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历性
搜索文档
在不确定性中求生存,比在确定性中求收益更重要
雪球· 2025-10-27 12:29
投资原则与风险认知 - 投资的首要原则是确保不亏钱,其核心方法是适度分散 [2] - 人性中存在过度自信的致命弱点,导致投资者高估自身判断胜率 [3] 过度自信的行为金融学证据 - 行为金融学实验表明,投资者信心与实际胜率存在显著脱节:信心50%时胜率51%,信心100%时胜率仅77% [3] - 人们对判断准确性的信心往往比实际能力高20%-30% [4] - 过度自信曲线显示,信心越往上增长,真实能力的增长越停滞甚至脱节 [4] 仓位管理模型的局限性 - 凯利公式作为仓位控制理论,其有效性建立在胜率和赔率已知的前提上,而现实投资中该前提难以满足 [5] - 模拟显示,使用1.7倍凯利杠杆的账户在1000次交易中破产概率超过95%,而使用半凯利策略存活概率达82% [5] - 现实投资没有已知风险,只有未知,因此凯利公式计算结果最多只能作为仓位上限参考,实际操作需大幅削减 [5] 遍历性与黑天鹅风险 - 在遍历性缺失的情况下,个体可能因单次黑天鹅事件提前出局,无法等到统计上的正期望发挥作用 [6] - 即使计算期望为正,集中押注也可能因一次黑天鹅事件导致投资者退出市场 [7][8] - 分散投资是为遍历性留出时间,避免因单一标的的黑天鹅事件而提前出局,从而等待概率发挥作用 [9] 分散投资的核心理念 - 适度分散是对概率的基本尊重,投资中没有100%确定,只有不同程度的不确定 [9] - 在不确定性中保证生存,比在看似确定的机会中追求更多利润更为重要 [9] - 通过资产分散、市场分散、时机分散三大方式可实现投资收益来源多元化和风险分散化 [10]
投资中最被高估的三种能力︱重阳荐文
重阳投资· 2025-10-13 15:32
文章核心观点 - 投资和创业等高风险活动与大公司工作的逻辑存在根本差异,一些在常规工作中被视为宝贵品质的能力,如洞察力、解释力和坚持力,在投资中可能成为导致重大亏损的致命弱点 [11][12][20] - 投资成功具有显著的“幸存者偏差”,失败者使用了与成功者相似的方法却遭遇失败,而人们往往只看到成功案例 [12][18][33] - 成功的投资者需要在大脑中容纳两种完全相反的逻辑,能够随时中止或改变投资策略,而非简单地“以不变应万变” [5][32] 大公司工作模式与投资活动的对比 - 大公司工作是一个事先设计好的闭环系统,遵循“洞察现象-设计方法-测试改进-扩大尝试-终获成功”的流程大概率能取得好结果 [12][15] - 投资活动则可能经历“洞察现象-设计方法-测试改进-不断加仓-终获破产”的路径,因其是开放系统,结果不受控且随机因素多 [12][20] - 大公司混得好的人通常表达能力强、逻辑清晰,擅长归因和解释,但这在投资中可能转化为“自我催眠” [22][23][25] 洞察力在投资中的局限性 - 洞察力指从复杂现象中发现异常并转化为新机会的能力,在大公司备受推崇,但在投资和创业中可能致命 [14][16][17] - 经济现象多是多因子且随机分布的,有洞察力的人容易总结出单因子方法,陷入“幸存者偏差”,例如奢侈品行业的成功具有特定时间窗口,后来者难以复制 [18] - 许多看似“蓝海”的市场,实则是历史上所有创业者都失败了的“死海” [19][20] 解释力在投资中的潜在危害 - 解释力即归因能力,是大公司重要的生存技能,研究员需要快速给出有理有据的解释 [22][23] - 投资活动大部分不存在直接理由,解释往往带有“幸存者偏差”,解释能力强的人若自己做投资,擅长说服别人也更喜欢说服自己,从而压制“现实感知能力” [23][25] - 当投资者有先行立场且无法自省时,解释能力将变成“自我催眠”,每一次大彻大悟实则是坠入更深的迷雾 [25] 坚持力在投资中的适用条件与风险 - 坚持力是简单的美德,但容易被高估,其有效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高胜率(现实证明大概率成功)和遍历性(小概率失败不会造成不可逆损失) [28][29][30] - 投资没有先验高胜率的方法,坚持不能改变结果;缺乏遍历性的活动(如高杠杆投资),一次失败即可导致爆仓,之前努力付诸东流 [29][30] - 擅长坚持的人往往能制定计划并严格执行,有极强自信,做事源于内心兴趣而非外部奖励,这些性格特质在投资中更容易触发“破产机制” [31][32] - 抓住大牛股需要坚持,但成功者多是“幸存者”,投资需大量试错,成功需要容纳矛盾逻辑,随时调整策略,而非简单坚持 [32][33]
投资中最被高估的三种能力
虎嗅· 2025-09-28 21:12
核心观点 - 在投资领域,传统职场中备受推崇的思维方式(如洞察力、解释力、坚持力)可能成为导致重大亏损的弱点,因为投资是一个存在“幸存者偏差”的少数人成功的游戏 [1][12][48] 投资与职场思维模式的差异 - 大公司工作是一个事先设计好的闭环系统,遵循既定流程大概率能获得成功 [12] - 投资是少数人成功的活动,存在“七亏二平一赢”的规律,成功案例具有显著的“幸存者偏差” [1][12] - 投资比创业多了一层“博弈”逻辑,任何有效的方法都必然需要在一段时间内失效,以降低使用者的规模 [22] 洞察力的风险 - 洞察力在大公司是被推崇的品质,但在投资中可能致命,因其容易总结出单因子的方法,而经济现象是多因子且随机分布的 [13][15][19] - 许多看似“蓝海”的市场机会,实际上是历史上所有创业者都失败的“死海” [20][21] - 奢侈品行业的新品牌在近20年内出现并在未来20年成为新奢侈品牌的概率几乎不值得考虑,市场时间窗口已关闭 [18] 解释力的风险 - 解释力在大公司决定个人业绩,但在投资中,大部分复杂活动并不存在直接理由,解释常带有“幸存者偏差” [24][26][29] - 解释能力强的人在做投资时,擅长说服别人也更喜欢说服自己,可能导致“自我催眠”,忽视现实的不利因素 [31][32][33] - 投资存在现实与预期的差异(强现实弱预期或弱现实强预期),这给了“解释系高材生”发挥空间,但若投资者有先行立场且无法自省,则易坠入迷雾 [30][32] 坚持力的风险 - 坚持力在投资中容易被高估,其有效性需满足两个条件:高胜率(现实证明大概率成功)和遍历性(小概率失败不会造成不可逆损失) [36][37][38] - 投资中的高杠杆是缺乏遍历性的典型,一个稍大的回撤即可导致爆仓,使坚持变得毫无意义 [39] - 擅长坚持的人往往自信且遵循计划,但可能将公司基本面的不利变化视为“市场考验”,沉溺于“战胜市场”的自我感动,从而触发破产机制 [40][41] - 投资成败论英雄,若因价值观或兴趣爱好而坚持,容易背离投资初衷,最终求仁得仁 [44][45] - 成功投资需要在大脑中容纳两种完全相反的逻辑,平衡试错与持股不动,单吊大牛股或单一赛道的成功者多为“幸存者” [46][47]
巴菲特的“子弹游戏”:如何在这个世界活下来?
虎嗅· 2025-08-11 22:04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案例分析 - 公司由华尔街顶级交易员和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创建,利用复杂数学模型进行套利和全球大规模杠杆交易 [6][7] - 核心策略为趋同套利,押注高度相关证券间的微小价差收敛,因价差极小需动用惊人杠杆实现盈利 [8][9] - 公司以不足50亿美元资本控制超1000亿美元资产,衍生品头寸名义价值超1万亿美元,杠杆率高达30比1 [10] - 在亚洲金融风暴和俄罗斯主权债务违约等小概率事件冲击下,巨额亏损和杠杆效应使其濒临破产并威胁全球金融稳定 [11] 巴菲特风险决策框架 - 投资决策应避免非对称风险,即上行收益无法弥补下行不可逆转的损失,无论概率多低 [14][15] - 高智商不等于理性决策,需避免为追求非必要收益而承担毁灭性风险,区分"需要"与"想要" [16][17][20][21] - 针对长期资本事件指出,为不拥有也不需要的东西押上已拥有且需要的东西是愚蠢行为 [12][13] - 在2018年致股东信中再次警告,需规避可能导致"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尾部风险 [27][28] 风险性质与结构分析 - 系统性风险如交通出行是参与社会正和游戏的必要组成部分,风险可管理且完全避免代价过高 [83][84][89][90] - 人为创造风险如俄罗斯轮盘赌是纯粹赌博,不创造价值且100%可避免,风险结构高度脆弱 [93][94][101][102] - 成熟系统设计需避免单一脆弱点,通过冗余结构将毁灭性风险拆解为可吸收的小损耗 [148][149][150] - 风险决策需审视系统结构,健康系统允许小错误和波动学习,病态系统将毁灭风险系于一发 [155][156] 遍历性与时间概率 - 个体生命和财务生涯具有非遍历性,一次毁灭性失败会导致彻底出局,无法用成功平均失败 [105][106][114][117] - 决策需基于时间概率而非整体概率,关注唯一时间线上的累计结果而非平行世界的平均 [109][110][112][115] - 长期重复暴露于微小风险会使累积概率显著放大,如驾车终生死亡概率达1%源于单次风险复利 [45][46][47][62] - 理性决策首要目标是确保持续参与游戏,避免任何可能导致游戏结束的风险路径 [107][108][119][125] 风险决策的实践原则 - 采用"上不封顶,下要封底"的凸性策略,追求潜在收益巨大而亏损可控的非对称机会 [160][166][170][195] - 通过风险预算设定最大可承受损失,纪律化止损和灰度测试将错误控制在可控半径内 [167][168][169] - 优先选择正期望值、可学习、能创造价值的正和游戏,而非数学期望为负的消耗性陷阱 [192][193][196][209] - 真正的风险管理是构建能抵御黑天鹅事件的生存系统,而非精确计算小概率事件 [231][232][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