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钍基熔盐堆
icon
搜索文档
核能发电可以不用“烧”铀了
经济日报· 2025-11-20 08:20
更重要的是,它的安全性极高。不同于大多需在高压下工作的核反应堆,钍基熔盐堆是常压运行, 熔盐在温度升高时会自动膨胀抑制反应,从根本上避免了高压爆炸的可能性。即使发生意外,熔盐也会 遇冷凝固,不会出现堆芯熔毁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释放的情况。 不仅如此,除了发电,高温运行的钍基熔盐堆还能"一堆多用"。"目前,这座钍基熔盐堆的运行温 度是700摄氏度,这个运行温度正好可以实现高温制氢、制甲醇。"上海应物所副所长蔡翔舟说,钍基熔 盐堆是清洁高效能源系统,有助于构建多能互补低碳复合能源系统,为我国能源安全提供全新解决方 案。 "这意味着核能发电不仅可以烧铀,烧钍也是可行的。"上海应物所所长、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战略 性先导科技专项负责人戴志敏表示,我国钍资源极其丰富,研发钍基熔盐堆、实现钍资源的工业应用, 可以在战略上实现能源独立。 "与传统核电站相比,钍基熔盐实验堆具有固有安全、无水冷却、常压工作和高温输出等优点。"戴 志敏举例,比如,很多核电站建在海边,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热量,需要大量的水 进行冷却,以保证运行安全。但钍基熔盐堆采用高温液态熔盐作为冷却剂,无需外部水源补给,建在内 陆干旱地区也可以。 ...
川财证券陈雳:“十五五”科技仍是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中国经营报· 2025-11-19 20:20
行业周期性变化 - 新能源产业发展出现周期性变化,“内卷”是行业从量变到质变的必经过程和走向成熟的标志[1] - 行业“内卷”的表象是产能过剩引发的价格竞争,深层原因反映了产业从爆发式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必要性[1] - 本轮新能源产业的内部调整更多是市场深层次原因,将倒逼企业加强成本管控和技术研发[1] 技术创新与产业生命力 - 从普通锂电到钙钛矿电池、固态电池,从第四代核电技术到钍基熔盐堆,持续的技术创新是新能源产业生命力的最佳证明[1] - 科技是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核电领域的钍基熔盐堆、储能领域的固态电池技术以及氢能成本的持续下降将成为产业新增长点[2] - 电力与算力的深度融合将为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应用开辟更广阔的场景[2] 企业出海战略 - 全球新能源贸易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企业需要重新思考“出海”的方向和竞争力[1] - “出海”不是跟风而要适销对路,既要符合目标市场的环保要求,更要具备技术领先性[1] - 企业出海需找准自身优势领域避免一窝蜂竞争,并具备更高维度思维将数字、AI等要素与新能源产品打包输出[2] - 企业需先练好“内功”,在成本管控和公司治理达到一定水平后再谋求出海[2] 未来竞争力与产业规划 - 未来新能源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三个维度:科技和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并自主可控、拓展更多下游应用场景、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规划[2] - 新能源产业需要更加科学地规划形成真正的产业集群,避免不具备发展基础也盲目上项目造成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2]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钍矿‌行业发展现状、进出口情况、需求市场、重点企业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技术突破驱动产业升级,钍基熔盐堆引领核电新格局[图]
产业信息网· 2025-11-17 09:08
钍矿资源核心优势 - 能量密度极高,1吨钍裂变产生的能量相当于200吨铀或350万吨煤炭,单块拳头大小的钍金属可满足伦敦一周供电需求 [3] - 安全性能优异,作为核燃料时产生的高放射性核废料仅为铀基反应堆的10%,毒性衰减周期从数万年缩短至300年 [3] - 开采成本低廉,作为稀土开采伴生矿,无需单独勘探,提取成本仅为铀矿的1/10 [3] 中国钍矿资源与技术现状 - 中国已探明钍工业储量达28.7万吨,居世界第二,其中白云鄂博矿区储量超22万吨,占全国总量四分之三以上,主东矿钍氧化物远景储量预计超30万吨 [4] - 技术实现全球颠覆性突破,甘肃武威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是全球唯一运行并实现钍燃料入堆的熔盐堆,首次成功实现钍铀核燃料转换 [4] - 该反应堆采用无水冷却、常压工作技术路线,摆脱对大型水源依赖,输出温度高达700℃,可提升发电效率并拓展至高温制氢等多元应用场景 [4] 中国钍矿进出口贸易格局 - 行业贸易呈显著"净进口"格局,2025年1-9月钍矿砂及其精矿进口量达4.68万吨,同比增长24.67% [6] - 进口来源地呈现"多元化布局、核心国集中"特点,尼日利亚是核心进口来源国,2025年1-9月进口量2.08万吨,进口金额7.26亿元,进口量和金额占比分别高达44.38%和64.65% [6] - 进口单价整体震荡上行,从2020年0.83万元/吨起步,2022年冲高至3.13万元/吨峰值,2025年1-9月单价为2.40万元/吨,较2024年同期增长18.72% [8] 钍基熔盐堆技术价值 - 钍基熔盐堆具备无水冷却、常压运行特点,突破传统核电对大型水体依赖,可在干旱内陆地区灵活部署 [11] - 核废料量仅为传统技术的千分之一,能提供24小时稳定电力,弥补风电、光伏间歇性供电不足 [11] - 采用液态燃料和常压设计,具备固有安全性,从根本上杜绝堆芯熔毁风险,核废料毒性衰减周期大幅缩短 [11] 中国核电产业发展与需求 - 核电是实现"双碳"目标关键支撑,2024年中国核能发电相当于减少标准煤燃烧1.26亿吨、减排二氧化碳3.34亿吨 [13] - 截至2024年底,商运核电机组达57台,总装机容量5976万千瓦,规模居全球第三,全年发电量4447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4.72% [13] - 预计到2030年在运核电装机规模将跃居世界首位,2040年装机有望突破2亿千瓦,发电量占比提升至约10%,为钍矿行业提供明确战略窗口 [13] 行业企业竞争格局 - 上游资源端呈现垄断格局,包钢股份掌控白云鄂博矿区75%以上钍资源,依托稀土伴生开采实现低成本高纯度钍提取 [14] - 中游材料与设备端技术壁垒高,华菱钢铁、久立特材垄断堆用核电钢、高温镍基合金管等关键材料供应,上海电气、宝色股份、东方电气等主导核心设备研发 [14] - 下游工程与应用端由上海建工、中国核建凭借实验堆建设经验锁定示范堆订单,整体形成"资源-技术-应用"全链条自主可控国产化布局 [14][15]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技术突破引领产业化进程,发展重点将集中于攻克百兆瓦级示范堆的工程化技术难题,推动反应堆系统集成优化与关键材料装备耐久性提升 [15] - 产业链深度协同与创新生态构建,上游钍资源依托现有稀土开采体系实现综合回收,中游催生对特种材料及核心装备巨大需求,下游构建"多能互补"低碳复合能源系统 [16] - 应用场景多元化驱动战略转型,钍基熔盐堆将深入内陆及干旱地区提供基荷电力,并拓展工业供热、高温制氢等非电领域,将资源禀赋转化为能源自主权 [17]
我国实现TMSR钍:铀转化,迈出商业化核心一步
国投证券· 2025-11-16 19:0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领先大市-A [6] - 维持评级 [6] 报告核心观点 - 我国钍基熔盐堆(TMSR)技术实现重大突破,2兆瓦液态燃料实验堆成功实现堆内钍-铀转化,标志着商业化迈出核心一步,有望打破对铀燃料的依赖 [1][19] - 熔盐堆作为第四代核能中最具颠覆性的技术路线,在资源利用和安全性上优势显著,我国钍资源储量占全球近75%,具备重要能源安全价值 [1][39] - 全球钍基熔盐堆产业链预计2030年规模突破800亿美元,2025-2030年复合增长率超25%,中国在技术、政策和产业链布局上处于领先地位 [2][42] 专题研究总结 - 甘肃武威2兆瓦液态燃料钍基熔盐实验堆是全球唯一建成并运行的第四代先进裂变核能系统,已实现首次临界、满功率运行及钍-铀转化等关键进展 [1][19] - 第四代核能系统包括六种堆型,熔盐堆因燃料形态的根本性革新被视为最具颠覆性,与高温气冷堆、钠冷快堆等相比优势显著 [20][30] - 钍基熔盐堆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我国钍资源储量超140万吨,可摆脱铀资源进口依赖;用水量仅为传统压水堆1/10,可深入内陆部署;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近乎为零 [1][39] 市场前景与产业链 - 供给端:国家已累计批复超120亿元专项资金,带动产业链投资达450亿元,百兆瓦级商业示范堆落地在即 [2][43] - 需求端:2026年国内工业高温工艺、氢能制备等领域对高温核能热源需求潜力达65GWth,2030年制氢成本有望降至每公斤25元以下 [2][46] - 产业链多家企业已在钍资源开发、核心设备制造、熔盐技术等关键环节实现突破,形成完善布局 [2][46] 行情回顾与市场跟踪 - 近两周(11月1日-15日)公用事业指数上涨1.79%,环保指数上涨2.62%,均跑赢上证综指 [3][47] - 2025年11月江苏集中竞价成交电价355.95元/MWh,环比上升4.45%;广东月度中长期交易综合价372.3元/MWh,环比上升0.08% [4][61] - 截至2025/11/12,环渤海动力煤价(5500K)报698元/吨,较10月底上涨18元/吨;荷兰TTF天然气期货价格报32欧元/万亿瓦时,较10月底下降2.79% [14][66] 投资组合及建议 - 公用事业:关注火电(盈利改善空间大,如华能国际、华电国际)、水电(来水改善,如长江电力)、核电(长期成长性突出,如中国核电)、绿电(独立储能与虚拟电厂主线)及天然气(寒潮需求提振)等细分领域机会 [14][85] - 环保:关注清洁能源非电利用(如氢氨醇、SAF)及化债主线(应收账款占比高或业务有潜力但受拖累的公司) [15][86]
华泰证券:四代核电发展或在"十五五"迎来关键机遇期
证券时报· 2025-11-14 08:59
四代核电发展驱动力 - 寻找替代水作为冷却剂的核电技术方案以摆脱沿海厂址资源限制 [1] - 寻找替代铀235作为燃料的核电技术方案以解决我国贫铀的资源问题 [1] - 拓展非电领域脱碳技术手段为高品质工业供热、长距离船运等难脱碳领域寻找清洁替代燃料方案 [1] 四代核电技术方案前景 - 看好钠冷快堆、钍基熔盐堆、高温气冷堆等技术方案在“十五五”期间迎来加速发展和验证 [1] - 四代核电发展或在“十五五”期间迎来关键机遇期 [1]
东方锆业(002167.SZ):没有钍基熔盐堆相关业务
格隆汇· 2025-11-10 15:15
公司业务澄清 - 公司明确表示没有钍基熔盐堆相关业务 [1]
1个重大消息官宣!中方已领先世界干成两件大事,改写人类能源史?
搜狐财经· 2025-11-07 05:50
中国能源战略定位 - 绿色电力正崛起为驱动全球经济的新一轮硬通货 [2] - 中国凭借独特智慧和策略在绿色能源竞赛中占据领先地位 [2] - 中国已构建从基础材料、高端装备到电网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形成能源转型的强大底气 [5] 多元技术路线与三层保障 - 战略基石为钍基熔盐堆,旨在解决核燃料供应问题,摆脱对传统铀资源的依赖 [5] - 分布式能源主力为光伏技术,覆盖分布式能源需求,助力实现能源自给自足 [5] - 终极能源未来为聚变技术,目标是为人类提供取之不竭的清洁基载电力 [6] 钍基熔盐堆技术进展 - 全球首座钍基熔盐实验堆在甘肃戈壁稳定运行,其超过九成零部件为中国制造 [7] - 该技术能将地球上储量丰富的钍元素转化为核燃料,具备常压运行、故障时熔盐自动凝固等安全基因 [7] - 技术商业化面临的核心挑战是攻克含氟熔盐对材料的强腐蚀性难题 [7] 光伏产业发展与挑战 - 新疆投运的3.5吉瓦光伏基地每年可减少百万吨煤炭消耗,且发电成本已低于火电 [8] - 面对风沙侵袭,运维团队采用无人机巡检、智能清扫技术和自清洁涂层以提高发电效率 [8] - 通过建设特高压输电线路,将西部太阳能资源输送至东部,打造连接东西部的电力丝绸之路 [8] 前沿能源技术探索 - 在合肥科学岛,EAST装置持续刷新世界纪录,探索可控核聚变的奥秘 [6] - 民营企业利用高温超导技术成功创造出堪比地磁60万倍的强磁场,为聚变能源商业化奠定基础 [6]
【公告全知道】钍基熔盐+可控核聚变+核电+芯片+军工+航空发动机!公司已研发钍基熔盐堆系列产品和技术储备
财联社· 2025-11-06 23:36
公司1技术布局 - 公司业务布局覆盖钍基熔盐堆、可控核聚变、核电、芯片、军工及航空发动机等多个前沿科技领域[1] - 公司已成功研发钍基熔盐堆系列产品并完成相关技术储备[1] - 公司在核聚变科学装置领域取得小批量订单[1] 公司2产品应用 - 公司产品线涉及可控核聚变、核电、算力、储能、数据中心及风电等多元化市场[1] - 公司拥有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提供的试验平台系列产品[1] 公司3电池材料 - 公司业务聚焦于固态电池与钠离子电池等新一代电池技术[1] - 公司与国轩高科达成电解液产品供应协议,拟供应量超过80万吨[1]
佳电股份(000922.SZ):哈电集团在钍基熔盐堆等四代核电产业上已有战略布局
格隆汇· 2025-11-05 20:45
公司业务现状 - 公司目前尚未涉足钍基熔盐堆等四代核电领域的业务与供货 [1] - 公司将持续跟踪前沿核能技术进展,随时做好市场开发工程设备配套 [1] 行业技术发展 - 哈电集团在钍基熔盐堆、钠冷快堆、铅铋快堆等四代核电产业等前沿技术上已有战略布局、研究与探索、开展相关合作 [1] - 钍基熔盐堆目前还在科研阶段,并未实现工程转化 [1]
佳电股份:控股股东哈电集团在钍基熔盐堆等四代核电产业上已有战略布局
格隆汇· 2025-11-05 20:31
公司业务与战略 - 佳电股份目前尚未涉足钍基熔盐堆、钠冷快堆、铅铋快堆等四代核电领域的业务与供货 [1] - 公司将持续跟踪前沿核能技术进展,随时做好市场开发工程设备配套 [1] - 钍基熔盐堆目前尚处于科研阶段,并未实现工程转化 [1] 公司股权结构 - 截至三季度末,哈电集团持有佳电股份36.94%股份,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和控股股东 [1] 行业技术发展 - 哈电集团在钍基熔盐堆、钠冷快堆、铅铋快堆等四代核电产业前沿技术上已有战略布局、研究与探索,并开展相关合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