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房贷
icon
搜索文档
风口纵横|金价、股市、楼市……深度解读:美联储降息,没那么简单
搜狐财经· 2025-09-18 14:41
在全球市场的高度关注下,美联储终于降息了。 美联储17日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到4.00%至4.25%之间。这是美联储2025年第一次 降息,也是继2024年三次降息后再次降息。 这当然符合预期,因为在这之前,全球的智库机构、专家学者已经替美联储把各种利弊都分析透了,美联储似乎已经没了秘密可言。 然而,这次会议释放的信号却非常耐人寻味。 围绕降息的原因、后续节奏、对大类资产的影响等方面,风口财经采访了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东方 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副总监白雪、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等专家学者,进行深度解 读。 董希淼:降息考量的因素有:一是就业市场显著放缓。近期美国就业数据疲软,8月非农就业人数仅增加2.2万,远不及预期,这是此次 降息决策的重点考量。 二是预防性风险管理。鲍威尔将此次降息定义为"风险管理式降息"。这意味着美联储并非因为经济陷入衰退而降息,而是出于防止就业 市场进一步恶化和预防经济"硬着陆"风险。其核心逻辑是,在通胀可能略有反弹但就业快速下行的背景下,通过小幅降息释放流动 性, 为 ...
帮主郑重:美联储降息底牌揭晓!这三大信号决定你的钱袋子走向
搜狐财经· 2025-09-16 13:10
这里面有三个关键信号您得盯着。第一是通胀的脸色。虽然8月CPI没超预期,但核心CPI还在3.1%徘徊,就像喉咙里卡了根鱼刺,难受得很。要是接下来 几个月物价突然抬头,美联储很可能缩手缩脚。第二是就业市场的温度。现在美国老百姓找工作越来越难,续请失业金人数都快赶上疫情时期了,这要 是再恶化,美联储怕是得提前放大招。第三是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他最近又在嚷嚷加税,这要是落地,物价又得往上蹿,到时候美联储可就两头为难 了。 现在市场分成两派:一派是"稳重型",觉得9月降25个基点,年底再补一刀;另一派是"激进派",像瑞银直接喊出连续四次降息,每次25个基点,这相当 于给经济打了四针强心剂。但我得泼点冷水,美联储现在就像走钢丝的杂技演员,既要安抚市场情绪,又得防着通胀反扑。大概率会先降25个基点试试 水温,后面怎么走,还得看数据脸色。 这事儿跟咱普通老百姓有啥关系?您想想,降息了房贷利率可能跟着往下掉,手头有房贷的朋友能松口气。要是您买了黄金,最近可得偷着乐,金价都 快摸到3600美元了,这波降息预期可是功臣之一。但手里有美元存款的朋友就得注意了,美元指数最近跌得有点狠,可能得考虑换点别的资产压压惊。 最后给您划个重点: ...
深圳房贷大变革!二套房业主的福音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9-15 11:17
那么,为什么此次调整对深圳购房者尤为重要?过去,深圳的二套房贷利率普遍比首套高出 0.6% - 1.2%,这意味着同样贷款 100 万,二套房购房者的月 供可能比首套房高出数百元,长期下来利息支出差距巨大。而此次调整后,二套房利率与首套房的差距缩小,购房者的还款压力将明显减轻,尤其是改善 型需求的家庭,换房的门槛进一步降低。 | 深圳最新首付及房贷利率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乐有家2025年9月13日整理 | | | | | | | | בה | 首套最低首付 | 利率 | 二套最低首付 | 利率 | 仔量自身利率 | 存量二套利率 | | 商业贷款 | 15% | LPR-45BP | 20% | LPR-45BP | LPR-30BP | LPR-14BP | | (3.05%) | | (3.05%) | | | (3.2%) | (3.36%) | | 公积金贷款 | 20% | 2.60% | 20% | 3.075% | | | | 注: | | | | | | | | 1、以上均为5年期及以上利率 ...
下调存量房贷利率,可能已开始倒计时了...
搜狐财经· 2025-09-05 21:23
房贷利率下调预期 - 多家中小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10-20个基点 缓解净息差下行压力[3][4][5] - 国有六大行活期存款利率降至0.05% 三年期和五年期存款利率分别降至1.25%和1.30%[6][7] - 银行存款利率下调为降低贷款利率打开空间 银行负债端支出缩减[9] 京沪房贷利率调整 - 北京首套房贷款利率最低降至3.05% 处于历史低谷期[9] - 上海首套房商贷利率为3.05% 二套房利率在3.25-3.45%之间[10][11] - 超20家银行调整二套房房贷利率 符合条件的存量房贷利率也可调整[10] 货币政策信号 - 央行开展6160亿7天逆回购操作 实现净投放4975亿[18] - 央行开展10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期限为91天[19] - 1年期LPR从3.1%降至3.0% 5年期以上LPR从3.6%降至3.5%[14] 房地产市场表现 - 全国百强房企单月销售操盘金额约2070.4亿 环比下降1.9% 同比下降17.6%[21] - 1-8月全国30城累计成交面积7869万㎡ 同比下降3%[21] - 一线城市8月份成交面积125万㎡ 环同比分别下降20%和26%[21] 二三线城市市场分化 - 杭州 宁波 武汉 合肥等核心城市成交规模同环比增长[22] - 二三线城市合计成交规模环比下降11% 同比下降16%[22] - 一线城市环同比跌幅超过二三线城市 观望情绪浓厚[22] 政策应对措施 - 8月份全国至少有26座城市出台稳市场政策 涉及公积金 购房补贴等领域[23] - 政府回购存量商品房转保障之用 快速消化库存稳定市场预期[61][62] - 鼓励以旧换新 从营销手段升级为系统工程[64] 居民消费与债务压力 - 前7月消费持续低位徘徊 居民负债压力影响消费意愿[28] - 降息降准可减轻居民债务负担 释放消费潜力[29] - 债务压力压制消费端增量 影响企业端和居民端借贷[30][31] 国际货币政策环境 - 鲍威尔强调劳动力市场风险 新增非农就业人数持续放缓[35][36] - 市场预期美联储降息 讨论重心转向降息幅度[37] - 英国央行降息25个基点至4% 澳大利亚央行降息25个基点至3.6%[39] 政策优化建议 - 全链条降低住房交易成本 包括增值税 契税 个税和中介佣金[44][48][51] - 引入固定费率或官方交易平台 降低中介费用[51] - 有效降低各层次市场库存 重点关注去化周期和流速[53][55]
招商银行(600036):2025年中报点评:利润转正,不良新生成率降至近年新低
长江证券· 2025-09-05 18:4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基于利润增速转正、资产质量改善及财富管理收入转正等积极信号 当前A/H股2025年PB估值分别为0.98x/1.00x 股息率分别为4.7%/4.6% [9][11]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同比-1.7%(Q1:-3.1% Q2单季:-0.4%) 归母净利润同比+0.3%(Q1:-2.1% Q2单季:+2.7%) 利润增速转正优于预期 [2][6][11] - 利息净收入同比+1.6%(Q1:+1.9%) 非息净收入同比-6.7%(Q1:-10.6%) 中收同比-1.9%(Q1:-2.5%) 财富管理收入同比+11.9% 结束连续三年调整期 [2][11] - 总资产较期初+4.2% 贷款较期初+3.3%(剔除票据后一般贷款+4.0%) 存款较期初+3.6% 活期存款占比51.0%(环比-0.8pct) [11] 息差与定价分析 - 上半年净息差1.88% 较2024全年下降10BP Q2单季1.86%(环比-5BP) 主要受资产端收益率下降拖累 [2][11] - 贷款收益率较2024全年下降46BP至3.45%(Q2单季环比-15BP) 对公/零售贷款收益率分别下降47BP/50BP 对公收益率跌破3.0% [11] - 存款成本率较2024全年下降28BP至1.26%(Q2单季1.23%) 绝对水平显著低于同业 对公/个人定期存款成本率仍高于挂牌利率 [2][11] 资产质量改善 - 上半年末不良率0.93%(较期初-2BP 环比-1BP) 拨备覆盖率411%(环比+1pct) 结束连续13个季度回落 [2][6][11] - 母行不良新生成率0.98%(较Q1下降2BP) 降至近年新低 反映对公改善与零售风险收敛 [1][2][11] - 零售不良新生成率1.70%(较Q1高点回落5BP) 信用卡不良新生成率4.22%(较Q1回落7BP) 对公不良新生成率稳定于0.16%低位 [11] - 母行房地产不良率4.56%(环比-23BP) 预计随核销处置延续下降趋势 [11] 业务结构动态 - 零售贷款较期初+0.9% 信用卡规模收缩2.5% 房贷/消费贷/小微贷款分别较期初+1.5%/+5.1%/+2.2% [11] - 一般对公贷款较期初+7.9% 基建/制造业为主要投向 房地产贷款继续下降 [11] - 宣布首次中期分红计划 2025年分红比例35%(与2024年持平) 明年初派息 [11] 行业与估值定位 - 呈现红利+顺周期双重属性优势 作为第一权重银行股长期受益于机构配置比例重构 [11] - 2025年预测ROE为13.37% 净息差1.87% 不良贷款率0.93% [23]
齐鲁银行(601665):2025年中报点评:息差反弹,不良生成降至新低
长江证券· 2025-09-03 18:4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考虑转股影响后 2025年PB估值0.69倍 PE估值6.5倍 存在明显低估 [9][11]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5.8% 其中Q1增速4.7% Q2增速提升至6.7% [2][6] -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48% 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7.1% 保持高增长态势 [2][6] - 利息净收入增速达13.3% 较Q1的7.9%显著提升 Q2单季增速高达18.8% [11] - 非利息收入同比下降10.7% 主要因投资收益释放趋缓 [11] 资产质量指标 - 不良率环比下降8个基点至1.09% 较期初大幅下降10个基点 达上市以来最佳水平 [2][6] - 拨备覆盖率环比提升19个百分点至343% 较期初大幅提升21个百分点 [2][6] - 不良净生成率降至0.31% 较2024年全年下降32个基点 创新低 [2][11] - 对公贷款不良率较期初下降18个基点 零售不良率较期初上升31个基点至2.31% [11] 资产负债结构 - 总资产较期初增长9.0% 贷款总额增长10.2% Q2单季环比增长3.8% [11] - 对公贷款较期初大幅增长15.7% 政府类/批零/制造业贷款分别增长21%/16%/15% [2][11] - 零售贷款较期初下降4.4% 主要受房贷、经营贷等产品规模收缩影响 [11] - 存款较期初增长8.9% Q2环比增长3.5% 活期存款占比28.9% 较期初提升0.8个百分点 [11] 息差与盈利能力 - 净息差1.53% 较2024年全年反弹2个基点 主要受益于负债成本加速改善 [2][11] - 贷款收益率较2024年下降26个基点至3.99% 其中对公/个人贷款收益率分别下降18/51个基点 [11] - 存款成本率较2024年下降25个基点 应付债券成本率大幅下降45个基点 [11]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环比提升21个基点至10.46% 受益于利润高增和转债转股 [11] 业务发展亮点 - 中收增速13.6% 较Q1的8.6%明显提升 [11] - 分支机构数量持续扩张 2025年6月末达199家 覆盖城市数量增至15个 [20] - 济南地区贷款占比46% 仍为核心业务区域 [20]
从普惠冠军到催收标兵:银行人变形记 | 巴伦精选
钛媒体APP· 2025-09-03 08:14
银行业角色转型 - 银行客户经理从普惠金融销售转向催收专员 工作重心从贷款投放转为不良资产清收 [1][2] - 催收工作形成标准化流程 包括逾期1-30天短信提醒 30-90天电话沟通 90天以上上门拜访 [2] - 催收人员需接受话术培训 学习合规要求 某城商行编制的《催收话术手册》中仅"应对没钱还款"场景就有12种回应方式 [3][4] 工作方式变化 - 催收工作强度显著增加 客户经理日行400里 一天开完一箱油只为见到欠款人 有时需预约一周才能见面 [1][3] - 每日工作包括拨打催收电话 研究失联客户联系方式 整理难缠户档案 使用企查查 抖音定位 外卖地址等工具寻找客户 [2][3] - 典型日报记录:今日通话86次 上门3户 回收12.7万元 回款冲刺期经常加班到深夜 [3] 薪酬体系变化 - 多数催收人员收入较做普惠贷款时下降近一半 虽然部分银行给出"万40"的催收提成 但收入普遍不如从前 [5] - 存在定责风险 三年前发放的贷款出现逾期时 原客户经理可能被追责 [5] 不良贷款状况 - 2025年上市银行半年报显示个贷和地产等领域不良率呈上行趋势 贵阳银行不良率上行0.12个百分点 地产业不良率上行0.7个百分点 [5] - 青农商行地产不良率大幅攀升至20%以上 江苏银行 上海银行地产行业不良率抬升超1个百分点 [5] - 郑州银行房地产行业贷款不良率达9.75% 重庆银行为7.19% [5] - 工商银行 交通银行在房地产领域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上升0.38个百分点 0.44个百分点 [5] - 多家银行个贷不良率较去年末明显上升 华夏银行 渝农商行等近10家银行上行幅度超30BP [6] 银行应对策略 - 多家银行组建总行直属催收团队 打破过去"谁放贷谁催收"的分支行模式 [7] - 银行探索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动化 数据驱动和个性化催收 通过大数据和机器学习制定科学催款策略 [8] - 自建团队能将M1回收率提高8–10个百分点 人均年薪15万 与委外佣金10%–20%形成成本比较 [8] - 未来形成"自建+委外"分层并行模式 不良率低于2%时委外更划算 高于3%时自建占优 [8] 行业转型趋势 - 不良贷款清收成为银行利润增长点和重要业务 以往KPI侧重贷款投放 如今不良贷款清收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5][6] - 消费贷利率走低使银行息差缩小 利润下降 清收带来的稳定收入更具性价比 [6] - 合规化浪潮下银行自建催收团队成为大势所趋 取代部分第三方外包业务 [6][7]
天量居民存款,开始大规模离开银行…
商业洞察· 2025-09-02 17:36
存款搬家历史回顾 - 第一轮存款搬家发生在1999-2000年 居民存款规模累计减少2400亿元 资金主要流向房地产和股市[6][7][9] - 第二轮发生在2006-2007年 居民存款累计减少1.5万亿元 资金集中涌入股市 上证指数从1000点涨至6000多点[10] - 第三轮发生在2009年 居民存款减少3500亿元 受政策刺激影响 股市半年内从1800点涨至3400点[11][12] - 2025年7月出现第四轮存款搬家 单月居民存款减少1.11万亿元 企业存款减少1.46万亿元 创历史最大跌幅[4][15] 当前资金流向分析 -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单月暴增2.14万亿元 同比多增1.39万亿元 为近十年新高[18] - 2025年前7个月非银存款累计多增4.69万亿元 远超去年同期水平[19] - 资金通过银证转账进入证券账户 显示存款正大规模向权益市场转移[16][17][20] 股市吸引力提升因素 - 上证指数从年初3200点上涨至3800点以上 形成显著赚钱效应[20] - 六大行一年期定存利率仅0.95% 股份行约1.35% 存款收益跑不赢通胀[21] - 政策层面提出"增强资本市场吸引力与包容性" 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要求三年内年增10%[22] - 国有保险公司每年新增保费30%用于投资A股 长期资金考核周期延长至三年以上[22] - 对分红不达标公司实施ST处理 强化股东回报机制[23] 资金规模与潜在流向 - 居民存款总规模达160万亿元 本次搬家规模远超历史[29] - 2022-2025年初债市净吸纳资金12-14万亿元 相当于"十三五"全部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28] - 2025-2026年约有4.6万亿元三年定期存款到期 提供重要资金弹药[28] - 房地产供需根本逆转 无法承接大规模资金 股市成为唯一可能容纳巨额财富的蓄水池[27][29][30] 股市发展的战略意义 - 形成多方共赢局面:提升股民获得感并提振消费 保障养老金可持续收益 助力人民币国际化[31] - 为高科技新兴企业提供高效融资渠道 弥补传统银行体系支持不足[31] - 赚钱效应与长期资金入市形成正向循环 增强市场稳定性[32] - 机构判断居民存款搬家"尚处萌芽 远未到全面加速阶段" 预示后续仍有较大空间[25]
从银行半年报看不良信号:风险主要还在地产和个贷
第一财经· 2025-09-02 15:01
上市银行资产规模增长情况 - 42家上市银行总资产规模达321.33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6.35% 占银行业总资产467.3万亿元的68.76% [2] - 国有大行资产规模214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7.18% 增速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2] - 城商行资产增速领跑 江苏银行(21.16%)、重庆银行(14.79%)、北京银行(12.47%)实现双位数增长 [2] - 紫金银行(0.79%)、浙商银行(0.63%)、民生银行(-0.59%)资产增速不足1% [2] 银行业整体资产质量趋势 - 多数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延续下降趋势 20家银行较去年末下降 15家持平 7家上升 [2] - 相较于一季度末 16家银行不良率下降 21家持平 5家上升 [2] - 商业银行二季度末整体不良贷款率为1.49% [3] - 西安银行不良率下降12BP 齐鲁银行下降10BP 贵阳银行上升12BP [3] 重点银行资产质量表现 - 国有大行除邮储银行外不良率均改善 下降幅度1BP-3BP 邮储银行不良率0.92%仍为最低 [3] - 不良率较高银行包括兰州银行(1.81%)、郑州银行(1.76%)、青农商行(1.75%)、贵阳银行(1.70%) [3] - 贵阳银行不良率上升主要因房地产领域不良率提升70BP至1.75% 个人贷款不良率增长33BP至3.19% [5] - 青农商行房地产不良率从7.17%骤增至21.32% 不良余额增加约12亿元至20.95亿元 [5] 房地产领域风险状况 - 房地产不良率抬升超1个百分点的包括江苏银行、上海银行、重庆银行、浦发银行等 [6] - 房地产不良率较高银行包括青农商行(21.32%)、郑州银行(9.75%)、重庆银行(7.19%)、杭州银行(6.44%) [6] - 国有大行中工商银行房地产不良率上升0.38个百分点至5.37% 交通银行上升0.44个百分点至4.32% [6][8] - 农业银行(5.35%)、建设银行(4.74%)房地产不良率分别下降0.05个百分点 [8] 个人贷款质量变化 - 近10家银行个贷不良率上行幅度超过30BP 包括华夏银行、渝农商行、青岛银行等 [6] - 六大行房贷不良率全面上行 4家增长超过0.1个百分点 [7] - 消费贷方面4家大行不良率上行超0.1个百分点 信用卡不良率全面上行 [7] - 经营贷方面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不良率均上行超过0.3个百分点 [7] 银行风险管理措施 - 中国银行加强房地产风险出清 强化个人经营贷和消费贷贷后管理 [9] - 工商银行优化个人贷款准入管理 加强全流程风险管控 [10] - 农业银行通过数字化风控体系加强普惠零售风险防控 [10] - 邮储银行推进零售信贷集约化作业 强化集中催收队伍建设 [10] - 针对房地产风险采取"一户一策"资金封闭管理 运用金融16条等政策化解风险 [12] - 对地方政府债务实施"一省一策" 推进债务结构优化和风险敞口降低 [12]
杭州银行中期业绩会:对非理性价格“反内卷”,不以风险换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11:28
核心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资产总额22355.95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5.83% [2]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00.93亿元 同比增长3.90% [2][3] - 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净利润116.62亿元 同比增长16.66% [2][3] - 利息净收入130.90亿元 同比增长9.38% 占营业收入比重65.14% 较上年同期提高3.26个百分点 [3] 净息差管理 - 2025年上半年净息差1.35% 较上年同期下降7个基点 降幅缓于行业平均水平 [3] - 存款付息率较上年同期下降28个基点 [4] - 通过优化资产结构布局高回报低波动资产 加强负债端低成本稳定业务拓展 减缓净息差下降幅度 [4][5] - 预计未来净息差仍有下行压力 但下行幅度总体趋缓 [4] 资产与风险策略 - 坚持"不以风险换发展"原则 风险可控业务积极拓展 风险不可控业务不做 看不清业务少做 [5][6] - 小微金融条线贷款余额1561.66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2.82% [7]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75.63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7.70% 贷款利率保持平稳 [7][9] - 零售金融条线贷款余额1484.40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4.96亿元 [7] 业务发展重点 - 推行"轻资本 流量化 国际化 数字化 敏捷化"经营导向 [2] - 通过"六通六引擎"数字化平台重点发展七项产品 加强综合服务平衡利差收窄影响 [6] - 普惠型小微法人贷款增速达35.12% 新客投放19亿元 资产收益率保持在7%以上 [9] - 上半年房贷投放127亿元 余额新增43亿元 新发放利率创近十年新低 [8] 市场环境应对 - 消费贷需求呈现回暖趋势 上半年新签约客户超过3万户 二季度定价趋于稳定 [9] - 经营贷发放利率4.22% 响应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要求 [9] - 针对消费贷贴息政策 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 通过减费让利举措提升客户需求 [10] - 认为非理性价格战"反内卷"有利于稳定银行息差和长期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