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银期保
icon
搜索文档
规模种粮主体谁来护航
金融时报· 2025-08-14 10:54
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 - 科洛合作社2024年粮食种植规模扩大至近15万亩,较去年翻一番,承租地延伸至黑河市[1] - 革命合作社农机和农用设备资产价值超过1亿元,培养出一批科技示范户[1] - 规模化农业经营主体在探索新品种、新技术、新理念的同时,为中小规模农业主体提供示范[2] "银期保"模式创新 - 大商所2023年引入银行和收粮企业形成"银期保"模式,保障品种扩展至大豆、玉米[2] - "银期保"通过五方协议实现资金闭环,收粮企业优先偿还贷款,保险赔款作为补充[16][17] - 2024年模式优化:二次点价期从2个月延长至6个月,支持分批点价[20][22] 规模化种植经营挑战 - 科洛合作社2024年土地租金加农资支出超1亿元,地租平均每亩提高100元[5][6] - 2020年台风导致科洛合作社3.5万亩玉米受灾,革命合作社也受较大影响[7] - 传统贷款模式下规模化主体增信困难,当地农商行种粮信贷上限300万元[9][17] 金融工具应用成效 - 科洛合作社2020年通过"保险+期货"获2000多万元赔付[13] - 2024年科洛合作社通过"银期保"获260余万元理赔,革命合作社获48万元额外收益[21][22] - 中信银行和工行2024年向科洛合作社提供合计600万元增信贷款[16][17] 产业链协同机制 - 收粮企业通过基差订单锁定粮源,提前预计收购成本[15] - 保险公司提供预保单,银行基于保险金额和订单合同放贷[16] - 大商所2024年调整资金结构,保费补贴比例由70%/50%下调至30%[22]
完善农业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 期货市场贯通联农带农新路径
证券时报· 2025-08-13 01:41
期货市场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 期货市场通过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功能深度融入农业产业链,解决"融资难、卖粮难、风险大"三大难题,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提供支持 [1] - "银期保"项目为农户提供从种到卖全流程保障,覆盖范围从黑龙江扩展至全国,点价期限由2个月延长至6个月,农户可通过二次点价机制分享粮价上涨红利 [1] - "订单+期货"模式显著提升农户风险管理意识,龙头企业推出"夏季一口价"与"增收宝"组合模式,农户支付小额权利金即可享受后期粮价上涨收益 [2] 期货定价机制重塑产业链价值 - 期货价格成为农业产业链价值分配关键枢纽,源发物流以远期期货价格为锚点制定销售合同,2023年农户姚玉柱通过锁定0.93元/斤玉米售价逆势增收20万元 [3] - 2024年姚玉柱再次增收11万元,种植面积从2000亩增至6000亩,"卖粮前必看期货价格"成为经营准则 [3] - 企业运用期货套期保值功能转移市场风险,基差走强时平仓获利,基差走弱时进行实物交割,解决"卖粮难"问题并为下游锁定低价优质粮源 [4] 交割库功能升级与资源整合 - 交割库从实物交收节点升级为资源整合平台,象屿农产以绥化、北安、富锦三地交割库为支点串联种植、收储、贸易等环节,年粮食经营量超350万吨 [6] - 源发物流依托交割库吸引陕西粮农集团、北大荒集团等进驻青冈县,打造"百亿玉米产业园",形成"龙头企业+交割库+合作社"产融结合新范式 [6] - 截至2025年6月底,大商所在黑龙江设38家交割库,覆盖大豆、玉米等主产区,促进信息流、资金流、价值流深度融合 [6] 金融创新破解农业融资难题 - 源发物流推出"供应链金融平台"模式,引入金融机构为农户等提供资金支持,协调农担公司和银行解决资金问题 [7] - 嫩江市科洛种植合作社通过"银期保"项目获工商银行、中信银行600万元低息贷款,种植面积从8万亩扩至15万亩,贷款利率从6%降至约3% [8] - 期货市场通过基差点价、收入保障、仓单融资等模式破解小农户对接大市场难题,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与价值创造能力 [9] 期货工具推动农业强国战略 - 期货市场从风险管理工具升级为农业全产业链整合纽带,与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战略高度契合 [9] - "银期保"和"订单+期货"串联种植、收储、加工、销售等环节,成为"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的生动实践 [9] - 期货价格成为农户卖粮决策科学参考,交割库串联南北产销市场,期权组合保障农户生产投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农带农机制 [10]
“银期保”打造覆盖农作物全周期综合保障方案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20 18:02
银期保项目模式创新 - 项目采取"龙头企业+银行+保险+期货"的创新模式,为农户提供从种到卖的全周期综合保障方案 [1] - 相较于传统"保险+期货"项目,增加了二次点价环节,使农户能享受后期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 [1] - 通过"收入险+期货"模式,综合考虑产量和价格波动的双重影响,为农户提供双重保障 [2] 项目参与方收益 - 农户通过购买收入保险降低价格下跌和产量损失风险,同时获得银行低息贷款 [3] - 保险公司通过场外期权将风险转移至期货市场,分散系统性风险 [3] - 银行基于保单和订单提供低息贷款,还款来源与保险赔付、粮款挂钩,降低坏账率 [3] 项目实施效果 - 黑龙江省嫩江市科洛种植专业合作社获得两家银行共600万元贷款,种植面积从8万亩扩大到15万亩 [1] - 2024年新季玉米大豆上市后价格低于预期,项目为合作社6万亩大豆提供260万元理赔 [2] - 农户通过项目提前锁定订单和保底价,降低经营风险并提高市场意识 [3] 项目运作机制 - 实现"保险+期货+信贷+订单"联动,形成风险闭环管理 [3] - 农户与收储企业签订远期收购协议,锁定销售渠道 [3] - 通过市场化手段将风险从农户转移至期货市场 [2]
申银万国期货服务“三农”再添“新样本”
期货日报网· 2025-07-09 10:22
项目背景与启动 - 2025年大商所新疆塔城市玉米"银期保"种收专项项目成功出单,这是新疆首次开设该类项目 [1] - 2025年3月大商所决定继续推进"农民收入保障计划"项目,"银期保"种收专项作为重点项目获得多家机构重视 [1] - 4月中华联合财产保险新疆分公司联合建信期货、申银万国期货等机构设计塔城市玉米"银期保"项目 [1] 项目模式与特点 - "银期保"是"保险+期货"的升级版,2023年由大商所推出后成为服务"三农"的重要业务模式 [1] - 项目采用"龙头企业+银行+保险+期货"模式,系统性引入银行和龙头企业参与 [1] - 项目玉米总投保面积3万亩,项目金额4800万元 [1] - 模式在玉米种植收入保险基础上,帮助种植户解决融资难和售粮难问题 [1] 模式创新与优势 - 传统"保险+期货"模式中保险公司向农户提供保险,期货公司进行风险对冲 [2] - "银期保"在传统模式基础上引入银行和涉农龙头企业,提供从种到卖的全程保障 [2] - 项目叠加收购方与农户签订远期订单合同,提前锁定销售渠道并为收入兜底 [2] - 银行可放心给农户贷款解决融资难题,期货公司还提供"二次点价"机会促进增收 [2] 未来发展 - 申银万国期货将持续深化"银行+保险+期货"模式创新 [2] - 公司将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优势 [2] - 未来将积极对接各方资源拓展服务领域,探索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 [2]
新疆首个玉米“银期保”项目获批
搜狐财经· 2025-05-10 12:49
项目背景 - 2025年新疆塔城市玉米"银期保"种收专项项目获得大连商品交易所立项批准 这是新疆首次开设该项目 [1] - 大商所2025年继续推进"农民收入保障计划"项目 包括生物育种专项 "银期保"种收专项和饲料养殖专项 [1] - 中华联合财险新疆分公司联合建信期货设计了2025年塔城市玉米"银期保"种收专项项目计划书 [1] 模式创新 - "银期保"是"保险+期货"的升级版 2023年在大商所推出后成为服务"三农"的重要金融工具 [1] - 传统"保险+期货"模式中保险公司向农民提供农产品价格保险 期货公司通过期货市场进行风险对冲 [1] - "银期保"在"保险+期货"基础上引入银行和农业龙头企业 提供从种植到销售的全程保障 [2] 运作机制 - 通过"保险+期货"叠加收购方与农民签订远期订单合同 提前确定销售渠道为农民收入兜底 [2] - 银行基于该保障为农民提供贷款 解决种植过程中的融资难题 [2] - 期货公司利用衍生工具提供二次点价机会 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 项目意义 - 将银行信贷纳入服务体系 解决各类农业主体的资金需求 [2] -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为农民提供更多融资渠道 [2] - 完善金融服务链条 提升服务效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