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商业医疗险
icon
搜索文档
消费娱乐却不愿买保险,职场人保障意识待唤醒
北京商报· 2025-10-19 20:20
核心观点 - 超过八成的职场人认同商业健康保险的必要性,但实际购买者仅约三分之一,存在显著的保障意识与行动之间的差距 [1] - 职场人消费呈现重享受轻保障的特征,例如25-30岁人群月均饮品支出达665.6元,但保险支出不足200元者高达53.6% [3] - 健康状况是购买保险的关键资格,超四成职场人因患基础疾病无法购买合适重疾险,整体重疾险拒保率超三成 [5] 职场人保险消费行为分析 - 职场人宁肯花费数百元进行娱乐消费,也不愿为保险买单,反映出风险防范意识不足 [3] - 保险作为一种预防性、延迟回报的消费,其“付出感”强而“获得感”弱的特点,导致年轻人望而却步 [4] - 55.8%的职场人因保险条款复杂与产品选择迷茫而放弃投保,理赔过程繁多也是主要障碍之一 [4] 保险配置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 职场人作为家庭经济支柱,一旦发生重大疾病或意外,可能迅速导致家庭陷入财务困境,保险的核心功能是转移此类重大财务风险 [5] - 年轻时期是锁定长期保障的“黄金窗口期”,能以较好健康状况和较低保费获得保障,待健康出现预警后可能无法购买或需支付极高保费 [6] 职场人保险配置策略 - 建议优先配置商业医疗险作为社保补充,其次配置重大疾病保险以弥补收入损失,同时意外伤害保险因保费低廉、杠杆率高被视为必备基础保障 [7] - 家庭经济支柱在责任高峰期应配置定期寿险,个人责任险、家庭财产险等小险种也建议纳入保障规划 [7] - 配置策略需与人生阶段动态匹配:22-28岁优先百万医疗险和意外险;30-40岁配置重疾险、中端医疗险、意外险、定期寿险;40岁以上可补充养老规划年金险 [8] 首次购险建议 - 首次购险应优先解决“保障”问题,防范疾病、意外导致的大额财务损失,避免被带有储蓄、返还功能的“理财型保险”吸引 [8] - 预算有限时应优先做高保额,例如重疾险保额至少覆盖5-10年收入,健康告知务必如实,并重点理解保障责任、责任免除等核心条款 [9]
健康险新规解读:分红重疾回归,健康险或迎来加速发展
国金证券· 2025-10-09 14:55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 [1][2][3][4][5][6][7][8][9][10][11] 核心观点 - 文件是对保险新"国十条"中明确要求"提升健康保险服务保障水平"和"支持浮动收益型保险发展"的细化承接 [3] - 本次明确提出增强专业健康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并支持试点提高健康管理在净保费中的成本分摊比例上限、开展健康保险与人寿保险组合销售,利好专业健康险公司发展 [3] 核心内容 - 明确健康保险不同细分领域相应要求 [2] - 商业医疗险:表态为"积极发展",预计是未来健康险的核心增量 [2] - 积极将医疗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纳入保险保障范围 [2] - 鼓励长期医疗保险根据风险类别定价,健全费率调整机制 [2] - 支持开展个人账户式长期医疗保险业务 [2] - 严格按照商业保险的基本原则和客观规律,平稳有序开展城市商业医疗保险(惠民保) [2] - 鼓励开发惠及带病群体、罕见病群体的产品 [2] - 疾病险:表态为"稳步发展",亮点为支持监管评级良好的保险公司开展分红型长期健康保险业务 [2] - 加快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和失能收入损失保险 [2] - 支持与药械企业建立联动合作机制,探索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协商谈判、按疗效付费等创新药械多元化支付方式 [2] - 推进健康保险公司特色化、专业化经营,增强核心竞争力 [2] - 探索符合健康保险特点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深耕健康管理,促进医养康养相结合 [2] - 支持监管评级良好的健康保险公司,试点提高健康管理在健康保险产品净保费中的成本分摊比例上限(目前为20%),试点健康保险与人寿保险组合销售 [2] - 促进多方协同合作 [3] - 监管部门、保险行业组织和信息共享平台推进跨行业、跨部门信息互通和联动赋能 [3] - 强化央地协同,与地方政府部门共同研究支持区域性、特色化产品发展 [3] - 用足用好现有政策,大力推进团体健康保险发展,支持保险公司为事业单位开发符合规定的健康保险产品 [3] - 推动商业医疗保险快赔直赔取得突破性进展 [3] - 明确金监后续相关工作重点 [3] - 积极与其他部门沟通协调,持续为健康保险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3] - 加快研究出台浮动收益型健康保险等配套业务细则,督促各保险公司落实《意见》要求,丰富产品供给 [3] - 强化健康保险业务监管 [3]
“健康险高质量发展意见”点评:拓宽产品形态和功能,健康险有望迎来增长新机遇
开源证券· 2025-10-08 21:41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看好,并维持此评级 [1] 核心观点 - 顶层设计打通堵点,为健康险发展指明方向,全方位助推其高质量发展 [4] - 《意见》拓宽保障范围和保障人群,丰富产品形态和功能,有望带动各类健康险种新一轮发展机遇 [5] - 头部险企先发布局大健康产业,综合优势突出,其盈利能力和估值有望提升 [6] 政策背景与内容 - 2025年9月30日,金监总局发布《关于推动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4] - 《意见》提出总体要求:到2030年,健康保险在国家健康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发挥,形成多层次健康保险市场格局 [4] - 深化健康保险改革,对商业医疗险、长期护理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疾病险四大类险种的发展重点进行规划 [4] - 具体举措包括:将医疗新技术、药品及器械纳入保障范围;支持开展个人账户式长期医疗保险业务;支持评级良好保司开展分红型长期健康保险业务等 [4] 行业影响与机遇 - 在老龄化加深、人民健康意识增强的背景下,国内健康险、健康管理市场发展具备广阔空间 [5] - 近年来行业原保费收入中健康险占比有逐年下降趋势,受盈利能力、规范化程度、产品同质化等因素影响 [5] - 《意见》核心举措将明显丰富产品供给、提升"产品+服务"吸引力,有望带动健康险新一轮发展 [5] - 政策支持被保险人在失能时将人寿保险给付金转换为护理费用支出,推动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融合发展 [5] 头部公司布局与优势 - 中国太保于2023年发布"352大健康服务蓝图",系统规划公司在健康管理领域的战略方向 [6] - 人保健康持续探索"保险+健康管理"创新服务模式,搭建覆盖全国的"医、药、康、护、健、险"大健康生态体系 [6] - 中国平安集团层面持续推动"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战略 [6] - 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保集团均设有专业健康险公司,并拥有或新成立了健康管理公司 [6] - 健康险占比提升利于险企降低利差损风险,提升死费差利源贡献,增厚盈利能力 [6] - 上市头部险企在资源、资金实力、品牌等方面具备竞争优势,有望优先试点创新产品,获得更高市场份额 [6] - 报告推荐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中国人寿,受益标的包括中国人保、新华保险 [6]
商业医疗险报告一:见微知著,医保承压下商保或为破局之法
平安证券· 2025-09-22 18: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生物医药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1] 报告核心观点 - 中国卫生费用持续增长 2023年达9.06万亿元 占GDP比重7.2% 增速高于GDP增速 在老龄化趋势下预计将持续增长[3][15] - 医保基金承压 2024年医保收入3.49万亿元(同比增长4.20%) 支出2.98万亿元(同比增长5.51%) 支出增速快于收入增速 累计结余负增长[20] - 商业健康险快速发展 保费规模从2014年1587亿元增长至2024年9974亿元 医疗险为赔付主力 2023年保费规模约4336.8亿元 占比48%[3][27] - 政策推动商业健康险发展 2025年首次增加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 纳入超出基本医保定位的创新药[3][74] - 预计2030年有超1.7万亿元医疗费用缺口需商业健康险补充[22] 中国卫生保障体系 - 2022年卫生总费用85328亿元 筹资端构成:政府支出24041亿元(占比28%) 社会支出38346亿元(占比45%) 个人支出22941亿元(占比27%)[10] - 目标至2030年个人卫生支出占比降至25% 社会支出将成为核心增长驱动力[10][15] - 医保为社会筹资核心来源 2022年占比62.9%[3] 健康险支付增量 - 商业健康险2024年保费规模达9774亿元 医疗险2022年赔付金额约2500亿元 赔付率68.8%[3][27] - 重疾险2022年赔付率仅19.05% 医疗险为医疗行业资金增量主力[27][31] - 医保参保率已达95% 收入端提升空间有限 商业健康险覆盖率低 处于成长期 最具增长潜力[20] 医疗险核心品种 - 惠民保特点:低门槛、低保费(平均108元)、高保额(200-300万元)、高赔付率(超70%)[35][36][41] - 惠民保2022年参保人数增速56.44% 保费收入增速83.51% 2023年产品累计294款[46][52] - 惠民保面临参保率不足问题 2023年53款产品参保率均值仅18.9%[61] - 百万医疗险2016年保费10亿元 预计2025年达2010亿元 增速趋稳[65][67] 政策推进 - 2009年以来多项政策支持商业健康险发展 目标2025年市场规模超2万亿元[71] - 医保与商保数据共享推进 2025年首次建立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74] - 商保目录纳入创新程度高、临床价值大、患者获益显著的创新药[3][74] 投资建议 - 创新药领域:关注管线布局丰富的恒瑞医药、百济神州、中国生物制药等 创新药单品潜力大的一品红、三生制药等 前沿技术平台领先的东诚药业、远大医药等[3][77] - DTP药房领域:医药商业公司如上海医药、九州通等 传统零售药店如益丰药房、大参林等 互联网药房如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3][77] - TPA行业:思派健康、镁信健康等头部企业[3][77] - 创新器械:医保覆盖不全的PFA房颤治疗术式、心脏起搏器等(惠泰医疗、微电生理等) 创新升级术式定制化骨科产品等(心脉医疗、三友医疗等) 高端家用医疗器械如家用呼吸机、CGM等(怡和嘉业、鱼跃医疗等)[4][77] - 医疗服务:具备医技能力壁垒的眼科专科医院(爱尔眼科、华厦眼科等) 综合医疗服务机构(国际医学、海吉亚医疗等)[4][77]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做好\"减震器\"\"稳定器\"!\"十四五\"期间保险业保障能力持续提高
行业整体发展 - 2024年我国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较2020年增长超25% [1] - 2025年6月末行业总资产较2020年末增长68% [1] - "十四五"期间行业风险保障能力与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显著增强 [1] 民生保障能力 - 2024年人身保险业赔付支出1.2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88.08% [2] - 财产保险业赔付支出1.1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57.14% [2] - 巨灾保险实现自然灾害全覆盖和最低保障金额翻倍,2024年为6439万户次居民提供22.36万亿元风险保障 [2] - 2021-2023年对河南、京津冀等地重大灾害累计赔付352亿元 [2] 农业保险创新 - 农险保费收入从2021年976亿元增长至2024年1483.7亿元 [3] - 平安产险创新推出油茶天气指数保险产品 [3] - 主粮作物保险保障水平和覆盖面持续提高,特色农险产品稳步推广 [3] 科技与绿色投资 - 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累计提供风险保障4.2万亿元 [4] - 2024年科技保险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保障约9万亿元 [4] -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从2020年末21.68万亿元增至2024年一季度末34.93万亿元 [4] - 保险资金支持青岛胶州湾跨海大桥、新疆哈密光伏电站等重大项目 [4] 车险改革成效 - 车险综合改革后消费者车均保费2773元,较改革前下降21.2% [6] - 交强险保额提升至20万元,三责险平均保额达252万元 [6] - "车险好投保"平台上线6个月承保88万辆新能源车,保额8889.5亿元 [6] 监管与制度改革 - 建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机制 [7] - 推进人身保险业第四套经验生命表编制 [7] - 落地人身保险个人营销体制改革方案 [7] - 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 [7]
做好“减震器”“稳定器”!“十四五”期间保险业保障能力持续提高
新华网· 2025-08-12 08:34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原保险保费收入较2020年增长超25% [1] - 2025年6月末总资产较2020年末增长68% [1] - "十四五"期间行业风险保障能力与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增强 [1] 民生保障功能 - 2024年人身保险业赔付支出1.2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88.08% [2] - 财产保险业赔付支出1.1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57.14% [2] - 巨灾保险实现常见自然灾害全覆盖,2024年为6439万户次居民提供22.36万亿元风险保障 [2] - 河南强降雨赔付116亿元(2021年)、京津冀强降雨赔付126亿元(2023年)、湖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赔付110亿元(2024年) [2] 服务实体经济 - 农险保费收入从2021年976亿元增长至2024年1483.7亿元 [3] - 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累计提供风险保障4.2万亿元 [4] - 2024年科技保险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险保障约9万亿元 [4] -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从2020年末21.68万亿元增至2025年一季度末34.93万亿元 [4] - 出口信用保险公司2020年以来承保金额超4.9万亿美元 [4] 重点领域改革 - 车险综合改革后车均保费2773元,较改革前下降21.2% [6] - 交强险保额由12.2万元提升至20万元,三责险平均保额达252万元 [6] - "车险好投保"平台上线6个月承保超88万辆新能源车,保额达8889.5亿元 [6] 产品与服务创新 - 发展商业保险年金、长期护理保险及新业态新市民保险保障 [2] - 平安产险创新推出油茶天气指数保险 [3] -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新安责险扩展至八大高危领域 [4]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做好“减震器”“稳定器”!“十四五”期间保险业保障能力持续提高
新华社· 2025-08-12 07:22
行业增长与资产规模 - 2024年原保险保费收入较2020年增长超25% [1] - 2025年6月末总资产较2020年末增长68% [1] -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从2020年末21.68万亿元增至2025年一季度末34.93万亿元 [5] 民生保障与赔付支出 - 2024年人身保险业赔付支出1.2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88.08% [2] - 财产保险业赔付支出1.1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57.14% [2] - 巨灾保险为全国6439万户次居民提供22.36万亿元风险保障 [2] - 2021年河南强降雨赔付116亿元 2023年京津冀强降雨赔付126亿元 2024年湖北灾害赔付110亿元 [2] 农业保险发展 - 农险保费收入从2021年976亿元增长至2024年1483.7亿元 [3] - 主粮作物保险保障水平与覆盖面提高 地方特色农险产品持续推广 [3] 服务实体经济 - 科技保险2024年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保险保障约9万亿元 [4] - 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累计提供风险保障约4.2万亿元 [4] - 出口信用保险公司2020年以来承保金额超4.9万亿美元 [4] -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实现31个省区市全覆盖 新安责险覆盖八大高危领域 [4] 车险综合改革 - 车险综合改革后消费者车均保费2773元较改革前下降21.2% [6] - 交强险保额由12.2万元提升至20万元 三责险平均保额达252万元 [6] - "车险好投保"平台上线6个月承保超88万辆新能源车 保额达8889.5亿元 [6] 行业改革与创新 - 建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动态调整机制 [7] - 推进人身保险业第四套经验生命表编制工作 [7] - 强化"报行合一"要求推动保险公司压降经营成本 [7] - 落地人身保险个人营销体制改革方案 [7]
“十四五”期间保险业保障能力持续提高
中国证券报· 2025-08-12 05:05
行业增长与规模 - 2024年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较2020年增长超25%,2025年6月末总资产较2020年末增长68% [1] - "十四五"期间保险业风险保障能力与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增强 [1] - 2020年末到2024年一季度末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从21.68万亿元增至34.93万亿元 [4] 民生保障功能 - 2024年人身保险业赔付支出1.2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88.08%,财产保险业赔付支出1.1万亿元增长57.14% [1] - 商业保险年金、长期护理保险等产品优化新业态、新市民保险保障供给 [2] - 巨灾保险实现常见自然灾害全覆盖和最低保障金额翻倍,2024年为6439万户次居民提供22.36万亿元风险保障 [2] 服务实体经济 - 农险保费收入从2021年976亿元增长至2024年1483.7亿元,主粮作物保险保障水平提高 [3] - 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累计提供风险保障4.2万亿元,2024年科技保险为科技创新提供9万亿元保障 [3] -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覆盖31个省区市,新安责险覆盖八大高危领域 [3] 重点领域改革 - 车险综合改革后消费者车均保费2773元下降21.2%,三责险平均保额达252万元 [4] - 建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机制,推进第四套经验生命表编制 [4] - "车险好投保"平台上线6个月承保88万辆新能源车,保额达8889.5亿元 [4] 灾害赔付能力 - 2021年河南强降雨赔付116亿元,2023年京津冀强降雨赔付126亿元,2024年湖北灾害赔付110亿元 [2] - 保险业持续改进风险减量服务,做好重大灾害理赔工作 [2]
做好“减震器”“稳定器”! “十四五”期间保险业保障能力持续提高
上海证券报· 2025-08-12 02:18
行业增长与规模 - 2024年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较2020年增长超25%,2025年6月末总资产较2020年末增长68% [1] - "十四五"期间保险业风险保障能力与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增强,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凸显 [1] -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从2020年末的21.68万亿元增至2024年一季度末的34.93万亿元 [4] 保障民生能力 - 2024年人身保险业赔付支出1.2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88.08%,财产保险业赔付支出1.1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57.14% [2] - 保险业积极发展商业保险年金、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优化新业态、新市民等保险保障供给 [2] - 2021年对河南强降雨赔付116亿元,2023年对京津冀强降雨赔付126亿元,2024年对湖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等赔付110亿元 [2] - 巨灾保险已实现我国常见自然灾害全覆盖和最低保障金额翻倍,2024年为6439万户次居民提供22.36万亿元巨灾风险保障 [2] 服务实体经济 - 农险保费收入从2021年的976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483.7亿元,主粮作物保险保障水平和覆盖面不断提高 [3] - 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累计提供风险保障约4.2万亿元,2024年科技保险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保险保障约9万亿元 [4] -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已在31个省区市开展,新安责险实施办法覆盖八大高危领域 [4] - 2020年以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承保金额超4.9万亿美元 [4] 重点领域改革 - 车险综合改革后消费者车均保费2773元,较改革前下降21.2%,交强险保额由12.2万元提升到20万元,三责险平均保额达252万元 [5] - 建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推进第四套经验生命表编制工作 [5] - 落地人身保险个人营销体制改革方案,加快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 [5] 创新与数字化 - "车险好投保"平台上线6个多月服务承保超88万辆新能源车,保额达8889.5亿元 [5] - 农险数智化水平和投保理赔精准性不断提升 [3]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做好“减震器”“稳定器”!“十四五”期间保险业保障能力持续提高
新华社· 2025-08-11 19:12
行业增长与资产规模 - 2024年原保险保费收入较2020年增长超25% [1] - 2025年6月末总资产较2020年末增长68% [1] - 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从2020年末21.68万亿元增至2025年一季度末34.93万亿元 [5] 民生保障与赔付支出 - 2024年人身保险业赔付支出1.2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88.08% [2] - 财产保险业赔付支出1.1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57.14% [2] - 巨灾保险共同体为全国6439万户次居民提供22.36万亿元风险保障 [2] - 2021年河南强降雨赔付116亿元 2023年京津冀强降雨赔付126亿元 2024年湖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赔付110亿元 [2] 农业保险发展 - 农险保费收入从2021年976亿元增长至2024年1483.7亿元 [3] - 主粮作物保险保障水平和覆盖面提高 地方特色农险产品持续推广 [3] 科技与贸易保险服务 - 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累计提供风险保障4.2万亿元 [4] - 2024年科技保险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保险保障9万亿元 [4] - 出口信用保险公司2020年以来承保金额超4.9万亿美元 [4] 车险综合改革成效 - 车均保费2773元较改革前下降21.2% [6] - 交强险保额由12.2万元提升至20万元 [6] - 三责险平均保额达252万元较改革前大幅提升 [6] 重点领域改革推进 - 建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动态调整机制 [7] - 推进人身保险业第四套经验生命表编制工作 [7] - 落地人身保险个人营销体制改革方案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