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账期
icon
搜索文档
60天账期到了,仍有供应商没能拿到钱
36氪· 2025-08-15 20:10
行业现状 - 中国汽车产业供应商普遍面临货款拖欠问题,尽管多家主流车企承诺将账期压缩至60天以内,但实际执行效果有限[2][4] - 行业存在"人情社会"现象,供应商更倾向于通过维护客户关系而非法律途径解决回款问题[4] - 二级供应商处境更为艰难,账期普遍达3-6个月,部分合同采用"3+6"模式(3个月账期+6个月承兑)导致实际回款周期长达9个月[9][11] 车企付款行为 - 传统主机厂(如上汽、一汽、长城)付款相对及时,而部分新能源车企仍使用承兑汇票变相延长账期[7][8] - 车企采用"接收但不走账"策略拖延付款,常见手段包括延迟验收、寄售模式(货物入库后装车才结算),导致实际账期延长2个月以上[12][14] - 部分车企对小额货款(约5万元/月)优先支付,大额货款仅按60%-80%比例分期支付[10][11] 财务数据影响 - 头部车企应付账款规模庞大:比亚迪2025年Q1应付账款达2500亿元,理想/蔚来/长城/长安等车企应付账款在300-700亿元区间[14][15] - 延迟付款行为帮助车企优化财务报表,但增加供应链现金流压力[14] 例外情况 - 外资/合资车企(如上汽通用)付款纪律较好,平均账期40-60天[19] - 具备技术垄断地位的供应商(如海拉)拥有议价权,可采取停止供货等强硬措施[21] 政策与执行落差 -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明确禁止强制承兑汇票等非现金支付方式,但实际执行中承兑仍广泛存在[8][9] - 工信部7月开通投诉窗口受理四类账款问题,但供应商普遍不愿举报以免影响业务[23][25] 竞争生态 - 行业恶性竞争导致供应商被迫接受不利条款,"业务优先于利润"成为普遍生存策略[21][22] - 车型生产计划变动(如理想MEGA遇冷导致i系列推迟)会进一步延长上游供应商回款周期[13]
60天的账期,不应成为扼杀创新的绳索
雪豹财经社· 2025-04-18 16:30
文章核心观点 - 账期问题已成为中小企业经营的核心风险,超长账期直接威胁企业现金流和生存能力,尤其在电商平台主导的供应链体系中,话语权失衡加剧了资金占用问题[2][4][6] - 中小企业现金流压力与账期长度强相关,60天账期仍超出其抗风险能力范围,需通过政策干预和平台协作缩短支付周期[4][6][7] - 供应链金融工具被部分大企业滥用,进一步侵蚀中小企业利润,需建立良性合作生态以实现多方共赢[4][6][8] 账期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 蓝牙耳机代工厂库珀电子因货款拖欠导致资金链断裂并解散全部员工[4] - 头部网红女装品牌"少女凯拉"拖欠200多名供应商共计3000多万元货款,高退货率与长账期叠加导致其跑路[4] - 企业应收账款为供应链三大基础资产中增速最快,2019-2023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4] - 电商平台账期通常为3~60天,但部分平台实际账期超过60天,且15天延长即引发供货商集体不满[4][6] 账期的本质与演变 - 账期源于零售行业"信用贸易",最初通过定金支付和定期结算降低风险,后因大型零售商品牌背书取代定金,周期逐渐延长[6] - 大型跨国零售企业通过延长账期使用应付账款购买资产组合理财,信用贸易演变为谋利工具[6] - 电商平台凭借流量优势掌握绝对话语权,中小企业被迫接受资金占用,供需关系失衡加剧账期问题[6] 政策与行业应对 - 《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规定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0日,修订版将于2025年6月1日施行[6][8] - 淘宝天猫联合网商银行在618大促期间推出"0账期"服务,抖音电商推出"宽松账期"扶持政策[8] - 政策要求大型企业让渡部分利益,建立良性合作生态,缩短账期可提升商家库存周转率和经营现金流稳定性[8] 中小企业的经济地位 - 中小企业贡献60%GDP、超过50%税收、70%科技创新成果和80%就业岗位[7] - 现金流断裂可能导致中小企业偷工减料或停止经营,最终损害消费者利益和行业创新活力[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