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宽松(QE)

搜索文档
美股创新高狂潮暗藏崩盘信号:美联储+财政部合奏下的“流动性狂想曲”即将终结
智通财经网· 2025-07-25 09:49
美联储与财政部流动性对股市的影响 - 美联储与美国财政部协同释放的庞大过剩流动性是推动美股及全球股市牛市的核心力量,其影响超越传统估值指标,导致市场被政策过度扭曲 [1] - 量化宽松(QE)使美联储成为财政部的"银行家",商业银行存款激增远超贷款增长,未用于扩大实际GDP的过剩资金推高金融市场,成为股市上涨的最强劲驱动引擎之一 [2] - 标普500指数(占GDP百分比)与企业实际利润存在显著缺口,类似20世纪60年代中期和互联网泡沫时期的背离,后续10年美股年化实际回报分别为-4%和-6% [5] 美股高估值与流动性风险 - 美股两大核心指数标普500与纳斯达克100屡创新高,但估值处于历史最高水平,科技巨头业绩若未达乐观预期叠加特朗普关税政策可能引发熊市 [1] - 股票市场估值远超生产率增长,脱节源于流动性扭曲效应而非基本面经济实力 [5] - 第三季度风险资产面临重大风险,美国财政部恢复6000亿美元国债发行计划吸走流动性,外资流入缩减及美联储每月缩表约50亿美元将导致流动性顺风转逆风 [5] 全球股市自满情绪与盈利下修 - 全球股市尤其是美股出现自满迹象,美联储高利率与缩表收紧流动性背景下股市仍创新高,但全球企业盈利净下修幅度达14 3%(过去1个月)和18 7%(过去3个月) [7] - 亚洲和欧洲市场每股盈利下修速度加快,欧洲化工与可选消费行业已出现盈利预警 [7] - 纳斯达克100指数自4月低点累计上涨35%并多次创新高,反映对大型科技公司的过度乐观,下半年美股可能出现重大裂痕 [8] 机构对美股未来走势的预测 - 标普500指数年底目标位5500点(较当前下跌约15%),为华尔街最低预测,核心GDP与标普500回报率历史趋势显示未来数月回报率大概率转负 [8] - 2025年下半年美股可能遭遇抛售,当前估值处于历史高位且经济可能大幅放缓 [8] - 美联储明年或被迫重启QE以维持实际利率水平,但将催化更大股市泡沫 [5]
特朗普对美联储的每一次“骂街” 都在成为黄金的“燃料”!
金十数据· 2025-07-18 17:23
特朗普与美联储关系紧张 - 特朗普持续批评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要求迅速降息300个基点至1 25%-1 50%区间 [2] - 特朗普近期加剧人身攻击,称鲍威尔为"笨蛋"、"白痴"等,并散布其考虑辞职的虚假谣言 [2] - 特朗普与共和党议员讨论解雇鲍威尔的可能性,后改口称"极不可能" [2] 美联储独立性危机 - 瑞讯银行分析师指出美联储独立性是其"超能力",丧失后将无法通过购买国债支持金融市场 [3] - 美联储信誉丧失将导致量化宽松工具失效,降息会严重损害美元和美国国债 [3] - 土耳其央行案例显示独立性丧失后通胀失控,2018-2023年持续降息导致经济动荡 [4] 黄金投资机会 - 分析师普遍认为美联储独立性危机将推高黄金,因其在政治动荡中作为避风港的属性 [4][5] - 若特朗普解雇鲍威尔,市场避险需求将激增,黄金可能突破当前区间 [5] - 全球央行黄金需求持续强劲,预计2023年增持1000吨,连续第三年保持高位 [6] 美元与货币政策风险 - 美联储独立性受损可能引发美元抛售,导致收益率曲线陡峭化 [6] - 设立"影子美联储主席"将稀释政策指引,加剧美元融资风险 [6] - 货币政策独立性丧失可能加速美元失去储备货币地位,利好黄金 [4][5]
高盛交易员:最明智的投资不是确定性(债券),而是塑造未来的力量
华尔街见闻· 2025-06-27 10:02
宏观环境转向 - 市场已从4月的危机阶段转入对美联储降息的"响应阶段",推动风险资产显著上行重估 [1][2] - 全球央行政策转向加速,美联储预计9月降息近乎确定,7月降息也在讨论之列 [2] - 金融条件显著宽松,表现为长端收益率下降、信用利差收紧、美元走软以及实际工资动态改善 [2] - 宽松的金融条件暂时压倒了住房和部分劳动力数据偏软的逆风 [3] 市场策略转变 - 市场的核心驱动力已不再是趋势、估值或单纯的流动性,而是对宏观环境转变的敏锐洞察 [1] - 系统性宏观策略的主导地位正在消退,管理资产规模较峰值下降约三分之一 [1][6] - 流动性已不再是唯一主导力量,财政政策、地缘政治及美联储反应机制重新成为核心驱动因素 [4] - 市场叙事变化迅速,价格走势更具欺骗性,交易员需从自动化转向实时解读宏观拐点 [4] 市场心理与投资机会 - 当前价格信号显示牛市基调,但需结合情境而非单纯动量解读 [4] - 最大的回报可能来自提早捕捉央行立场变化、通胀拐点或消费者信心的转折 [4] - 英国、人工智能、中国、生物科技、巴西雷亚尔及比特币被列为投资"象群",特别押注比特币 [6] - 人工智能相关领域展现强劲势头,美国超大规模企业的资本支出预计从2022-2024年的4770亿美元增至2025-2027年的1.15万亿美元 [6] - 当前的牛市行情源于对宽松政策的"宽慰"而非亢奋 [6] 新时代投资逻辑 - 最明智的投资不是确定性(债券),而是塑造未来的力量 [5][7] - 市场正摆脱旧有剧本,迈入一个由政策转向、事件驱动和心理博弈主导的新时代 [1]
美联储“换帅”进入倒计时 鲍威尔恐被提前架空?
新华财经· 2025-06-26 13:12
美联储主席人选变动 - 美国总统特朗普考虑在9月或10月宣布下一任美联储主席人选,潜在候选人包括美联储前理事沃什、现任理事沃勒、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哈塞特、世界银行前行长马尔帕斯及美国现任财长贝森特 [1] - 特朗普称鲍威尔"糟糕透顶",并透露有三四位竞争者,分析认为这是通过"影子美联储主席"影响货币政策的尝试 [4] - 沃什持鹰派立场,批评量化宽松政策,沃勒则主张7月降息,认为关税对通胀影响短暂 [4] - 马尔帕斯因支持降息受特朗普青睐,哈塞特对主席职位兴趣较低 [5] 美联储降息分歧 - 美联储内部对降息时机存在显著分歧,理事沃勒、鲍曼及芝加哥联储主席古尔斯比支持7月降息,理由包括通胀下降、就业市场疲软及关税影响有限 [2] - 鲍威尔在国会听证会上对7月降息持谨慎态度,认为当前关税可能导致持久通胀,需观望物价趋势 [2] - 投资者仍预期年内两次降息,但鲍威尔与特朗普的政策裂痕加剧,后者要求立即降息 [3] 提前公布人选的潜在影响 - 提前公布人选可能导致继任者陷入两难:批评美联储政策会被视为迎合总统,支持政策则可能激怒特朗普 [5][6] - 经济学家指出,过早公布人选易使其成为舆论焦点,反而降低接任可能性 [6] - 德银强调市场关注下一任主席的独立性及通胀目标承诺的可信度 [6] 鲍威尔的立场与任期 - 鲍威尔称不关注政治事件,目标是在经济强劲、通胀受控条件下交接工作,未明确是否在任期结束后退出理事会 [6] - 特朗普多次抨击鲍威尔降息迟缓,称其为"太迟先生" [6]
破局低利率系列3:美国低利率时代,有哪些投资机遇?(上)
长江证券· 2025-06-24 19:15
研究定义与阶段划分 - 将美国政策利率低于 2%定义为低利率,复盘互联网泡沫、金融危机、COVID - 19 三个时期经济、政策与资产表现[4][8][18] 互联网泡沫时期 - 技术革命与货币宽松催生泡沫,加息刺破科技泡沫,纳指大幅调整,居民资产受损,企业破产、失业增加[20][23][25] - 美联储多次降息至 1%,财政转向“减税 + 赤字”,住房政策加大购房补贴,住房自有率提升至 69.2%[28][30][32] - 资产表现为黄金>房市>美债>美股>美元,房价涨 34%,美元跌 26%,黄金涨 56%,10Y 美债利率下行 73BP,美股跌 1%,价值风格占优[9][38][43] 金融危机时期 - 低利率与过度借贷催生地产泡沫,加息刺破后引发经济金融危机,个人消费、投资和金融部门受冲击,股市、房市下跌,居民财富受损[48][49][51][53][56] - 美联储出台多项结构性工具注入超 7 万亿美元流动性,实施三轮量化宽松;财政提高赤字率和杠杆率,加大社保福利支出,复苏法案支出 7355 亿美元;住房政策减少房屋止赎,促进地产企稳[61][63][67][69][73] - 资产表现为美股>美债>黄金>房市>美元,房价涨 26%,美元涨 19%,黄金涨 48%,美债利率下行 102BP,美股涨 132%,成长风格占优[83][84][87] COVID - 19 时期 - COVID - 19 冲击下,2020 年二季度美国 GDP 不变价同比降 7.5%,为二战以来单季度最大降幅[89][90] - 美联储降息并重启量化宽松,资产规模从 4.2 万亿美元扩至 8.9 万亿美元;财政出台多轮刺激法案,2020 年赤字率、杠杆率达 14%、141%,居民超额储蓄最高达 2.1 万亿美元[92][94][95] - 资产表现为房市>美股>黄金>美元>美债,房价涨 44%,美元涨 5%,黄金涨 23%,美债利率上行 130BP,美股涨 27%,成长风格占优[104][105]
瑞士央行降息至零利率,能否破解通缩魔咒?
搜狐财经· 2025-06-20 14:30
瑞士央行降息政策分析 - 瑞士央行将政策利率从0 25%降至0%,这是继2024年3月将基准利率从1 75%下调至1 50%后的进一步宽松举措 [1] - 降息主要源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长放缓预期以及瑞士国内通缩压力,5月通胀率跌至负值为2021年以来首次 [1] - 瑞士央行预计2026年通胀率为0 5%,2027年为0 7%,均低于此前预期,2025年GDP预计增长1%至1 5% [1] 瑞郎汇率与货币政策影响 - 2025年年初至今瑞郎兑美元升值约9%,作为避险货币的升值削弱了瑞士出口竞争力并导致国内物价下行 [1] - 瑞士央行通过负利率政策鼓励资本流出以缓解瑞郎升值压力,降息可增加货币供应量并缓解通缩 [1][3] - 零利率或负利率可能成为部分经济体的阶段性选择,但受银行利润受压、资产泡沫等副作用限制难以普遍化 [1] 全球货币政策分化趋势 - 2024年全球货币政策出现由紧缩到宽松的转向,但主要经济体因通胀预期和经济复苏分化导致政策分化 [2] - 日本央行在2024年3月将政策利率由负值上调至0至0 1%,美国维持高利率抗通胀,瑞士因通缩风险被迫宽松 [2] - 央行可能更倾向于量化宽松或财政货币协同替代单纯降息,全球或呈现"长期低利率+阶段性零利率"组合 [2] 瑞士降息的全球传导效应 - 瑞士降息会增加全球市场流动性,促使资金跨境流动更频繁,可能对其他国家的利率水平形成压力 [3] - 可能引发全球利率体系重新平衡,例如瑞士法郎利率下降使得欧元、美元等货币利率相对上升 [3] - 降息作为政策工具可降低借贷成本刺激投资消费,但长期低利率可能导致资金流入资产市场形成泡沫 [4] 潜在金融市场影响 - 长期低利率环境可能导致资金大量流入房地产、股票等资产市场,引发资产价格泡沫风险 [4] - 降息会压缩金融机构利差空间降低盈利能力,可能影响金融体系稳定性 [4] - 多国同步降息可能引发全球汇率市场波动,增加国际贸易和投资不确定性 [4]
“影子联储主席”是谁?候选名单锁定这四人
新华财经· 2025-06-12 14:54
美联储主席候选人动态 - 美联储主席候选人名单缩小至前美联储理事凯文·沃什、现任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塞特和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 [1] - 候选人政策倾向各异 沃什以鹰派立场著称 曾批评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和资产负债表规模 沃勒近期表现鸽派 认为可忽略关税驱动的通胀并降息 [4][5] - 哈塞特货币政策经验有限 贝森特被白宫否认是热门候选人 两者均被视为与政府关系过近 [6] 特朗普政府与美联储政策冲突 - 特朗普多次指责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未按意愿降息 威胁解雇其职务 并批评美联储决策迟缓 [2] - 特朗普可能任命"影子主席"监督鲍威尔 以提前施加政策影响 但法律上鲍威尔任期至2026年 且FOMC需七票才能推动政策变动 [4][7] - 德银分析认为新主席需平衡降息压力与维护美联储信誉 独立性将受考验 [5][6] 美国通胀数据与货币政策展望 - 5月美国CPI同比增2.4% 核心CPI同比增2.8% 均低于预期 显示通胀温和 [2] - 中金公司指出美联储或观望更多数据 因劳动力市场稳定 下周6月议息会议降息可能性低 市场预期9月可能降息 [2][3] - 德银警告若通胀升温 新主席需在降息与抗通胀信誉间权衡 巴克莱认为"影子主席"将削弱鲍威尔政策信号有效性 [5][7] 市场与机构观点 - Evercore分析师古哈称沃什具政策经验且与政府关系建设性 但鹰派立场是缺点 沃勒鸽派倾向更符合特朗普降息诉求 [4][5] - 保罗·都铎·琼斯预测特朗普将选极端鸽派主席以降低利息成本 德银强调市场关注新主席独立性和通胀目标可信度 [6] - 贝森特因缺乏货币政策经验及独立性存疑而竞争力不足 哈塞特支持减税但政策经验有限 [6]
特朗普再喊话鲍威尔“降息100个基点”!“影子美联储主席”三位热门人选浮现,提前传递政策倾向
搜狐财经· 2025-06-12 00:35
特朗普呼吁美联储降息 -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平台呼吁美联储将利率下调100个基点 以节省美国即将到期债务的利息支出 [2] - 特朗普批评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为"太迟先生" 指出欧洲已降息10次而美国一次也没有 [3] - 特朗普强调降息1个百分点将为经济"注入火箭燃料" 并大幅降低到期债务的利率 [14] 影子美联储主席策略 - 特朗普考虑在鲍威尔任期结束前提前透露继任者 采用财政部长贝森特提出的"影子美联储主席"策略 [3] - 该策略通过提前明确未来主席及政策方向 使市场对后继政策路径产生预期并调整资产定价 [4][16] - 策略可降低长期债券的期限溢价和利率不确定性 改善美债融资环境 [4][16] - 鲍威尔主席任期到2026年5月 特朗普可能借2026年1月美联储理事克鲁格席位空缺之机布局继任者 [4] 潜在候选人分析 - 三位热门人选:前联储理事凯文·沃什 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凯文·哈塞特 现任联储理事克里斯·沃勒 [5][6] - 德银更看好沃勒 因其近期表达了鸽派观点 认为美联储可忽略关税驱动的通胀并进行降息 [7][8] - 沃什有鹰派倾向 曾批评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和50个基点的降息 [8] - 候选人需能说服FOMC多数成员支持更宽松政策 外部候选人面临更大挑战 [8] 策略影响与动机 - 设立"影子主席"可提升市场对降息预期 与鲍威尔言论形成对冲 可能削弱鲍威尔在剩余任期的影响力 [13] - 策略背后是经济和政治双重考量 特朗普力推"大而美法案"需要降息配合以缓解财政和债务压力 [13] - 政治层面 特朗普试图扩张权力 增加对美联储人事任命的影响力 打击建制派精英政治 [16] - 但策略可能遭遇美联储决策层抵制 FOMC的12名票委决定货币政策而非主席个人 [16]
美国下一步将拿谁“开刀”?, 36万亿美债, 崩盘进入倒计时
搜狐财经· 2025-06-06 08:47
美债危机现状与风险 - 美国政府预计7月9日对欧盟实施50%关税 8月10日中美贸易90天休战期结束 期间还将举行两次美联储议息会议 [1] - 8月美国国债上限若无法提高将面临违约风险 36万亿美元债务规模已触及上限 政府通过借新还旧勉强维持 [2] - 长期美债拍卖困难 需以5%高收益率吸引投资者 导致债券价格屡次暴跌 [2] 美债市场运行机制 - 美联储每月购入超千亿美元国债进行量化宽松 到期国债需以高利率置换 若全部36万亿美债以4%利率置换 年利息支出将达1.5万亿美元 [2] - 美债规模从2020年23万亿美元升至36万亿美元 增幅超50% 同期贸易逆差从6000亿激增至9000多亿美元 增幅同样超50% [6] - 特里芬难题显现 美国需通过贸易逆差输出美元维持全球货币地位 这要求持续扩大债务保证美元供应 [5][6] 市场参与者观点 - 摩根大通CEO戴蒙警告美债市场已现"裂缝" 危机可能在六个月或六年内爆发 摩根大通已做好充足准备 [4] - 巴菲特表示无意愿接手削减国家债务工作 认为这是难以解决的难题 [5] 潜在影响与应对 - 美国可能对中国、欧盟等经济体采取行动掠夺财富"补血" 甚至可能对国内科技巨头下手 [9] - 根本解决方案需依靠科技进步创造财富偿还债务 但美国科技巨头对偿债未提供实质性帮助 [7]
日债拍卖三度遇冷,瑞银喊话:根本没人买,别发了!
金十数据· 2025-06-05 18:00
日本国债市场波动与发行策略调整 - 40年期日本国债收益率飙升至3.675%,创2007年推出以来最高水平 [1] - 日本财务省被建议停止发行30年以上期限债券,因国内投资者需求萎缩 [1] - 日本寿险公司和养老基金不再需要配置30年以上债券,因婴儿潮一代预期寿命仅约20年 [1] 日本国债拍卖需求疲软 - 20年期和40年期国债拍卖需求低迷,40年期投标需求为2023年7月以来最弱 [1] - 30年期日债投标倍数低于过去一年平均水平 [1] - 财务省向市场参与者征求意见,交易员押注发行策略将调整 [2] 日本央行政策建议 - 日本央行应在7月货币政策会议上释放"每半年加息一次"信号以稳定市场预期 [2] - 若7月加息落地,3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从3%降至2.25%-2.5%,40年期收益率或回落至3% [2] - 短期国债收益率攀升因日本央行加息步伐过于谨慎 [2] 日本央行债券久期结构调整 - 日本央行需调整QE时期持有的债券久期结构,转向20年、30年、40年甚至50年期日债 [2] - 五到七年后,日本央行的QE持仓久期结构将与市场整体趋于一致,实现"市场中性" [2] - 此举将提升超长期债券的市场需求 [2] 投资策略与市场信号 - 上个月日债收益率飙升期间,部分超长期日债被战术性买入 [3] - 需等待日本政府释放明确的市场正常化信号后才会大规模加仓 [3] - 若决策层释放类似信号,40年期日债等超长期债券将具备吸引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