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实外交

搜索文档
想靠制裁中国讨好美国,结局竟反转!卡尼赔了夫人又折兵
搜狐财经· 2025-07-19 15:18
加拿大钢铁行业现状 - 汉密尔顿钢铁厂曾是加拿大钢铁业骄傲 工会会员从1.2万人锐减至650人 [2] - 美国6月对加拿大钢铝征收50%关税 加拿大作为美国最大钢铁进口来源国首当其冲 [5] - 加拿大91%的钢铁出口依赖美国市场 高度依赖的经济结构使其在贸易争端中处于被动 [51] 加拿大对华贸易政策 - 加拿大对中国钢铁加征25%关税并实施配额限制 试图向美国证明贸易政策一致性 [9] - 政策存在差别待遇:美国经手的中国钢铁产品免税 美国出口到加拿大的钢铁产品不受配额限制 [12] - 国内舆论质疑政策动机 《环球邮报》发文质问"是保护本国产业还是充当美国代理人" [14] 中国对加拿大的反制措施 - 中国对加拿大油菜籽发起反倾销调查 同时恢复进口澳大利亚油菜籽 [20] - 中国精准打击加拿大软肋 加拿大64%的油菜籽出口依赖中国市场 [24] - 反制措施导致加拿大油菜籽价格单日下跌10% 直接损失约20亿美元市场 [29] 澳大利亚油菜籽产业变化 - 澳大利亚油菜籽因质量问题被中国市场拒之门外5年 2023年收成预计降至570万吨 [33] - 澳大利亚改进加工工艺 将杂质含量控制在1%以下以满足中国进口标准 [38][39] - 中澳协议规定澳大利亚将试运送15-25万吨油菜籽 标志着供应链重构 [27] 国际贸易格局对比 - 澳大利亚通过务实合作重获中国市场 加拿大则因政治投机失去主导地位 [41] - 澳大利亚25%的出口流向中国 政府明确将就业作为首要目标 [36][44] - 中国转向澳大利亚采购油菜籽 一旦新供应链稳定加拿大将难以夺回市场份额 [56] 行业结构性风险 - 加拿大钢铁业和农业同时受创 钢铁工人和农民成为贸易保护政策的直接受害者 [61] - 高度依赖单一市场的经济结构使加拿大在贸易争端中进退两难 [51] - 供应链重构具有长期性 加拿大可能永久性失去部分农产品市场份额 [56]
250万吨石油说不要就不要,中核集团却主动出击,这背后有何深意
搜狐财经· 2025-06-19 00:00
石油合作 - 俄罗斯提议通过哈萨克斯坦每年向中国增供250万吨原油,但被中国拒绝 [1][3] - 中俄现有能源合作稳定,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每年向中国输送超3000万吨原油 [3] - 绕道哈萨克斯坦的运输成本将增加15-20%,且管道建设费用高昂 [7] - 多一个过境国增加能源安全风险,中国倾向于直接从中俄边境接入管道以提升可控性 [8][10] 核电合作 - 中核集团宣布牵头建设哈萨克斯坦第二座核电站,该项目引发能源界高度关注 [12] - 哈萨克斯坦铀储量占全球43%,但70%发电依赖煤电,预计2025年电力缺口达33亿千瓦时 [14] - 中国具备核电全产业链优势,从铀燃料加工到反应堆设计、建设运营均能自主完成 [16] - 哈萨克斯坦首座核电站由俄罗斯承建,预计2035年完工,第二座选择中国体现外交平衡 [18] 中亚能源外交布局 - 哈萨克斯坦以战机护航、总统亲迎的最高规格接待中国代表团,显示合作诚意 [21] - 蒙古因在天然气管道过境费和定价上犹豫,错失"西伯利亚力量2号"合作机会 [23] - 哈萨克斯坦通过"核电分俄中"策略平衡与两国关系,同时获取技术转移和人才培养 [26][33] - 中国以哈萨克斯坦为示范点,推动"中国-中亚"峰会,形成区域合作网络 [26][36] 能源外交策略 - 中国拒绝石油过境提议基于经济性和安全性评估,核电合作则快速推进,体现精准决策 [28][30] - 中俄能源合作年规模超700亿美元,液化天然气和直接石油贸易仍是重点方向 [31] - 中国能源外交转向精细化,注重项目经济性、安全性和可控性,形成多赢格局 [34][36]
环球人物:李在明当选韩国第21届总统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04 13:40
李在明当选韩国总统 - 李在明以压倒性优势当选韩国第21届总统 [1] - 2025年6月4日确认当选 [1] 李在明的个人背景 - 1964年12月22日出生于韩国庆尚北道安东的贫困家庭 [2] - 少年时代因家境贫寒辍学,13岁起在工厂工作 [2] - 通过自学考取中央大学法学学士,1986年通过司法考试 [2] - 早年作为劳工权益律师和社会运动者活跃 [2] 政治生涯 - 2010年首次当选城南市长,连任两届 [3] - 推行"一个都不能少"的社会福利政策 [3] - 2018年当选京畿道知事,2022年进入国会 [3] - 2022年总统大选以0.73个百分点惜败于尹锡悦 [7] - 2022年6月当选国会议员,8月以77.77%得票率当选共同民主党党代表 [7] - 2024年4月连任国会议员,所在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7] - 2024年8月以85.40%得票率再次当选党代表 [7] - 2025年4月以近90%得票率获共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 [7] 政治对抗与戒严事件 - 2024年12月3日突破戒严封锁进入国会议事厅 [7] - 推动解除戒严议案和尹锡悦弹劾案审议 [7] - 通过YouTube直播揭露戒严行为,频道订阅数达142万 [8] 经济政策与挑战 - 2024年韩国GDP增速为2%,第一季度出现-0.2%负增长 [10] - 韩国银行将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由1.5%下调至0.8% [10] - 提出"青年基本收入"、创业扶持及绿色转型政策 [10] - 主张扩大公共住房供应,打击投机炒房 [10] 外交政策 - 坚持"国家利益优先"原则 [10] - 重视韩美同盟,推动修复双边互信 [10] - 计划以韩日建交60周年为契机深化合作 [10] - 重视改善韩中与韩俄关系 [11] - 拓展与全球南方国家、东盟、金砖国家等合作 [11] 司法压力 - 自2018年以来面临多项腐败、贪污和职权滥用指控 [9] - 目前有五起主要刑事案件正在审理 [9]
韩国总统李在明:将推动务实外交。
快讯· 2025-06-04 10:25
由于提供的新闻内容仅包含韩国总统李在明关于推动务实外交的简短声明,且未涉及具体公司或行业的相关信息,因此无法按照要求提取与公司或行业相关的关键要点。根据注意事项第4条("只输出关于公司和行业的内容"),本次分析无相关内容可输出。
韩国新总统李在明:在刺杀与诉讼中幸存下来的寒门政客
吴晓波频道· 2025-06-04 08:49
韩国总统选举背景 - 李在明以49.31%得票率当选韩国第21届总统 国民力量党候选人金文洙得票率41.3% [9][12] - 选举因前总统尹锡悦被弹劾而提前举行 常规大选过渡期两个月被压缩至立即就职 [3][4] - 民调显示李在明胜选主因是选民对尹锡悦政府抗议而非政策认同 [7] 李在明个人经历 - 出身贫困农民家庭 13岁辍学打工 通过自学考取大学法学院并成为劳工权益律师 [13][14] - 2005年从政 历任市长 省长等职 2022年以0.73%劣势败选 [15][4] - 以强硬作风著称 曾多次绝食抗议 2024年遇刺颈部受伤 [15][19][22] 政治主张与挑战 - 提出增加家庭补贴 发展AI产业 削弱财阀控制 目标Kospi指数突破5000点 [40] - 面临经济增长放缓挑战 机构预测2025年GDP增速降至1% 青年失业率达6.8% [31] - 需处理政治分裂问题 韩国历任总统中6位遭政治清算 [40][41] 外交政策方向 - 对美采取务实态度 称"必要时可妥协但手握谈判筹码" 首通电话将致特朗普 [36][37] - 主张调整对华政策 承认无法承受疏远中国 拟放宽高科技产品限制 [38] - 对日态度冷淡 批评其历史认识不足 所属政党传统上对朝友好 [37][39] 经济贸易现状 - 韩国为亚洲第四大经济体 全球供应链关键参与者 [29] - 受特朗普加征50%钢铁铝关税影响 中美出口额同比均下降8% [32][33] - 半导体 汽车等产业高度依赖中国市场 [38]
英欧峰会“重置”双方关系 双方在经贸、防务、青年交流等多个领域达成共识
人民日报· 2025-05-30 06:09
英欧峰会协议概述 - 英国与欧盟举行脱欧后首次峰会 达成多项协议 标志着双边关系进入新阶段 [1] - 协议涵盖经贸 防务 青年交流等多个领域 为"重置"双边关系奠定基础 [1] - 预计相关协议将在2040年前推动英国经济增长近90亿英镑(约合120亿美元) [3] 经贸领域合作 - 签署12年新渔业协议 保障英国渔船可持续进入欧盟水域 同时维持欧盟渔船在英国水域现有捕捞配额 [1] - 达成动植物检疫协议 简化英国食品出口手续并降低成本 预计促进汉堡包 香肠等产品重新进入欧盟市场 [1] - 对接碳排放交易体系 避免英国企业受欧盟明年实施的碳征税影响 [1] - 探索英国重新加入欧盟内部电力市场机会 预计降低双方电价波动超15% [1] 防务与安全合作 - 达成安全与防务合作框架协议 英国有望参与欧盟1500亿欧元的联合采购武器计划 [2] - 合作将提升英国军工实力 加强欧洲国防领域整体协作能力 [2] 人文交流与合作 - 启动"青年流动计划" 允许英欧年轻人跨国工作学习最长三年 设人员流动限额及停留期限 [2] - 英国重新加入欧盟学生交流计划 为双方青年提供更多学习交流机会 [2] - 欧盟取消部分限制 允许英国旅客使用申根区电子闸门 简化艺术家在欧盟旅行程序 [2] 协议背景与影响 - 英国2020年脱欧后双方关系经历冷淡期 国际形势变化促使加强合作 [3] - 协议体现"务实外交的回归" 将英国重新带入与欧盟制度性接触框架 [3] - 英欧仍存在北爱边界 直布罗陀主权等未解决问题 未来需持续谈判巩固成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