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产替代
icon
搜索文档
有机硅、磷化工爆发,清水源2连板,闻泰科技尾盘直线涨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7 16:47
市场表现 - 11月7日A股三大指数冲高回落,沪指跌0.25%至3997.56点,深成指跌0.36%至13404.06点,创业板指跌0.51%至3208.21点 [1] - 市场成交额超2万亿元,全市场超3100只个股下跌 [1] - 科创50指数下跌1.47%,沪深300指数下跌0.31%,中证500指数下跌0.24% [2] - 北证50指数逆势上涨0.19%,中证红利指数上涨0.12% [2] 热点板块 - 锂电电解液和磷化工板块午后继续强势,孚日股份、清水源实现2连板,天际股份、多氟多等多股涨停 [3] - 福建板块反复活跃,漳州发展快速涨停走出4天3板 [3] - 有机硅板块集体走强,东岳硅材20cm涨停,合盛硅业涨停 [3] - 闻泰科技尾盘直线拉升涨停,最后5分钟成交超12亿元 [3] - 机器人板块下挫,力星股份、浙江荣泰等多股大跌 [5] 市场展望与核心逻辑 - 多家机构预测2026年A股将延续慢牛行情,行情可能呈现"平顶慢牛"特征而非"尖顶短牛" [5][6][7] - 资产替代逻辑持续深化,权益市场正加速成为居民资产配置的新主场 [6] - 资本市场改革筑牢制度根基,新"国九条"等基础制度改革提振中国市场可投资性 [6] - 经济转型确定性提升注入增长动能,新技术新产业加速涌现推动资本开支扩张 [6] - 国泰海通团队认为2026年A股市场高度有望超出市场共识,向十年前高点发起冲击 [6] 盈利与估值预期 - 市场焦点正从情绪驱动转向基本面验证,估值抬升取决于企业盈利的实际兑现 [6] - 华泰证券认为盈利周期有望于2026年上半年步入复苏通道,修复弹性预期差在于企业出海 [7] - 开源证券提出分子端盈利修复将呈现"厂"字型复苏特征,盈利底或出现在2025年底至2026年初 [7] - 华泰证券模型预测2026年末上证前向PETTM约14.5倍,中证800相对发达市场折价约22%,相对其他新兴市场溢价约12% [7] 资产配置方向 - 开源证券聚焦四大主线:科技成长自主可控(算力、半导体、AI应用等)、PPI改善叠加广谱反内卷(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等)、出海+全球产业竞争力提升(汽车、电子、机械等)、内需结构转型+消费复苏(低空经济、零售、食品等) [8] - 国泰海通团队看好科技新势能、内需新机遇、出海与区域经济新格局,特别强调能源新战略领域如新型储能、氢能与核聚变能等前沿赛道 [8]
A股或现“平顶慢牛” 四大布局主线显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7 13:45
宏观经济政策展望 - 2026年实际GDP增速目标或维持在5%左右 [1][2] - 公共财政赤字率可能在当前4%的基础上继续边际上调,或提升至4.2%,对应广义赤字规模或将增加1.7万亿元 [2] - 在低通胀环境下,实际利率处于历史高位,进一步降息具有必要性,货币投放机制将更趋多样化 [2] 内需与出口分化态势 - 2025年出口在外部压力下展现韧性,而内需受债务约束、供需错配等因素影响偏软 [2] - 展望2026年,出口仍能实现约6%的增长 [3] - 政策核心思路是实现供需新均衡,理想组合是“增需求”为主,“优供给”为辅 [3] 扩大内需与消费潜力 - 固定资产投资有望实现有限回升,基建投资增速将保持平稳 [3] - 居民消费的核心潜力将集中在服务消费赛道,政策或通过消费券、带薪休假等举措释放服务业消费潜力 [3] - 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等一揽子举措,精准提振养老、生育及大众消费潜力 [3] 供给端改革措施 - “加法”层面包括放开服务业外资准入限制、加大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4] - “减法”层面是稳步推进反内卷,有序化解过剩产能 [4] A股市场展望与驱动逻辑 - 2026年A股市场有望延续“慢牛”格局,市场逻辑将从情绪推动转向基本面验证 [1][5] - 核心驱动逻辑包括资产替代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筑牢制度根基、经济转型确定性提升注入增长动能 [5] - 国泰海通团队判断2026年A股市场高度有望超出市场共识,向十年前的高点发起冲击 [5] 企业盈利与估值前景 - 盈利周期有望于2026年上半年步入复苏通道,修复弹性取决于地产周期与企业出海 [6] - 盈利底或出现在2025年底至2026年初,2026年市场将迈入“盈利修复”阶段,呈现“平顶慢牛”特征 [6] - 2026年末上证前向PETTM约14.5x,相对发达市场折价约22%,估值仍具提升空间 [6] 行业配置主线 - 四大投资主线包括科技成长自主可控、PPI改善叠加广谱反内卷、出海+全球产业竞争力提升、内需结构转型+消费复苏 [7] - 特别强调能源新战略领域,建议聚焦新型储能、氢能与核聚变能等前沿赛道 [7]
探寻低利率时代资产泡沫的破解之道
搜狐财经· 2025-08-08 06:14
核心观点 - 低利率环境是资产泡沫滋生的温床而非经济增长的免费午餐 实际利率持续低于经济增长率的时间窗口与泡沫形成高度相关[1] - 泡沫并非非理性的市场失误而是现代金融体系与生俱来的基因 在理性预期与制度缺陷共同作用下成为必然结果[2][3] - 传统经济学"实际利率应高于经济增长率2%"的黄金法则被解构 市场自动纠偏机制在低利率环境下失效[1][2] 理论框架创新 - 提出"低利率经济学"理论框架 通过全球四十年间23起重大泡沫事件分析发现实际利率持续低于经济增长率与泡沫滋生的规律性关联[1] - 创造"理性泡沫"概念 当市场主体形成"资产价格永续上涨"预期时资金会持续涌入即便价格远超实际价值[2] - 引用梯若尔研究指出完全避免泡沫需同时满足四个严苛条件:市场参与者绝对理性 信息完全对称 资源有效分配 市场参与者数量有限[2] 政策工具反思 - 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在泡沫早期有效但泡沫扩张后提高利率可能火上浇油因高利率吸引更多套利资金涌入泡沫资产[2] - 日本央行在泡沫破裂后长期维持零利率陷入货币与国债同质化的流动性陷阱 资金持续从实体经济流出[2] - 提出"资产替代"政策新思路 鼓励房地产 股票 国债等资产间相互替代以降低整体风险 例如用股市泡沫替代房地产泡沫[3] 历史案例验证 - 1985年广场协议后的日本房地产泡沫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均符合实际利率持续低于经济增长率的规律[1] - 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的"失落二十年"为研究标本 锚定雷曼事件后的全球经济变局[1] - 1999年日本央行将基准利率降至0开启流动性实验 2020年美联储无限QE时市场已对零利率政策习以为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