赎旧发新
搜索文档
“赎旧发新”成险资常态,险企资本管理日趋精细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0 15:12
行业动态 - 横琴人寿按期行使赎回11亿元"20横琴人寿"资本补充债 [1] - 年内已有14家险企启动赎回,累计赎回金额达625亿元,包括民生人寿、农银人寿、中邮人寿、人保财险、新华人寿等机构 [1] - 部分机构同步启动新债发行,"赎旧发新"已逐渐成为行业常态 [1] 资本运作策略 - 在利率下行环境下,险企通过策略性发债优化财务结构,形成"以新换旧""以低换高"的良性循环 [2] - 当前10年期国债利率较2018-2020年期间下行超过130个基点 [2] - 2024年保险机构发行的17只债券票面利率集中于2.15%-2.9%,大幅低于往年 [2] - 平安人寿赎回的"20平安人寿"资本补充债原利率为3.58%,新发行永续债票面利率仅为2.35% [2] - 农银人寿2023年赎回的2018年发行债券利率为5.55%,新债利率降至3.67% [2] 赎回行为的驱动因素与意义 - 行使赎回权通常意味着公司资本充足率达标、流动性储备充足,且具备足够的自有资金覆盖赎回需求 [3] - 监管要求行使赎回权的核心前提是"赎回后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监管要求" [3] - 资本补充债赎回成为反映险企经营质量的"试金石",经营稳健的险企通过赎回高息债券优化成本,增强经营韧性 [3] 行业展望 - 资本补充债成本管理将持续成为险企资本管理的重要手段 [4] - 经营稳健性与偿付能力达标将继续成为衡量险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指标 [4]
多家银行赎回“二永债” 银行业资本补充仍迫切
证券日报· 2025-09-23 08:52
银行密集赎回二永债原因 - 多家银行近期密集行使二永债赎回权包括建设银行全额赎回65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及齐鲁银行赎回3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1][2] - 银行赎回旧债主要原因为降低资本成本在利率下行环境下新发行同类债券成本低于存量债券可减少利息支出缓解净息差压力[2][3] - 赎回行为被市场解读为银行经营稳健和流动性充裕信号有助于稳定投资者信心且多数二永债发行时约定五年赎回期条款[2] - 新资本管理办法实施后监管要求升级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需满足总损失吸收能力等指标通过置换旧债可优化资本结构提升资本工具适配性[3] - 二级资本债存续满五年后进入5+5期限后五年其资本计入比例逐年递减若不及时赎回对资本充足率的贡献将持续弱化[3] 赎回操作对银行资本和流动性影响 - 赎回需要一次性支付本金对银行当期流动性管理提出要求大型银行流动性相对充裕影响可控中小银行若赎回规模较大需提前筹划资金[3] - 赎回操作短期内可能导致银行资本规模下降若新债发行未能同步跟进资本充足率可能面临跌破监管红线风险[3] - 通过赎旧发新动态置换新债可全额计入对应资本层级提升资本补充效率且新发债券资金流入可对冲赎回支付的现金压力长期改善现金流稳定性[3] 银行不赎回二永债的情形及影响 - 少数银行选择不赎回二永债如南昌农商行不行使2020年第一期二级资本债券赎回选择权[4] - 不赎回理论上不构成违约因募集说明书赋予发行人不赎回权利但可能被市场解读为资本补充压力较大或流动性紧张对信心和声誉造成冲击[4] - 选择不赎回的主要是中小银行尤其是资产规模较小盈利能力偏弱资产质量压力较大的城商行和农商行[4] - 不赎回虽能暂时维持资本规模但旧债资本计入比例逐年递减会削弱长期资本实力且可能引发投资者对银行资质担忧导致融资成本上升[4] 二永债未来发行趋势 - 银行业对资本补充需求迫切因经济转型过程中信贷需求较大不良资产处置需要资本缓冲且存量债券进入集中赎回期需新发二永债补充资本[5] - 二永债发行将呈现分化趋势大型银行及优质股份制银行凭借市场认可度继续抓住利率下行窗口加速赎旧发新[6] - 城商行和农商行面临资质分化经济基础较好资产质量稳健机构仍可发行二永债补充资本但资质较弱盈利承压中小银行发行难度可能上升[6] - 二永债作为高效资本补充工具的地位将更加突出[6]
年内险企发债规模合计已达366亿元
证券日报· 2025-08-08 15:27
太平人寿永续债发行 - 太平人寿成功发行规模9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 票面利率2.40% 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核心二级资本并提高偿付能力[1][2] 行业发债规模与结构 - 截至3月20日 年内8家险企发行资本补充债和永续债规模合计366亿元 其中永续债规模达327亿元[2][4] - 招商信诺拟发行10亿元永续债 工银安盛拟发行70亿元永续债 年内已发行及拟发行永续债总规模达407亿元 超过去年全年359亿元发行量[4] 发债驱动因素 - 偿二代二期工程推高资本充足率要求 市场利率走低促融资成本下降 业务扩展需资本支撑 风险抵御能力需提升[2] - 票面利率区间为2.18%-2.80% 较往年持续下行 多家险企行使资本补充债券赎回选择权实现"赎旧发新"[2][3] 资本工具差异与趋势 - 永续债用于补充核心二级资本 可提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 资本补充债仅补充附属一级资本[4][5] - 中小险企资本补充需求持续高企 优先股、可转换债券等新型工具有望被更多采用 监管或出台政策拓宽资本补充渠道[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