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货币协同

搜索文档
21专访|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经济新动能逐步成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15:26
经济韧性支撑因素 - 出口多元化有效对冲对美出口下降 前7月对美出口累计下降12.6% 但对东盟/非洲/拉美/欧盟出口分别增长13.5%/24.5%/7.3%/7.0% [3] - 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 显著高于6.3%的整体工业增速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 [3] -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5.2% 占全部投资比重达16.2% 拉动整体投资增长2.2个百分点 [3] - 制造业投资缓冲地产投资影响 前7月房地产投资拖累固定资产投资1.5个百分点 制造业投资拉动2.1个百分点 [4] - 服务业增加值上半年同比增长5.5% 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2% 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6.2% [4] 出口趋势展望 - 抢出口效应影响规模可控 预支需求约占2024年全部出口金额的1.7% [5] - 美国转口贸易限制对出口总体影响约3.2个百分点 [5] - 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成为新增长点 中国研发人员数量全球第一 [6] - 研究员/研究科学家年薪中位数分别为2.1万/4.9万美元 显著低于美国7.5万/9.1万美元水平 [6] 服务消费发展潜力 - 当前居民服务消费支出占比46% 较美韩人均GDP2万美元时60%/59%的占比存在超10%提升空间 [7] - 健康类服务(医院/养老院/门诊)和文化娱乐服务(住宿/体育/公园/剧院)具增长潜力 [7] - 服务消费具可重复性特征 需求透支风险小于耐用消费品 [7] 财政货币政策协调 - 信贷结构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等领域贷款占增量信贷约70% [11] - 财政贴息可灵活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消费贷款贴息有效降低居民实际利率 [12] - 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若达5000亿元 可额外拉动基础设施投资约2个百分点 [12] - 三季度特别国债和专项债发行达全年高峰 预计不再增加特别国债额度 [14]
瑞士央行降息至零利率,能否破解通缩魔咒?
搜狐财经· 2025-06-20 14:30
瑞士央行降息政策分析 - 瑞士央行将政策利率从0 25%降至0%,这是继2024年3月将基准利率从1 75%下调至1 50%后的进一步宽松举措 [1] - 降息主要源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长放缓预期以及瑞士国内通缩压力,5月通胀率跌至负值为2021年以来首次 [1] - 瑞士央行预计2026年通胀率为0 5%,2027年为0 7%,均低于此前预期,2025年GDP预计增长1%至1 5% [1] 瑞郎汇率与货币政策影响 - 2025年年初至今瑞郎兑美元升值约9%,作为避险货币的升值削弱了瑞士出口竞争力并导致国内物价下行 [1] - 瑞士央行通过负利率政策鼓励资本流出以缓解瑞郎升值压力,降息可增加货币供应量并缓解通缩 [1][3] - 零利率或负利率可能成为部分经济体的阶段性选择,但受银行利润受压、资产泡沫等副作用限制难以普遍化 [1] 全球货币政策分化趋势 - 2024年全球货币政策出现由紧缩到宽松的转向,但主要经济体因通胀预期和经济复苏分化导致政策分化 [2] - 日本央行在2024年3月将政策利率由负值上调至0至0 1%,美国维持高利率抗通胀,瑞士因通缩风险被迫宽松 [2] - 央行可能更倾向于量化宽松或财政货币协同替代单纯降息,全球或呈现"长期低利率+阶段性零利率"组合 [2] 瑞士降息的全球传导效应 - 瑞士降息会增加全球市场流动性,促使资金跨境流动更频繁,可能对其他国家的利率水平形成压力 [3] - 可能引发全球利率体系重新平衡,例如瑞士法郎利率下降使得欧元、美元等货币利率相对上升 [3] - 降息作为政策工具可降低借贷成本刺激投资消费,但长期低利率可能导致资金流入资产市场形成泡沫 [4] 潜在金融市场影响 - 长期低利率环境可能导致资金大量流入房地产、股票等资产市场,引发资产价格泡沫风险 [4] - 降息会压缩金融机构利差空间降低盈利能力,可能影响金融体系稳定性 [4] - 多国同步降息可能引发全球汇率市场波动,增加国际贸易和投资不确定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