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整合

搜索文档
星巴克中国“卖身”大戏:瑞幸大股东意外入局,咖啡战争迎来终局?
美股研究社· 2025-07-15 18:28
中国咖啡市场资本棋局 - 星巴克中国业务出售迎来戏剧性转折 瑞幸咖啡最大股东大钲资本意外现身竞购者名单 与高瓴资本、凯雷投资等近30家顶级机构角逐控股权 [1] - 星巴克中国估值高达100亿美元 交易结构显示星巴克全球总部或仅保留30%股权 剩余股份由多家分持 每家不超过30% [1] - 若大钲资本成功入局 中国咖啡市场两大宿敌瑞幸与星巴克将共享同一"金主" 行业权力面临重新洗牌 [1] 星巴克中国增长瓶颈 - 2024财年星巴克中国市场营收29 58亿美元 同比下降1 4% 为近年首次负增长 增速落后于全球业绩 [4] - 面对竞争压力 星巴克推出新品和联名活动频次更高 首次宣布降价 最低饮品价格降至23元 [4] - 截至第二季度末 星巴克中国门店总数达7758家 覆盖超1000个县级市场 单季度营收7 4亿美元 同比增长5% 同店可比成交量增长4% 但平均客单价下滑4% [4] 竞争对手市场表现 - 瑞幸、库迪等本土连锁品牌门店规模已超星巴克 幸运咖通过"县域味觉测试"推出爆款产品 库迪咖啡凭借9 9元战略和数字化运营提前实现盈利 计划冲击5万家门店目标 [4] - 中国消费者人均咖啡饮用量大幅上升 但对平价产品接受度更高 茶饮品牌纷纷推出咖啡产品寻求增量 [3] 星巴克出售动机与买家要求 - 星巴克全球CEO表示市场看重其品牌价值和咖啡品类增长潜力 将与潜在买家共同探讨如何将中国门店从8000家增至2万家 [5] - 理想的买家需能提供资源支持和增长经验 而非单纯资金投资者 [5] 大钲资本潜在影响 - 若入股成功 大钲资本可能为星巴克中国带来本土化运营经验 借鉴瑞幸的甜味咖啡和快取门店模式 [7] - 可能提升星巴克中国数字化效率 对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门店选址等进行数字化改造 [8] - 资本纽带可能减弱瑞幸与星巴克竞争烈度 转向差异化竞争 瑞幸主导大众快取市场 星巴克专注高端体验 [9] 行业格局演变 - 交易若完成 中国咖啡市场或走向寡头协调新平衡 中型品牌被挤压 独立精品咖啡馆固守细分客群 [9] - 新进入者将面临更高壁垒 需对抗品牌知名度及供应链、数字化规模劣势 行业集中度提升可能抑制创新 [9] - 大钲资本竞购行动标志中国PE市场从"价值发现"向"生态控制"演进 投资机构角色变为"行业架构师" [11]
拟收购彩虹光电30%股份,京东方加码TV面板,液晶行业资本整合不停歇
华夏时报· 2025-06-19 14:49
核心观点 - 京东方拟以不低于48.5亿元收购彩虹光电30%股权,进一步巩固其在TV面板领域的竞争优势 [2][3] - 收购彩虹光电有助于京东方增强在50、58、70英寸等差异化尺寸的市场影响力 [5] - 行业龙头通过资本并购和产能整合应对市场需求疲软,维持面板价格稳定 [6] 京东方收购彩虹光电股权 - 京东方宣布拟以不低于48.5亿元受让彩虹光电30%股权,最终成交价以实际摘牌价为准 [2][3] - 彩虹光电是彩虹股份旗下唯一一条G8.6 VA产线,聚焦TV面板业务,产品以50英寸为主,2023年液晶面板业务占彩虹股份总收入的88% [3] - 京东方目前仅有一条8.6代线(成都),收购彩虹光电将补充其在8.6代线的产能 [3] - 8.6代线可经济切割50、58、70英寸等差异化尺寸产品,而8.5代线主要切割32、55、65英寸,10.5代线主要切割65、70、75英寸 [4] 行业竞争格局 - 2024年京东方TV面板出货量全球第一,但在50、58、70英寸等尺寸竞争力较弱,入股彩虹光电有望增强其在这些尺寸的市场影响力 [5] - TCL华星收购LGD广州液晶面板厂后,可能在电视面板出货量上超越京东方,京东方入股彩虹光电将进一步集中液晶面板产能,增强定价权 [5] - 行业龙头通过控产维持面板价格稳定,同时积极进行资本并购和产能整合 [6] 行业动态 - TV面板价格自2024年4月承压止涨后,截至6月上旬各尺寸价格持平 [6] - 2024年618大促市场表现未达预期,品牌减少采购,面板厂商控产以缓解价格下跌风险 [6] - TCL科技完成LGD广州工厂股权交接,斥资超130亿元,并拟以115.6亿元收购深圳华星半导体21.5311%股权 [6] - 惠科股份完成IPO辅导,重启上市之路 [6] 交易细节与影响 - 京东方仅收购彩虹光电30%股权,不涉及并表和控股,彩虹股份仍以69.79%持股比例控股彩虹光电 [7] - 彩虹股份出让部分彩虹光电股份的目的是支持玻璃基板业务发展,该业务已占其总收入的10% [5][7] - 群智咨询认为,长远来看咸阳彩虹光电G8.6产能或成为京东方TV产能布局的重要一环,此次交易是行业产能资源整合和再分配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