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补充债
搜索文档
年内险企发债超700亿元,永续债占比接近七成
环球网· 2025-11-22 09:28
进一步来讲,保险永续债能直接补充保险公司核心二级资本、增强核心偿付能力,且票面利率较低,因此备受险 企青睐,成为资本补充的首选工具。且利率下行的大环境下,险企发债成本随之降低。今年以来,保险公司发行 的资本补充债或永续债票面利率均在3%以下,最高为2.8%,最低达2.15%。 不仅如此,部分保险公司在发行新债的同时,也在赎回已发债券。以招商仁和人寿为例,该公司11月14日发布关 于2020年资本补充债赎回选择权行使公告,对规模8亿元的"20仁和人寿"债券进行赎回。根据其发行公告,该债券 为分段式计息,第1年至第5年的年利率为4.95%,如果发行人不行使赎回权,则从第6个计息年度开始到该债券到 期为止,后5个计息年度内的票面利率为5.95%。 业内人士分析,今年险企密集发债主要是为提升自身偿付能力,以满足监管要求。2022年一季度,偿二代二期规 则正式实施,对资本及核心资本认定标准更为严格,导致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资本补充 需求提升。去年底,监管部门将偿二代二期规则过渡期延长至2025年年底,随着结束日期临近,险企加快资本补 充步伐。(南木)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随着偿二代二期规则过渡期结 ...
险企今年以来发债超700亿元 永续债成资本补充主力
中国证券报· 2025-11-21 04:09
● 本报记者 陈露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0日,今年以来,已有19家保险公司发行资本补充债或永续债,合计发行规 模741.7亿元,尽管与去年同期保险公司发债规模相比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今年以来,险企发行永续债的热情升温。在上述19家发债保险公司中,有一半的公司选择发行永续债, 发行规模合计接近500亿元,占比接近70%。其中,平安人寿发行130亿元永续债,为今年以来保险公司 已发行的规模最大的永续债,太平人寿、工银安盛人寿、泰康人寿、阳光人寿的永续债发行规模分别为 90亿元、70亿元、60亿元、50亿元。 浙商证券固收分析师杜渐认为,保险永续债能够直接补充保险公司的核心二级资本、增强核心偿付能 力,且票面利率较低,因而成为保险公司资本补充的首选工具。 随着偿二代二期规则过渡期结束的临近,险企加快了资本补充步伐。截至11月20日,今年以来已有19家 保险公司发行资本补充债或永续债,合计规模超700亿元,其中永续债发行规模占比近七成,成为险企 补充核心资本的重要工具。业内人士认为,发债能够缓解保险公司的资本补充压力,但从长期来看,保 险公司还需增强自身"造血"能力,提升资本实力。 永续债发行占 ...
月内超150亿元!险企发债“补血”迎小高潮
国际金融报· 2025-11-20 23:48
保险公司发债"补血"迎来一波小热潮。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11月以来,中邮人寿、英大泰和人寿、中再产险、平安产险、紫金 财险、招商局仁和人寿等先后发行永续债和资本补充债,合计规模超15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年内保险公司发债补充资本整体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发债总量虽然较去年有所下降,但 仍处于较高水平;二是结构上更偏向于永续债;三是不同主体在资本补充方式选择上出现分层。 票面利率一降再降 近年来,受制于行业增长承压,保险公司通过股权融资"补血"的难度增大。相比之下,债权融资具有约 束少、发行周期短、发行成本低等优势,受到保险公司青睐。 进入11月以来,保险公司发债脚步明显加快。具体来看,11月3日,中邮人寿发行12.7亿元永续债;11 月11日,英大泰和人寿发行25亿元资本补充债;11月13日,中再产险发行40亿元资本补充债;11月18 日,平安产险、紫金财险分别发行60亿元、5亿元资本补充债;11月19日,招商局仁和人寿发行13亿元 资本补充债。 对于发债募资的目的,上述险企均表示是为了补充公司资本,增强公司偿付能力,为各项业务的持续稳 健发展创造条件。 永续债,即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是指发行没有 ...
“赎旧发新”成险资常态,险企资本管理日趋精细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0 15:12
行业动态 - 横琴人寿按期行使赎回11亿元"20横琴人寿"资本补充债 [1] - 年内已有14家险企启动赎回,累计赎回金额达625亿元,包括民生人寿、农银人寿、中邮人寿、人保财险、新华人寿等机构 [1] - 部分机构同步启动新债发行,"赎旧发新"已逐渐成为行业常态 [1] 资本运作策略 - 在利率下行环境下,险企通过策略性发债优化财务结构,形成"以新换旧""以低换高"的良性循环 [2] - 当前10年期国债利率较2018-2020年期间下行超过130个基点 [2] - 2024年保险机构发行的17只债券票面利率集中于2.15%-2.9%,大幅低于往年 [2] - 平安人寿赎回的"20平安人寿"资本补充债原利率为3.58%,新发行永续债票面利率仅为2.35% [2] - 农银人寿2023年赎回的2018年发行债券利率为5.55%,新债利率降至3.67% [2] 赎回行为的驱动因素与意义 - 行使赎回权通常意味着公司资本充足率达标、流动性储备充足,且具备足够的自有资金覆盖赎回需求 [3] - 监管要求行使赎回权的核心前提是"赎回后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监管要求" [3] - 资本补充债赎回成为反映险企经营质量的"试金石",经营稳健的险企通过赎回高息债券优化成本,增强经营韧性 [3] 行业展望 - 资本补充债成本管理将持续成为险企资本管理的重要手段 [4] - 经营稳健性与偿付能力达标将继续成为衡量险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指标 [4]
险企资本补充创新路径扩容
金融时报· 2025-09-17 16:30
中国太保H股可转债发行详情 - 成功发行155.56亿港元H股可转债,实现零票息溢价发行,长线投资者认购比例超过七成 [1] - 初始转股价格为每股39.04港元,较H股收盘价和当日交易均价的溢价率分别约为21.2%和22.5%,转股溢价率为25% [1] - 债券于2030年9月18日到期,为零票息债券,募集资金将有效提升资本实力以支持主业发展 [1] - 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90%,太保寿险为136%,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64%和215% [1] 零票息可转债成为行业新趋势 - 中国平安于2025年6月宣布拟发行117.65亿港元、2030年到期的零票息H股可转债,用于支持金融核心业务及医疗养老新战略 [2] - 两大头部险企的试水推动零票息可转债成为保险公司资本补充的创新选项 [3] - 2025年以来保险公司境内发债规模已超过800亿元,加上中国太保和中国平安的可转债,境外发行规模约273亿港元,全年发债总额突破1000亿元 [4] 零票息可转债的优势 - 显著降低融资成本,零票息设计意味着存续期内无需支付利息,减轻现金流压力,融资成本低于传统债券品种 [3] - 优化资本结构,可转债转股后直接转化为公司核心资本,有效提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 [3] - 兼顾投资者与发行方利益,投资者享有股价上涨收益而不承担下跌风险,发行方审批流程简洁高效,对股权结构影响小 [3] 行业资本补充背景与动因 - “偿二代二期”工程实施后对核心资本认定更严格,叠加利率下行导致资本消耗加速,险企面临更大偿付能力缺口 [5] - 金融监管部门将偿付能力规则过渡期延长至2025年底,推动保险公司加快资本补充节奏 [5] - 除可转债外,多家险企通过资本补充债、永续债及股东增资等方式积极补充资本金 [4] - 政策支持拓宽资本补充渠道,国务院意见要求保险机构发挥长期投资优势,培育耐心资本,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4]
浙江东方(600120)2025年中报简析:净利润同比增长175.71%,三费占比上升明显
证券之星· 2025-08-25 09:17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营业总收入38.71亿元,同比下降37.51%,归母净利润4.07亿元,同比上升175.71%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22.13亿元,同比下降35.29%,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2.46亿元,同比上升145.68% [1] - 净利率13.35%,同比增493.46%,每股收益0.12元,同比增200.0% [1] - 三费占营收比11.45%,同比增104.09%,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总和4.43亿元 [1] - 毛利率3.39%,同比减13.68% [1] 资产负债变动 - 货币资金63.02亿元,同比增13.00%,应收账款1.33亿元,同比增21.16% [1] - 有息负债117.23亿元,同比增49.05%,每股净资产4.66元,同比增7.46% [1] -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变动幅度-58.11%,受资金需求影响,可用于短期理财的闲置资金余额波动较大 [2] - 交易性金融资产变动幅度45.52%,金融子公司东方嘉富人寿金融资产投资规模增加 [3] - 应收款项变动幅度64.54%,受结算周期影响,子公司信用期内应收款余额增加 [3]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变动幅度30.87%,东方嘉富人寿本期增加对上市股票的投资 [3]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变动幅度76.94%,一年内到期的应付债券及资产证券化融资余额增加 [4] - 长期应付款变动幅度666.53%,资产证券化融资余额增加 [6] 现金流量状况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34元,同比增47.14%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幅度47.14%,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产生的现金流量本期为净流入,上年同期为净流出 [5]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幅度-173.11%,东方嘉富人寿投资活动支付的现金同比大幅增加 [5]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动幅度412.04%,东方嘉富人寿本期发行资本补充债14亿元 [5] 业务运营与战略 - 营业收入变动幅度-40.19%,风险管理子公司浙江济海本期期现结合业务收入同比减少 [6] - 营业成本变动幅度-39.86%,随营业收入的减少而减少 [6] - 销售费用变动幅度46.6%,浙江济海业绩增长,职工薪酬增加 [6] - 管理费用变动幅度26.33%,本期金融子公司增加业务及管理费 [6] - 财务费用变动幅度16.61%,公司本级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同比减少 [6] - 公司构建"基金管控+直投"的全能型投资平台,实施"一母多子"战略,基金业务板块累计管理规模293.08亿元,存续管理规模223.45亿元,扶持培育省内外重点企业超120家 [5] - 公司完成对杭州联合银行3.2430%的股份的收购,与杭州联合银行在信托、保险、期货、基金等领域开展协同 [5] 历史业绩与回报 - 公司去年的ROIC为3.88%,净利率为11.97% [7] - 公司近10年来中位数ROIC为6.41%,2023年的ROIC为1.51% [7]
年内险企发债规模合计已达366亿元
证券日报· 2025-08-08 15:27
太平人寿永续债发行 - 太平人寿成功发行规模9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 票面利率2.40% 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核心二级资本并提高偿付能力[1][2] 行业发债规模与结构 - 截至3月20日 年内8家险企发行资本补充债和永续债规模合计366亿元 其中永续债规模达327亿元[2][4] - 招商信诺拟发行10亿元永续债 工银安盛拟发行70亿元永续债 年内已发行及拟发行永续债总规模达407亿元 超过去年全年359亿元发行量[4] 发债驱动因素 - 偿二代二期工程推高资本充足率要求 市场利率走低促融资成本下降 业务扩展需资本支撑 风险抵御能力需提升[2] - 票面利率区间为2.18%-2.80% 较往年持续下行 多家险企行使资本补充债券赎回选择权实现"赎旧发新"[2][3] 资本工具差异与趋势 - 永续债用于补充核心二级资本 可提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 资本补充债仅补充附属一级资本[4][5] - 中小险企资本补充需求持续高企 优先股、可转换债券等新型工具有望被更多采用 监管或出台政策拓宽资本补充渠道[5]
点评报告:票息为盾,提前“卡位”利差压缩行情
长江证券· 2025-06-12 10:4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当前债市震荡、信用利差被动走阔,应优先布局高票息资产获取确定性收益,为7月理财季节性进场驱动的利差压缩行情提前蓄力 [1][5] - 多空因素交织使债市震荡格局持续,信用利差被动走阔,提供逢调布局机会 [6] - 票息策略是震荡市最优解,需依负债特性分层构建组合 [7] - 提前“卡位”7月季节性利差压缩行情,把握结构性品种机会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收益率与利差总览 各期限收益率及变动 - 国债、国开债等各券种不同期限收益率有不同程度变动,如国债0.5 - 5年期收益率分别为1.41% - 1.55%,较上周变动 - 4.0 - - 1.8bp [14] 各期限利差及变动 - 各券种不同期限信用利差有变动,如地方政府债1 - 5年利差为12 - 11bp,较上周变动6.5 - 3.8bp [16] 信用债分类别收益率与利差(Hermite算法) 城投债分地区收益率与利差 - 各省份公募非永续城投债重点期限收益率有变动,如安徽0.5 - 5年期收益率为1.77% - 2.15%,较上周变动2.6 - - 2.9bp [19] - 各省份公募非永续城投债重点期限信用利差有变动,如安徽0.5 - 5年利差为30.41 - 55.45bp,较上周变动4.6 - - 1.5bp [22] - 各省份公募非永续城投债各隐含评级收益率有变动,如安徽AAA - AA - 级收益率为1.80% - 2.10%,较上周变动3.8 - - 3.0bp [26] - 各省份公募非永续城投债各隐含评级信用利差有变动,如安徽AAA - AA - 级利差为28.96 - 59.67bp,较上周变动4.8 - - 2.0bp [31] - 各省份公募非永续城投债各行政层级收益率有变动,如安徽省级 - 区县级园区收益率为1.80% - 2.10%,较上周变动3.5 - - 3.5bp [35]
为偿付能力“加固” 保险资本补充新招频出
环球网· 2025-06-10 11:15
行业资本补充新方式 - 保险行业资本补充呈现新方式,为险企提升资本实力、满足偿付能力要求提供新路径 [1] - 中国平安拟发行约117.65亿港元于2030年到期的零息H股可转换债券,初始转换价为每股H股55.02港元 [3] - 部分中小险企通过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增资,如锦泰保险和鼎和财险 [3] 当前资本补充路径 - 发行资本补充债和永续债、股东增资是常见选择,年内11家险企合计发债496亿元 [3] - 多家险企拟通过股东增资"补血",发债额预计仍将处于较高水平 [3] - 头部险企如中国人保重视偿付能力建设,计划通过债务工具和增资补充资本 [3] 监管部门举措 - 监管部门优化偿付能力监管要求,延长偿二代二期规则过渡期、调降股票投资风险因子 [4] - 支持险企拓宽资本补充渠道,如支持财险机构增资扩股和发行资本补充工具 [4] 未来资本补充趋势 - 险企未来增资需求仍大,短期以发行资本补充债和永续债为主 [4] - 中长期大型险企将探索新融资方式,中小险企需提升业务质量匹配资本效率 [4] - 行业整体资本补充将持续高企 [4]
提升资本实力 险企探路资本多元化补充方式
证券日报· 2025-06-10 00:45
资本补充方式多元化 - 中国平安拟发行117.65亿港元境外零息H股可转债,初始转换价55.02港元/股,到期日2030年6月11日,所得款项用于补充资本、支持医疗养老新战略及一般公司用途 [2] - 境外可转债优势包括融资成本低(零息)、转股后直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灵活性高于定增或次级债,但面临汇率波动等跨境风险 [3] - 锦泰保险通过资本公积转增注册资本8.09亿元,注册资本从23.79亿元增至31.88亿元,鼎和财险以资本公积金转增13.57亿元,注册资本从46.43亿元增至60亿元 [4] 行业资本补充需求与现状 - 年内11家险企合计发债496亿元,包括8只永续债和3只资本补充债,多家险企拟通过股东增资补充资本 [5] - 中国人保规划期内子公司计划发行债务工具30亿元提升偿付能力,增资28亿元补充业务发展资本,目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0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50% [6] - 监管部门优化偿付能力监管规则,延长偿二代二期过渡期至2025年底,调降股票投资风险因子10%,鼓励拓宽资本补充渠道 [6][7] 未来资本补充趋势 - 险企增资需求将持续高企,经营良好险企更多采用利润转增,中小险企需提升业务质量匹配资本效率 [7] - 大型险企或探索战略引资、海外发债,地方政府注资、债转股等政策支持可能扩展 [7] - 行业短期仍以发行资本补充债和永续债为主,中长期需应对偿二代二期实施、利率下行及业务扩张驱动等挑战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