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量化套利
icon
搜索文档
AI如何在多元市场中寻找套利机会?
搜狐财经· 2025-10-09 00:41
来源:视野知汛 外汇(Forex)市场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结构最成熟的交易体系,长期以"高流动、低点差"著称。传统 套利空间有限,但AI通过海量数据与宏观因子分析,已在微观价差中找到了新解法。 AI系统能实时读取央行利率决议、就业数据与通胀指标,建立多维度预测模型。当汇率短暂偏离宏观 预期时,AI自动执行高频买卖,实现风险可控下的稳健收益。 全球金融体系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智能化浪潮。随着人工智能(AI)在算法交易与量化策略领域的广泛 应用,一种基于"跨市场融合"的量化套利模式正在悄然兴起。从外汇、美股到加密货币,AI凭借毫秒级 反应速度与多维度数据融合能力,正重新定义低风险收益的边界,掀起智能金融的新篇章。 多元市场共性:流动性与错配造就机会 无论是传统金融市场还是数字资产市场,都存在三大共性: 高流动性:外汇市场日均成交量高达 7万亿美元,美股每日交易额超千亿,而加密货币市场24小时不间 断交易; 高频波动:宏观数据、政策事件、链上转账或大型交易均可能在数秒内引发价格波动; 信息不对称:不同交易所、不同资产与不同地域间存在时间差与理解差,为AI捕捉价差提供天然土 壤。 套利的本质,正是利用这种"跨市场、跨时间、 ...
对话林义相:A股能到4000点,但是……
虎嗅APP· 2025-08-15 18:18
文章核心观点 - A股当前上涨趋势不稳定 投资者信心依然脆弱 需要政策持续支持和制度完善来巩固市场[4][5][9] - 监管部门通过控流、堵漏、开源、严管等组合拳稳定市场 包括调节IPO节奏、收紧量化套利、整顿非法减持等措施[6][13] - 专家认为A股仍有上涨空间 在政策方向延续的前提下 指数有望达到4000点(较当前有10%上涨空间)[8][17][18] - 量化交易、内幕交易、减持规则不明确等问题仍是市场主要挑战 需通过严格监管和机制改革解决[9][20][24] 市场现状分析 - 8月13日沪深两市成交额突破2万亿 沪指创近4年新高 但次日即出现超4600只个股下跌[4][5] - 8月以来有245家上市公司发布减持公告 仅8月14日单日就有21家拟减持套现[5] - 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162万亿元 但资金流入股市需要市场自身吸引力而非被动驱动[10][11] 政策效果评估 - 自2023年7月政治局提出"活跃资本市场"后 监管部门推出一系列组合拳[6] - IPO基本被停掉 非法减持(如离婚减持)通过行政方式堵漏 转融通机制经过6次调整[14] - 当前资本市场"水池"部分漏洞已被堵塞 有些大洞变小洞 小洞变小缝[15] 市场前景判断 - 指数从3200点上涨约10% 但趋势不稳定 投资者信心脆弱[16][17] - 平均市盈率13-15倍 涨至4000点对应20-25倍市盈率 与国际主要市场水平相当[18] - 需政策方向持续正确 包括管控量化、改革IPO和减持机制、严打内幕交易[17][20][23] 改革建议 - 立即停掉量化交易 防止套利行为破坏市场稳定性[21][22] - IPO改革方向应是让作弊者不敢进 被低估者不愿进[23] - 严查内幕交易 通过数据跟踪筛查异常交易 严惩获利者[24][25] - 设立独立透明的股市稳定与发展基金 作为市场压舱石[27][28] 投资环境改善 - 需通过严格监管建立市场公平性 如像查酒驾一样查处违法违规行为[26] - 港股与A股价格关系发生变化 部分港股价格已远高于A股[19] - 政策应注重建立长期信心 而非短期行政调控[13][23]
对话林义相:隐忧未解,牛市难稳
虎嗅· 2025-08-14 20:12
市场近期表现与投资者情绪 - 沪深两市成交额再上2万亿,沪指突破去年924行情高点,创近4年新高 [1] - 8月14日沪指盘中站上3700点后翻绿,收盘超4600只个股下跌 [2] - 8月以来有245家上市公司发布减持公告,仅8月14日单日就有21家上市公司拟减持套现 [2] 政策背景与监管措施 - 自2023年7月中央政治局提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以来,监管部门推出一系列组合拳,包括调节IPO节奏、收紧量化套利、整顿非法减持、打击内幕交易、"叫停定向增发+融券卖出"等 [2] - 专家林义相提出的"控流、堵漏、开源、严管"药方与后续出台的监管政策有极高重合率 [3] - 当前已通过行政方式堵上IPO、非法减持(如离婚减持)等漏洞,转融通机制也通过6次调整得以改变 [6] 对当前市场趋势的评估与展望 - 当前A股趋势不稳定,具有随机性,指数从3200点上涨约10% [8] - 专家认为A股眼下并非高点,若政策方向延续、制度补齐,4000点并非奢望,与当前点位相比还有约10%的上涨空间 [3][8] - 判断依据包括当前A股平均市盈率在13倍到15倍之间,上涨50%后达到20-25倍,接近国外主要市场水平,且基本面足以支撑 [9] 维持市场向上趋势的关键改革建议 - 首要任务是管束量化交易,因其在当前脆弱市场环境下主要表现为套利性操作,停掉量化是表明政府做多决心的重要信号 [10][12] - IPO改革方向应是让作弊者不敢进、被低估者不愿进;减持规则必须明确,需进行机制性改革而非依赖行政命令 [12][13] - 严厉打击内幕交易,因其是A股最大毒瘤,建议像查酒驾一样查处违法违规行为,通过严惩建立市场公平 [14] 关于股市稳定基金的构想 - 股市稳定与发展基金应是专项基金,资金运行和人员管理独立,并透明运作,随时处于监控之下 [15] - 基金的初始资金和盈利应始终留在股市中,取之于市场用之于市场,避免与投资者博弈,从而成为A股的压舱石 [15][16] 资金环境与市场吸引力 - 上半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突破162万亿元,同时各类高收益资产逐渐消失 [4] - 吸引资金入市更健康可持续的方式是做好股票市场,增加投资者对股票投资收益的预期,而非单纯依靠降息 [4][5]
上市公司询价转让成私募套利新方向,这几家百亿私募现身了
新浪财经· 2025-07-18 12:05
询价转让市场概况 - 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询价转让案例显著增加,截至7月17日已有67家上市公司公告71次询价转让 [1] - 自2020年8月科创板试点以来,累计155家上市公司公告231次询价转让,2020-2024年各年度次数分别为5次、12次、36次、40次和67次 [1] - 2024年5月创业板正式落地询价转让制度后,相关案例明显增多,创业板公司已公告25次询价转让,占同期总数55次的近半比例 [2] 制度优势与参与者动机 - 询价转让允许一次性转让大量股份(不低于总股本1%),避免对二级市场股价造成冲击,且通过机构询价保障转让方利益 [2] - 私募机构成为主要受让方,因转让价格通常较市价有折扣,且流程高效便于快速大额建仓,符合投资方向时更具吸引力 [2] - 受让股份需锁定6个月,对资金实力要求较高,管理规模大的私募更具参与优势 [7] 活跃私募机构分析 - 截至7月17日,12家私募参与询价转让受让次数不少于10次,多为管理规模20亿元以上的知名机构 [4] - 凌顶投资最活跃,出现在47家上市公司受让名单中,对乖宝宠物等3家公司两次出手,管理规模50-100亿元 [5] - 百亿量化私募盛泉恒元、金锝私募分别参与29家和25家,康曼德资本(25家)、迎水投资(17家)同样活跃 [5][6] - 20-50亿元规模私募如上海牧鑫(量化)、青岛鹿秀(主观+量化)等也积极参与 [6] 券商与量化机构优势 - 券商在确定询价对象时倾向合作密切的知名私募,使其在信息获取和获配概率上占优 [7] - 量化私募通过模型全面评估上市公司,精准报价提高获配率,并利用分散投资对冲风险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