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银期保
icon
搜索文档
“期货之翼”助力产业腾飞
期货日报网· 2025-08-04 00:37
黑龙江大豆产业概况 - 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7%和45%,贡献国产大豆近半壁江山[2] - 黑龙江大豆以高油脂、高蛋白、非转基因品质著称,拥有"海伦大豆""黑河大豆"等区域公用品牌[2] - 绥化市形成165万吨大豆加工规模,2024年实际加工25.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8.8亿元[2] 产业链延伸与加工升级 - 黑龙江推动大豆产业由"原字号"输出向精深加工跃升,打造大豆、玉米、水稻加工产业集群[3] - 龙头企业产品线已延伸至大豆分离蛋白、膳食纤维、豆浆粉等高附加值产品[3] - 维维豆奶连续十几年市场占有率及销量全国第一,被称为"豆奶大王"[3] 期货工具应用 - 维维集团2014年开始参与期货市场,通过套期保值锁定原料成本[5] - 2024年通过期货信号判断价格低位,提前采购数万吨大豆,成本从4800元/吨降至4000元/吨[6][7] - 大商所在黑龙江设置14家交割库,便利企业参与期货市场[8] 产业协同发展 - 地方政府实施"稳粮扩豆"战略,通过补贴政策提升种植面积[9] - 行业协会开展期货知识培训,推动"保险+期货"项目覆盖7.25万户次,赔付2.16亿元[7][9] - 企业持续进行技术改造与智能化升级,开发高端新品[10] 产业融合发展 - 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引导种植与经营决策,风险管理功能为企业提供"稳定器"[10] - "保险+期货"模式为种植户织就"防护网","银期保"项目提供全流程保障[7][10] - 黑龙江大豆产业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实体经济与现代金融协同共进[10][11]
财经深一度丨看期货如何助力黑龙江大豆产业稳健发展
新华社· 2025-08-01 18:30
行业核心观点 - 期货工具已深度嵌入黑龙江大豆产业 通过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 助力产业链企业稳健发展 增强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1][3][6] 黑龙江大豆产业地位 - 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约占全国的47%和45% [1] 企业应用期货工具的实践 - 维维东北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积极运用期货工具锁定成本 指导采购 调整库存 管控风险 [3] - 公司在2024年基于期货市场预示价格可能处于低位的判断 提前集中采购了数万吨大豆并通过套期保值锁定成本 [3] - 公司灵活运用基差点价方式与贸易商合作 并依据期货价格走势动态调整库存水平 [3] - 期货交割库的布局便利了期现结合业务的开展 提升了企业在产业链中的黏性 [6] 行业对期货工具的认知与应用阶段 - 黑龙江大豆产业对期货市场的认知与利用已整体进入主动拥抱 理智运用 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4] - 大型加工贸易企业已逐步建立成熟的套保体系并具备基差交易能力 [4] 期货工具对种植户的保障作用 - 自2015年起 大连商品交易所在黑龙江开展保险+期货试点 有效转移农产品价格下跌和农户收入下降的风险 [5] - 试点以来累计支持开展41个大豆项目 覆盖18个县区 7.25万户次 承保大豆现货量108.22万吨 累计赔付金额2.16亿元 [5] - 2023年创新推出银期保种收专项项目 为大豆种植户提供从种到卖全流程保障 [5] 期货市场基础设施布局 - 截至2025年6月底 大连商品交易所在黑龙江共设置了14家交割库 覆盖黑河 齐齐哈尔 佳木斯 绥化等大豆主产地区 [6]
财经深一度|看期货如何助力黑龙江大豆产业稳健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8-01 16:56
黑龙江大豆产业规模 - 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占全国47% 产量占全国45% [1] 行业竞争态势 - 豆奶行业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 市场购买力下降 企业面临较大压力 [4] - 大豆原料占豆奶产品成本比例超过40% [4] 期货工具应用 - 企业运用期货工具锁定成本 指导采购 调整库存 管控风险 [5] - 通过套期保值操作锁定成本 采用基差点价方式与贸易商合作 [5] - 依据期货价格走势动态调整库存水平 [5] - 大型加工贸易企业已建立成熟套保体系 具备基差交易能力 [6] - 期货交割库布局便利期现结合业务 提升大宗粮食贸易流通枢纽地位 [10] 保险+期货模式 - 保险+期货试点累计开展41个大豆项目 覆盖18个县区 7.25万户次 [7] - 承保大豆现货量108.22万吨 累计赔付金额2.16亿元 [7] - 2023年创新推出"银期保"种收专项项目 提供从种到卖全流程保障 [8] 期货市场功能 - 价格发现功能引导种植与经营决策 [10] - 风险管理功能为企业锁定成本利润提供稳定器 [10] - 有效化解农业生产看天吃饭和谷贱伤农困境 [10] - 平衡产业链各环节利益分配 形成风险转移收益共享的共赢格局 [10]
吉林省首个玉米“银期保”专项项目落地梨树县
证券日报网· 2025-06-04 18:58
项目概述 - 玉米"银期保"种收专项项目正式获批立项,是吉林省首个融合"订单+保险+期货+信贷"模式的项目 [1] - 项目由中粮期货联合多家单位申请,旨在为推广"梨树模式-现代农业生产单元"建设提供全面金融保障 [1] - 项目落地四平市梨树县,覆盖玉米种植面积约3.5万亩,项目金额约4400万元 [1] 项目参与方 - 中粮期货联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太平洋财险、平安财险等机构参与项目设计 [1] - 新天龙实业与中粮贸易提供订单收购保障,农发行向合作社提供低息贷款支持 [1] - 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试验站及当地合作社参与项目调研和设计 [1] 项目创新点 - 创新性地将现代金融工具与"梨树模式"深度融合,构建覆盖玉米全产业链的金融保障网 [2] - 通过"保险+期货"保风险、"订单+信贷"保收益保资金,解决"种粮易、卖粮难、融资贵"问题 [2] - 引入银行和农业龙头企业,为农民构建"种地收入有保障、经营资金不用愁、粮食订单保销售"的全程服务体系 [2] 项目意义 - 为巩固提升"梨树模式"、守护黑土地注入强大的金融动能 [2] - 为完善"现代农业生产单元"建设、实现黑土地保护与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高效对接提供坚实支撑 [2] - 通过"粮款直接还贷"机制有效保障信贷资金安全,提升政策性金融服务粮食产业链的质效 [2] 项目优势 - 中粮期货依托中粮集团丰富的农业产业链资源和多年产业服务经验,坚持"金融服务实体"核心主线 [2] - 农民售粮后享有二次点价机会,最大化保障收益,真正做到稳收增收,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2] - 项目通过"订单+期货+保险+信贷"的闭环设计,为合作社提供便捷、低成本的融资渠道 [2]
新疆首个玉米“银期保”项目获批
搜狐财经· 2025-05-10 12:49
项目背景 - 2025年新疆塔城市玉米"银期保"种收专项项目获得大连商品交易所立项批准 这是新疆首次开设该项目 [1] - 大商所2025年继续推进"农民收入保障计划"项目 包括生物育种专项 "银期保"种收专项和饲料养殖专项 [1] - 中华联合财险新疆分公司联合建信期货设计了2025年塔城市玉米"银期保"种收专项项目计划书 [1] 模式创新 - "银期保"是"保险+期货"的升级版 2023年在大商所推出后成为服务"三农"的重要金融工具 [1] - 传统"保险+期货"模式中保险公司向农民提供农产品价格保险 期货公司通过期货市场进行风险对冲 [1] - "银期保"在"保险+期货"基础上引入银行和农业龙头企业 提供从种植到销售的全程保障 [2] 运作机制 - 通过"保险+期货"叠加收购方与农民签订远期订单合同 提前确定销售渠道为农民收入兜底 [2] - 银行基于该保障为农民提供贷款 解决种植过程中的融资难题 [2] - 期货公司利用衍生工具提供二次点价机会 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 项目意义 - 将银行信贷纳入服务体系 解决各类农业主体的资金需求 [2] -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为农民提供更多融资渠道 [2] - 完善金融服务链条 提升服务效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