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医疗险

搜索文档
“十四五”期间保险业保障能力持续提高
中国证券报· 2025-08-12 05:05
● 新华社记者 张千千 李延霞 被诊断为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后,武汉市民卢先生的孩子进行了心脏移植手术,合计花费超36万元。 "医保报销了约13万元,余下的费用对我们仍是不小的负担。"卢先生说,幸好此前为孩子投保了多款商 业医疗险产品。初期治疗结束后,卢先生向中国人寿提出理赔申请,一周后便获赔20.76万元。 这是保险为万千百姓提供保障的一个缩影。2024年,人身保险业赔付支出1.2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 88.08%;财产保险业赔付支出1.1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57.14%。 "'十四五'期间,保险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惠及面稳步扩大,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监管制度体系持续完 善。"金融监管总局人身险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保险业积极发展商业保险年金、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优 化新业态、新市民等保险保障供给,着力健全普惠保险体系,更好服务民生需求。 保险,连接各行各业、关系国计民生,是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保障、助力共同富裕的有力手段。 2024年我国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较2020年增长超25%,2025年6月末总资产较2020年末增长68%。"十 四五"期间,保险业风险保障能力与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增强,经济减震器、社会 ...
做好“减震器”“稳定器”! “十四五”期间保险业保障能力持续提高
上海证券报· 2025-08-12 02:18
行业增长与规模 - 2024年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较2020年增长超25%,2025年6月末总资产较2020年末增长68% [1] - "十四五"期间保险业风险保障能力与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增强,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凸显 [1] -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从2020年末的21.68万亿元增至2024年一季度末的34.93万亿元 [4] 保障民生能力 - 2024年人身保险业赔付支出1.2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88.08%,财产保险业赔付支出1.1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57.14% [2] - 保险业积极发展商业保险年金、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优化新业态、新市民等保险保障供给 [2] - 2021年对河南强降雨赔付116亿元,2023年对京津冀强降雨赔付126亿元,2024年对湖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等赔付110亿元 [2] - 巨灾保险已实现我国常见自然灾害全覆盖和最低保障金额翻倍,2024年为6439万户次居民提供22.36万亿元巨灾风险保障 [2] 服务实体经济 - 农险保费收入从2021年的976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483.7亿元,主粮作物保险保障水平和覆盖面不断提高 [3] - 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累计提供风险保障约4.2万亿元,2024年科技保险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保险保障约9万亿元 [4] -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已在31个省区市开展,新安责险实施办法覆盖八大高危领域 [4] - 2020年以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承保金额超4.9万亿美元 [4] 重点领域改革 - 车险综合改革后消费者车均保费2773元,较改革前下降21.2%,交强险保额由12.2万元提升到20万元,三责险平均保额达252万元 [5] - 建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推进第四套经验生命表编制工作 [5] - 落地人身保险个人营销体制改革方案,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 [5] 创新与数字化 - "车险好投保"平台上线6个多月服务承保超88万辆新能源车,保额达8889.5亿元 [5] - 农险数智化水平和投保理赔精准性不断提升 [3]
上半年保险业保费3.74万亿元,同比增长超5%
国际金融报· 2025-07-29 21:49
保险业上半年保费概况 - 2025年上半年保险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 74万亿元 同比增长5 3% [1] - 寿险方面分红险有望逐步占据主流 监管推动差异化和精细化发展 商业医疗险供给或迎增量 [1] - 财险方面头部公司凭借规模优势和精细化管理有望进一步改善竞争格局 [1] 寿险业务表现 - 上半年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 77万亿元 同比增长5 4% 其中6月单月增速达16 3% [2] - 寿险业务上半年保费2 29万亿元 同比增长6 6% 6月单月保费4141亿元 同比大增21% [2] - 健康险上半年保费216亿元 同比微增0 1% 意外险保费4614亿元 同比下降6 1% [2] - 利率下行环境下保险产品收益优势凸显 分红险"保障+收益"属性竞争力走强 [2] 健康险业务动态 - 6月单月健康险保费735亿元 同比下滑3 8% [3] - "三医"改革控费导致高价药械使用减少 短期影响健康险赔付空间和消费者感知价值 [3] - 传统医疗险处于转型调整期 中高端医疗险仍在市场培育阶段 [3] 财产险业务分析 - 上半年财产险公司保费9645亿元 同比增长5 1% [4] - 车险保费4505亿元 同比增长4 5% 6月单月增速5% 环比略有提升 [4] - 新能源汽车6月销量占比达45 8% 其单均保费较高将增强车险增长动力 [4] - 非车险业务中健康险保费1609亿元(同比+9 1%) 意外险保费291亿元(同比+12 4%) [4] - 头部险企车险业务低赔付率家自车占比高 渠道费率可控 盈利优势显著 [4]
保险行业点评:寿险快速回暖,财险多险种共振支撑增长
民生证券· 2025-06-30 15:0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推荐,维持评级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前五月保费有所回暖,人身险累计保费同比自4月转正后继续正增,财险稳健增长;利率下行使各大险企分红险占比提升,产品结构改善,潜在利差损压力缓解;宏观经济回暖推动长端利率回升,资本市场反弹,保险板块有望演绎“资负共振”逻辑,建议积极关注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整体保费情况 - 2025年1至5月保险行业保费收入30,602亿元,同比+3.8%;5月单月保费收入4,647亿元,同比+13.2%;其中1至5月人身险原保费收入22,797亿元,同比+3.3%,财产险原保费收入7,805亿元,同比+5.2%;5月单月人身险原保费收入3,328亿元,同比+16.6%,财产险原保费收入1,319亿元,同比+5.3% [4] 寿险情况 - 2025年1至5月寿险保费收入18,735亿元,同比+3.9%;5月单月保费收入2,674亿元,同比+24.1%;得益于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市场利率下行凸显保险产品长期收益优势,分红险竞争力强,负债端有望持续回暖 [4] - 渠道上,头部险企推进代理人“质态升级”,高产能代理人占比提升推动高价值储蓄型产品新单增长;“报行合一”后银保渠道资源向期缴、中长期储蓄型产品倾斜,推动规模和价值占比提升;年初保费规模同比短期承压,随市场利率下行,保险产品需求有望持续复苏 [4] 健康险情况 - 2025年1至5月健康险保费收入3,879亿元,同比+0.9%;5月单月保费收入624亿元,同比 - 6.3%;保费收入同比回落因三医改革控费,高价药械使用减少,赔付空间短期波动,部分消费者感知保障价值减弱 [5] - 健康险产品转型中,传统医疗险转型调整,中高端医疗险尚在培育;人身险板块转向价值成长,寿险量价双修复带来业绩弹性,健康险有望伴随中高端医疗险开发迎来结构升级,保费和新业务价值有望回暖 [5] 人身险其他情况 - 1至5月保户投资款新增缴费3,406亿元,同比 - 4.3%,单月新增缴费330亿元,同比+0.9%;市场利率下行,投保人追加缴费意愿阶段性回暖;监管引导向分红险转型,部分高收益万能险产品供给减少,保费分流至分红险,挤压投资款规模 [6] - 1至5月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缴费64亿元,同比 - 17.9%;权益市场阶段性震荡扰动客户风险偏好,后续表现依赖资本市场回暖与产品配置吸引力提升 [6] 财险情况 - 2025年前5月,车险保费收入3,720亿元,同比+4.4%;5月单月保费收入753亿元,同比+4.7%;前5月非车险保费收入4,085亿元,同比+6.0%;5月单月保费收入566亿元,同比+6.2% [8] - 前5月中国乘用车和新能源车销量持续高增,分别为1099.1万辆、560.6万辆,同比分别+12.6%、+43.9%,新车销售景气带动车险承保量提升;非车险增长由农险、健康险和意外险贡献,5月单月保费收入同比分别为6.2%、21.4%和12.9% [8] 行业展望与投资建议 - 展望2025年,寿险有望走出调整周期,迈向低利率时代高质量发展,分红险将占主流,商业医疗险供给有望增量,储蓄、养老年金等产品有望增长;财险聚焦规模和价值再平衡,头部险企聚焦专业化、精细化、集约化发展,竞争格局有望改善 [9] - 建议积极关注保险板块,重点关注长航二期改革效果凸显、资负两端表现稳健的中国太保,以及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平、阳光保险、中国财险 [9]
招商证券:保险行业负债端转型深化 资产端哑铃型结构突出
智通财经网· 2025-06-30 10:02
行业表现回顾 - 2025年上半年保险行业呈现负债端转型成效显著、资产端配置优化特点 [1] - 1-4月保险股价走势略弱于大盘 5月中旬A股与港股保险板块联袂上涨 港股内险股表现更突出 [1] - 截止6月25日A股保险指数累计上涨14.5% 跑赢大盘8.5个百分点 [1] - 一季度末保险板块公募基金持仓占比仅为0.91% 较标配1.99%仍有显著差距 [1] 负债端表现 - 寿险分红险产品转型取得显著成果 1-2月中国太平个险渠道分红险占比达98.9% [2] - 代理人规模总体保持稳定 绩优队伍建设成效显现 [2] - 银保渠道"报行合一"短期冲击渐消 上市险企在低基数下实现高速增长 [2] - 财险1-4月行业保费同比增长5.2% 一季度"老三家"COR不同程度下降 [2] 资产端配置 - 一季度末债券投资占比达50.4% 创历史新高 [3] - 一季度股票投资余额净增加3893亿元 [3] - 3月首批黄金交易落地 拓宽投资收益来源 [3] 下半年展望 - 寿险预计三季度可能出现首次调整预定利率窗口期 分红险仍是储蓄类产品重点方向 [4] - 保障型产品销售重要性凸显 商业医疗险有望拓展新业务增长点 [4] - 车险保费规模有望稳健扩张 头部险企新能源车险或率先实现承保盈利 [4] - 非车险"报行合一"改善业务质量 龙头公司优势更加明显 [4] 资金配置趋势 - 行业将继续加大价值型和科技成长型权益投资配置 [5] - 提高权益投资比例有望成为增厚收益重要方式 [5] - 保险增量资金入市有望形成双赢局面 [5]
商业医疗险创新升级破局,角色将更为核心
第一财经· 2025-06-20 20:44
医疗保障体系变革 - 医疗保障体系正经历深刻变革 民众健康意识觉醒和医疗技术加速迭代推动行业转型 [2] - 基本医保参保率达95% 2024年覆盖13.26亿人 门诊待遇人次同比提升37% 次均住院费用约8000元 [3] - 医保控费措施与患者获得感存在矛盾 为商业保险创造参与空间 [3] 商业医疗险发展现状 - 百万医疗险2015-2016年崛起 以"低保费高保额"特性吸引年轻群体 开启普惠医疗险新篇章 [3] - 早期产品存在续保难题和免赔额限制 保障范围多限于普通部/院内药品 与用户需求匹配不足 [4] - 众安保险/平安健康险等公司推动中端医疗险升级 覆盖三甲国际部/特需部/私立医院及院外创新药械 [4] 商业保险战略定位升级 - 2024年保险业新"国十条"明确将医疗新技术/新药械纳入保障 政策推动商保与基本医保衔接 [5] - 商业健康险需发挥风险分层定价优势 探索带病体承保 填补创新药械/未纳入医保技术的保障空白 [5] - 行业定位从"重要补充"转向"半壁江山" 需承担慢病/专病保险等多元化保障责任 [5][6] 市场需求与供给趋势 - 居民健康需求升级 对优质医疗服务和先进药械的需求持续攀升 [6] - 基本医保仅能提供基础广覆盖 个性化/多样化医疗供给需依赖商业保险支撑 [6]
4月人身险保费同比增长11.6% 市场利率下行 人身险迎“小阳春”
广州日报· 2025-06-05 03:54
人身险保费增长 - 2025年1至4月保险行业人身险原保费收入为2.1万亿元,同比增长近2% [1] - 4月单月人身险原保费收入超2800亿元,同比增长超11% [1] - 寿险累计增速由负转正,得益于分红险、年金险等产品集中上市以及银保渠道资源向期缴、中长期储蓄型产品倾斜 [1] 保户投资款与投连险表现 - 1至4月保户投资款新增缴费3076亿元,同比下降近5%,但4月单月新增缴费471亿元,同比增长近17% [2] - 1至4月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缴费同比基本持平 [2] 产品趋势与市场因素 - 分红险业务市场接受度逐步提升,保险产品相对吸引力增强,因商业银行陆续下调存款利率 [1] - 市场利率持续下行,保险产品凭借"保障+投资收益共享"特点需求有望持续复苏 [1] - 分红险有望逐步占据主流,监管推动保险差异化和精细化发展,商业医疗险供给或迎来增量 [2] - 老龄化背景下,储蓄、养老年金等产品有望快速增长 [2]
保险行业点评:寿险累计增速转正,财险多险种共振支撑增长
民生证券· 2025-06-01 21: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前四月保费有所回暖,人身险累计保费同比增速转正,财险保持稳健增长,利率下行背景下,各大险企分红险占比有望持续提升,产品结构不断改善,潜在利差损压力有望缓解 [7] - 宏观经济回暖有望推动长端利率回升,资本市场有望迎来反弹,保险板块有望持续演绎“资负共振”逻辑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保费收入情况 - 2025年1至4月保险行业保费收入25,955亿元,同比+2.3%;4月单月保险行业保费收入4,210亿元,同比+9.6% [3] - 1至4月人身险原保费收入19,469亿元,同比+1.3%,财产险原保费收入6,486亿元,同比+5.2%;4月单月人身险原保费收入2,879亿元,同比+11.6%,财产险原保费收入1,331亿元,同比+5.6% [3] 人身险细分情况 - 2025年1至4月寿险、健康险保费收入分别为16,061亿元、3,255亿元,分别同比+1.2%、+2.4%;4月单月寿险、健康险保费收入分别为2,229亿元、614亿元,分别同比+16.8%、-2.9% [4] - 1至4月保户投资款新增缴费3,076亿元,同比-4.8%,单月新增缴费471亿元,同比+16.3%;1至4月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缴费49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5] 财产险细分情况 - 2025年前4月,车险、非车险保费收入分别为2,967亿元、3,519亿元,分别同比+4.3%、+5.9%;4月单月车险、非车险保费收入分别为733亿元、598亿元,分别同比+4.5%、+6.9% [5] - 非车险增长主要由责任险、健康险和意外险贡献,4月单月保费收入同比分别为8.9%、14.7%和27.8% [5] 行业展望与投资建议 - 2025年寿险有望逐步走出调整周期,迈向低利率时代的高质量发展;财险将聚焦规模和价值的再平衡 [7] - 建议积极关注保险板块,重点关注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平安、阳光保险以及中国财险 [7]
《报告》:延迟退休政策叠加银行降息,激发年轻消费者对商业养老险的热情
北京商报· 2025-05-28 21:09
2024年中国互联网保险消费者洞察报告核心观点 - 2024年消费者持有的保险产品TOP5排名与去年一致 分别是重疾险 意外险 车险 寿险 商业医疗险 除车险外 预计这一趋势在未来两年仍会持续 [1] - 2024年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调整以在原产品的基础上升级保障为主 但仍有近四成消费者新增购买保险产品 新增主要受国家政策及风险保障意识提升的影响 [1] - 重疾险 意外险 车险 寿险等传统且高持有产品引领了保险的新增 升级 更换需求 宠物险 税优健康险等新兴产品仍处于高调整阶段 市场潜力待进一步释放 [1] 产品调整趋势 重疾险 - 2024年重疾险是升级率最高的保险产品 有近三成持有者选择升级 20-40岁 高收入群体引领升级潮 目的是追求更高的保额与更广的保障范围 [2] 意外险 - 意外险是年轻人的"入门级"产品 是老年人的"安全卫士" 20-30岁和60岁以上人群的意外险新增率远高于其他年龄人群 [2] 车险 - 汽车商业险的升级率和更换率都排名前三 年轻人和一二线城市人群引领升级率和更换率 更换到线上的主要原因是价格实惠 方便比价 [2] 寿险 - 三线及以下城市人群的寿险需求旺盛 新增率 升级率及更换率均超一 二线城市 其中41-50岁消费者的新增率最高 新增原因是寿险具有获赔确定性和储蓄属性 [2] 商业医疗险 - 2024年商业医疗险在健告宽松方面的创新突破 为带病体和60岁以上人群带来福音 60岁以上消费者的新增率 升级率 更换率位居各年龄段之首 [2] 商业养老险 - 延迟退休政策叠加银行降息 激发年轻消费者对商业养老险的热情 20-30岁人群的新增率与升级率领先 [2]
“赴港卖险”新现象说明了什么
证券日报· 2025-05-22 23:45
内地人才赴港销售保险现象 - 内地人才赴港销售保险现象日益普遍,许多代理人通过香港高才计划或优才计划取得香港居民身份并考取保险中介人资质 [1][2] - 香港保险市场的高收入潜力吸引内地人才,部分代理人年收入超过200万港元,但行业存在"二八效应",收入差距显著 [3] - 香港保险市场竞争激烈,代理人收入结构包括首年佣金、续保佣金、奖金/花红等,部分公司无底薪或需完成业绩承诺 [3] 香港保险市场需求驱动因素 - 2023年内地居民赴港投保人寿保险新增保费达590亿港元,同比增长逾27倍,2024年达628亿港元,同比增长超6% [5] - 香港保险产品具有全球资产配置优势,主要投资美股和美债,收益率优势吸引高净值人群进行多元资产配置 [5] - 储蓄分红型保险和重疾险是内地高净值人群主要购买的产品,前者具有利率汇率优势和类信托功能,后者在赔付条件方面有优势 [5] 香港保险市场特点 - 香港拥有超过150家保险公司和10万名持牌保险中介人,2024年毛保费总额达6378亿港元 [6] - 香港保险深度全球第一,保险密度全球第二,拥有稳健的监管框架和严格的牌照要求 [6] - 香港保监局与廉政公署联合执法打击违规行为,并发布《分红保单利益演示利率上限指引》,设定IRR上限为6-6.5% [8][9] 跨境保险业务发展 - 监管部门推动构建便利跨境保险业务的交易规则,支持开发适合大湾区居民的跨境保险产品 [1][8] - 港澳台居民赴内地工作生活人数增加,催生对内地保险产品的需求,互联网保险平台逐步向港澳台居民开放 [9][10] - 香港保监局谋划构建大湾区养老服务生态圈,鼓励保险机构结合内地养老服务资源开发产品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