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网红零食
icon
搜索文档
零食带货视频,针对大馋丫头的一场“资本做局”
36氪· 2025-08-21 17:10
行业规模与增长趋势 - 中国休闲零食市场展现出强劲发展活力 行业规模稳步上扬 预计2027年达到12378亿元[4] - 零食消费成为年轻人恩格尔系数居高的主战场 正餐外消费需求持续旺盛[2][3] - 抖音平台已成为线上销售关键力量 2024年休闲零食市场份额达54.55%[26] 消费行为特征 - 年轻人存在普遍零食瘾现象 线下连锁门店(如赵一鸣/好想来/零食很忙)渗透率高[1] - 低价策略精准匹配目标客群支付能力 9.9元包邮/19.9元大箱装产品对预算有限群体形成巨大诱惑[13][26] - 消费动机包含即时情感满足需求 重油重盐重调料产品成为高压生活的情感出口[30][32] 产品创新与质量风险 - 关键词营销成为行业通用手法 "爆浆"/"拉丝"/"咸蛋黄"/"火鸡味"等概念被过度使用导致品质退化[8][10] - 普遍存在添加剂超标问题 典型产品含14种添加剂 包括代糖/防腐剂/反式脂肪及致癌成分[22] - 成本压缩导致原料品质下降 9.9元20包产品中广泛使用合成胶体/阿斯巴甜/脱氢乙酸钠等低成本替代物[20] 渠道变革与营销模式 - 线上带货成为核心销售渠道 滤镜调色/主播咀嚼声等视听效果成关键转化工具[7] - 标准化生产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 不同品牌产品实际出自同一工业园区生产线[23] - 营销投入与产品质量失衡 行业出现"用心做营销 用脚做产品"的普遍现象[15] 衍生商业模式 - 零食测评成为新兴内容赛道 消费者因信息不对称催生红黑榜测评需求[16][17] - 测评博主半年投入上万元测试300+产品 超半数进入黑榜 反映行业质量隐患[17] - 真实测评面临商业阻力 商家举报行为频发 消费者面临信任缺失困境[19] 目标客群结构性困境 - 年轻消费群体(大学生/职场新人/待业青年)受预算与环境限制 被迫选择低价零食[29] - 禁止明火的宿舍/无厨房出租屋等场景限制热食自由 即食零食成为必要选择[29] - 消费者明确知晓健康风险 但在有限选择中仍将价格与便利性置于健康考量之前[26][29]
网红怕过气,安徽前首富公司的“流量病”
凤凰网财经· 2025-04-29 14:11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2012年,依托淘宝电商红利迅速崛起,2019年登陆深交所成为"网红零食第一股",创始人章燎原曾以95亿元身家成为安徽首富[1] - 上市后业绩迅速变脸,2020-2023年营收四连降,2024年通过抖音流量和降价策略实现106亿元营收,净利润4.08亿元,重回百亿俱乐部[3][5] - 2024年宣布赴港上市,成为国内首个谋求"A+H"双上市的零食品牌,当前市值106亿元,股价较2020年高点下跌70%[4] 渠道转型与流量依赖 - 传统电商渠道收入占比从2022年55.8%降至2024年41.3%,其中天猫系2022年收入19.8亿元(同比下滑32.99%),京东系17.23亿元(同比下滑28.45%)[6][8] - 抖音渠道收入从2022年7.17亿元增至2024年26.35亿元,占比从9.8%提升至24.8%,但2024年下半年收入环比下滑20%至9.68亿元[8][10] - 销售费用从2023年12.38亿元增至2024年18.68亿元(+50.9%),其中促销及平台服务费占比达65.5%,2024年该项费用12.24亿元(同比+57%)[9][10] 价格策略与产品结构 - 整体平均售价从2022年4.39万元/吨降至2024年3.59万元/吨,核心产品坚果售价从2023年4.82万元/吨降至2024年4.37万元/吨(-9.3%)[11][12] - 2024年烘焙产品售价降幅最大达16.22%,肉制品从2022年7.11万元/吨降至2024年5.37万元/吨[12] - 2025年Q1净利润同比下滑22.46%至2.39亿元,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7.22%至6.95亿元[12] 线下扩张困境 - 线下门店数量从2021年1065家缩减至2024年333家(-70%),2024年新开212家但关闭294家[13][14][15] - 线下收入占比从2022年12.9%降至2024年3.8%,自有门店收入从2022年4.57亿元骤降至2024年2820万元[15][16] - 2024年斥资3.6亿元收购爱零食(1800家门店)等企业,但规模仅为头部企业的1/8[19][20] 产品研发与供应链 - 2024年推出超600个新SPU(含80个坚果产品),但研发费用占比从2022年0.5%降至2024年0.3%,三年累计不足1亿元[25] - 除坚果类目部分自产外,其余产品仍依赖代工,子品牌小鹿蓝蓝2024年贡献收入7.94亿元(占比7.48%)[21][22] - 累计投诉超4300条,涉及发霉、异物等问题,小鹿蓝蓝婴幼儿食品多次被投诉质量问题[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