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内卷
搜索文档
【财经分析】银行业“反内卷”需从价格血拼转向价值共生
新华财经· 2025-08-13 15:12
银行业"内卷式"竞争现状 - 净息差收窄至1 43%的历史低位,消费贷利率一度跌破3%,债券承销惊现700元"白菜价"中标 [1] - 银行业竞争主要表现为非理性的价格战、放松风险管理底线、服务同质化及考核机制扭曲 [2] - 多地金融监管局、银行业协会密集发声,呼吁摒弃"内卷式"竞争,转向价值创造型共生 [1] 负债端竞争乱象 - 部分银行在季末、年末等时间节点通过变相提高利息揽储、赠送礼品或提供额外服务催生"一日游"存款 [3] - 中小银行在利率上浮基础上赠送购物卡、现金券等,大型银行通过"手工补息"虚增规模 [3] - 2024年4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倡议叫停"手工补息",但一线从业者压力未缓解 [3] 资产端竞争乱象 - 个人经营性贷款、消费贷款等年利率击穿3%,部分产品出现"1字头"利率,低于资金成本 [3] - 房贷、车贷市场存在返高额佣金等灰色操作,扰乱市场秩序并可能诱发"假按揭"等案件 [3][4] - 宁夏银行业协会将启动专项检查打击返佣行为,浙江省银行业协会明令禁止向房企及中介支付佣金 [4] 中间业务竞争乱象 - 债券承销领域陷入低价竞争,广发银行700元"白菜价"中标引发监管调查 [4] - 交易商协会明确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承销费报价竞标,部分机构为争夺市场份额衍生出定价机制扭曲等乱象 [4] "内卷式"竞争成因 - 宏观层面:全球经济增长压力叠加低利率环境,银行业净息差收窄至1 43% [5][6] - 行业层面:金融服务同质化突出,银行采取"以量补价"策略导致价格血拼 [6] - 机构层面:部分银行难舍"规模情结",绩效考核以业务规模为核心,员工被迫使用低价格、高返佣手段 [6] - 客户层面:企业和个人对利率敏感度增强,价格成为决策重要因素 [6] 供需结构失衡问题 - 宏观经济波动导致实体融资需求偏弱,信贷资源过度集中于部分行业,中小微企业、科创企业等面临投入不足 [7] - 缺乏行业共识和协同机制,银行难以单方面退出价格战,陷入"囚徒困境" [7] 监管与转型措施 - 广东银行业构建"1+3+N"制度体系,以负面清单禁止返佣返利、变相高息揽储等行为 [7] - 宁夏银行业协会推出"调研—座谈—立约—督导"四步联动治理机制规范市场秩序 [7] - 银行业需从"规模崇拜"转向"价值创造",通过清晰战略和稳健业绩获得长期认可 [8]
银行业“反内卷”破局
经济网· 2025-07-31 14:32
银行业内卷现状 - 贷款利率屡破下限 消费贷利率低至2.6% 经营贷利率低至2.5% [1][2] - 存款暗战加剧 银行通过高息买存款等隐蔽方式提高实际利率 [2] - 产品同质化严重 信贷产品与金融服务方案相互模仿 [2] - 净息差降至1.43% 行业盈利空间收窄 [3] 内卷成因分析 - 优质资产稀缺与规模情结难解 分支机构采用降价冲量方式完成考核 [4] - 大型企业议价能力增强 推动银行竞相压价 [5] - 自律机制执行存在漏洞 部分银行通过优惠券等形式突破2.41%利率底线 [4] - 银行服务能力差异不明显 价格成为主要竞争手段 [5] 破局路径建议 - 建立多层次金融机构体系 国有银行限制非理性扩张 中小银行开发特色信贷产品 [1][6] - 考核体系转向质量效益导向 纳入风险调整收益率与客户价值贡献指标 [6][7] - 重构商业模式 从规模驱动转向价值驱动 提升单客户盈利能力 [6] - 发展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减少对单一信贷产品依赖 [6] - 完善行业自律公约 建立定价信息交流平台与违约惩戒机制 [7]
银行业“反内卷”:突围之困与破局之路
上海证券报· 2025-07-31 02:03
行业竞争现状 - 银行业面临激烈价格竞争,消费贷利率曾低至2.6%,经营贷利率低至2.5%左右 [3][4] - 部分银行通过“返点”和高息揽储等隐蔽方式争夺客户,导致净息差降至1.43% [4][5] - 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各类银行在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方案上相互模仿,差异化难度大 [5] 内卷成因分析 - 宏观层面,LPR机制改革压缩银行定价空间,监管要求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导致部分银行通过降价完成任务 [6] - 微观层面,银行陷入“囚徒困境”,担心竞争对手降价而选择跟进,甚至主动降价 [6] - 外部环境上,大型企业客户议价能力增强,推动银行竞相压价,削弱银行议价权 [7] - 内部机制上,银行在产品设计、服务能力等方面差异不大,价格成为关键竞争手段 [7] 破局方向与建议 - 专家建议推动形成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金融机构体系,各类机构应立足自身定位提供差异化服务 [2][8] - 国有银行应强化“系统重要性银行”职能,限制非理性规模扩张;中小银行应聚焦本地特色产业,开发特色信贷产品 [8] - 银行业绩考核需从规模导向转向质量效益导向,纳入风险调整收益率、客户价值贡献等指标 [8][9] - 银行需重构商业模式,从规模驱动转向价值驱动,注重单客户盈利能力提升和发展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9] - 自律组织应完善行业自律公约,明确价格行为底线,建立违约惩戒机制和定价信息交流平台 [9]
每经热评︱银行业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需走差异化可持续发展之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9 21:30
行业反内卷政策动向 - 广东银行业依据“1+3+N”制度体系推进“内卷式”竞争综合整治 [1] - 宁夏银行业协会也组织了行业“内卷式”竞争情况座谈会 [1] 银行业内卷的具体表现 - 存款端利率呈现“降不动”态势 银行在考核节点存在“高息买存款”等行为 [2] - 部分银行通过手工补息操作使实际利率“明降实升” 或高息吸收同业存款推高付息成本 [2] - 贷款端利率“下行快” 部分大企业贷款利率明显低于同期限国债收益率 [2] - 消费贷市场利率一度跌破2.5% 引发资金违规套取操作 [2] 内卷对行业的影响 - 严重挤压银行盈利空间 危及行业健康发展 [3] - 容易滋生违规操作风险 可能放松风险审核增加坏账风险 [3] - 导致市场信号失真 对宏观经济调控形成制约 [3] 破局内卷的解决方案 - 银行需基于自身资源禀赋调整业务结构 探索差异化发展 [3] - 大型银行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新兴产业 中小银行应深耕区域特色产业 [3] - 挖掘客户潜在需求 拓展非息收入以实现多元化发展 [3] - 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绩效考核体系 避免单纯以规模指标考核 [4]
银行业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需走差异化可持续发展之路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9 21:21
银行业内卷现状与整治 - 广东银行业推进"1+3+N"制度体系整治内卷式竞争 "1"指监管部门负面清单 "3"包含自律公约等文件 "N"涵盖各业务领域自律举措 [1] - 宁夏银行业协会组织内卷式竞争情况座谈会 显示行业整治行动正在多地展开 [1] - 银行业内卷主要表现为存贷两端价格战 在低利率环境下部分机构以价格换规模 陷入"赔本赚吆喝"困境 [1] 存款端内卷表现 - 存款利率呈现"降不动"态势 银行存在规模情结 在考核节点出现"高息买存款"等行为 [2] - 部分银行通过手工补息操作 使实际利率"明降实升" [2] - 同业存款竞争激烈 部分银行以远高于市场水平的利率吸收存款 推高付息成本 [2] 贷款端内卷表现 - 贷款利率"下行快"特征显著 部分大企业贷款利率低于同期限国债收益率 [2] - 极少数银行以远低于保本点的利率发放房贷 [2] - 一季度消费贷利率跌破2.5% 引发套取资金用于炒股等违规操作 [2] 内卷带来的负面影响 - 严重挤压银行盈利空间 危及行业健康发展 [3] - 可能放松风险审核 增加坏账风险 引发逆向选择 [3] - 导致市场信号失真 对宏观经济调控形成制约 [3] 破局内卷的建议措施 - 银行需基于资源禀赋调整业务结构 大型银行聚焦国家战略领域 中小银行深耕区域特色产业 [3] - 挖掘客户潜在需求 拓展非息收入 实现多元化发展 [3] - 构建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避免单纯以规模指标考核 增加多元化考核指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