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能源外交
icon
搜索文档
油市刚稳两天,俄罗斯又放出“增产炸弹”
搜狐财经· 2025-11-04 11:13
而沙特呢?也不是吃素的。面对美国的"能源外交",它早就学会了玩平衡术。上次美国喊着要增产压 价,沙特硬生生顶着压力拖着不动。现在好不容易自己主动放一点油出来,还特意声明"只是微调",并 提前宣布2026年1月至3月将暂停增产。意思很明白:我不是被谁逼的,我是自己在掌控节奏。这种姿 态,既回应市场,又给美国一个"别瞎指挥"的警告。 文︱陆弃 真是让人猝不及防。刚以为全球油价能喘口气,结果俄罗斯和沙特又联手掀了桌。11月2日,以这两位 能源大佬为首的"欧佩克+"八国在视频会议上一拍即合,决定从12月起增加每日13.7万桶石油供应。要 知道,这可不是随口一句"略微增产",而是向全球油市扔下的一颗定时炸弹。消息一出,市场的情绪立 刻跟着过山车,有人欢呼"油价有救",也有人咬牙"这下麻烦大了"。 俄沙这次带头的动作,有点像是在能源牌桌上又摔出一副新底牌。要是放在几年前,这种增产新闻大概 率会引发油价狂跌,毕竟供应多了嘛,逻辑简单。但现在的全球市场早就不是当年的套路:地缘冲突没 完没了,美国的制裁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委内瑞拉那边也天天在上演油气政治剧。就在这种一地鸡毛的 背景下,俄沙选择"集体加油门",不光是经济信号,更是 ...
华盛顿传出“莫迪保证”,新德里小心平衡美俄,印度含糊回应“停购俄油”
环球时报· 2025-10-17 06:36
印度石油进口政策动态 - 美国总统特朗普声称印度总理莫迪已保证将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但强调这是一个过程而非立即停止 [3] - 印度外交部声明未确认或否认美方说法,强调其能源政策核心是维护消费者利益,并计划扩大美国能源采购范围 [1][4] - 印度政府统计显示,2024年9月俄罗斯仍为印度最大原油供应国,占进口总量约34%,4月至9月日均进口175万桶,占总量的36% [7] 印度能源进口结构变化 - 印度对美原油进口量同比增长6.8%至约21.3万桶/日,占其总进口量的4.3% [7] - 印度从美国的能源采购额从过去七八年间的250亿美元降至120亿至130亿美元,存在120亿至150亿美元的采购增长空间 [8] - 部分印度炼油商准备逐步削减俄罗斯石油进口,但非完全停止,转向替代来源可能导致全球油价上涨 [7] 俄罗斯能源出口前景 - 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表示全球对俄能源需求旺盛,相信印度等伙伴将继续合作 [1][5] - 若印度停止进口俄石油,俄罗斯需重新调整供应链并寻找新市场,但俄媒认为美方施压意图是迫使俄罗斯进行乌克兰谈判 [6][9] - 俄乌冲突后印度大幅增加俄油进口,通过折扣价采购节省约170亿美元,俄油占比从几乎为零升至35%-40% [8] 国际能源市场影响 - 印度停购俄油消息推动国际油价从近5个月低点反弹约1% [8] - 美国对印度输美产品加征50%关税于2024年8月27日生效,导致印度9月对美出口下降12% [7] - 美国同时施压日本停止进口俄液化天然气(2023年日进口量中俄占比约9.3%),并要求中国停止购买俄石油 [9]
邓正红能源软实力:特朗普警告哈马斯 欧佩克产量分歧 潜在地缘风险推升油价
搜狐财经· 2025-10-04 12:20
邓正红软实力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警告哈马斯必须接受其结束加沙战争的计划,否则将面临严重后果。这一言论掩盖了欧佩克联盟即将就原油产量做出决 定的影响,潜在的地缘溢价支持石油软实力向上,周五(10月3日)国际油价走高。截至收盘,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11月期货结算价每 桶涨0.40美元至60.88美元,涨幅0.66%;伦敦洲际交易所布伦特原油12月期货结算价每桶涨0.42美元至64.53美元,涨幅0.66%。特朗普为哈马斯接受其提议 设定了周日晚的最后期限。特朗普的表态加剧了人们对爆发更大范围冲突的担忧,而这可能扰乱来自中东的石油供应。乌克兰声称对靠近哈萨克斯坦边境的 俄罗斯炼油厂发动了袭击。 石油软实力的三重维度解析。一是认知软实力。特朗普通过"20点计划"构建的叙事框架,将加沙问题简化为"接受或毁灭"的二元选择,这种认知塑造影响了 市场情绪。但哈马斯拒绝妥协的立场,暴露出西方规则体系与非国家行为体的认知鸿沟。二是系统软实力。欧佩克联盟内部呈现"双核治理"特征——俄罗斯 受制裁限制产能,沙特保留闲置产能作为战略储备。这种结构性差异导致该组织在危机中难以形成统一行动,削弱了其作为"规则制定者"的权威 ...
特朗普用伊朗敲击中国,喊话多买美国石油,真把自己当“球长”?
搜狐财经· 2025-09-04 19:01
特朗普的能源战略与提议 - 特朗普在宣布伊以停火后,公开呼吁中国大量购买美国石油,并允许中国继续购买伊朗石油[1][3] - 该表态被视为通过制造地缘紧张与释放合作信号的双重手段,旨在推动美国石油出口并增强其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话语权[4][5][15] - 特朗普的能源政策具有延续性,包括在2020年宣布购买7500万桶原油以填满战略储备,以及在第二任期内施压欧佩克增产同时鼓励国内页岩油生产[7] 全球与中国石油市场现状 - 根据国际能源署2025年3月报告,全球石油市场正面临供应过剩压力[11]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国,在2025年第一季度自美国进口原油同比减少97%,仅占总进口量的0.3%[11] - 2024年,美国对中国的石油出口仅占中国进口总量的1.74%,远低于俄罗斯和沙特的份额[13] - 美国在2025年2月宣布目标是将伊朗石油出口降至零,但伊朗出口在中国市场支撑下展现出韧性[17] 中国的能源战略与应对 - 中国能源进口来源呈现多元化布局,2025年3月从加拿大进口原油量飙升至730万桶,创历史新高[19] - 加拿大跨山管道扩建后,其对华出口量已超过美国西海岸进口量[21] - 尽管2025年初美国加强对伊制裁导致中国进口量下降20-25%,但中国通过昆仑银行等渠道仍维持日均160万桶的伊朗原油进口,占总进口量的13%[22] - 自2011年起中国就成为伊朗最大石油买家,2025年投入运营的中伊铁路将石油运输时间从40天缩短至15天[23] - 在天然气领域,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LNG进口中美国份额从2024年的5.6%骤降至零,俄罗斯管道气增量达70亿方完全覆盖了缺口[23] - 中国炼油厂正努力摆脱对委内瑞拉、俄罗斯等国的依赖,但这并不意味着会转向美国[24] 潜在影响与市场格局 - 推动对华石油出口可缓解美国能源行业压力并缩小中美贸易逆差[15] - 若中国减少伊朗石油进口转而购买更多美国石油,可能恶化伊朗财政状况并削弱其地区影响力[28] - 美国一面要求中国购买其石油,一面在稀土、科技等领域对华加征关税,这种交易式外交难以建立互信[30] - 美国石油的全球份额在下降,而中国的能源朋友圈在扩大[36]
美国没想到,俄罗斯也没想到!中国石油,如今会成为“遥遥领先”
搜狐财经· 2025-08-19 07:58
美苏石油战略竞争 - 美国国内常规油田产量见顶 页岩油开采成本高昂 需依赖中东和非洲石油资源[3] - 苏联石油储量巨大但技术落后 管理混乱 国际合作项目频繁烂尾[3][5] - 美苏表面合作实则相互算计 均试图通过石油控制权主导全球格局[1][3] 中国能源合作模式 - 采用工程换资源、技术换信任的务实策略 不压价不干涉内政[6] - 在苏丹等国家完成油田开发、炼油厂及公路建设等全套项目[6] - 通过长期稳健合作积累信任 从低调参与者转变为全球能源重要合作方[6][8] 三国战略成效对比 - 美国虽掌控中东石油协议但遭遇石油危机反噬 能源安全受制于人[8][9] - 苏联依赖石油出口却因经济结构缺陷被能源依赖拖垮[8][9] - 中国坚持互利共赢模式 虽遇项目违约但能源外交路径持续深化[8][9] 石油博弈规则演变 - 石油仍是全球战略资源 但博弈重点从抢夺转向长期合作信任积累[10][11] - 可持续性能源合作取代短期控制成为新规则 持久性比扩张速度更重要[11]
250万吨石油说不要就不要,中核集团却主动出击,这背后有何深意
搜狐财经· 2025-06-19 00:00
石油合作 - 俄罗斯提议通过哈萨克斯坦每年向中国增供250万吨原油,但被中国拒绝 [1][3] - 中俄现有能源合作稳定,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每年向中国输送超3000万吨原油 [3] - 绕道哈萨克斯坦的运输成本将增加15-20%,且管道建设费用高昂 [7] - 多一个过境国增加能源安全风险,中国倾向于直接从中俄边境接入管道以提升可控性 [8][10] 核电合作 - 中核集团宣布牵头建设哈萨克斯坦第二座核电站,该项目引发能源界高度关注 [12] - 哈萨克斯坦铀储量占全球43%,但70%发电依赖煤电,预计2025年电力缺口达33亿千瓦时 [14] - 中国具备核电全产业链优势,从铀燃料加工到反应堆设计、建设运营均能自主完成 [16] - 哈萨克斯坦首座核电站由俄罗斯承建,预计2035年完工,第二座选择中国体现外交平衡 [18] 中亚能源外交布局 - 哈萨克斯坦以战机护航、总统亲迎的最高规格接待中国代表团,显示合作诚意 [21] - 蒙古因在天然气管道过境费和定价上犹豫,错失"西伯利亚力量2号"合作机会 [23] - 哈萨克斯坦通过"核电分俄中"策略平衡与两国关系,同时获取技术转移和人才培养 [26][33] - 中国以哈萨克斯坦为示范点,推动"中国-中亚"峰会,形成区域合作网络 [26][36] 能源外交策略 - 中国拒绝石油过境提议基于经济性和安全性评估,核电合作则快速推进,体现精准决策 [28][30] - 中俄能源合作年规模超700亿美元,液化天然气和直接石油贸易仍是重点方向 [31] - 中国能源外交转向精细化,注重项目经济性、安全性和可控性,形成多赢格局 [34][36]
谁也没想到,中国石油逆袭:从“贫油国”到全球能源巨头的华丽转身
搜狐财经· 2025-05-22 13:17
中国石油行业发展历程 - 建国初期全国石油年产量仅100多万吨 90%依赖进口 被称为"贫油国" [1] - 大庆油田发现后全国石油总产量突破1亿吨 摘掉"贫油国"帽子 [3] - 2000年后开始全球布局 海外石油权益产量2023年达2.3亿吨 [5][7] 当前行业地位 - 炼油能力全球第一 2023年炼油总量突破7亿吨 [10] - 乙烯产量全球第二 仅次于美国 [12] - 在中东运营伊拉克鲁迈拉等大型油田 与沙特签订长期原油合同 [8] 产业链布局 - 山东 广东 江苏等地建成大型炼化一体化基地 [12] - 产品覆盖汽车燃油 塑料 橡胶 熔喷布等石化产品 [10] - 形成从原油开采到化工产品的完整产业链 [12] 国际合作与战略 - 中亚建设中哈管道 非洲开发安哥拉 尼日尔油田 [5] - 南美洲和俄罗斯建立合作基地 [5] - 采用"基础设施+长期合作"模式进入中东市场 [8] 军事战略关联 - 能源体系支撑海军远航 空军巡航和导弹部署能力 [5] - 海军护航编队常驻阿拉伯海保护能源运输线 [15] - 能源通道建设与上合组织等战略布局联动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