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期保

搜索文档
新疆首个玉米“银期保”种收专项项目出单
期货日报网· 2025-06-27 04:14
项目背景与实施 - 2025年大商所"农民收入保障计划"新疆塔城市玉米"银期保"种收专项项目顺利出单,这是新疆地区首次开展此类项目 [1] - 大商所2025年持续推进以"保险+期货"为核心的"农民收入保障计划","银期保"种收专项项目在黑龙江试点两年后首次全国推广 [1] - 项目由建信期货联动中华联合财产保险新疆分公司申报,5月初获批立项,是新疆唯一立项项目 [1] 项目模式与规模 - 采用"龙头企业+银行+保险+期货"模式,总投保面积3万亩,项目金额4800万元 [2] - 模式通过龙头企业远期收购订单和收入保险为农户提供四重保障:收入保障、售粮保障、信贷保障、二次点价保障 [2] - 二次点价权期限6个月,农户可享受销售价格上涨收益 [2] 金融创新与银行参与 - 建设银行集团发挥综合金融服务优势,总行乡村振兴金融部与建信期货积极申报项目 [3] - "银期保"模式为银行提供市场化风险补偿机制,解决涉农贷款信息不对称问题 [3] - 建行要求各分行全面推广"银行+保险+期货"业务,强化涉农信贷风险分担机制 [3] 行业意义与发展前景 - 新疆是国家"十四五"规划优质玉米产业带,项目为金融服务创新提供新路径 [4] - 建信期货将持续探索产融结合创新方式,联动建行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4] - 项目深化金融市场要素合作,丰富农村金融产品供给,助力乡村振兴 [4]
吉林省首个玉米“银期保”专项项目落地梨树县
证券日报网· 2025-06-04 18:58
项目概述 - 玉米"银期保"种收专项项目正式获批立项,是吉林省首个融合"订单+保险+期货+信贷"模式的项目 [1] - 项目由中粮期货联合多家单位申请,旨在为推广"梨树模式-现代农业生产单元"建设提供全面金融保障 [1] - 项目落地四平市梨树县,覆盖玉米种植面积约3.5万亩,项目金额约4400万元 [1] 项目参与方 - 中粮期货联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太平洋财险、平安财险等机构参与项目设计 [1] - 新天龙实业与中粮贸易提供订单收购保障,农发行向合作社提供低息贷款支持 [1] - 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试验站及当地合作社参与项目调研和设计 [1] 项目创新点 - 创新性地将现代金融工具与"梨树模式"深度融合,构建覆盖玉米全产业链的金融保障网 [2] - 通过"保险+期货"保风险、"订单+信贷"保收益保资金,解决"种粮易、卖粮难、融资贵"问题 [2] - 引入银行和农业龙头企业,为农民构建"种地收入有保障、经营资金不用愁、粮食订单保销售"的全程服务体系 [2] 项目意义 - 为巩固提升"梨树模式"、守护黑土地注入强大的金融动能 [2] - 为完善"现代农业生产单元"建设、实现黑土地保护与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高效对接提供坚实支撑 [2] - 通过"粮款直接还贷"机制有效保障信贷资金安全,提升政策性金融服务粮食产业链的质效 [2] 项目优势 - 中粮期货依托中粮集团丰富的农业产业链资源和多年产业服务经验,坚持"金融服务实体"核心主线 [2] - 农民售粮后享有二次点价机会,最大化保障收益,真正做到稳收增收,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2] - 项目通过"订单+期货+保险+信贷"的闭环设计,为合作社提供便捷、低成本的融资渠道 [2]
大商所大豆“银期保”专项项目连续三年落地黑龙江省北安市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6-04 15:49
中粮期货副总经理唐德文表示:"北安大豆'银期保'项目连续三年成功落地,充分验证了该模式在大豆 主产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依托在北安深耕多年的经验积累,项目方案贴合当地大豆种植周期与市场风 险特点,保障精度与服务效率持续提升。通过'保险+期货'解决种植收入不稳定风险,'订单+信贷'解决 产销和资金难题,我们为合作社构建了贯穿种植、收获、销售全链条的'安全网',让合作社敢种豆、种 好豆,切实助力国家大豆产能提升和产业稳健发展。" 北安市参与项目的合作社负责人表示:"连续三年参与'银期保'项目,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金融工 具的好处。以前种大豆最怕两样:天灾和价格大跌。现在有了这个模式,保险公司保天灾,期货和订单 保价格,银行还解决春耕的资金难题。种地心里更有底了,收入也更稳定,各方对采用保护性耕作、种 好大豆的信心更足了。" (编辑 张明富) 本报讯 (记者王宁)近日,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支持下,由中粮期货有限公司牵头联合多家单位共同开 展的黑龙江省北安市大豆"银期保"种收专项项目正式启动。这标志着中粮期货连续三年成功牵头落地北 安大豆"银期保"项目,持续为当地大豆产业注入金融动能,助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据了解,今 ...
探索助农新模式 保障种收全周期——浙商期货于黑龙江富锦落地“银期保”大豆专项项目
期货日报· 2025-05-22 10:32
项目背景与模式创新 - 富锦"银期保"大豆专项项目由浙商期货牵头联合工商银行、平安产险等机构推出,整合银行、期货和保险资源,构建全产业链风险保障体系[1][3] - 项目基于"保险+期货"模式升级,新增银行信贷支持和基差收购环节,形成三重保障机制:收入保险抵御自然风险与价格波动、银行信贷解决融资难题、订单农业锁定销售渠道[3] - 黑龙江富锦作为大豆主产区拥有920万亩优质耕地,项目响应"扩大豆、提产能"政策,助力当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3] 多方协同机制 - 项目获大商所"农民收入保障计划"专项支持,形成交易所资金支持+期货公司专业运作+银行信贷+保险托底+现货企业订单收购的多方协同模式[4] - 工商银行为农业生产主体提供授信额度,平安产险开发专属收入保险产品,中粮贸易开展订单收购,浙商期货设计个性化风险管理方案[4] - 大商所连续8年开展农保计划,该项目是其服务"三农"专项工作的最新实践[4] 科技应用与服务优化 - 项目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实现种植面积精确评估、长势监测及灾害预警,提升承保与赔付精准度[5] - 金融科技构建可信数据链增强透明度,配套"期货课堂下乡"活动提升农户对衍生品工具的认知[5] - 目前服务四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资金、保险和销售等全链条问题,合作社反馈项目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并推动农业转型[5] 未来发展方向 - 浙商期货计划在大商所支持下深化期货助农产品创新,扩大"保险+期货"惠及面,优化闭环服务模式[5] - 目标是通过增强风险保障力和服务覆盖面,为农业产业链释放更多金融动能[5]
新疆首个玉米“银期保”种收专项项目落地塔城
搜狐财经· 2025-05-19 00:17
金融助农新模式 - 2025年塔城市玉米"银期保"种收专项项目获大连商品交易所批准立项 标志着新疆首次引入"保险+期货+银行+订单"的金融助农新模式 [1] - "银期保"种收专项项目是"保险+期货"的升级版 通过协作模式为农户提供种植资金、价格保障和销售渠道 实现全链条风险兜底 [1] - 该项目2023年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推出后 成为服务"三农"的重要金融工具 [1] 项目背景与设计 - 塔城市每年种植玉米70万亩左右 具有良好的水土光热资源 [2] - 中华联合财产保险新疆分公司联合建信期货在调研基础上 精心设计2025年塔城市玉米"银期保"项目计划书 [2] - 该项目成为新疆区域首个立项的"银期保"种收专项项目 [2] 项目运作机制 - 在"保险+期货"基础上引入银行和农业龙头企业 提供种植资金和销售渠道 [2] - 期货公司利用衍生工具提供二次点价机会 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 - 农户反映春季贷款难和秋季卖粮难问题得到解决 种地资金和销售保底价均有保障 [5] 项目规模与成效 - 2025年项目涉及塔城市玉米种植3万亩 提供风险保障金额4800万元 [7] - 预计可收粮2 3万吨 通过多方联动确保农户稳定增收 [7] - 项目落地后将提升农民种粮积极性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7] 参与主体 - 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塔城分公司负责项目具体实施 [2] - 建信期货有限责任公司参与项目设计和期货工具运用 [2] - 塔城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与银行、企业的协调配合工作 [7]
新疆首个玉米“银期保”项目获批
搜狐财经· 2025-05-10 12:49
项目背景 - 2025年新疆塔城市玉米"银期保"种收专项项目获得大连商品交易所立项批准 这是新疆首次开设该项目 [1] - 大商所2025年继续推进"农民收入保障计划"项目 包括生物育种专项 "银期保"种收专项和饲料养殖专项 [1] - 中华联合财险新疆分公司联合建信期货设计了2025年塔城市玉米"银期保"种收专项项目计划书 [1] 模式创新 - "银期保"是"保险+期货"的升级版 2023年在大商所推出后成为服务"三农"的重要金融工具 [1] - 传统"保险+期货"模式中保险公司向农民提供农产品价格保险 期货公司通过期货市场进行风险对冲 [1] - "银期保"在"保险+期货"基础上引入银行和农业龙头企业 提供从种植到销售的全程保障 [2] 运作机制 - 通过"保险+期货"叠加收购方与农民签订远期订单合同 提前确定销售渠道为农民收入兜底 [2] - 银行基于该保障为农民提供贷款 解决种植过程中的融资难题 [2] - 期货公司利用衍生工具提供二次点价机会 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2] 项目意义 - 将银行信贷纳入服务体系 解决各类农业主体的资金需求 [2] -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 为农民提供更多融资渠道 [2] - 完善金融服务链条 提升服务效率 [2]
多方合力 夯实"保险+期货"业务根基
期货日报· 2025-05-10 00:04
"保险+期货"模式发展现状 - 当前模式呈现五大特点:承保货值高、覆盖范围广、赔付效果好、政策支持强、创新模式多 [1] - 交易所与市场各主体形成合力,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 - 大商所项目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保障现货量1900万吨、种植面积3200万亩 [2] 交易所的核心举措 - 郑商所从四方面提升示范效果:省级推广与县域深耕结合、优化方案设计、收入险与价格险并行、探索"保险+期货+订单农业"模式 [1] - 大商所创新推出"银期保"大豆种收专项项目,解决春耕贷款难和秋收售粮难问题,形成全链条保障机制 [2] 期货经营机构的角色 - 需加强保险产品设计优化,形成多元化产品体系 [3] - 期货公司需提升交易对冲能力,完善价格风险管理服务 [3] - 当前麦盖提县已实现全县覆盖,但其他农业地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3] 模式创新与公益结合 - 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引入"保险+期货+N"公益模式,吸引学生群体参与推广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