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能源外交
icon
搜索文档
250万吨石油说不要就不要,中核集团却主动出击,这背后有何深意
搜狐财经· 2025-06-19 00:00
石油合作 - 俄罗斯提议通过哈萨克斯坦每年向中国增供250万吨原油,但被中国拒绝 [1][3] - 中俄现有能源合作稳定,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每年向中国输送超3000万吨原油 [3] - 绕道哈萨克斯坦的运输成本将增加15-20%,且管道建设费用高昂 [7] - 多一个过境国增加能源安全风险,中国倾向于直接从中俄边境接入管道以提升可控性 [8][10] 核电合作 - 中核集团宣布牵头建设哈萨克斯坦第二座核电站,该项目引发能源界高度关注 [12] - 哈萨克斯坦铀储量占全球43%,但70%发电依赖煤电,预计2025年电力缺口达33亿千瓦时 [14] - 中国具备核电全产业链优势,从铀燃料加工到反应堆设计、建设运营均能自主完成 [16] - 哈萨克斯坦首座核电站由俄罗斯承建,预计2035年完工,第二座选择中国体现外交平衡 [18] 中亚能源外交布局 - 哈萨克斯坦以战机护航、总统亲迎的最高规格接待中国代表团,显示合作诚意 [21] - 蒙古因在天然气管道过境费和定价上犹豫,错失"西伯利亚力量2号"合作机会 [23] - 哈萨克斯坦通过"核电分俄中"策略平衡与两国关系,同时获取技术转移和人才培养 [26][33] - 中国以哈萨克斯坦为示范点,推动"中国-中亚"峰会,形成区域合作网络 [26][36] 能源外交策略 - 中国拒绝石油过境提议基于经济性和安全性评估,核电合作则快速推进,体现精准决策 [28][30] - 中俄能源合作年规模超700亿美元,液化天然气和直接石油贸易仍是重点方向 [31] - 中国能源外交转向精细化,注重项目经济性、安全性和可控性,形成多赢格局 [34][36]
谁也没想到,中国石油逆袭:从“贫油国”到全球能源巨头的华丽转身
搜狐财经· 2025-05-22 13:17
中国石油行业发展历程 - 建国初期全国石油年产量仅100多万吨 90%依赖进口 被称为"贫油国" [1] - 大庆油田发现后全国石油总产量突破1亿吨 摘掉"贫油国"帽子 [3] - 2000年后开始全球布局 海外石油权益产量2023年达2.3亿吨 [5][7] 当前行业地位 - 炼油能力全球第一 2023年炼油总量突破7亿吨 [10] - 乙烯产量全球第二 仅次于美国 [12] - 在中东运营伊拉克鲁迈拉等大型油田 与沙特签订长期原油合同 [8] 产业链布局 - 山东 广东 江苏等地建成大型炼化一体化基地 [12] - 产品覆盖汽车燃油 塑料 橡胶 熔喷布等石化产品 [10] - 形成从原油开采到化工产品的完整产业链 [12] 国际合作与战略 - 中亚建设中哈管道 非洲开发安哥拉 尼日尔油田 [5] - 南美洲和俄罗斯建立合作基地 [5] - 采用"基础设施+长期合作"模式进入中东市场 [8] 军事战略关联 - 能源体系支撑海军远航 空军巡航和导弹部署能力 [5] - 海军护航编队常驻阿拉伯海保护能源运输线 [15] - 能源通道建设与上合组织等战略布局联动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