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冰乐

搜索文档
重生的瑞幸
新财富· 2025-09-16 16:17
本文约 4 0 0 0 字,推荐阅读时长 1 2 分钟,欢迎关注新财富公众号。 格林沃尔德在《Competition Demystified》提到真正持久的竞争优势来自规模经济效益与客户锁定的结合。 规模经济效益很容易理解,规模经济可以为公司带来可持续的的低成本,在茶饮/连锁咖啡行业里广告营销成本、仓储费用、折旧费用,都是属于可以被 均摊的固定成本。而客户锁定是一个很抽象很容易被错判的壁垒。 在很多年前的香烟广告里,烟民宣称他们"宁可抗争也决不换牌子"。这是客户锁定。每个企业都希望拥有这么忠诚的客户。2017年新氧是医美行业绝对 的平台老大,在医美市场在线预订支付总额占比33.1%,前后三百公里看不见对手。后面的故事很惨烈,2018年阿里、美团、京东、百度等互联网巨头 躬身入局,新氧几乎已经退出医美平台竞争。而2017年新氧8亿美金估值讲的就是客户锁定的叙事,不仅小非投资者看错了,TX等大机构也看错了。 客户锁定的故事不是演说出来的,是在一次次在竞争中守住阵地,最终让新进入者望而却步。瑞幸用了三次战争告诉市场,我可以获得竞争对手无法企 及的客户。 0 1 星巴克平替 在2013年限制三公消费之前,很多餐饮企业 ...
星巴克中国出售业务进入倒计时
36氪· 2025-09-15 18:34
据智通财经消息,星巴克中国业务的出售事宜已进入最后阶段,博裕资本、凯雷集团、EQT与红杉中国 被列为最终候选收购方,交易预计将于10月底前最终敲定。 自"传出"出售业务以来,星巴克中国在此次的出售计划中,最初吸引了数十家竞标者,高瓴、贝恩、 KKR、腾讯、华润、美团等都被传为潜在买家,而最终候选名单是在8月27日结束的一轮竞标后选出 的。 此前,高瓴、凯雷等资方在参与星巴克中国股权竞购时给出的企业估值为50亿—6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356亿元—427亿元)。 与此同时,在星巴克此前召开的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上,星巴克董事长兼CEO倪睿安也曾直接表 示:"超20家机构感兴趣,我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与承诺不变,并希望保留中国业务相当比例的股权。" 自2024年11月,市场首次传出星巴克正在研究中国业务的各种可能性之后,一年的时间,这场出售大戏 或将迎来终局。 01 四大决赛圈成员的雄厚实力 星巴克如果引入腾讯、京东等CVC机构作为重要股东,还可能被市场解读为"站队",进而影响与其他 平台的合作意愿。 综合来看,进入决赛圈的每一个人都实力雄厚,但最终的决策权,依旧在星巴克手中。 具体来看,入围最终名单的博裕 ...
星巴克中国出售或10月底敲定 股权比例是关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07:17
股权出售进展 - 星巴克中国股权出售进入最后阶段 博裕资本、凯雷集团、EQT与红杉中国被列为最终候选方 交易预计10月底前敲定[1] - 星巴克正在评估超过20家有强烈意愿的机构 公司希望保留中国业务相当比例的股权[2] - 市场传闻星巴克可能保留30%股权 其余由多家买家分摊 每家持股低于30%[3] 运营策略调整 - 星巴克中国与小红书达成深度合作 在全国1800余家门店开展"兴趣社区空间"计划[8] - 6月10日起星巴克对星冰乐、冰摇茶、茶拿铁等数十款产品实施降价 大杯平均降幅5元 最低价23元[9] - 降价策略效果显著:二季度冰摇茶业绩翻番 茶拿铁持续增长 星冰乐在小红书非咖品类搜索排名第一[9] - 公司与中国东方航空开展会员体系全面合作 业务推进主动性增强[9] 财务与门店表现 - 最新财季星巴克中国营收同比增长8%至7.9亿美元(约56.25亿元) 实现连续三个季度增长[10] - 截至6月末财季在华新开门店70家 总门店数达7828家[1] - 二季度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2% 同店交易量增长6% 但同店客单价同比下降4%[12] 市场竞争态势 - 瑞幸咖啡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7.1%至123.6亿元 归母净利润增长43.6%至12.5亿元[11] - 瑞幸门店总数达26206家(自营16968家+加盟9238家) 环比增长8.8%[11] - 瑞幸直营门店同店销售增长13.4% 主要驱动因素为杯量增长[11] - 库迪咖啡门店数量超过15000家且实现盈利 幸运咖二季度新签门店同比增长164%[12] - 幸运咖7月以来加盟咨询量环比增长超300% 一线城市咨询激增 7月12日店均营业额达5732元[12] 战略考量 - 星巴克寻求合作伙伴以抓住未来开设2-3万家门店的机会[1] - 股权出售比例决定运营主导权 公司强调"保留相当比例股权"的立场[2][4] - 麦当劳中国案例显示本土控股股东带来运营灵活性:中信资本控股后门店达6820家 2024年新增917家[5] - 麦当劳中国贡献全球国际特许市场70%新店 全球超半数新店位于中国市场[5]
星巴克中国出售或10月底敲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15:10
星巴克中国股权出售进展 - 星巴克中国股权出售进入最后阶段 博裕资本、凯雷集团、EQT与红杉中国被列为最终候选方 交易预计10月底前敲定[2] - 星巴克首席执行官倪睿安表示公司正在评估超过20家有强烈意愿的机构 希望保留中国业务相当比例股权 任何交易必须符合星巴克利益[2] - 星巴克计划通过合作伙伴实现中国市场扩张目标 未来可能开设2万至3万家门店[2] 股权出售比例争议 - 市场传闻星巴克可能保留30%股权 其余由多家买家分摊 每家持有不到30%股权[4] - 倪睿安仅表态将"保留相当比例的股权" 未确认具体比例[4] - 股权比例决定运营主导权 星巴克似乎想继续占据中国区主导运营地位[4] 外资品牌中国运营模式变革 - 麦当劳中国在中信资本入主后实现管理团队本土化 决策更加灵活高效 部门架构近两年持续调整[5] - 截至2024年麦当劳中国系统门店总数达6820家 全年新增917家门店[5] - 2024年麦当劳中国贡献约70%的全球国际特许市场新店 占比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 全球超过一半新店开在中国市场[5] 星巴克中国业务调整 - 星巴克中国与小红书APP达成深度合作 在全国1800余家门店开展"兴趣社区空间"合作计划[7] - 6月10日起星巴克三大王牌品类数十款产品集体降价 大杯平均降幅5元 最低价23元[7] - 降价策略成效显著 二季度冰摇茶业绩翻番 茶拿铁持续增长 星冰乐在小红书非咖品类搜索排名第一[7] - 与中国东方航空会员体系开展全面合作 业务推进主动性增强 联名营销流程简化[7] - 最新财季中国营收同比增长8%至7.9亿美元(约56.25亿元) 实现连续三个季度同比增长[7] 中国咖啡市场竞争格局 - 瑞幸咖啡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7.1%至123.6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3.6%至12.5亿元[9] - 瑞幸门店总数达26206家(自营16968家+加盟9238家) 环比增长8.8% 规模远超星巴克[9] - 瑞幸直营门店同店销售增长13.4% 杯量增长是主要驱动因素[9] - 库迪咖啡门店数量超过15000家且已实现盈利[9] - 幸运咖二季度新签门店同比增长164% 7月加盟咨询量环比增长超300% 一线城市咨询激增[9] - 7月12日幸运咖店均营业额达5732元 外卖订单量环比提升258% 单店外卖最高3095单[9] - 星巴克中国二季度同店销售额仅增长2% 同店交易量增长6% 同店客单价同比下降4%[9] 战略转型必要性 - 星巴克需要更懂中国的合作方来实现市场扩张[10] - 股权出售已成定局 最终运营方身份将成为关键区别因素[10]
星巴克中国出售或10月底敲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15:01
星巴克中国股权出售进展 - 星巴克中国股权出售进入最后阶段 博裕资本、凯雷集团、EQT与红杉中国被列为最终候选方 交易预计10月底前敲定[1] - 星巴克正在评估超过20家有强烈意愿的机构 公司希望保留中国业务相当比例的股权 任何交易必须符合星巴克利益[1] - 市场传闻星巴克可能保留30%股权 其余由多家买家分摊 每家持有不到30%股权 但公司官方表态为"保留相当比例的股权"[2] 股权结构对运营的影响 - 外企在中国市场的大股东身份是核心问题 以麦当劳中国为例 中信资本入主后管理团队实现本土化 决策更加灵活高效[3] - 麦当劳中国系统门店总数达6820家 2024年新增917家门店 中国市场贡献了麦当劳全球70%的国际特许市场新店[4] - 控股股东中信资本给予麦当劳中国很大经营自主权 形成全球视野与中国市场深度结合的运营优势[4] 星巴克中国运营策略调整 - 星巴克中国与小红书APP达成深度合作 在全国范围内挑选1800余家门店开展"兴趣社区空间"计划[5] - 星巴克对三大王牌品类数十款产品实施降价 大杯平均降幅5元 最低价23元 二季度冰摇茶业绩翻番 茶拿铁持续增长[5] - 星巴克中国与中国东方航空会员体系开启全面合作 显示业务推进主动性增强 此前联名营销因总部报备流程繁琐而受限[5] - 最新财季星巴克中国营收同比增长8%至7.9亿美元(约56.25亿元人民币) 实现连续三个季度同比增长[5] 中国咖啡市场竞争格局 - 瑞幸咖啡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7.1%至123.6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3.6%至12.5亿元 门店总数达26206家 环比增长8.8%[7] - 瑞幸直营门店同店销售增长达13.4% 杯量增长是主要驱动因素 在门店规模和业绩表现上都与星巴克拉开差距[7] - 库迪咖啡门店数量超过15000家且已实现盈利 幸运咖二季度新签门店同比增长164% 7月以来加盟咨询量环比增长超过300%[7][8] - 作为对比 星巴克中国二季度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2% 同店交易量同比增长6% 同店客单价同比下滑4%[8] 星巴克在华发展策略 - 星巴克首席执行官表示正在寻找合适合作伙伴以抓住未来开2万至3万家店的机会[1] - 截至6月末财季 星巴克在华门店新开70家 总数达到7828家[1] - 找到更懂中国的合作方被认为是星巴克在华扩张的关键[8]
星巴克中国出售或10月底敲定:股权比例是关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14:1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贺泓源 在截至6月末的最新财季,星巴克在华门店新开70家,达到7828家。 值得关注的是,星巴克中国股权的关键问题是出售比例。这代表着,星巴克中国到底是谁在运营。 "我们正在对超过20个有强烈意愿的机构进行评估。我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与承诺不变,并希望保留中 国业务相当比例的股权。任何交易必须符合星巴克的利益。"7月末,倪睿安在财报电话会上称。 关键比例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星巴克中国股权出售的比例,市场上有着种种说法。 7月初,据多家媒体报道,星巴克已收到数份针对其中国业务的收购提议,大多数投资者均瞄准控股 权。星巴克则被指可能保留30%的股权,其余股权将由多家买家分摊,每家持有不到30%的股权。如此 态度意味着,星巴克似乎想在中国区继续占据主导运营地位。 但对此,倪睿安的表态是,"保留相当比例的股权"。 星巴克中国股权出售进入最后阶段。 9月11日,有媒体报道称,星巴克已将博裕资本、凯雷集团、EQT与红杉中国列为中国业务出售的最终 候选方。这项收购案已在最后一轮谈判阶段,将在10月底前敲定结果。 此前几天,星巴克首席执行官倪睿安(Brian Niccol)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再度透露,星巴克 ...
星巴克中国出售或10月底敲定:股权比例是关键丨消费一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1 13:59
股权出售进展 - 星巴克中国股权出售进入最后阶段 博裕资本、凯雷集团、EQT与红杉中国被列为最终候选方 交易预计10月底前敲定[2][3] - 星巴克正在评估超过20家有强烈意愿的机构 公司希望保留中国业务相当比例的股权 任何交易必须符合星巴克利益[3] 股权结构规划 - 市场传闻星巴克可能保留30%股权 其余由多家买家分摊 每家持有不到30%股权[4] - 公司强调将保留"相当比例的股权" 大股东身份决定运营主导权[4][5] 本土化运营改进 - 星巴克中国与小红书达成深度合作 在全国1800余家门店推行"兴趣社区空间"计划[6] - 6月10日起三大王牌品类数十款产品降价 大杯平均降幅5元 最低价23元 二季度冰摇茶业绩翻番 茶拿铁持续增长[7] - 与中国东方航空会员体系开启全面合作 业务推进主动性增强[7] 财务表现 - 最新财季星巴克中国营收同比增长8%至7.9亿美元(约56.25亿元人民币) 实现连续三个季度同比增长[8] - 二季度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2% 同店交易量增长6% 同店客单价同比下降4%[10] 市场竞争态势 - 瑞幸咖啡二季度营收123.6亿元 同比增长47.1% 归母净利润12.5亿元 同比增长43.6%[9] - 瑞幸门店总数达26206家(自营16968家+加盟9238家) 环比增长8.8% 直营门店同店销售增长13.4%[9] - 库迪咖啡门店超15000家且实现盈利 幸运咖二季度新签门店同比增长164% 7月店均营业额达5732元[10] 战略定位 - 星巴克寻求合适合作伙伴以支持未来2-3万家门店的扩张计划[3] - 需要更懂中国的合作方来应对激烈市场竞争 股权出售将决定最终运营主导权[11][12]
老年人正在成为上海商场最大金主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8-26 12:18
银发经济消费行为变化 - 工作日上午10点半商场刚开门就有大量穿戴整齐的老年人聚集在咖啡店进行优雅社交聚会[4] - 非饭点时间餐厅等待区和中庭休息区坐满享受体面休息的老年人群体[11] - 老年人消费时间管理能力突出 上午11点半开始错峰就餐避开12点半工作人群高峰 成为餐饮首波客人[13][22] - 老年人消费年轻化趋势显著 包括在电玩城独立操作游戏设备[14] 购买二次元快闪产品[16] 饮用星冰乐及尝试麻辣火锅[18] - 消费动机从单纯蹭空调转变为主动消费 约11点半部分老人开始店内消费午餐[13] 商场适老化业态创新 - KTV上午场推出老年人专属折扣 原价167元4小时欢唱降至79元 使冷清时段爆满[20] - 按摩养生店进驻商场并提供专属折扣 形成"聊天-就餐-按摩"完整消费链[14] - 宜家周二举办"9.9畅饮"活动创造老年人相亲社交场景[14] - 真如环宇城MAX联合银联推出社保卡长者7折优惠 覆盖近40家餐厅 参与品牌业绩同比提升10%-20%[20] - 长宁龙之梦实施50岁以上身份证直接8.8折策略 简化优惠流程[20] 老年群体经济特征 - 2025年1月上海退休金中位数达5000元以上 前10%群体超8000元 相当于税前11000元薪资水平[23] - 财务负担轻 无房贷车贷及子女抚养压力 月退休金可自由支配[23] - 低龄老年人(60-69岁)占总老年人口50% 健康人群占比65.5%[35] - 2024上海平均寿命83.24岁 55岁退休后可再工作25年 接近普通人38年职业生涯长度[35] 银发经济劳动力市场 - 社保新规要求企业必须缴纳五险一金 聘用退休人员可节省30%用工成本[25] - 社区商场优先招聘周边退休人员 通勤时间短且上班灵活[32] - 餐饮服务业招聘转向退休人员 如泸溪河将退休人员列为首选招聘对象[32] - 低龄老年人服务高龄老人现象在社区商场普及[33] 商场战略转型背景 - 上海每8万人拥有1家大型购物中心 密度为东京的2.5倍(东京每20万人1家)[37] - 上海人均商业面积仅次于迪拜 达东京近5倍[37] - 2025年预计新增商业面积超300万平方米[37] - 商场首层黄金位置从奢侈品专柜转向二次元活动空间[39] - 2038年我国退休人口或将超过劳动力人口 退休人口年增长率2.6% 高于在职人口-1.7%的负增长[42] 银发经济规模扩张 - "百元一日聚"模式包含两顿20道菜正餐及卡拉OK/跳舞等娱乐活动[44] - 银发消费从十余万平大型商场延伸至3000平社区商场 全面渗透消费链条[46] - 日本出现老年人主题乐园式商场 提供早7点开始的全天候休闲服务[48] - 北美郊区商场已成为老年人健走社交俱乐部[51]
老年人正在成为上海商场最大金主
虎嗅APP· 2025-08-24 21:18
核心观点 - 上海商场正积极转型拥抱银发经济 通过提供社交空间、适老化业态和专属折扣等措施 成功吸引老年消费群体 有效提升工作日客流和销售额[17][28][43] - 老年群体展现出强劲消费力 源于稳定的退休金收入(上海中位数5000元/月)、无负债财务状态及高度闲暇时间 其消费行为呈现年轻化趋势[53][55][29] - 商场供给过剩背景下(上海人均商业面积达东京近5倍) 银发经济成为重要增长点 预计2038年中国退休人口将超过劳动力人口 催生结构性市场机遇[79][87][101] 消费行为特征 - 老年人成为工作日商场主力客群 集中在10:30-11:30时段进行首波消费 有效填补传统淡季客流[8][26][51] - 消费场景多元化:星巴克社交聚会[7]、KTV上午场欢唱(原价167元优惠至79元)[44]、宜家周二"9.9畅饮"相亲活动[27]、电玩城游戏[30]、二次元快闪店购物[32] - 消费偏好年轻化:主动尝试星冰乐[36]、火锅麻辣口味[37]、异国料理[38] 并热衷拍照打卡等社交行为[39] 商场运营策略 - 推出定向折扣政策:上海真如环宇城MAX联合银联推出社保卡长者7折优惠 覆盖40家餐厅 参与品牌业绩提升10%-20%[45][46];长宁龙之梦对50岁以上人群提供8.8折[48] - 优化空间布局:设置中庭休息区[24]、引入按摩养生等适老业态[28]、将首层黄金位置调整为二次元活动区[84] - 延长消费时长:老年人平均停留时间超过年轻人 形成"餐饮+娱乐+社交"全天候消费链条[52][26] 老年群体经济基础 - 上海退休金中位数达5000元/月 前10%群体超过8000元/月 相当于税前11000元薪资水平[54] - 无房贷车贷压力 子女抚养已完成 可支配收入占比高[55] - 低龄老人(60-69岁占比50%)健康率达65.5% 部分通过兼职补充收入(如商场服务员、地铁助力车运营)[63][73] 行业发展趋势 - 上海商场密度达每8万人1家 远超东京(每20万人1家) 2025年预计新增商业面积超300万平方米[79][80] - 银发经济产业链快速成熟:从"百元一日聚"(含两餐20道菜+KTV活动)[91]到日本式老年主题乐园综合业态[102] - 退休人口年增长率2.6% 显著高于在职人口负增长(-1.7%) 2038年退休人口规模预计超越劳动力人口[87][89]
星巴克中国“卖身”,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虎嗅· 2025-08-16 15:24
星巴克中国出售计划 - 星巴克中国正与多家投资机构商谈出售业务 定价区间为50亿~100亿美元 [2] - 潜在买家包括大钲资本、高瓴资本、凯雷集团、KKR等 其中大钲资本已控股瑞幸咖啡 [2] - 出售时机被认为是最佳窗口 若拖延可能导致估值进一步下滑 [4][25][27] 业务危机与竞争压力 - 核心问题为产品性价比低 价格战中国产咖啡品牌如瑞幸、库迪将单品压至9.9元以下 星巴克30元定价难以维持 [5][14] - 2025年6月首次下调菜单价格 非咖啡类饮品降价2~6元 但水果茶仍使用罐头原料导致性价比劣势 [8][10][13] - 瑞幸门店数达25000家(星巴克3倍)且总收入已超越星巴克中国 [22][23] 自救措施与市场反应 - 推出3款新水果茶产品(如星星淘梨冰摇茶) 但难复制"生椰拿铁"级爆款效应 [19][20][21] - 2025Q2财报显示:净收入7.3亿美元(+5%) 同店交易量+4% 但客单价-4% [28][29][30] - 外卖平台补贴加剧价格锚点下移 消费者心理价位预期已降至15元以下 [15][16][17] 现存核心价值 - 8000家门店网络覆盖 仍为商务社交场景首选空间 [32][33] - 保留优质商场选址话语权 租约条款优势显著 [38][39][41] - 品牌退出可能影响商场形象 替代品牌稀缺性维持其议价能力 [42][43] 行业趋势与未来挑战 - 新式茶馆业态崛起可能逐步侵蚀星巴克空间价值 [35][36] - 经济复苏后国产中高端品牌或替代星巴克商场地位 [44][45] - 出售后品牌仍存续 运营模式转为加盟制不影响终端服务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