显分化[1]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其发电量与工业增加值数据存在统计口径差异[1][3] - 背离现象主要源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新旧动能切换,以及淘汰落后产能、大小企业景气度分化等因素[1] 统计口径差异分析 - 分布式光伏快速发展导致规模以下企业发电量增速显著高于规模以上企业,这部分未纳入月度统计[3]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型企业竞争优势突出,制造业大型企业PMI景气度持续高于中小型企业[3] - 全社会总发电量实际增速可能高于公布的规模以上发电量增速[3] 行业用电结构差异 - 部分行业"每亿元营收的用电量"指标显示能耗排序与工业增加值景气度不一致[5] - 高能耗企业表现较弱,低能耗企业生产增速显著回升[5] - 传统房地产、化工领域工业生产放缓,计算机、信息通讯等新兴行业发展较快但用电量权重占比低[5] 产能过剩与企业分化 - 需求偏弱背景下行业产能过剩,导致优胜劣汰和大小企业景气分化[5][6] - 落后产能淘汰使资源向高效企业集中,先进企业通过技术和管理提升生产效率[6] - 电气机械、化工、非金属矿和通用设备等行业用电量与增加值增速背离显著[6] 行业具体表现 - 一季度多数制造业行业出现用电量增速下降但增加值增速上涨现象[6] - 电气机械等行业产能利用率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历史分位数多低于50%[6] - 用电量增速低于工业增加值增速的状态可能延续,需等待需求改善或供给去化见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