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

搜索文档
五兄弟创立的公司持续“失血” 金晟新能三年三谋上市
北京商报· 2025-09-25 09:30
公司上市申请与背景 - 广东金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再度提交港股上市申请材料,此前曾谋求A股及港股上市但均未成功 [1] - 公司由李氏五兄弟共同创立,是一家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领域的独角兽企业 [1] 业务模式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产品包括碳酸锂、硫酸镍及硫酸钴,用于电动汽车、储能系统和消费电子产品等场景 [3] -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以2024年再生利用销售收入计,公司是全球第二大、全球第一大第三方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企业 [3][6]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连续下滑,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约为29.05亿元、28.92亿元、21.57亿元,2025年上半年收入约为9.3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9.95亿元下滑 [3] - 公司2022年实现年内利润1.51亿元,但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持续亏损,分别为-4.71亿元、-3.44亿元和-1.44亿元,累计亏损约9.59亿元 [3] 财务状况与客户集中度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计息银行借款及其他借款为21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或按要求偿还的贷款为18亿元 [4] - 公司资产负债率逐年大幅增长,从2022年末的48.5%升至2024年末的74.8%,2025年上半年末小幅回落至73.3% [4] - 客户集中度较高,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从52.7%升至67.3%,向第一大客户销售金额占比从13.9%升至45.2% [4] 融资历史与估值 - 公司已完成五轮融资,从2021年A轮至2025年5月,合计融资15.08亿元 [7] - 根据2025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公司估值73亿元,但2025年5月最新一轮融资的投资前估值约为102亿元 [7] 公司控制权 - 李氏五兄弟通过一致行动协议及关联实体合计控制公司约55.69%的投票权 [7]
“锂电回收巨头”18亿债务压顶,金晟新能上市“补血”?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9-19 08:05
导语:"锂电池回收巨头"金晟新能第三次谋求上市,但背负18亿短债与连年亏损成为市场关注焦点,在行业爆发前景与激烈竞争夹击下,金晟新能能否 成功融资,在众多竞争对手中抢占市场份额? 摘要: 1、流动性承压:金晟新能一年内有18亿元债务到期,而现金储备不足4千万,短期流动性和偿债压力极其严峻。 2、单一大客户依赖:公司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超过六成,最大客户贡献近半营收,客户集中度带来极大依赖与风险。 3、市场前景:全球动力电池退役潮加速到来,回收市场预计将高速扩张,为金晟新能提供难得的增长机会。 在全球动力电池退役潮即将来临之际,全球第二大锂电池回收企业广东金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金晟新能")正上演着一场紧张的资本突 围战。 9 月 17 日,金晟新能 再次 更新港股 上市 申请文件,不到一年时间里 三次谋求上市 ,迫切 冲击 IPO 的背后,是 这家行业龙头 背负的 18 亿 债务即将在一年内到期,能否成功融资或将决定 金晟新能 的未来走向 。 锂电池回收"一哥", 综合实力不敌行业巨头 金晟新能引用 弗若斯特沙利文 报告称, 以 2024 年再生利用销售收入计, 公司是 全球第二大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企 ...
新股前瞻|碳酸锂暴跌80%行业至暗时刻 金晟新能谋“一体化”破局
智通财经网· 2025-09-12 08:28
公司上市与行业背景 - 公司于9月3日再度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 中金公司与招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1] - 锂电池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 碳酸锂价格较去年高点大幅回落 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1] - 公司聚焦锂电池梯次利用及再生循环 凭借资源循环技术优势寻求资本市场机会[1] 公司市场地位与业务模式 - 公司是全球第二大的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企业 也是全球第一大的第三方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企业[2] - 业务涵盖三元锂电池及磷酸铁锂电池等主流体系 产品用于电动汽车 储能系统和消费电子产品[2] - 形成全面且垂直整合的业务模式 产业链条完整的产业闭环[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 锂再生利用产品和镍再生利用产品的销售额占总收入的79%以上[2] 财务表现与亏损情况 - 近三年半累计亏损超10亿元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骤降56.5%[2] -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上半年收入分别为29.05亿元 28.92亿元 21.57亿元 9.37亿元[3] - 同期年内溢利分别为1.51亿元 -4.71亿元 -3.44亿元 -1.44亿元[3] - 财务表现映射锂电池金属材料市场的过山车行情[4] 产品收入结构变化 - 锂再生利用产品收入占比从2022年49.6%波动至2025年上半年48.4%[4] - 镍再生利用产品收入占比从2022年31.8%波动至2025年上半年30.8%[4] - 钴再生利用产品收入占比从2022年17.8%波动至2025年上半年11.3%[4] - 梯次利用电池产品收入占比从2022年0.1%波动至2025年上半年1.2%[4] 碳酸锂价格波动影响 - 碳酸锂均价从2022年每吨42.69万元暴跌至2024年8.01万元 累计跌幅超80%[5] - 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下探至6.23万元/吨的历史低位[5] - 2023年及2024年陷入毛亏损核心症结在于碳酸锂 镍 钴等金属价格断崖式下跌导致产品售价与成本倒挂[4] 盈利能力改善迹象 - 2025年上半年成功实现毛利率转正[5] - 扭亏为盈受益于钴价回升等市场因素以及生产技术革新实现的成本压降[5][6] - 精准的存货管理规避了大幅减值风险[6] 垂直整合战略布局 - 战略核心通过向上游强化黑粉产能 向下游延伸至正极材料制造构建产业闭环[7] - 赣州基地退役电池处理量达8万吨/年 黑粉产能1.5万吨/年 计划扩大直接处理退役电池包能力[7] - 宜春在建产能1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标志公司首次切入下游制造领域[8] 生产基地与产能分布 - 肇庆基地建筑面积75,826.42平方米 主要产品包括硫酸钴 硫酸镍 碳酸锂和梯次利用电池[8] - 宜春基地建筑面积105,107.94平方米 主要产品包括硫酸钴 硫酸镍 碳酸锂 硫酸锰 磷酸铁 磷酸铁锂 负极石墨材料和梯次利用电池[8] - 赣州基地建筑面积113,658.59平方米 主要产品为黑粉[8] 战略执行风险与挑战 - 公司往绩期间并无生产任何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存在技术壁垒与学习曲线[9] - 大规模产能扩张可能加剧财务负担[9] - 下游电池巨头如宁德时代 比亚迪纷纷自建回收体系 第三方企业需保持差异化竞争力[9] 客户依赖与现金流风险 - 2025年上半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飙升至67.3% 创历史新高[9] - 贸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从2022年38天延长至2025年56天 增幅近50%[9] - 应收款项总额从2023年4.21亿元峰值回落至2.79亿元 但周转效率持续下滑[9] - 客户集中度与回款效率双重恶化形成危险闭环 坏账风险可能放大[10] 行业周期性与公司韧性 - 碳酸锂价格剧烈波动曾让公司深陷亏损 但2025年上半年毛利转正释放韧性信号[10] - 业绩弹性需抵御大宗商品的周期性暴击[11]
金晟新能二度递表港交所,碳酸锂价格下跌致连亏三年,短期借款激增至18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04 20:48
公司上市申请与背景 - 全球第二大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企业广东金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于9月3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和招银国际 [1] - 公司此前上市历程包括2023年12月20日首次向港交所递交申请(于2024年6月20日失效),以及2022年12月启动深交所主板上市程序后于2024年8月12日终止A股上市辅导 [1] - 公司在广东省肇庆及江西省宜春、赣州设有三个生产设施,其退役锂电池再生利用能力和再生利用产品产能均位居世界第二 [1]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从2022年的29.05亿元降至2023年的28.92亿元,2024年进一步降至21.57亿元,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9.37亿元,同比减少5.83% [1][2] - 公司盈利状况由2022年净利润1.51亿元转为2023年亏损4.71亿元,2024年亏损3.44亿元,2025年上半年亏损1.44亿元,同比轻微扩大 [1][2] - 公司毛利率由2022年的毛利4.16亿元转为2023年毛亏损1.58亿元,2024年毛亏损8700万元,2025年上半年实现毛利3300万元 [2] 产品价格与经营压力 - 碳酸锂产品平均售价从2022年的39.63万元/吨跌至2023年的19.64万元/吨,同比下跌50.44%,2024年上半年平均售价为8.58万元/吨,较2023年同期的23.9万元/吨下滑64.1% [3] - 公司表示尽管2023年碳酸锂、硫酸镍及硫酸钴产品销量有所增长,但受碳酸锂等产品价格持续大幅下降拖累,导致经营出现亏损 [2] 现金流与偿债能力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2年末的2.11亿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末的0.37亿元 [3]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一年内到期的银行及其他贷款达18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已远无法覆盖短期债务,存在短期偿债风险 [3] 股权结构与治理 - 公司由来自广东茂名信宜的李氏五兄弟李森、李鑫、李尧、李炎和李汪共同创立,自2010年公司前身成立之初五兄弟平均持股各占20% [3] - IPO前,李氏兄弟通过多种方式合计控制公司约55.05%的投票权,李森担任公司执行董事、董事长兼总经理,李鑫为执行董事兼副董事长,李尧为副总经理 [3]
新股消息 | 金晟新能二次递表港交所 为全球第二大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企业
智通财经网· 2025-09-03 20:45
公司上市与市场地位 - 广东金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于2024年9月3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 中金公司和招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公司曾于2024年12月20日递交过上市申请[1] - 公司是全球第二大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企业 以2024年再生利用销售收入计 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第三方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企业[3] - 公司拥有三个生产设施 分别位于广东省肇庆及江西省宜春、赣州 2024年退役锂电池再生利用能力及再生利用产品产能位居世界第二[4] 业务范围与技术能力 - 业务涵盖三元锂电池及磷酸铁锂电池等主流电池体系 产品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系统和消费电子产品等主流应用场景[3] - 形成全面垂直整合的业务模式和完整产业链闭环[3] 行业前景与增长动力 - 全球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解决方案市场预计至2031年处理规模达20.6百万吨 2024年起复合年增长率为48.1%[3]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锂电池退役潮来临 中国锂电池领先地位与核心矿产资源短缺问题 以及锂电池回收对实现全球碳减排目标的重要性[3] 财务表现 - 2022年收入29.05亿元 2023年28.92亿元 2024年21.57亿元 2025年上半年9.37亿元[4] - 2022年净利润1.51亿元 2023年亏损4.71亿元 2024年亏损3.44亿元 2025年上半年亏损1.44亿元[4] - 2022年毛利4.16亿元 2023年毛亏损1.58亿元 2024年毛亏损0.88亿元 2025年上半年毛利0.33亿元[6] - 2022年研发开支0.98亿元 2023年1.00亿元 2024年0.77亿元 2025年上半年0.52亿元[6]
金晟新能二次递表港交所 为全球第二大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企业
智通财经· 2025-09-03 20:45
公司上市与市场地位 - 广东金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于2024年9月3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 中金公司和招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该公司曾于2024年12月20日递交过上市申请[1] - 公司是全球主要的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解决方案提供商 以2024年再生利用销售收入计位列全球第二大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企业 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第三方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企业[3] - 公司已在广东肇庆 江西宜春及赣州设立三个生产设施 2024年退役锂电池再生利用能力及再生利用产品产能位居世界第二[4] 业务范围与技术能力 - 再生利用业务涵盖三元锂电池及磷酸铁锂电池等主流电池体系 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 储能系统和消费电子产品等锂电池主流应用场景[3] - 形成全面且垂直整合的业务模式 产业链条完整的产业闭环[3] 行业前景与增长动力 - 全球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解决方案市场预计持续快速发展 至2031年处理规模将达到20.6百万吨 2024年起复合年增长率为48.1%[3]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锂电池退役潮到来 中国锂电池领先地位与核心矿产资源短缺问题 以及锂电池回收对实现全球碳减排目标日益重要[3] 财务表现 - 2022年度收入29.05亿元 2023年度28.92亿元 2024年度21.57亿元 2025年上半年9.37亿元[4] - 2022年度溢利1.51亿元 2023年度亏损4.71亿元 2024年度亏损3.44亿元 2025年上半年亏损1.44亿元[4] - 2022年毛利4.16亿元 2023年毛亏损1.58亿元 2024年毛亏损0.87亿元 2025年上半年毛利0.33亿元[6]
40万吨!超百亿元退役电池项目落地湖北
起点锂电· 2025-05-09 17:58
金晟新能源退役电池综合利用项目 - 公司在湖北黄冈黄州签约投资超百亿元的退役电池综合利用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处理40万吨退役电池的产能,实现锂、磷、铁等战略资源的高效回收再利用 [1] - 公司成立于2010年,专注于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总部位于广东肇庆,2014年通过成立江西睿达新能源正式布局锂电池回收业务 [1] - 公司在《2024全球独角兽榜》中排名第680位,估值达120亿元 [1] 公司业务与技术能力 - 公司采用"全组分"回收技术处理退役锂电池及生产废料,产品用于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正极/负极材料原材料 [2] - 当前在广东肇庆、江西宜春及赣州设有三处生产设施,计划2025年将退役三元锂电池处理能力提升至28万吨 [2] 资本市场进展 - 公司已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并获受理,正在推进上市进程 [2] 行业动态关联 - 行业近期出现多起重大投资事件:某锂矿企业超500亿易主、江苏20GWh储能电池项目即将投产、四川11亿元锂电池项目产品下线 [2] - 2025起点轻型动力电池及两轮车换电大会将于7月10-11日在无锡举办 [2]
估值120亿!这家广东锂电企业冲刺IPO
起点锂电· 2025-01-19 10:48
公司上市计划 - 公司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IPO上市中金公司和招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2] - 公司曾计划在深主板上市但2024年8月终止A股上市辅导协议转而赴港上市[2] 行业地位与市场份额 - 公司2023年再生利用销售收入在全球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企业中排名第二市场份额约为3.8%在第三方解决方案提供商中排名第一[2] - 公司被工信部认定为锂电池再生利用以及梯次利用"双白名单"企业[4] - 公司在《2024全球独角兽榜》中排名第680位估值达120亿元[3] 行业发展背景 -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自2015年爆发式增长动力电池装机量随之攀升动力电池退役潮即将到来蕴藏巨大市场商机[3] - 2023年中国内地退役锂电池总量达36.61万吨预计2030年将达340万吨2023年至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37.5%[3] 公司业务与业绩 - 公司业务涵盖三元锂电池及磷酸铁锂电池等主流电池体系[5] - 2021年至2024年6月公司收入分别为11.33亿元、29.05亿元、28.92亿元和9.95亿元三年半累计收入近80亿元[5] - 碳酸锂价格从2022年末近60万元/吨跌至2024年末7.6万元/吨降幅接近90%[5] - 公司销售碳酸锂的平均价格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分别为7.77万元/吨、39.63万元/吨、19.64万元/吨和8.58万元/吨[5] - 碳酸锂销售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分别为11.5%、49.6%、50.4%和38.2%[5] 财务状况与挑战 - 碳酸锂价格大幅波动导致公司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累计亏损超6亿元[5] - 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约4000万元一年内到期贷款高达11.53亿元资金压力巨大[5] - 锂电池回收行业竞争激烈2024年末中国现存电池回收相关企业超过16万家[5] - 第三方回收企业在投入成本和毛利上不占优势公司2023年毛利率为-5.56%而宁德时代系同类业务毛利率为11.38%[5] 产能与未来计划 - 公司在广东省肇庆、江西省宜春及赣州设有三个生产基地年处理能力分别为退役三元锂电池10万吨、退役磷酸铁锂电池4万吨和负极材料1.8万吨[6] - 公司计划2025年将退役三元锂电池处理能力提升至28万吨[6] - 公司计划将IPO所得款项主要用于江西省赣州市生产基地的磷酸铁锂处理厂建设及拓展上游原材料资源[5]