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保险

搜索文档
金融机构化身出海“服务站” 直接帮跨境卖家做运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4 20:28
企业出海趋势 - 深圳企业如日丽丰科技正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产品出口占业务80%,总经理李小瑞计划赴中东考察投资建厂可行性[1] - 企业出海需求集中在物流、市场准入、合规经营、税收政策、跨境融资和本地化运营等领域[2] - 2024年深圳跨境收支规模全国第三,人民币跨境收支金额超5万亿元,同比增长34.1%[3] 金融机构服务升级 - 银行如宁波银行提供从产品标题优化到法律咨询等非金融服务,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分别推出资源对接服务和"全球撮合家"平台[2] - 宁波银行开发跨境电商金融服务平台,覆盖贸易结算、融资理财和全球开店等业务[3] - 工银巴西针对中资出海企业提供跨境结算等服务,巴西雷亚尔贷款利率高达20%-50%[3] 人民币国际化推进 - CIPS系统2024年处理跨境人民币支付175万亿元,同比增长43%[4] - 深圳计划创新跨境人民币产品,建立企业快速响应机制,推动FT账户试点和优质企业名单共享[4] - 拉美国家在贸易中增加人民币使用,降低企业汇率风险和汇兑成本[3][4] 保险服务创新 - 中国信保提供出口贸易险、特险及海外投资险等产品,覆盖政治风险和信用风险[5] - 深圳"大统保"服务支持2.2万家中小微企业,2024年承保出口额909.1亿美元,同比增长27.5%[5] - "跨境电商保"试点启动,6家保险机构组成共保体,针对应付账款风险提供低费率保障[5][6]
“赴港卖险”新现象说明了什么
证券日报· 2025-05-22 23:45
这样的职业选择并不鲜见。去年以来,不少代理人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赴港卖险"的经历,引发内地保险 业的关注和讨论。 "赴港卖险"新现象背后,有哪些原因?《证券日报》就此独家采访了香港保险业监管局(以下简称"香 港保监局"),以及多位香港保险代理人、内地保险精算师等从业者。综合来看,内地居民对全球资产 有较强配置需求,香港保险市场的差异化产品、高活跃度和高渗透率等因素,共同驱动内地人才"赴港 卖险"。 香港保险代理人胡蓉萍最近很忙,频繁往返于香港和深圳,同时,她的团队又引入两位合伙人一起打 拼。据了解,胡蓉萍曾在一家互联网大厂任职近10年,于去年从内地"转战"香港保险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为满足内地消费者的跨境保险需求,监管部门已在积极行动。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近 日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意见》明确提到,构建便利开 展跨境保险业务的交易规则。 个案与群像 去年,胡蓉萍顺利通过高才计划(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拿到香港居民身份,并通过五门香港保险考试 后,在香港保监局挂牌执业。"这是目前我最喜欢、最有成就感的角色。"胡蓉萍对记者表示,"我的想 法是从保险切入,在香港为朋友们提供更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