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诈骗

搜索文档
21 岁大学生被判 7 年!他靠写“钓鱼代码”,3 年赚 288 万,却致全球损失超 9.5 亿元
程序员的那些事· 2025-08-01 08:12
核心观点 - 英国21岁大学生Ollie Holman利用计算机工程专业知识开发并售卖钓鱼工具包,导致全球范围内超过1亿英镑(约合人民币9.5亿元)的诈骗损失 [1][2][7] - 这些钓鱼工具包包含完整诈骗工具链,可一键生成假冒网站,攻击目标涵盖69家银行、政府机构和慈善组织 [2][3] - Ollie Holman通过Telegram建立近700人的诈骗者社区,非法获利约3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88万元),最终因7项罪名被判7年监禁 [5][7][8] 案件细节 犯罪手段 - 开发1052套钓鱼工具包,客户遍布全球24个国家,工具包包含网页模板、信息采集脚本、部署指南和售后技术支持 [2] - 钓鱼页面高度仿真,内嵌脚本可自动捕获用户登录凭据、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并上传至攻击者服务器 [3] - 通过加密通讯平台Telegram分发工具包并提供技术支持,形成近700人的诈骗者网络 [4][5] 犯罪影响 - 钓鱼工具包被用于假冒慈善机构捐赠页面等场景,导致受害者银行卡数据被盗 [3] - 攻击波及国际慈善组织,造成经济损失和公众信任危机 [7] - 总诈骗损失达1亿英镑(约合人民币9.5亿元),非法获利3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88万元)通过加密货币洗钱 [5][7] 法律后果 - 2023年10月首次被捕,2024年5月因继续提供"售后支持"二次被捕,警方查获钓鱼套件源码和部署记录等关键证据 [5][6] - 2025年7月23日被判7年有期徒刑,承认7项罪名包括教唆犯罪、制作诈骗工具和转移犯罪所得 [7] - 法院颁布《严重犯罪预防令》限制其未来网络行为,并计划追缴30万英镑非法所得 [7][9] 技术特征 - 钓鱼工具包设计为"菜鸟诈骗者"可轻松使用的一键生成模式,降低犯罪门槛 [1][2] - 利用Telegram、虚拟服务器和加密货币进行匿名交易,但警方仍通过电子证据锁定身份 [5][6] - 案件凸显加密平台和匿名技术被滥用于网络犯罪的趋势 [8][9]
21岁大学生被判刑7年!他靠写“钓鱼代码”,3年赚288万,却致全球损失超9.5亿元
猿大侠· 2025-07-31 12:09
案件概述 - 英国21岁大学生Ollie Holman开发并出售钓鱼工具包,导致全球诈骗损失超过1亿英镑(约合人民币9.5亿元)[1][6] - Ollie Holman曾是肯特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学生,利用技术能力为网络诈骗者提供钓鱼开发服务[2] - 案件涉及1052套钓鱼工具包,客户遍布24个国家,攻击目标包括69家银行、政府机构和慈善组织[2][6] 诈骗工具包特点 - 钓鱼工具包包含完整诈骗工具链:网页模板、信息采集脚本、部署指南和售后技术支持[2] - 工具包可生成假冒网站,内嵌脚本自动捕获用户输入的登录凭据、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3] - 钓鱼页面高度逼真,曾用于假冒慈善机构捐赠页面窃取用户银行卡数据[3] 销售与运营模式 - 通过加密通讯平台Telegram分发钓鱼工具包,并建立近700人的诈骗者社区提供技术支持[4] - 个人非法获利约3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88万元),并通过加密货币钱包洗钱[4] - 使用虚拟服务器和加密货币交易以掩盖资金流向,但仍被警方锁定[4] 法律后果 - 2025年7月23日被判处7年有期徒刑,承认7项罪名包括教唆犯罪、制作诈骗工具和持有犯罪所得[6] - 法院颁布《严重犯罪预防令》,限制其今后从事相关网络行为[6] - 英国皇家检察署计划追缴其30万英镑非法所得[7] 案件影响 - 钓鱼工具包导致银行、大公司和国际慈善组织蒙受经济损失及公众信任危机[6] - 案件表明即使使用匿名身份或加密平台,仍难逃法律制裁[7]
美国人被骗数十亿!美参议员致信马斯克:阻止东南亚诈骗团伙使用“星链”
财联社· 2025-07-29 12:50
星链服务被用于跨国犯罪活动 - 美国民主党参议员Maggie Hassan致信SpaceX CEO埃隆·马斯克,要求阻止东南亚犯罪集团利用星链服务对美国人实施诈骗 [1] - 泰国当局切断边境地区电力和网络时,发现犯罪集团通过走私的星链终端保持通讯畅通 [1] - 缅甸妙瓦底一带至少有8个电诈园区部署了未获授权使用的星链服务 [1] - 泰国已切断五处缅甸边境地区的电、网和燃料供应以打击诈骗中心 [1] 犯罪规模与影响 - 美国财政金融犯罪执法网络数据显示,犯罪团伙从美国人处骗取超过数十亿美元 [2] - 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老挝的诈骗网络仍在利用星链服务进行欺诈活动 [2] - 联合国指出网络犯罪导致成百上千人被贩卖到东南亚诈骗窝点,不少位于泰缅边境 [2] - 受害者被迫参与非法网络诈骗活动 [2]
暑期未成年人上网安全教育需加强 警惕伸向未成年人的网络黑手
央视网· 2025-07-24 11:57
未成年人网络诈骗案例 - 浙江衢州一名9岁女童因扫描明星视频中的二维码,被冒充律师的诈骗分子以泄露明星隐私为由恐吓,最终被骗取5000元 [1][3] - 诈骗分子通过视频通话诱导女童展示母亲手机支付账号信息,并扫描微信二维码完成转账 [3] - 长沙警方破获一起涉案金额十多万元的"手机口"电信诈骗案,主犯为16岁未成年人 [4] 诈骗手法分析 - "手机口"技术利用两部手机将境外诈骗电话伪装成本地号码,其中一部手机接收境外指令,另一部拨打受害人电话 [4] - 诈骗团伙通过"日薪2000元 只要会接打电话"等高薪兼职信息招募未成年人作为"工具人" [4] - 长沙案件中受害者因轻信伪装成快递短信的诈骗信息遭受财产损失 [4] 案件处理进展 - 衢州女童被骗案已由当地派出所受理,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3] - 长沙"手机口"诈骗案涉及金额达十万多元,警方仍在调查中 [4]
我就帮忙投个票,怎么钱包空了?
环球网· 2025-07-20 09:58
诈骗案例 - 张女士因点击QQ好友发来的"帮孩子投票"链接并输入农业银行支付密码等信息 导致京东账户被盗刷 购买39个高价鼠标共计25018 49元 [1][4] - 王先生点击同一链接并在京东APP输入密码和验证码 随后京东白条绑定银行卡被分期扣款14725元 [5][7] 诈骗手法 - 伪装性强 通过盗取社交账号向好友列表群发"投票链接" 利用熟人关系降低受害者警惕性 [10] - 获取权限 钓鱼网站诱导输入支付密码 验证码等敏感信息 从而控制受害者账户 [10] - 盗刷额度 批量购买高价商品套现 并利用分期功能扩大损失 [10] 应对措施 - 转发警示信息给中老年群体 该群体因热心助人更易成为目标 [10] - 遭遇诈骗后立即报警 保存聊天记录和链接作为证据 [11]
当心!快手、淘宝等平台出现诈骗店铺,故意发错货实施诈骗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12 13:49
新型电商诈骗模式分析 - 诈骗分子通过开设网店故意发错货或寄送劣质商品 以售后补偿名义诱导消费者脱离平台私下联系[1][2] - 典型话术包括看短剧做任务返利(案例中事主被骗数万元)[1] 投资黄金高额返利(案例中事主被骗5万元)[2] 以及威胁影响征信等恐吓手段(案例中事主被索要86000元)[3] - 涉诈店铺集中在抖音 快手 淘宝 番茄小说等平台 商品涵盖日用品到电子产品 营业执照多为个体工商户[3] 平台监管漏洞 - 诈骗团伙利用平台监管盲区 通过扫描快递内二维码 添加私人微信等方式规避平台监控[1][2] - 涉诈店铺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反映出平台对商户资质审核和日常巡查存在不足[3] - 警方建议平台需在客服界面增设防诈骗提示 并加强店铺开设审核机制[4] 消费者行为特征 - 诈骗成功率高的原因包括:前期小额返利建立信任(案例中事主通过短剧任务获得初期佣金)[1] 全额退款+好评返利等组合拳降低戒备心(案例中洗衣液买家)[2] - 典型诈骗流程为:发错货→引导脱离平台→小额返现→大额诈骗 平均单案损失达数万元[1][2][3] - 消费者普遍存在脱离官方平台操作的行为 包括下载陌生软件 添加私人联系方式等[3]
想靠刷单赚钱反被骗?小心掉进诈骗陷阱!
搜狐财经· 2025-07-02 01:38
消费者投诉事件 - 消费者吴女士在参与"兼职刷单"活动时被骗,通过某加油平台App充值4700元后被异地消费3151 71元 [3][4][5][8] - 诈骗分子通过指导操作获取了吴女士的登录密码、支付密码等信息,导致资金被盗 [9][10] 涉事平台回应 - 平台工作人员表示交易支付需消费者本人同意,推测吴女士泄露了手机验证码和交易密码 [9] - 平台注册和油卡开通流程需实名认证,正常情况下操作安全,但消费者在受控状态下信息被套取 [10] 行业安全建议 - 商家应在App页面设置防诈骗提示,提醒消费者保护登录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 [10] - 消费者需警惕"刷单"陷阱,避免参与任何形式的垫资刷单活动 [11] - 避免开启"屏幕共享"功能,防止诈骗分子窃取密码和账户资金 [11]
不法分子利用手机NFC功能进行盗刷 守护“钱袋子” 这些关键信息要牢记↓
央视网· 2025-06-30 15:15
信用卡盗刷案件分析 -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信用卡盗刷案进行二审宣判 多名被害人信用卡未被丢失或复制 却在异地被盗刷100多万元 [1] - 被害人张先生信用卡在海南产生多笔大额消费 累计达7万多元 信用卡额度被刷光 [1][3] - 两天内40多名群众信用卡在海南被盗刷 盗刷金额累计达100多万元 [3] 犯罪手法分析 - 犯罪团伙将被害人信用卡绑定在犯罪嫌疑人名下电子钱包 实施集中盗刷 [5] - 犯罪团伙购买大量具有NFC功能手机 激活电子钱包 通过群发"ETC异常需登录恢复"等诈骗短信诱导被害人填写银行卡信息 [5] - 通过钓鱼短信获取信息后 犯罪嫌疑人能将信用卡信息绑定到已开通NFC功能的手机电子钱包 [7] 电子支付安全风险 - 电子钱包是流行快捷支付方式 绑定银行卡后使用NFC功能手机靠近支付终端即可完成支付 无需输入密码或签名 [9] - NFC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被不法分子利用 除套取银行卡信息远程绑定电子钱包外 还有利用屏幕共享功能远程控制手机进行隔空盗刷 [9] - 新型诈骗场景中 诈骗分子诱导受害人将银行卡贴近具有NFC支付功能手机 远程完成交易支付 [11] 安全防范建议 - NFC功能本身不存在安全风险 关键在于守好个人信息 不要轻易点击安装不知名App [13]
马上消费金融温馨提示,警惕冒充老师诈骗新套路,守护财产安全
财富在线· 2025-06-13 15:57
网络诈骗事件分析 - 诈骗分子冒充老师通过企业微信群发送虚假绩效补贴通知 诱导学生点击钓鱼链接并泄露银行卡信息 造成每人损失1000-4000元不等 总金额超6万元 [1] - 诈骗手法包括精准获取师生个人信息 伪造带学校标识的钓鱼网站 设置领取截止日期制造紧迫感 群发伪装成官方通知的诈骗信息 [2] 防范措施建议 - 核实信息真实性需通过学校官网或辅导员等正规渠道确认 避免轻信非官方平台发布的补贴申领信息 [2] - 严格保护银行卡密码和短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 任何情况下不向他人透露关键财务数据 [2] - 主动学习常见诈骗手法识别技巧 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和信息辨别能力 [3] - 遭遇诈骗后应保留证据并及时报警处理 配合执法部门开展调查工作 [3] 事件影响范围 - 案例发生在昆明某校 涉及多名在校学生 诈骗金额达6万元规模 [1] - 诈骗分子利用企业微信等办公通讯工具实施犯罪 突破传统社交平台诈骗模式 [2]
支付过程露马脚 揭秘新型“演唱会内部票”骗局
北京商报· 2025-06-12 15:06
演唱会门票诈骗手法 - 诈骗分子在闲鱼等平台发布"内部票""原价转让"等虚假信息,声称通过官方票务平台录入身份信息转让门票,仅收取50元手续费[2] - 通过QQ语音指导受害者操作,伪造"银联在线支付"页面,要求填写个人信息及邀请码,并展示虚假票务平台营业执照增强可信度[2] - 支付环节跳转至非官方渠道,被银行风险提示拦截后,诈骗分子提供支付宝"特殊通道"二维码要求分多笔小额付款[3][5] - 支付成功后显示"出票失败",谎称资金被银监会拦截,诱导受害者联系仿冒的"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客服[5][6] 诈骗资金转移路径 - 受害者支付宝订单显示收款方为游戏公司完美世界子公司天津亚克互动科技有限公司,商品说明为"完美国际-黄金"[9] - 行业人士指出"黄金"实为游戏内货币,诈骗分子利用游戏代币充值提现渠道转移资金,逃避追查[10] - 游戏代币二手交易频繁,该手法可混淆资金流向,支付平台难以直接追踪[10][11] 行业应对措施 - 完美世界回应已启动溯源调查,掌握涉案账号信息并配合警方协查,强调对利用旗下产品实施诈骗行为"零容忍"[11] - 支付机构需强化商户准入管理,针对小额高频异常交易加强监测,优化游戏类目资金流向预警机制[12] - 专家建议支付平台在跳转页面增加风险提示,消费者需核对商户名称与商品说明是否匹配[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