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
icon
搜索文档
宝色股份澄清:未涉及媒体报道的2MWt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TMSR-LF1)项目业务
证券时报网· 2025-11-04 21:46
两连板宝色股份(300402)11月4日发布澄清公告称,公司未涉及媒体报道的2MWt液态燃料钍基熔盐 实验堆(TMSR-LF1)项目业务。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戴志敏明确表示,以2035年为节点,建成百兆瓦级钍基熔盐堆示范工程并落地 应用,加速技术升级与工程转化,为国家开辟安全可靠的钍基能源发电新路径。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宝色股份11月4日再度以20.00%的涨幅强势封板,实现二连板。交易所公布的龙 虎榜数据显示,宝色股份11月4日买入金额最大的前5名营业部中,机构席位与知名游资席位共同现身。 近日来,A股钍基熔盐概念股集体爆发,主因中国钍熔盐堆成功实现钍铀变换,宝色股份由于被市场列 入钍基熔盐概念股而实现股价飞升。 11月3日、11月4日,宝色股份连续两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30%。 消息面上,11月1日,中国科学院对外证实,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牵头打造的2兆瓦液态燃 料钍基熔盐实验堆,近期成功完成钍铀核燃料的首次转换。这一成果不仅填补了国际空白,即首次获取 钍元素进入熔盐堆运行后的实验数据,更让该堆成为当前全球唯一在运行且实现钍燃料入堆的熔盐堆, 为熔盐堆核能系统利用钍资源的技术 ...
20CM两连板宝色股份:未涉及媒体报道的2MWt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TMSR-LF1)项目业务
格隆汇APP· 2025-11-04 20:32
公司业务澄清 - 公司关注到互联网平台及投资者关于其与钍基熔盐堆项目相关的咨询,并发布公告进行说明 [1] - 公司于2017年承接了“钍基熔盐堆缩比仿真装置(TMSR-SF0)”主容器部分设备的加工承揽合同,合同总金额为255.85万元,并于2018年交付 [1] - 除上述255.85万元合同外,公司未承接“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项目的其他设备合同订单,也未涉及“2MWt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TMSR-LF1)项目”业务 [1] 项目背景 - 中国科学院于2011年启动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未来先进核裂变能——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承担 [1] - 项目包括“钍基熔盐堆综合仿真实验平台项目”—钍基熔盐堆缩比仿真装置(TMSR-SF0)和“2MWt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TMSR-LF1)项目” [1] - TMSR-SF0装置是TMSR-LF1实验堆项目的预研装置 [1]
20CM两连板宝色股份:未涉及媒体报道的2MWt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TMSR-LF1)项目业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4 20:10
公司业务澄清 - 公司发布公告回应市场关于其与钍基熔盐堆项目关系的咨询 [2] - 公司于2017年承接钍基熔盐堆缩比仿真装置(TMSR-SF0)主容器部分设备加工合同,合同总金额为255.85万元,并于2018年交付 [2] - 除上述255.85万元合同外,公司未承接钍基熔盐堆项目其他设备订单,也未涉及2MWt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TMSR-LF1)项目业务 [2] 相关项目背景 - 中国科学院于2011年启动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未来先进核裂变能——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由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承担 [2] - 项目包括钍基熔盐堆缩比仿真装置(TMSR-SF0)和2MWt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TMSR-LF1),其中TMSR-SF0是TMSR-LF1的预研装置 [2] - 公司承接的合同仅针对TMSR-SF0项目的部分设备加工 [2]
A股上演“绝地反击” 向上趋势不变
长沙晚报· 2025-11-03 20:38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沪指涨0.55%至3976.52点,深证成指涨0.19%至13404.06点,创业板指涨0.29%至3196.87点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21071亿元,较上一交易日缩量2107亿元 [1] - 市场呈现绝地反击态势,早盘沪指最低回踩3937点后午后反弹,精准回补3950点缺口 [1] - 上涨股票3535只,涨停90只,下跌股票1801只,跌停11只,行业板块多数收涨 [1] 领涨行业板块 - 船舶制造、游戏、文化传媒、煤炭行业、光伏设备、电源设备、石油行业、采掘行业、航空机场板块涨幅居前 [1] - AI应用端表现亮眼,短剧游戏与知识付费板块领跑全场 [2] - 熔盐储能概念股大涨,受中国科学院牵头建成的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首次实现钍铀核燃料转换消息推动 [2] 行业驱动因素 - 移动端月活用户量达7.29亿,PC端突破2亿大关,为AI应用板块注入动能 [2] - 国家将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有望推动国产软件、AI智能体等行业加速发展 [2] - 钍基熔盐堆技术取得突破,成为全球唯一运行并实现钍燃料入堆的熔盐堆,初步证明利用钍资源的技术可行性 [2] 个股案例:惠博普 - 公司主营业务为油气工程及服务(EPCC)、环境工程及服务、油气资源开发及利用 [3] - 2025年三季报每股收益0.01元,归母净利润1052.67万元,净利润同比增长率113.73% [3] - 公司聚焦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业务,形成以碳捕集、碳回收利用为核心的专有工艺技术包及产品化成套装备 [3] - 公司2024年6月投产渤海油田滨州天然气终端项目,系渤中19-6千亿方大气田核心配套,并中标大探1井千万级天然气深度处理工程 [3] - 公司天津高端能源装备制造基地预计2026年初一期投产,将形成集研发、设计、制造、调试、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交付能力 [3]
一核能科技有了新进展,但距商用还有较长时间
第一财经· 2025-11-03 19:02
技术研发进展 -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牵头建成的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首次实现钍铀核燃料转换[1] - 该实验堆在国际上首次获取钍入熔盐堆运行后实验数据,成为目前国际上唯一运行并实现钍燃料入堆的熔盐堆[1] - 实验堆的建成及燃料转换成功为实验堆、研究堆、示范堆“三步走”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2] - 该专项于2011年启动,实验堆于2017年11月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选址,并于2024年10月完成世界上首次熔盐堆加钍[2] 技术原理与意义 - 钍基熔盐堆核反应堆基本原理是将核燃料钍-232溶解在高温液态氟化盐中,钍-232吸收中子后转换为裂变材料铀-233并持续燃烧[2] - 实现钍铀循环意味着能够将地球上储量丰富的钍资源有效利用起来,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可持续的核燃料供应途径[2] - 此次技术突破证明了熔盐堆核能系统利用钍资源的技术可行性[1] 行业背景与驱动因素 - 随着核电产业发展,传统核燃料铀资源正逐渐显现出相对紧缺的态势[1] - 高效利用自然界中储量相对丰富的钍资源以部分替代铀资源,已成为核能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1] - 美国曾在上世纪建设过钍基熔盐堆核电站,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而搁置[3] 商业化前景评估 - 钍基熔盐实验堆目前仅为2兆瓦的小型实验堆,而国内商业核电机组装机容量普遍达到百万千瓦级[2] - 该技术尚处于原理验证阶段,未来需先完成工程验证,待验证成功后方可推进商业化进程[2] - 业内认为,距离商业化运行仍有较长的路要走[1][2] 市场反应 - 技术进展消息公布后,相关核电概念股在11月3日开盘大幅走强,多股涨停[1]
【新华社】燃料从“铀”到“钍”!我国实现钍基熔盐堆研发突破
新华社· 2025-11-03 11:16
技术突破与项目进展 - 2025年10月23日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牵头建成的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首次实现钍铀核燃料转换 [2] - 该实验堆在国际上首次获取钍入熔盐堆运行后实验数据 成为目前全球唯一运行并实现钍燃料入堆的熔盐堆 [2] - 实验堆于2020年1月开工建设 2024年6月首次实现满功率运行 2024年10月完成世界首次熔盐堆加钍 [3] - 项目初步证明了熔盐堆核能系统利用钍资源的技术可行性 [2] 技术原理与优势 - 钍基熔盐堆是以钍为燃料 以高温熔盐作为冷却剂的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 [2] - 该技术具有无水冷却 常压工作和高温输出等优点 [2] - 与普遍使用的压水堆不同 钍基熔盐堆采用高温液态熔盐作为冷却剂 无需巨大压力容器 也不用大量水冷却 [3] - 该技术路线能与中国丰富的钍资源禀赋契合 并能与太阳能 风能 高温熔盐储能 高温制氢等产业深度融合 构建多能互补低碳复合能源系统 [3] 研发历程与团队 - 2011年 中国科学院启动先导科技专项"未来先进核裂变能——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 [3] - 专项实施期间 近百家国内科研机构 高等院校和产业集团深度参与研发和工程建设 [3] - 团队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 实现了核心材料 装备与技术从实验室研发到实验堆工程验证的重大跨越 [3] 未来规划 - 团队目标在2035年建成百兆瓦级钍基熔盐堆示范工程并实现示范应用 [4] - 未来将加速技术迭代与工程转化 为国家提供安全可靠的钍基能源发电新路径 [4]
新华鲜报|燃料从“铀”到“钍”!我国实现钍基熔盐堆研发突破
新华社· 2025-11-01 07:16
技术突破与项目进展 - 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建成并首次实现钍铀核燃料转换 [1] - 在国际上首次获取钍入熔盐堆运行后实验数据 成为全球唯一运行并实现钍燃料入堆的熔盐堆 [1] - 实验堆于2020年1月开工建设 2024年6月首次实现满功率运行 2024年10月完成世界首次熔盐堆加钍 [2] 技术优势与特点 - 钍基熔盐堆是以钍为燃料 以高温熔盐作为冷却剂的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 [1] - 具有无水冷却 常压工作和高温输出等优点 无需巨大压力容器和大量水冷却 [1] - 技术路线契合钍资源丰富的资源禀赋 能与太阳能 风能 高温熔盐储能 高温制氢等产业深度融合 [1] 研发历程与未来规划 - 2011年中国科学院启动先导科技专项"未来先进核裂变能——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 [2] - 近百家国内科研机构 高等院校和产业集团参与 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 [2] - 团队目标在2035年建成百兆瓦级钍基熔盐堆示范工程并实现示范应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