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能源战略储备
icon
搜索文档
从沉寂到复兴,煤制天然气为何迎来第二春?
天风证券· 2025-11-11 17:1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评级)[4] 报告核心观点 - 煤制天然气产业在经历早期规划项目大量搁浅后,当前因技术突破、政策支持、成本优势及市场条件成熟而迎来第二春,发展前景乐观 [1][2][10][13] 行业历史与现状 - 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从2010年的1074亿方增长至2024年的4261亿方,年复合增长率达10%,对外依存度曾达45% [10] - 煤制气作为国家能源战略储备,早期规划近70个项目,产能超2000亿立方米/年,但最终仅4家企业共约75亿方/年产能投入运行 [10][11] - 当前行业再度迎来规划热潮,国内共有12个项目合计440亿方/年产能处于规划中,其中11个位于新疆 [13] 产业发展驱动因素 - **技术突破**:煤气化技术向大型化、高压化发展,单炉投煤量提升至4000吨/日,新规划项目单位投资成本为7.8元/立方,较在运装置的11.5元/立方降低32% [15][17] - **甲烷化催化剂国产化突破**:自主研制催化剂实现110%满负荷运行,甲烷浓度达61.7%,高于国外技术近3个百分点,实现全产业链技术国产化 [17][18] - **政策支持**:天然气市场化定价机制完善,煤制气价格由市场形成;国家管网“X+1+X”改革实现公平接入,西气东输系统年输送能力将达千亿方,当前1-3线剩余输送能力年化为193亿方/年,剩余能力25% [20][21][22] - **资源保障**:新疆煤炭预测资源量2.19万亿吨,占全国近40%;原煤产量从2019年2.38亿吨增长至2023年4.57亿吨,年复合增长率17.7% [24][25] 成本竞争力与盈利分析 - 煤制气成本结构中,煤炭成本占比38%,折旧成本占比35%,是决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31] - 假设煤价200元/吨,产品销往华东市场气价2.3元/立方(不含税)时,20亿方/年项目可实现净利润近16亿元,对应净利润约0.8元/立方 [2][37] - 盈利对煤价敏感,煤价每上涨50元/吨,毛利下滑0.14元/立方 [38] 市场空间 - 预计“十五五”期间天然气需求年均增量207亿立方米,年均增速4.2%,2030年消费量达5520亿立方米,市场空间足以容纳煤制气项目 [28] 建议关注公司 - 报告建议关注九丰能源、特变电工、三维化学、航天工程、兰石重装、中石化炼化工程、中国化学、东华科技等公司 [2]
中国正在大量囤油,一度吞掉世界九成库存,是有啥大事要发生吗?
搜狐财经· 2025-11-03 16:57
2025年这阵子,全球油市有点不太寻常。 这波操作引得外界议论纷纷,有人猜测是不是地缘局势有变,也有人怀疑是不是经济要加速启动了。 但真正的答案,其实没那么神秘,也没那么刺激,它更像是一场系统性的"提前准备",一场以法律、科 技、地缘和金融为支撑的战略布局。 油不是乱囤的,是有章有法的国家工程 要理解这场"囤油大戏",得先从20251月1日年正式实施的新《能源法》说起。 这部法律不光是写在纸上的条文,它直接规定了国家、企业、地方都必须参与战略能源储备,而且把这 项任务变成了硬性义务。 以前大家囤油,更多是出于企业经营考量,现在倒好,国家出手定规矩,谁都得按章程来。 尤其是国有能源企业,储备任务直接和业绩挂钩,做得好不好一目了然。地方政府也得配合,不能光靠 中央"兜底",要上下联动、全国一盘棋。 油价不涨,交易却热闹得很,业内人一查数据才发现:中国成了幕后最大"买家"。有几个月,中国一个 国家的原油进口量,几乎"包圆"了全球新增库存的九成。 法律立住了,还得有地方放油。这些年中国在全国范围布局了不少大型储油基地,从东部沿海到内陆腹 地,储油能力已经提升到了一个新台阶。 据公开信息,全国战略和商业石油储备总和接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