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流量陷阱
icon
搜索文档
5万“坑位费”请大网红带货啤酒,咋就只成交1单?
新华社· 2025-09-16 20:30
行业核心问题 - 直播带货行业存在利用信息不对称设置的“流量陷阱”,导致商户实际销量与网红承诺的销量形成巨大反差 [2] - 行业乱象包括数据造假行为,如购买虚假粉丝、操控直播在线人数、虚构交易订单等 [3] - 2024年12315平台接收直播带货投诉举报40.2万件,同比增长19.3%,其中短视频类直播平台的投诉举报飙升48.8% [3] 具体案例揭示的行业模式 - 案例一:啤酒经销商支付5万元坑位费和20%销售佣金,千万粉丝网红承诺销售6000至8000单,但最终直播仅90多秒,真实成交仅1单 [2] - 案例二:运动鞋商户支付5万元坑位费,网红承诺保底售出2万双并备货上百万元,但实际仅成交58双,不足承诺量的0.3% [2][3] - 合作方在出现纠纷后以“合同未承诺销量”等理由搪塞,推卸责任 [3] 行业规范与监管 - 电子商务法明确规定不得虚构交易或编造用户评价进行虚假宣传 [4] - 《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不得虚构或篡改交易、关注度、浏览量等数据 [4] - 建议平台守好数据审核关口,完善技术服务使展示数据更真实可靠 [5] - 建议相关部门针对性出台管理办法,完善监管制度并严格执法检查 [6] 对商家的建议 - 商家需理性看待直播带货,破除“流量迷信”,选择合作对象时应考察过往真实带货效果和用户评价 [6] - 建议商家将涉及自身权益的关键内容明确写入合同,减少口头约定带来的风险 [6]
5万“坑位费”请大网红带货,咋就只成交1单?
齐鲁晚报· 2025-09-16 16:12
直播带货行业数据造假问题 - 黑龙江啤酒经销商支付5万元坑位费和20%佣金后仅成交1单 与网红承诺的6000-8000单形成巨大反差 [1][2] - 河南运动鞋商户支付5万元坑位费后实际成交58双 不足承诺销量2万双的0.3% [2] - 2024年12315平台接收直播带货投诉举报40.2万件 同比增长19.3% 其中短视频平台投诉举报飙升48.8% [2] 数据造假手段与行业乱象 - 网红粉丝量可能通过购买死粉造假 直播在线人数可能通过水军服务或技术手段操控 [3] - 热卖数据可能只是平台统计的链接点击人次 成交数据包含大量迅速退单单 [3] - 个别网红和机构利用信息不对称诱骗中小商户签订权利义务不对等的带货合同 [3] 行业监管与法律规范 - 电子商务法明确规定不得虚构交易或编造用户评价进行虚假商业宣传 [4] - 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禁止虚构或篡改交易、关注度、浏览量等数据流量造假行为 [4] - 购买虚假粉丝和操控直播数据行为不仅违背商业诚信 更触碰法律红线 [5] 行业发展建议 - 直播平台需要完善技术服务确保数据真实性 为行业提供可信数据支撑 [5] - 相关部门需针对性出台管理办法 完善直播电商监管制度并加强执法检查 [5] - 商家应理性看待直播带货 考察合作对象真实带货效果并将关键权益内容明确写入合同 [5]
千笔楼丨5万元“坑位费”换来1单成交量,网红带货水分该怎么挤?
新华网· 2025-09-16 10:57
行业乱象现状 - 黑龙江啤酒经销商支付5万元坑位费和20%佣金后,千万粉丝网红实际仅成交1单啤酒,直播时长仅90秒[2][3] - 河南运动鞋商户支付5万元坑位费后,千万粉丝网红实际成交58双鞋,不足承诺销量2万双的0.3%[3] - 2024年12315平台接收直播带货投诉40.2万件,同比增长19.3%,其中短视频平台投诉量飙升48.8%[6] 数据造假手段 - 网红粉丝量可能存在虚假购买的死粉[7] - 直播间在线人数可能通过水军服务或技术手段伪造[7] - 成交数据可能包含迅速退单或统计链接点击人次等 manipulation[7] 合同与法律问题 - 网红机构以合同未承诺销量为由拒绝承担保量责任[6] - 电子商务法禁止虚构交易和编造用户评价等虚假宣传行为[9] - 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明确禁止篡改交易量、关注度等数据造假行为[9] 行业规范建议 - 直播平台需加强数据流量审核,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撑[10] - 监管部门应完善直播电商监管制度,严厉打击数据造假行为[10] - 商家需考察网红过往真实带货效果,并将关键权益条款明确写入合同[12]
千笔楼|5万元“坑位费”换来1单成交量,网红带货水分该怎么挤?
新华社· 2025-09-16 10:42
行业数据与投诉情况 - 2024年12315平台接收直播带货投诉举报40.2万件 同比增长19.3% [6] - 短视频类直播平台投诉举报量飙升48.8% [6] 虚假流量与数据造假手段 - 网红"千万粉丝"可能通过购买死粉实现 [7] - 直播在线人数可能采用"水军"服务或技术手段操控 [7] - 热卖数据可能仅为平台统计的链接点击人次而非实际成交 [7] - 成交数据包含大量下单后迅速退单的情况 [7] 典型欺诈案例详情 - 黑龙江啤酒经销商支付5万元坑位费和20%佣金后仅成交1单 承诺销量6000-8000单未实现 [1][4] - 河南运动鞋商户支付5万元坑位费后实际成交58双 不足承诺量2万双的0.3% [2] - 直播时长严重缩水 承诺5-8分钟实际仅持续90多秒 [4] 行业规范与法律框架 - 电子商务法禁止虚构交易和编造用户评价等虚假宣传行为 [9] - 《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明确禁止篡改交易、关注度、浏览量等数据造假行为 [9] - 数据流量造假行为已触碰法律红线 [10] 平台与监管责任 - 直播平台需加强数据流量审核关口和技术服务 [10] - 监管部门需针对性出台管理办法完善直播电商监管制度 [10] - 应加强执法检查并对虚假宣传和数据造假重拳出击 [10] 商家风险防范建议 - 需考察网红过往带货真实效果而非仅关注粉丝量 [12] - 应将关键权益条款明确写入合同减少口头约定风险 [12] - 需理性看待直播带货并破除"流量迷信" [12]
网红怕过气,安徽前首富公司的“流量病”
凤凰网财经· 2025-04-29 14:11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2012年,依托淘宝电商红利迅速崛起,2019年登陆深交所成为"网红零食第一股",创始人章燎原曾以95亿元身家成为安徽首富[1] - 上市后业绩迅速变脸,2020-2023年营收四连降,2024年通过抖音流量和降价策略实现106亿元营收,净利润4.08亿元,重回百亿俱乐部[3][5] - 2024年宣布赴港上市,成为国内首个谋求"A+H"双上市的零食品牌,当前市值106亿元,股价较2020年高点下跌70%[4] 渠道转型与流量依赖 - 传统电商渠道收入占比从2022年55.8%降至2024年41.3%,其中天猫系2022年收入19.8亿元(同比下滑32.99%),京东系17.23亿元(同比下滑28.45%)[6][8] - 抖音渠道收入从2022年7.17亿元增至2024年26.35亿元,占比从9.8%提升至24.8%,但2024年下半年收入环比下滑20%至9.68亿元[8][10] - 销售费用从2023年12.38亿元增至2024年18.68亿元(+50.9%),其中促销及平台服务费占比达65.5%,2024年该项费用12.24亿元(同比+57%)[9][10] 价格策略与产品结构 - 整体平均售价从2022年4.39万元/吨降至2024年3.59万元/吨,核心产品坚果售价从2023年4.82万元/吨降至2024年4.37万元/吨(-9.3%)[11][12] - 2024年烘焙产品售价降幅最大达16.22%,肉制品从2022年7.11万元/吨降至2024年5.37万元/吨[12] - 2025年Q1净利润同比下滑22.46%至2.39亿元,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7.22%至6.95亿元[12] 线下扩张困境 - 线下门店数量从2021年1065家缩减至2024年333家(-70%),2024年新开212家但关闭294家[13][14][15] - 线下收入占比从2022年12.9%降至2024年3.8%,自有门店收入从2022年4.57亿元骤降至2024年2820万元[15][16] - 2024年斥资3.6亿元收购爱零食(1800家门店)等企业,但规模仅为头部企业的1/8[19][20] 产品研发与供应链 - 2024年推出超600个新SPU(含80个坚果产品),但研发费用占比从2022年0.5%降至2024年0.3%,三年累计不足1亿元[25] - 除坚果类目部分自产外,其余产品仍依赖代工,子品牌小鹿蓝蓝2024年贡献收入7.94亿元(占比7.48%)[21][22] - 累计投诉超4300条,涉及发霉、异物等问题,小鹿蓝蓝婴幼儿食品多次被投诉质量问题[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